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一季度“國家隊”持倉:持股規模縮水,增非銀減傳媒

一季度“國家隊”持倉:持股規模縮水,增非銀減傳媒

一季度“國家隊”持倉:持股規模縮水,增非銀減傳媒

周少鵬

2015年股災時國家隊攜數萬億資金入市,其一舉一動可以左右個股甚至市場走勢。隨著一季報披露完畢,國家隊最新的持倉情況也呈現出來。

一季度“國家隊”持倉市值高達4.4萬億元,規模雖然仍處高位,但結束了連續六個季度持續上升的態勢,各大持倉主體的市值規模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

從持倉結構情況看,一季度匯金系和外管局的持倉較為穩定,尤其是後者,期內持倉標的數量和持股總數只增不減。與之相反,證金系的減持跡象明顯,其中證金公司減持了62家上市公司;十大資產管理計劃減持了8家上市公司,另外部分標的可能因為新股東進入導致退出前十大股東,無法獲悉具體減持情況;五大救市基金期內減持最為兇狠,原來高達2000億元的總規模,2018年年初持股規模就只有481億元,到一季度末進一步下降至207億元,有14家公司遭到減持。

從行業來看,以證金系和五大基金為主的“國家隊”調倉換股跡象明顯,加倉了9個行業,其中非銀金融規模最大,同時,減持了傳媒、化工和交運等19個板塊。

從個股來看,一季度證金公司新進了19家上市公司,同時增持了125家,有趣的是,在證金公司大面積增持的同時,十大資管計劃和五大基金卻不斷賣出股票。

持股總市值下降

國家隊的持倉主體可分為三部分,一是匯金系,包括匯金投資有限公司以及匯金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二是證金系,涵蓋證金公司、十大資管計劃以及五大基金,三是外管局,主要為旗下北京坤藤、鳳山以及梧桐樹三家投資公司。

按一季度末價格計算,國家隊總持倉規模高達4.4萬億元,佔A股總市值7.4%,佔流通市值10%。其中,匯金系的規模最大,達到3.56萬億元,證金繫緊隨其後,持倉市值為8862億元,外管局持有的市值規模最小,只有498億元。整體而言,國家隊的持倉仍然維持高位。

不過值得留意的是,國家隊持股總市值在連續6個季度持續攀升後,今年一季度出現下滑,而且各大持股主體總規模均是下滑狀態,其中與2017年底相比,匯金公司持股市值下降142億元,證金公司(含十大資管計劃)下降900億元,外管局和五大基金分別下降1.5億元和259億元。

持股市值縮水的原因,一方面與持倉結構和市場波動有關。今年受外圍市場波動及中美貿易戰影響,2月以來市場連續出現兩輪暴跌,導致去年風光無限的大藍籌出現顯著回調,而國家隊持倉結構中上證50和滬深300裡的大藍籌佔比接近90%,市值損失較大。最典型的就是匯金系和外管局。

一季度匯金系兩家公司僅減持了創業環保、環能科技、富煌鋼構及春秋航空等四家公司,但新進北方華創、長城電工、濟川藥業等28家公司,同時還增持了廣匯能源、天齊鋰業、銀信科技等六家公司。而外管局期內持有20只標的,不僅沒有減持,還新進了江西銅業(+599萬股)、恆生電子(+532萬股)、洪都航空(+302萬股)、中國建築(+8964萬股)和華髮股份(+1382萬股),整體來看,二者持股標的數量在上升,其市值規模下降更多是市場營收導致。

另一方面,也有國家隊主動減持的緣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證金公司及五大基金。一季度證金系持有A股公司410家,其中遭到減持的有60家,已經退出前十大股東名單的標的有92家。

五大基金降倉力度更加兇狠,2017年末五大基金持有A股標的397家,但到了一季度,有275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找不到救市基金的蹤影,雖然有些標的可能是因新股東進入導致基金被擠出前十名,但如此大規模銷售大概率有主動降倉位的意圖在裡面。有專業人士分析,2015年救市時,國家隊一開始部分資金是來自商業銀行,後來才是央行直接印錢,而前者是要還本付息的,如今每隻基金都已盈利,還債的窗口也逐步打開。

