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 如何避免35歲之後,個人工作發展一塌糊塗?這是我聽過的最佳建議

如何避免35歲之後,個人工作發展一塌糊塗?這是我聽過的最佳建議

如何避免35歲之後,個人工作發展一塌糊塗?這是我聽過的最佳建議

職場充電第一站!

不管是否承認,你都必須重視“35歲現象”。

很多企業在招募人才時,明確規定年齡要35歲以下。如果你的年齡到了35歲,卻還在通過招聘網站投簡歷跳槽的話,就應該反省一下自己到底哪裡做錯了。

當然,根據我們的實踐諮詢經驗來看,如果你真到了35歲甚至更高的年齡才去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很可能這個問題你已經無力解決了,很多現實的困難會讓你有心無力,束手無策。

如何避免35歲之後,個人工作發展一塌糊塗?這是我聽過的最佳建議

為了不讓你35歲以後的職業生涯變得一塌糊塗,你至少應該在30歲就確立明確的目標,並利用5年的時間去追趕。

這可能是你成長的最後的最佳時機。錯過了這個時機,你已不再年輕,社會也不會再以包容的心態去原諒你的年少輕狂。否則,你多走一步錯路,就必定要在以後以十倍的代價補回來。

01

三十歲時

必須思考哪些問題

第一,能否擔起家庭與責任?

如果你已經成家立業,你必須清醒地意識到:你的職業到底該如何發展,才能確保讓你支撐整個家庭的負擔?這不僅僅包括你的愛人,還包括你的孩子及父母(尤其是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時候,你要承擔的是雙方四位老人的供養)。

到了這個階段,你的壓力是成倍增長的,但如果你在職場上的成長無法實現倍增,甚至還在以某種形式進行著倒退,那麼,你以後的職業發展就會面臨更多的壓力。而這種壓力,更多的時候,會使你沒有餘力去謀求更好的發展。

如何避免35歲之後,個人工作發展一塌糊塗?這是我聽過的最佳建議

第二,你的能力與年齡是否匹配?

在我們的很多客戶中,其中較為棘手的一種情況,就是能力與年齡不匹配的問題。很多工作3年、5年的人,甚至和工作一年的人在能力方面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所以當他們的職業想向上突破時,會遇到很多的阻力。

導致這種情況的產生有兩種原因:

一種是頻繁跳槽,沒有在一個方向上積累,無一技之長;二是雖然在一個方向上長期積累,但只是第一年是成長的,剩下的幾年都是在做重複勞動,原地踏步。

如何避免35歲之後,個人工作發展一塌糊塗?這是我聽過的最佳建議

第三,你是否構建與提升了知識結構?

身在職場,不同職位等級的人,所做的事情是不一樣的,他們所具備的眼光與思維模式同樣也有差別。

一個最基礎的業務員,想著如何維護好終端,這是戰術層面的東西,也是他的職責所在;但如果一個營銷總監這樣的角色,還和業務員一樣天天想著如何去和終端老闆打交道,那就是他的失職了。

每個企業的運營,都會由戰略與戰術所構成。

大的戰略會細分成小的戰略,小的戰略會細分成一個一個的執行戰術,由基層人員去付諸實施。不同層級的人,分別負責不同高度的工作,各司其職,這也是團隊協作的意義所在。

同樣,每一個不同層級的人,也存在不同的知識結構。層級越高,你看問題的眼光和思路就要越高,你的整體知識結構層次也要向上發展和突破。要不然,你的能力,永遠只能停留在具體的基層操作層面上,不會有大的發展,職位上更不可能有上升。

如何避免35歲之後,個人工作發展一塌糊塗?這是我聽過的最佳建議

02

30歲前

如何打好基礎

我建議你做兩件事:

第一件,找準一個可以為之奮鬥5年、 10年甚至更久的目標。

這是最理想的一種狀態。因為一個清晰的目標,可以讓你的職業成長圍繞著一個點去積累經驗,而這種日積月累的經驗積累,也是你日後升職加薪的籌碼。雖然經驗並不一定與能力相關,但如果沒有經驗的積累,你的能力也基本沒有提升的可能。

很多人在抱怨沒有機會,其實並非如此。

機會是自己給自己的,如果你不給一個機會去嘗試,那麼誰還會給你機會呢?

