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為什麼一定要念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怎麼去?

為什麼一定要念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怎麼去?

諸佛的密藏是什麼?

跟諸位說,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名號功德的究竟,知道的人實在太少。像善導大師講的,許多菩薩都不知道。他要知道了,他決定唸佛,他為什麼還要修其他的法門?不知道!不曉得這個方法是成佛最快速、最穩當、最圓滿的方法。是因為不知道,他才不肯修。知道了,誰不願意修這個法門?

在我們中國歷史上,你看看許多不是淨土宗,其他宗派的祖師大德們,到晚年對於這個法門瞭解了,認識清楚了,他全心去唸佛,把其他的統統放下,專心念佛,求生淨土。到晚年,他們真的搞明白,真懂了。真懂,沒有一個不修這個法門。這是「諸佛密藏,究竟明瞭」,死心塌地念佛求生,決定沒有二念,這是搞清楚了。

一句「阿彌陀佛」,叫自己從凡夫圓滿成佛。成佛之後,普度眾生,用什麼方法?還用這一句「阿彌陀佛」,這是大勢至菩薩的法門。所以夏蓮居在《淨修捷要》裡面提出淨宗初祖是大勢至菩薩。這是我從前沒聽說過的,我看到這一句,我非常佩服。他能說得出來,不簡單!真的,大勢至菩薩是淨宗初祖。這個初祖是法界初祖,在虛空法界裡面第一個提倡專修的,成功最快的,就是這個法門。

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世間示現成佛。這大家知道,菩提樹下二七日中宣講《華嚴經》,佛示現成道講的第一部經。《華嚴經》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是我們娑婆世界的淨宗初祖。東晉時代,慧遠大師在廬山「東林唸佛堂」,領導一百二十三個人專修唸佛法門,是我們中國的初祖。都是講專修專弘。純到極處,是大勢至菩薩,那叫真精進!

我們把這些事理都搞清楚了,我們「疑」才真正能斷掉。斷掉之後,現相是什麼?一部《阿彌陀經》,一句阿彌陀佛,其他統統都不要了,這個才叫你「疑」真正斷掉了。還想念個《金剛經》,還想去拜個《大悲懺》,給諸位說,這都叫雜修,這不是精進。天天很努力很用功,我常說這叫雜進,不是精進,是雜進。換句話說,你的成就,就要打一個問號了;換句話說,沒有把握。

你要是精進的話,在一般人來講,三年到五年,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自己是真有把握。我這一生沒有白過,我這個事情辦成功了,就是經上講的「所作已辦,不受後有」,這兩句話真能做到。但是諸位要曉得,學大勢至菩薩才行,你才真正在這一生當中「所作已辦,不受後有」。你要是搞雜進,就靠不住了。那就要看臨命終時,你的機緣如何;沒有把握。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不能不留意的。

我們現在唸佛,沒有嚐到法味,念念就唸忘掉,念念「阿彌陀佛」就想起別的東西去了。這個不要緊,功夫不得力,你要繼續努力的去唸,要繼續努力、要認真。剛才講的,凡是障礙的東西統統要捨棄;換句話說,要專心、要一心、要清淨心、要真誠心、要恭敬心。這樣去唸,你念個半年,在一般講的時候需要半年就能嚐到味道,嚐到法味。法味嚐到之後,往生西方的信心就有了。自己就有信心,你愈往下去唸,信心就愈堅強,所以往生的時候,預知時至!