大幅加倉非銀金融

站在行業的角度看,按市值計算,一季度國家隊的持股仍然集中在金融領域,佔比超過83%,其中對銀行的持股市值最大,達到76%,保險和券商次之,佔比7%。但按持股數量劃分,國家隊似乎更偏愛醫藥行業,一季度對醫藥生物持倉標的數量高達97只,佔國家隊總持倉個股數量比例接近10%,排名所有行業首位,另外,機械設備、化工、電氣設備的持股標的數量也較高,分別有89家、86家、74家。

由於一季度匯金系和外管局持股變動較小,且剔除掉四大行的大股東匯金投資公司長期持股不動的市值,二者實際入市資金不過4000億元,規模與證金公司相去甚遠,證金系的持倉變化對了解國家隊的調倉換股更具有參考意義,也因此成為我們重點分析的對象。

證金系的持倉主體較多,涵蓋中證金、十大資管計劃以及五大基金,其中證金公司的持股規模最大。根據統計數據,2018年一季度證金公司持股涵蓋28申萬一級行業,持有標的總數量410只,持股市值較大的行業主要為銀行(1800億元)、非銀金融(1544億元)和建築裝飾(448億元)。整體淨減持了539億元,其中增持173億元,減持713億元,截止一季度末,持倉市值由年初8195億元下降至7655億元。

增持方面,加倉個股最多的行業是公用事業、機械設備、電器設備,分別增持了30家、23家和14家,但是規模上,對非銀金融板塊加倉幅度最大,期內累計增持非銀金融板塊超40億元。此外,家用電器(+39億元)、醫藥生物(+33億元)、建築裝飾(+17億元)、計算機(+14億元)、建築材料(+8億元)、休閒服務(+4億元)以及電子(+4億元)等8個行業獲得增加不同程度增持。

減持方面,證金公司減持了包括傳媒、汽車、化工在內的19個行業,其中銀行雖然仍是證金持倉最大的板塊,但期內遭遇大規模減持,累計減持398億元,遠超其他行業減持規模。另外減持幅度超過10億元的板塊還有交通運輸(-72億元)、食品飲料(-71億元)、化工(-57億元)、採掘(-39億元)、房地產(-22億元)和有色金屬(-11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十大資管計劃和五大基金的減持情況與證金公司大相徑庭。前者一季度除了商業貿易、電氣設備、計算機等少數行業實現小幅淨增持之外,其他行業基本上都處於淨減持狀態,而且規模較大,其中減持規模前三名為有色金屬(-176億元)、國防軍工(-37億元)和輕工製造(-29億元)。而後者減持力度更加強勁,28個行業均出現淨減持,其中醫藥生物、建築裝飾及紡織服裝的減持規模分別高達39億元、22億元和18億元,佔總減持比例為15%、8.4%和6.9%。

整體而言,一季度證金系以減持為主,且各個持倉主體減持方向不同,可能與基金或只管計劃管理者風格差異有關。不過考慮到五大基金和十大資管計劃的規模也較小,且有被不斷贖回的可能,後續對市場影響會逐漸減弱,重點留意證金公司的動向。

一季度“國家隊”持倉:持股規模縮水,增非銀減傳媒

一季度“國家隊”持倉:持股規模縮水,增非銀減傳媒

新進19只 增持125只

從個股角度看,一季度國家隊整體增持158只標的,新進35只,減持311只,其中證金公司增持了125只,新進19家公司,減持60家。

從持倉市值看,一季度證金公司持有規模超百億的個股有16家,數量上與2017年末相比減少3家,分別為農業銀行、貴州茅臺和中國太保。不過,16家公司中大金融標的還是佔大頭,

其中中國平安以529億元排名第一,緊隨其後的是中國銀行和招商銀行,分別持有320億元和 240億元。

證金公司新進和增持股往往是市場關注的焦點。數據顯示,證金公司一季度新進了立訊精密、陝西煤業、江西銅業、廈門鎢業和中國化學等19只標的,這其中有的屬於主動買入,有的可能因為有大股東退出而被動進入前十大流通股。

