03.21 上萬年前,海南島還不是島,但島民已經安家

上萬年前,海南島還不是島,但島民已經安家

上萬年前,海南島還不是島,但島民已經安家

如今的海南島四季溫暖如春

但在數萬年前

海南曾被冰川包圍

海平面的不斷下降

使得瓊州海峽最終變成了一座陸橋

就在這時

遠古人類和華南虎等內陸動物一起

通過陸橋遷徙到了海南島

在山洞裡點燃了第一束火把

這是數千年來這個孤懸海外的島嶼

和生活在這個島嶼上的人們

第一次贏得了被重新認識的契機

它就是“海南寶藏”之一——三亞落筆洞遺址

上萬年前,海南島還不是島,但島民已經安家

對生活在海南多年的向賓來說,海南就是他的第二個故鄉,他一直想對故鄉瞭解得更多一些,比如海南從何而來?島上最早的人類從何而來?海南又是如何變成今天這個模樣的?為了尋找答案,他決定去海南省博物館一探究竟。

上萬年前,海南島還不是島,但島民已經安家

▲三亞落筆洞古人類牙齒化石▲

1983年初,廣東省博物館的考古工作者在海南各地進行考古工作,在離三亞不遠的地方,發現了一處洞穴,他們發現了大量的動物化石,這就是落筆洞。

上萬年前,海南島還不是島,但島民已經安家

▲三亞落筆洞的考古現場▲

落筆洞的發現,證明了在數萬年前就有動物在海南島活動,但並沒有讓研究人員過於興奮,後來,中山大學人類學系的師生在洞內發現了5枚人類的牙齒,證明了上萬年前,海南島就已經有人類!這個發現,讓研究者們沸騰了,數千年來這個孤懸海外的島嶼和生活在這個島嶼上的人們,第一次贏得了被重新認識的契機。

海南寶藏落筆洞遺址:海南島最早的人類從何而來?

編導 | 吳震

哲學上,有三大終極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

作為今天,生活在海南,熱愛著海南的我們來說,腦海中也不時的會冒出這樣的想法,海南從何而來?島上最早的人類從何而來?海南又是如何變成今天這個模樣的?

對於這些疑問的答案,還要從上世紀80年代講起。

1983年初,廣東省博物館的考古工作者在海南各地進行考古工作,在離三亞不遠的地方,發現了一處洞穴,在洞穴裡,考古工作者發現了大量含有蚌殼、螺殼以及小哺乳動物的化石,這就是落筆洞。

上萬年前,海南島還不是島,但島民已經安家

▲落筆洞洞口▲

落筆洞的發現,證明了在數萬年前就有動物在海南島活動了,不過,這個發現,並沒有讓研究人員過於興奮,因為在當時,各地發現的動物化石不在少數。

到了1992年,中山大學人類學系的師生來到落筆洞考古學習,他們打著手電筒在昏暗的洞穴內小心翼翼的勘察,一點一點清掃著化石。這時,有人發出一聲驚歎“咦?這怎麼有點像人類的牙齒啊?”

“我也找到了一顆!”“這裡也有一顆”類似這樣的驚歎,在洞內不斷響起。就這樣,研究者們在洞裡一共發現了5枚疑似人類的牙齒。大夥將這些牙齒化石迅速的整理,送回研究室鑑定,鑑定結果出來了。這些,真的是人類的牙齒!並且是古代原始社會的牙齒!

上萬年前,海南島還不是島,但島民已經安家

▲落筆洞挖掘出的文物▲

也就是說,早在上萬年前,海南島就已經出現人類!

這個發現,讓研究者們沸騰了,數千年來這個孤懸海外的島嶼和生活在這個島嶼上的人們,第一次贏得了被重新認識的契機。而後,落筆洞是海南早期人類活動遺址的消息一出,就迅速就在國內考古界升溫。

1993年冬,由海南省博物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三亞市博物館三方研究人員組成考古發掘隊,對落筆洞遺址進行了清理發掘和全面考察。

上萬年前,海南島還不是島,但島民已經安家

▲1993年考古隊發掘考察落筆洞▲

隨著研究工作的不斷展開,落筆洞出土的文物也越來越多,面積只有70平方米的洞內,發掘出8枚人牙化石,石製品、骨角製品等上百件文物,甚至在遺骸中發現了華南虎、亞洲象等多種動物化石,以及大量的用火遺蹟。