功夫要是更深更好,那就不是「預知時至」,是可以「隨意往生」。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想早去也行,想晚去也行,也可以,這就是我們常講的「生死自在」。所以功夫深的人,可以達到這個境界。這個境界,說老實話,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到的,問題就是你肯不肯幹,肯不肯專念。最怕的就是覺明妙行菩薩在《西方確指》裡所說的,唸佛最忌諱的是夾雜。所有一切功夫不能成就,都壞在夾雜上。夾雜,簡單講就是不專心。剛才講,一面唸佛,一面想念咒,一面還要看別的經,這叫夾雜,所以你功夫不得力。怕夾雜,這是一定要曉得。

『度諸有情,演說正法』,諸佛菩薩教化眾生,雖然說一切法門,我們要曉得,他所說的一切法門都是誘導大眾;換句話說,都不是正說,是方便說、是誘導你。真正的「正說」是什麼?正說就是教你一心念佛,求生淨土,這才是正說。所以《華嚴》拐彎抹角,費那麼多事情,到最後還是叫你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可是一般凡夫要不經過那一番說,他不相信!你直接跟他講唸佛就行了,不信!不能接受!所謂「難信之法」,就難在這個地方。

所以我們要曉得佛菩薩慈悲,苦口婆心,善巧方便,種種方法誘導,讓我們入這個境界。真正入這個境界了,明白了,對於佛菩薩的恩德才真正生起感謝的心。不是這樣委曲婉轉,怎麼能夠認識?怎麼能夠死心塌地去學這個法門?唯有這個法門一生成就。不用這個法門,這一生在佛門裡面種一點善根而已,來生還照樣搞輪迴。底下這一段,很值得我們做參考的

為什麼一定要念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怎麼去?

善財童子修什麼法門?

唸佛求生淨土,他修這個法門。但是參學呢?什麼法門他都參學。參什麼?如如不動!我還是念我的阿彌陀佛,你參禪,我並沒有跟你學。你那個禪我都懂得,我念我的阿彌陀佛。你那個密,我也都懂得,我還是念我的阿彌陀佛。絕定沒有受干擾!這是「定」,就是念佛三昧成功,一心不亂!我去參訪,我樣樣清楚,樣樣明白,這是「慧」。有定有慧,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的。不是說我跟那個學,就跟那個走了!不是的,他是一句「阿彌陀佛」唸到底。

我們怎麼知道他是念佛的?我過去講《華嚴經》講了十六年,我這個唸佛法門是從《華嚴經》上學來的。難信之法!我從前也不相信。我對淨土的信心是從《華嚴經》上得來的。

有一天忽然想到一個問題,想到什麼?善財學什麼?他修哪個法門?仔細把《華嚴經》從頭到尾細細看一遍,才恍然大悟,他修的是「唸佛法門」。怎麼知道的?他的老師是修唸佛法門。他的老師是文殊菩薩,文殊菩薩在《華嚴經》上唸佛求生淨土,文殊跟普賢兩個人都發願求生淨土,善財是他最得意的學生,最得意的學生一定傳授最得意的法門。

文殊菩薩發願求生淨土,文殊是菩薩當中智慧第一,他選擇的法門一定是第一殊勝,傳給他的學生。所以我們就知道善財必定是跟老師一樣,唸佛求生淨土的。然後我們再細細看,看他參學,第一個是德雲比丘。德雲比丘這第一個善知識,教給他的是念佛法門。我們中國人常說:「先入為主」,第一個老師很重要!再看最後的一個,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你就曉得自始至終,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

我在《華嚴經》上看到這個事實,才知道這個法門不可思議,重新來觀察,重新來肯定,這才真正發心唸佛了。以前雖然在李老師會下十年,天天勸我念佛,我也不敢違背,但是不甘心,不情願,所以真的叫「難信之法」。我還是要把這個事情真的搞清楚了,搞明白了,才肯相信,才肯把這些經教捨棄掉,專修了。

為什麼是福慧雙修?你想想盡虛空遍法界這些人,哪一個人的智慧能比得了阿彌陀佛?哪一個人的福報能比得上阿彌陀佛?我們在淨土經論裡去觀察,阿彌陀佛的智慧、福報,不得了!連釋迦牟尼佛都讚歎他,「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光就是智慧,「光中極尊」,就是智慧裡面極尊;「佛中之王」,所有一切諸佛裡面,智慧、福報最大的是阿彌陀佛。