通過比對,我們篩選出9只證金公司主動買入的個股,分別是藍光發展、中國電影、陝西煤業、江西銅業、廈門鎢業、貴陽銀行、片仔癀、中國化學、中糧糖業。

其中,持股佔流通股比例最大的是藍光發展(2.8%),藍光發展是一家房地產上市公司,2017年銷售表現優異,全年銷售金額高達582億元,同比增長93%,實現營收和淨利潤分別達245億元和13.66億元,同比增長15%和53%。公司新增土地儲備規模623萬方,同比翻番,截止17年末,在手土地儲備1784萬方,同比增長73%,按照公司目前的佈局,2018年有望衝擊千億銷售規模。目前公司股價對應2018年估值只有9倍左右,十分便宜。

除此之外,中國電影一季度也獲得證金大比例增持,持股佔比為2.47%。中國電影是國內電影全產業鏈龍頭,其控股了全國排名前十名中的3家院線,坐享優質院線渠道。公司還是國內僅有的兩家擁有進口影片發行權的公司之一,而且在國內電影投資方面也毫不遜色,一季度公司股價處於築底階段,當前股價和估值都頗為誘人。

當然新進入並不意味著就是機會,比如ST保千,因實控人挪用資金,淨資產已經變為負值,已面臨退市風險,而股價也在一季度暴跌80%,幾乎沒有翻身機會。

一季度證金公司增持了125只標的,其中增持規模超10億的有9只,分別為中國平安、格力電器、招商證券、海螺水泥、美的集團、三一重工、華泰證券、康美藥業和中國建築。這些標的本身質地優異,且一季度漲幅基本在正負15%區間內,後續或有機會。

與證金公司大範圍增持相反,十大資管計劃和五大基金基本上在不斷賣股票,前者2017年末持有108家上市公司,期內只增持了24家,而後者持有395家上市公司,期內只加倉了14家。

一季度“國家隊”持倉:持股規模縮水,增非銀減傳媒

一季度“國家隊”持倉:持股規模縮水,增非銀減傳媒

三維度尋投資機會 重點關注8家公司

李興然

各大投資主體持股合併統計後得出,“國家隊”一季度增持了158只個股。從“國家隊”過往的操作來看,其“削峰填谷”的思路比較清晰,即減持相對高位的股票,增持相對低位的個股,起到維護股指穩定、防止暴漲暴跌的作用。因此,那些漲幅不大,但又獲得增持的個股值得我們關注。

在股價漲幅不明顯的前提下,我們按持股比例變動1%以上、估值低、業績連續30%以上增長這三個角度,從這些增持的股票中共篩選出了40只標的,推薦重點關注8家公司,僅供投資者參考。

度一:持股變動比例大於1%

我們從158只“國家隊”增持個股中,篩選得到了18只變動比例1%以上的個股,這其中有6只個股變動比例超過2%。王府井變動最大,比例達到了3.46%,且是唯一一隻變動比例超過3%的個股,但是該股去年及今年均取得明顯上漲,按照“國家隊”高拋低吸的思路,後市繼續增持的概率不大,甚至可能逢高減持。

從這18只個股分佈行業看,非銀金融最多,包含中國銀河、招商證券、華泰證券、國泰君安4只純券商股以及愛建集團和中國平安兩隻金控股(愛建集團旗下有愛建證券,中國平安旗下有平安證券),另外還有1只信託股——安信信託。

“國家隊”可能是在一季度市場波動較大時通過增持低位的券商股來穩定指數和信心。因為一季度“國家隊”一共增持了15只券商股,說明對券商股後市看好,但唯獨減持了中信證券。業績方面,中信證券一季度取得淨利潤26.90億元,在30家上市券商淨利潤同比下滑10.88%的大環境下,取得同比16.91%的增長,各項業務均保持前列,業績不但沒有惡化,反而在向好的方向變化。從十大流通東看,“國家隊”2017年通過嘉實、南方、易方達、銀華、中歐5個資管計劃和證金公司對中信證券進行了增持,而中信證券2017年無論從階段性表現,還是全年15.21%的漲幅看,都明顯強於其他券商股(次新除外)。因此“國家隊”減持中信證券與業績關聯度不大,高拋的跡象卻很明顯。