根據這些出土考古資料,研究者們漸漸還原出萬年前的一段海南故事……

上萬年前,海南島還不是島,但島民已經安家

▲落筆洞內壁上的石刻▲

那是距今約250萬年前的一天,在地球的內部,一股岩漿像脫韁的野馬,掙脫了地殼的束縛,衝開了一條通往地表的通道,烈焰沖天、熱流四濺。

在烈焰之中,中國大陸的最南端斷裂了,火山爆發凝固後,形成了熔岩坡,海水反覆沖刷後匯聚成了一道海峽,這就是今天的瓊州海峽,就這樣,在這個海峽的南端,斷裂的地域形成了一座島嶼,這就是我們腳下的海南島!

不過那時候,海南島上還是沒有人類。

而在距今1萬年前,地球氣溫下降使得瓊州海峽水位不斷下降,最終變成了一座“陸橋”,也許就是在這個時候,落筆洞人和華南虎等內陸動物一起,通過“陸橋”走進了海南島。

清晨,在蟲鳥聲鳴的熱帶雨林中,威武的華南虎在覓食、海南長臂猿在樹梢間恣意跳躍、亞洲象在雨林裡散步,而膽小謹慎的赤麂一邊飲水,一邊警惕地東張西望。

上萬年前,海南島還不是島,但島民已經安家

忽然,膽小的赤麂發出驚叫聲,向森林深處逃竄。身軀龐大的亞洲象,也加快了腳步,就在雉雞展翅起飛時卻被投擲過來的骨矛、石塊擊中,這技藝高超的獵人,正是埋伏在叢林中的落筆洞人,他們圍攻狩獵的吆喝聲與動物的咆哮聲一起響徹山谷。

傍晚,落筆洞人帶著戰利品返回洞穴,他們使用保存的天然火種方式,點燃木頭,將今天的獵物架上火堆,做起了燒烤大餐,享受著靠勞動得來的果實。

這是遠古的海南島上又一個靜謐的夜晚,皎潔的月光灑落在遠處的海上,渲染成點點的銀色波瀾。海南島就像一片睡蓮,孤懸於南方之南,而它的根卻與大陸緊緊相連……

那麼在落筆洞人以後,海南島上又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

上萬年前,海南島還不是島,但島民已經安家

▲海南著名考古學家郝思德▲

在落筆洞人以後,海南島上也陸續發現了其他古人類生活居住的遺址,這些引起一大批考古學家前去探尋,海南著名考古學家郝思德就是其中一位,如今,他來到《海南故事》現場,為我們講述海南島更多的故事。

上萬年前,海南島還不是島,但島民已經安家

聆聽團訪談 

王乙豔:落筆洞遺址是海南發現的人類最早的聚集地,有上萬年的歷史了,我們也知道落筆洞人會使用火和簡單的石器,他們還有什麼技能,能跟我們還原一下他們的生活和環境嗎?

郝思德:落筆洞人他比較聰明,為什麼?他在選擇遺址居住地的時候是經過一番考慮的,這個洞穴距離地面高有六七米,所以這樣就便於他在居住的時候,防止野獸對他的侵擾,因為他距離地面比較高,所以防止洪水對他的侵蝕。

海濱:在落筆洞遺址考古發現的同時以及之後,咱們島內發現的史前遺址還有多少?還有哪處古代遺址意義深遠?

郝思德:據目前我們掌握的材料,目前在海南島上已經發現有約300處的遺址,我們在2006年對石貢進行了發掘,通過發掘我們找到了當時居住的一些痕跡,他所生產的工具,這時候的工具就不是石器了,主要是模製的石器,比落筆洞人遺址又進一步,同時他發現了陶器,主要生產日常生活中所用的容器,同時石貢人他也會建築房屋,他建築的房屋就是我們現在黎族的草木結構的棚。

王乙豔:你今天跟我們講的原始人類的這些遺存,相信也打開了很多人心中的問號,謝謝你來到這裡跟我們分享。

上萬年前,海南島還不是島,但島民已經安家


  三亞旅遊官方網

  三亞旅遊官方網是三亞市旅遊發展委員會建立的官方網站,是面向世界宣傳三亞旅遊的網絡窗口,也是遊客來三亞前和離開三亞後獲取相關資訊和交流的官方重要通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