念阿彌陀佛的人,若能真心念、誠心念,真誠就能感應道交。所謂「一念相應一念佛」,這「一念相應」,把阿彌陀佛的智慧,變成我自己的智慧;把阿彌陀佛的福德,變成我自己的福德。佛念久了,不知不覺,阿彌陀佛的福慧我們都沾上光了,都跟他融通變成一體了。所以唸佛人修行的時間短,成就不可思議,道理在此地。把阿彌陀佛無量劫所修行的變成自己的,這個方法妙極了。所以,「寂定明察」(也就是福慧雙修),我們在一句佛號當中就能完成。

在這一個社會、這一個時代,我們今天所處的這個時代是亂世,真的是天下大亂的時代,生活非常的艱苦。世界有許多落後的地區,我們就不必說了;像美國這種先進的國家,我們仔細觀察這邊大眾的生活,還是苦,真的苦不堪言。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如果我們還以一部分時間用在「解」上,實在講是相當可惜!應當把力量集中在行門上,這一生當中取得決定的成就。就像古時候祖師所說的「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這是下定決心一門深入,不求解了;時間精力都用在行門上,這是求得決定成就的唯一方法。所以你選擇正確了,就心安理得,心安就是定於一門。

『求道和正』,這是講修學的態度。用什麼態度去修行?要「和」、要「正」。此處的「和」就是我們通常講的「中道」,不緩不急,用這種心態。「正」是決定與佛的教誨相應。像我們唸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有深信切願,這是「志願安定」。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修學這個法門,一定要以經典的理論方法作依據,那就「正」了,修學就沒有錯誤。

『淨定安樂』是我們現前所得到的受用。我們的心清淨,心安定,真正得法喜充滿,確實就像世間人講的幸福、快樂、美滿,真的能夠享受得到。所以修淨土殊勝的利益,不僅是在往生之後,沒有往生之前就已經得到了

《金剛經》上講的「降伏其心」,跟這句意思是相同的。我們惡念起來了,立刻要有智慧、要有警覺,馬上把它中止下去,這叫「降伏其心」。一切惡念,第一個念頭起來,不怕;連第一個念頭都不起,你已經是聖人,不是凡夫了。凡夫自然會起惡念,為什麼?無始劫來的煩惱習氣,它會起來的。這一起來,就覺悟了,古德常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這一覺,這個念頭就控制住了。唸佛人,馬上把念頭轉到「阿彌陀佛」,那就是大覺;不管什麼念頭,惡念一起來,第一個是惡念,第二個就是「阿彌陀佛」,就轉到「阿彌陀佛」了,這就叫修行,這就叫功夫。在禪宗裡面講,這就叫「覺照」。所以功夫得力不得力,就在這裡看。我們能這樣做,功夫就得力了,要能夠「降化」。「降」是把它壓住,「化」是轉變過來;要能把惡念轉成善念,把惡念轉成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善中之善,再沒有比這個念頭更善的了,轉要會轉。

有一些學佛的同修,有一個很大錯誤的觀念,認為佛菩薩靠得住,我靠他就行了。佛在這裡講得很清楚,「無誰代者」,「誰」包括佛菩薩,佛菩薩也不能夠代替!《楞嚴經》上就說了一個很鮮明的例子。阿難尊者是佛的堂弟,釋迦牟尼佛的堂兄弟一共八個人,世尊是老大,阿難是老八,最小的小弟。阿難多聞第一,不修行,腦子裡打妄想,「你們要修,你們不修不行,我老大哥是佛,到時候他就把三摩地、奢摩他給我了,我不要修的,有靠山」;遭到摩登伽女之難後,才曉得大哥靠不住。這就說明了一定要自己修,所謂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就不得,沒有人能代替的!