根據我們的經驗,只有你在一個方向上堅持至少5年以上,你才有可能得到回報,而且這種回報會對你以後的職業發展產生一個相對長期的影響。

同時,也正是這麼長時間的積累,讓你的基礎非常紮實和牢固,你的腳步也會站得更穩。

如何避免35歲之後,個人工作發展一塌糊塗?這是我聽過的最佳建議

建議你考慮的第二件大事:

就是學會做人。

我甚至認為,會做人比會做事還要重要百倍。找到一個合適的職業目標,對於很多迷茫中的人來說可能並不是容易的事;但學會做人,則是你在任何公司、任何時候都可以修煉的一種職業素養。

在做人的修煉中,有四項要素,是能夠對你以後的職業發展起到致命性影響的:

1)你的人際關係處理能力。

這其中包括與你的上司的關係,以及與你的同事的關係。

2)不斷學習的能力。

我曾經碰到一個客戶,已經近40歲的人了,做會計做了14年,仍然只是一個基層主管的職位,在公司中也看不到晉升的機會,好多年沒有加薪了。

我們問他:

“這14年中,你有沒有進行過培訓、進修或者任何其他形式的充電?”

“沒有。”

“從來沒有嗎?”

“從來沒有。”

這是一個非常極端的例子,但這種現象在職場中卻是非常普遍的。

沒有學習,你的職業發展就會在原地踏步。你以為你沒有退步,但實際上別人在進步,你與別人之間的差距在不知不覺中拉開了,就等於退步了。

如何避免35歲之後,個人工作發展一塌糊塗?這是我聽過的最佳建議

3)要有強大的內心。

我所遇到的很多人,其實內心裡都很脆弱,無法經受漫長人生道路上所降臨的各種苦難。要知道,每個人的成長都不是一帆風順。即便是耶穌,又何嘗不會遭受苦難的洗禮?

強大的內心可以讓一個人在絕望中看到希望,而消極悲觀只會讓你在希望面前錯機良機。《肖申克的救贖》中有這樣一句臺詞:

“懦怯囚禁人的靈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

你沒有本事成為聖者,但一定要變成強者。

如何避免35歲之後,個人工作發展一塌糊塗?這是我聽過的最佳建議

03

30歲後

如何實現能力和收入突破

要想讓你35歲以後的職業生涯實現比較大的發展,你應該從30歲開始,好好利用5年時間,著手準備以下3件至關重要的事情:

NO.1 完成你的專業化品牌構建。

“你憑什麼勝出?未來能夠牽動世界大勢的,是個人之間的競爭。能否獨霸世界舞臺,鍛造他人無法超越的核心競爭力?你唯一的依恃,就是專業。”

如何避免35歲之後,個人工作發展一塌糊塗?這是我聽過的最佳建議

你是一流的商務人士,還是一般的上班族?差別就在這裡!給自己一個專業定位,樹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會為你以後的職業發展增加更多有價值的籌碼。

為了支撐你“專業化”的品牌形象,你需要在以下兩個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樹立自己在行業內的影響力。

你要想成為優秀的職場人士,也必須向那些最優秀的人看齊,樹立在這個行業內的影響力,用你的思想去影響別人。

我們去年遇到一個非常優秀的小夥子,至今印象深刻。

他是一個印刷專業的大專生,畢業之後去印刷廠做銷售。正是這樣一個看起來沒有什麼含金量的職位,他卻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構建著自己的影響力。

他給自己定了一個要求:每月都要寫一篇文章,發表在這個行業內最具影響力的雜誌上。

當然,並不是每篇文章都能夠達到發表的質量,但每個月必須要保證質量寫一篇。這樣做的好處,第一是樹立了你在這個行業內的影響力;第二,可以讓你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

如何避免35歲之後,個人工作發展一塌糊塗?這是我聽過的最佳建議

NO.2 找一家成長中的公司,一起成長

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是你可以親眼目睹一家公司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的成長曆程,對於公司的運營也會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你也能夠體會到你的角色在公司成長中的位置和作用。

二是在公司成長的過程中,你的價值會有更大的發揮餘地,會更容易展現出來。

三是你的忠誠度會為你的發展帶來更多的回報。

企業用人,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忠誠度。尤其是現在跳槽率、流失率在眾多企業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忠誠就成為一種非常難能可貴的職業精神。

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聰明人用腦子講話,智者用心講話;職場充電第一站,歡迎充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