如果上述邏輯成立,那麼被增持且基本未上漲的券商股值得關注,從我們篩選的表格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國泰君安去年及今年年內都出現了小幅下跌,愛建集團也出現連續下跌,中國銀河、招商證券上漲但幅度不大,以上4股可重點關注。

另外,其他變動比例超過1%的個股中,中國電建去年以來也出現了連續下跌,但2016年、2017年及今年一季度營收及歸母淨利潤都呈現較快增長,不排除“國家隊”繼續增持的可能,也可關注。

度二:低估值

“國家隊”的大部分持倉都在低市盈率個股中,主要是銀行股,不過,除了銀行股之外,是否還有估值較低的個股值得我們關注呢?

我們以市盈率低於10倍、市淨率1倍左右,且年內未有明顯上漲的標準來篩選,剔除銀行股後,我們得到了8只個股,市盈率最低的是中國建築,市淨率最低和年內跌幅最大的是金融街,年內漲幅最大的是建發股份。

這8只個股當中,一季度有7只實現了歸母淨利潤正增長,並且有5只增長幅度超過兩位數。增長最高的是濰柴動力,一季度取得了62.69%的增幅;建發股份同樣實現了不錯的業績,增幅37.64%,排在第二;大秦鐵路以29.59%的增長排在第三;剩餘兩隻個股是中國建築和中國鐵建,分別增長14.98%和18.86%。

建議大家重點關注中國建築和大秦鐵路。理由有三個:首先,上證50和創業板50在今年2月份後出現了極端分化,上證50領跌主要指數,而創業板50則領漲主要指數,當下有均值迴歸的需求,而近幾日上證50也開始走強;其次,這兩隻股票不出意外都將納入MSCI成分股名單中,待6月A股正式納入MSCI之後,外資必須配置一定比例的股份;最後,從分紅的角度看,中國建築和大秦鐵路都較為慷慨,尤其是大秦鐵路,2017年分紅率超過50%,股息率高達5.50%。目前兩隻個股估值很低,但業績增速較快,分紅又具有一定吸引力,並且還有即將到來的外資“虎視眈眈”,股價在經過一季度以來的充分調整之後,投資性價比已經比較高。

維度三:業績持續30%以上增長

在近兩年監管部門提倡“價值投資”的思路下,“國家隊”也在持股方面有所引導,從去年的情況看,“國家隊”往往能提前潛伏進入一些業績反轉或者持續高增長的個股中。比如2017年一季度證金公司大舉增持方大炭素,當時股價在9元左右徘徊,而二季度開始,該股大幅拉昇,全年漲幅超過2倍,“國家隊”雖然中間有所減持,但收益仍然頗豐,而該股業績也正是從當年一季度開始持續高增長。

我們按照2017年年報及2018年一季報歸母淨利潤持續增長30%以上的標準去篩選,再剔除與維度一、維度二重複的少數幾隻個股,我們得到了表二中的14只股票。

有中聯重科、徐工機械兩隻工程機械類個股持續增長超過100%。如果說2017年的高增長是由於2016年的低基數所致,那麼今年一季度在工程機械銷售的淡季依然取得強勁的增長則是貨真價實的高增長。事實上,除了上述兩隻個股,還有表一中的三一重工以及未出現在表格中的柳工也被“國家隊”增持。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8 年 4月挖機銷量為2.66萬臺,同比增長84.5%。華泰證券預計,5 月挖機銷量增速大概率超預期,判斷邏輯:(1)市場需求持續;(2)二手機更新淘汰置換;(3)中大挖推遲交貨填補後續月份銷量。主要個股如徐工機械以及三一重工去年分別取得了37.39%和49.42%的漲幅,今年再大幅上漲的概率已經變小,

但中聯重科業績持續高增長且增速最快,股價去年僅僅上漲不到2%,今年以來還下跌5.15%。市場人士表示,在工程機械高增長有望延續的前提下,中聯重科後市大概率有補漲的行情。

一季度“國家隊”持倉:持股規模縮水,增非銀減傳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