《地藏經》上給我們講修福、講超薦修福,那是怎麼一回事情?這要搞清楚,若不搞清楚,就變成迷信。經上講得明明白白,這是我們家的老人過世了,我們給他念經;他要不過世,我們就不念經了。唸經誰得?自己得;所以說七分功德,六分自己得,他只得一分。他那一分是怎麼得的?是因為他走了,給你這個緣分叫你念經,他就沾這一點光,其他的都得不到。所以你念七遍了,他算得一遍的福。實際上是不是真的得一遍的福?不見得。他只得個緣而已,叫你念經、叫你修行、叫你成就的,是這麼一個道理。你念的人還要誠懇、還要真心,他才有利益。

所以超度佛事有理論、有方法,確確實實能使惡道的家親眷屬,脫離惡道,生到人天善道,這是真的。但是如果說是超度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們諸位想想看,我不必說了,能不能做到?如果要能做到,我們還要修什麼行?念什麼佛?佛菩薩大慈大悲,天天給我念,超度一下我們都去了。所以,讀這個地方要曉得,佛講真話,沒欺騙我們,「身自當之,無誰代者」,求生西方淨土是自己的事情,佛菩薩不能代替,要能夠代替的話,盡虛空遍法界的眾生統統都生西方。要不生西方,佛還叫什麼慈悲!佛就不叫大慈大悲了。

佛也沒法子,佛只能夠把方法、理論教給我們,事情還得我們自己幹,這是正理。所以不像其他宗教說是信了就得救;我們佛門是信了不得救,解了也不得救,一定要行,行還要功夫相應才得救,不相應還不得救,這個才是給你講真話。

所以我們學佛的人,要如理、要如法,不求神通,不求感應,它自然會來。求,就錯了;有求的念頭,我們的心就不清淨了。不求自得,因為你種的是這個因,它當然得這個果報。我今天種瓜,我天天希望得個瓜,那個希望真是冤枉,多此一舉;它當然結瓜,它總不會結成別的,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時節因緣到了,自然就成就,就能夠滿你的願。這也就是我們中國俗話說的「只問耕耘,不問收穫」,這就對了,這一句也是這個意思。

是啊,哪一部經都好。就跟藥店一樣,你看藥鋪裡那麼多藥,哪一味藥不好!每一味藥都好。可是你要用,對症才能治病,不對症是病上再加病。這就是佛法的難處。今天蕅益大師為我們介紹的是淨土唸佛法門。這個法門,特別是在這一部經裡面我們所看到的,這個經沒有人祁請。釋迦牟尼佛開這一付藥方時,沒有人生這個病。他開了這付藥方,這付藥方是什麼呢?所有一切病統統都治。這跟其他的方子不一樣,可以治當時所有眾生的病,也可以治未來一切眾生的病,這未來就包括我們。這就搞清楚了,原來這一個法門,才是佛對我們說的,為我們開的。我們採取這個法門,依照這個法門修學,哪有不成功的道理。諸位要是看看中國佛教的歷史,看看自古以來修學佛法的成就,你就會發現,修淨土成就的人最多了。這證明,世尊這一部經,確確實實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所開的,不是單獨給某一個人開的,不是單獨給某一類人所開的。所以說在一切方便之中,就是在無量法門裡面,要講求最"直捷"的(這"直捷"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最積極的),最"圓頓"的(圓是圓滿,頓是頓超,是不要經過次第的,一生當中可以成就的),這叫頓超的法門。佛法裡面通常也講頓漸兩門,普通一般叫漸修,好像我們讀書一樣,有小學、中學、大學,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按照這個順序來修,這個時間要很長,這叫漸修。頓修可以躐等的,可以超越的,不必依照這個順序,從小學一年級就可以超越到博士班去。我們現在講,那都是屬於天才兒童。這個法門是佛以他的本願功德協助我們,我們可以在一生當中超越,超越無量的法門,超越菩薩五十一個階級。這是很不可思議的一樁事情。那麼怎麼會超越呢?這也得要簡單說說,否則的話,諸位要多聽別人講演佛法,對淨宗就會產生懷疑了。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真的難信,因為他的方法太簡單了,他的功德太殊勝了,叫人一接觸,不敢相信。

你說,真正相信,真正肯修,這個人的福報有多大。我們六道當中任何一個人,不要說人間帝王,天王也不行,也比不上他。所以在《無量壽經》上我們讀過,真正成佛機緣成熟的人,是過去無量劫來你所修行的善根成熟了,現前得到十方一切諸佛如來冥冥當中的加持,使你接觸到這個法門,立刻就能解,能信,能願,能行,這個談何容易呀。所以我們自己一定要珍惜,決定不能在這一生當中空過了,那就太可惜了。這是說字。

《要解》裡面告訴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他是修什麼方法成佛的,這個也是古來大德沒有提醒過我們的。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頭提醒我們,這個就在《彌陀經》上,《彌陀經》上說,佛告訴舍利弗尊者說,"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佛講的,"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成佛。換句話說,釋迦牟尼佛成佛,就是念阿彌陀佛,修這一個法門成佛的,原來就出在這個經。這個經,我們天天念它,我們卻疏忽了。大師這一點醒,啊!我們這才明瞭,"說此難信之法",這個難信之法就是持名唸佛的方法。所以佛是念佛成佛的。佛把唸佛成佛這個方法教給我們,一定我們自己成佛的機緣成熟了。佛這一點醒我們,我們立刻就得到受用了。這個把說字介紹出來

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導師,在《無量壽經》裡面,我們讀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我們知道他四十八願是怎麼來的。去年我們在此地講《無量壽經》,都跟諸位報告過,願願都是接引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是十方世界所有一切諸佛所讚歎的。為什麼一切諸佛都讚歎呢?因為一切諸佛都有一個共同的大願,就是度眾生成佛道。雖然有這個大願,但是事實上幫助眾生困難重重。眾生根性不一樣,嗜好不相同,所以是用的無量無邊的法門。四宏誓願裡說,法門無量誓願學,佛是用無量法門來度無量眾生,就沒有想到,阿彌陀佛那真是叫高度的智慧,太巧妙了,他用一個法門就普度一切眾生。所以令一切諸佛不能不佩服,不能不讚嘆。佛佛道同,諸佛如來不像我們凡夫,凡夫看到你有一個好法門,就嫉妒你,想方法來障礙你,這是凡夫。諸佛不一樣,你這個法門好,好,我們大家都捧你,把我的學生也都送給你,諸佛如來是這樣的。所以一切諸佛如來都把自己這些學生統統都介紹推薦到西方極樂世界,像我們的老師釋迦牟尼佛一樣。我們為什麼不念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為什麼勸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呢,就是這個道理。阿彌陀佛這個法門好,釋迦牟尼佛也分享阿彌陀佛的成就。釋迦牟尼佛既然分享阿彌陀佛的成就,十方一切諸佛如來沒有例外,統統都分享阿彌陀佛的成就,所以都勸一切眾生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西方世界就無比的殊勝莊嚴了。

為什麼一定要念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怎麼去?

那麼西方世界怎麼去呢?

這個條件太簡單了,就這三個字:信,願,唸佛。你真的相信了,願是你真正肯去、真正想去,只要你一天到晚老老實實念這句阿彌陀佛,就行了。你看這麼容易,這麼簡單,你只要專心修學,臨命終時阿彌陀佛一定來接引你。這個是他的本願,四十八願裡面我們看到的。我們這個業報之身快要報完的時候,他就來接引我們。

"永階不退",這句話非常重要,因為我們修學任何一個法門,在一切諸佛剎土修行,都是進進退退的,所以修行的時間很長,很難成就。西方世界最大的長處,就是決定沒有退轉。這個世界就好比是諸佛如來在法界裡頭辦的一個大學,阿彌陀佛是校長,諸佛如來勸大家都到這個學校裡面去求學。到了這個學校,只有升級,沒有留級的,沒有退學的。你說這個學校多好。升級,在這個經上也說的很有道理:有人升得很快,有人升得比較慢一點,那是你個人到西方世界用功勤惰的關係。你很勤奮,很認真,那你就很快速的往上提升。你要是稍微懈怠一點,那麼你的進度就比較慢一點,但是絕對是進步,不會有退步的,只是進得快慢而已。這麼好的一個地方啊

這個淨宗法門方法比較特殊,人人可以學。他不教我們住在定,他教我們把心住在阿彌陀佛上。住在阿彌陀佛,比住在定上是容易多了。一天到晚心裡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這才叫你的心住在阿彌陀佛上,這個就是修淨土,這個就叫心裡真正有淨土。古人講,"有禪有淨土",怎麼叫有呢?心裡頭除了阿彌陀佛之外別的都沒有,只有一個阿彌陀佛,你叫有淨土。有淨土,你就決定生淨土,就決定得生。這心裡有了阿彌陀佛,其他的統統沒有了,也許同修要問,我還要上班,我還要做事,我家裡還有許許多多的事,那怎麼辦呢?是不是通通都不要管呢?不是的,世間事情樣樣都做,見到就做。做得圓圓滿滿,心裡頭沒有。諸位要知道,這就是佛常講的,"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絕對沒有破壞世間法,不但不破壞世間法,而且成就圓滿的世間法。《華嚴經》裡面所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理是講的心性,事就是講的一切萬相。心性跟萬相沒有障礙,心性永遠是清淨的,事相再繁雜,也不會破壞心性的清淨。何況清涼大師又說,事事無礙。事與事沒有妨礙,那就是一切都不妨礙啊。所以說是心裡面有阿彌陀佛,心定在阿彌陀佛上,六根格外的聰明,格外的伶俐。為什麼呢?他沒有妄念,他沒有妄想,所以眼見耳聞比一般人一定來得聰明。你做事一定做得更圓滿,做得更周到,心愈清淨。今天修行,要這個修法,要抓到這個綱領。這個修行方法,適合於現代開放的社會。要用過去保守的方法,今天人不能接受,今天環境不適合了。所以在這個時代,我們用什麼方法度自己,用什麼方法幫助別人?一定要用開放的胸懷,一定要用大乘圓頓的教學,才能收到非常殊勝的效果,使大家都能夠歡喜地接受,幫助他的生活更美滿,幫助他的心情更調適。

拿我們現在的話來講,這個迷就是感情,情呀,迷情。智是理智,這個照就是理智。情越深,迷的就越重,就很難見到事實的真相。我們世間人害怕了,世間人都喜歡這個情要深才好呀!一旦要是情沒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麼意思呢!大家都怕這個。其實諸位不曉得,世間人那個情,是從迷妄裡面生的,所以那種情它的真相是虛情假意,不是真的。為什麼呢?它會變化。會變,當然就不是真的,唯有從理智裡面生出來的那是真的,永遠不變,這個就是真情。諸位要記住,世間沒有真情,你們千萬不要上當,世間決定沒有真情,都是假的,虛情假意。我們不會被人欺騙,自己也不要欺騙自己,這個才叫有智慧。那麼,什麼時候才會有真情呢?實在講,佛在大小乘經裡面都跟我們說過,他說你證得阿羅漢果之後,才能相信你自己。換句話說,阿羅漢的情就比較真,就不是假的了。為什麼呢?不會變的,不會隨著自己感情變,不會隨著外面境界變,那是真的。這個真的情,佛法裡頭不用這個字,換了個名詞,叫慈悲。諸位要知道,慈悲就是真的情,不會變的。所以我們用一個慈悲,用一個情與愛,來辨別真與假。情跟愛都是假的,都是會變的,都不是永恆的;慈悲是不變的。為什麼呢?慈悲是從寂照裡面生出來的。寂就是清淨心,照就是清淨心的起作用。佛教裡常講,"不變隨緣,隨緣不變",這個不變就是寂的意思。本來無一物嘛,它怎麼會變呢。有一物才會變,無一物當然就不變了。照就是隨緣,像一面鏡子一樣,它不變,但是它照的時候,隨著外面的境界。

"次勸發願以導行",像佛在這個經上講的,"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像這些話,在本經裡面說過三次,一而再、再而三地勸勉我們,勸勉我們應當要發願,要發願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你要問為什麼呢?到西方極樂世界有四種利益。第一種利益是壽命長久,無量壽呀。我們這個世間壽命太短了,做什麼事情都不能成就,時間不夠用。所以辦大事業,一定要長壽。西方世界無量壽。所以成佛,你看釋迦牟尼佛講,成佛在我們娑婆世界需要多長時間?要三個阿僧祗劫,這個時間太長了。但是西方世界的人無量壽,對他來講,三個阿僧祗劫不算什麼,那時間不長。譬如我們人的壽命,算一百歲吧,成個佛要多少時間?三天,那還算什麼呢,根本就不算什麼。所以這個原因,我們一定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第二個好處是見佛。佛是最好的老師,真是全知全能。我們在這個世間,遇一個善知識很不容易。縱然是個善知識,他為我們講的東西,跟佛相比那還差得遠。所以佛才是最好的老師,我們要親近最好的老師,一定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是第二個好處。第三個好處,聞法。在西方極樂世界,經上講的,六塵說法,我們聞法的時間幾乎不中斷的。這是任何一個世界所沒有的。西方世界聞法沒有中斷,所以他不會退轉,他只有進步,不會退步。第四個好處,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同學好,朋友好。哪些人做朋友呢?觀音、勢至、文殊、普賢,在西方極樂世界是同學,是同參道友呀。跟這些人天天在一起,你怎麼會墮落,怎麼會退步!所以有這四種好處,你要是想通了,那你就會下決心,非去不可。這四種好處,娑婆世界一個都找不到,所以這是勸我們要發願,一定要去。你想去了,真正發了心了,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那要修什麼法門才能去呢?唸佛。就是這一句佛號,所以非常簡單,非常容易。名號功德不可思議,你千萬不要以為,這一句阿彌陀佛恐怕不行吧,恐怕力量不夠吧!這太簡單、太容易了,連三歲小孩都會念,這就能到西方世界,一生就能成得了佛嗎?你要這麼懷疑,那就錯過了,那真叫大錯特錯了。名號功德真正不可思議,我在去年講《無量壽經》跟諸位講過,跟大家分析過。那麼這句佛號要怎麼個念法?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就是把唸佛的方法教給我們,唸佛要淨念,著重在這個淨字。怎樣才做到淨呢?我心裡有妄想,就不淨;心裡面有雜念,就不淨;心裡面有懷疑,就不淨。要用清淨心去唸。所以不懷疑,不夾雜,這才叫淨念。底下是相繼,相繼就是不中斷。所以要記住,不懷疑,不夾雜,不中斷,這就成功了。唸的方法,大聲念,小聲念,默唸,都可以。你怎麼樣念得舒服,你就用什麼方法念。最重要的就是做到淨念,這個是不變的一個原則。你念六個字也好,念四個字也好,都可以。這個經裡面講,"執持名號",名號就是四個字。南無兩個字是梵語音譯過來的,它的意思是歸依的意思,恭敬的意思,也就是歸依阿彌陀佛,恭敬阿彌陀佛,禮敬阿彌陀佛,是這個意思。如果真正決心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就學蓮池大師,那個恭敬客氣話不要了,就唸四個字。蓮池大師自己唸佛是念四個字,教別人是念六個字。人家問他為什麼你教別人念六個字,自己念四個字?他說我自己這一生當中,決定求往生,所以客套都省掉了。我教別人呢,別人未必想生極樂世界,加一個歸依、恭敬客氣一點,跟阿彌陀佛結個緣。所以看看你是念四個字,還是念六個字,自己決定了。

釋迦牟尼佛講經四十九年,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你去查一查,沒有一部經上是這樣說的。經論裡頭沒有說過,十方諸佛世界裡也沒有這回事情,唯獨西方世界特殊,特別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