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超級大腦:馬化騰定義的數字化“助手”和未來的大時代

赫拉利在《未來簡史》中這樣寫道,“如果增長停止,經濟並不會溫和地平靜下來,而是會轟然崩塌。”不過好消息是,我們總會尋找到新的增長點。

如果從技術的維度看過去十年的增長點是雲,而未來的增長點顯然是:智能。就像馬化騰在2018年騰訊雲+未來峰會,佈置得很像夢劇場的舞臺上所說的,“雲是彙集智慧、進行創新的平臺,而未來更要求我們做好雲到端的智慧連接”,這就是“超級大腦”的由來:一個雲、邊、端將藉助超級大腦形成靈活調配資源和智能的“智聯網”。

超級大腦:馬化騰定義的數字化“助手”和未來的大時代

同時,它也將是一個數字世界中無處不在的“智能操作系統”。

超級大腦是“三張網”遞進的終極目標

我們知道,騰訊是一家在C端有超強實力的互聯網公司。就像馬化騰所說“騰訊過去最強的就是連接人和人,但是現在我們還要連接企業內部的員工,包括政府裡的很多用戶,也就是說我們要從C端拓展到B端和G端的用戶群,這對我們提出了一個新的要求。”

其實騰訊雲自成立之後,所承載的正是從幫助騰訊從C端通向B端的使命。通過騰訊雲平臺的建設,騰訊也做到了“人聯網”。並催生了很多具體的行業應用,比如全國首個集成民生服務的微信小程序“粵省事”和永輝智慧零售等等。

可以說“人聯網”的佈局,已經證明了騰訊雲在行業落地上的成功。但對馬化騰來說,這還遠遠不夠,既然二維碼就是連接數字世界和現實世界最方便的通道,那麼在連接的角度,一定還有更高的表現形式,這就變成了“物聯網”,騰訊內部也成立了AI實驗室和機器人實驗室,從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等多個方面提高物聯網的連接能力。

但“物聯網”並不是騰訊想追尋的最高目標。“雲時代要求我們做好雲到端的智慧連接,我們現在希望藉助超級大腦這個概念來發展智聯網。”馬化騰說。

騰訊曾提出讓人工智能無處不在,那麼作為智聯網的一個核心的能力,超級大腦的確可以看作是一個讓人工智能無處不在的智能操作系統。它可以讓AI的能力可以隨時隨地被靈活調用。“而騰訊推出超級大腦的初衷正是,希望助力企業和政府建立自己的超級大腦,並且在城市、工業、零售、金融、醫療等各行各業提供智慧解決方案。”馬化騰說。

超級大腦,將為行業帶來數字化的進化

中國互聯網經歷了過去20年的發展,隨著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滲透,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正在深度融合,數字時代其實已經來臨,企業數字化的轉型成為了一條必經之路。

超級大腦:馬化騰定義的數字化“助手”和未來的大時代

所以騰訊副總裁、騰訊雲總裁邱躍鵬說,“過去這幾年做雲的感受中,我們更明確地感受到的是傳統企業對於數字化的渴求,對於數字化能力的要求更高了,因為在未來,數字化的主戰場就是傳統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和政府服務的數字化轉型和升級。”

顯然,政府和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不可能一步到位,而是一個長期進化的過程,而智能化則是這個進程當中最重要而一個能力。

這就是為什麼騰訊雲會推出超級大腦的原因。騰訊要助力各行各業打造自己的超級大腦。那麼,作為“智能操作系統”的超級大腦,將以智能連接雲、邊、端,並把AI等技術技術能力輸出到各行各業,讓產業擁有從智能感知、智能交互、智能決策等全套AI能力。

當然,很多人也許會對騰訊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地位懷有疑問,其實騰訊與谷歌這種人工智能公司有很大的不同。以阿爾法狗為例,谷歌的人工智能是一種通用智能,而騰訊所定義的智能則是建立在具體需求屬性之上的行業智能。

例如,以醫療行業為例。作為醫療超級大腦應用的一個側面,騰訊覓影在過去一年中與100多家三甲醫院落地合作,利用AI影像、NLP等技術,讀片7300萬張,服務64萬患者,提示病變超過8萬次。今後,醫療超級大腦還將AI能力輸入到醫藥研發、基因組數據分析、導診、疾病篩查、輔助診療、醫療管理等環節,讓AI技術讓醫療服務更加高效;同時,工業超級大腦也已走進車間,解決從供應鏈、研發、生產到營銷、服務的全流程問題,保證科學管理和智能生產。

可見,當超級大腦與行業連接,就產生了新的意義,無論是醫療超級大腦,工業超級大腦,或是金融超級大腦、零售超級大腦。騰訊雲是以雲平臺為基礎,以人工智能為核心,以行業屬性為骨架,並以此賦予了行業智能化的未來,進而推動了具體行業的數字化轉型。

而超級大腦對行業客戶的價值也是非常明顯的,從實際的數據看,比如華星光電基於騰訊雲的AI智能製造解決方案,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工廠質檢人員減少了60%,真正實現了降本增效的目的。而百麗國際旗下深圳福田coco Park Nike為例,通過零售超級大腦有效提升門店女性SKU轉化率,實現女子區銷售額月環比增長接近40%。

這些實實在在的效率提升和業績回報,也從側面驗證了超級大腦,能夠為行業客戶帶來真正意義上的進化。

用實際行動推動企業上雲和智能化進度

馬化騰在對話中提到,很多平臺型的互聯網公司都在談“賦能”,而他認為,“賦能”這個詞太霸道了,騰訊更甘願在社會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扮演好自己作為助手的角色。

超級大腦:馬化騰定義的數字化“助手”和未來的大時代

這句話其實很有意義,互聯網時代為傳統行業帶來了很多“顛覆”,以至於一些傳統行業對互聯網的感受都是又愛又恨。它們既像獲得互聯網公司帶來的技術,又懼怕被顛覆被改變。所以,馬化騰的這句話,為騰訊雲在未來的行業拓展打下了“助手”這樣明確的標籤,也會讓企業客戶對騰訊雲所帶來的改變有更清晰的認知。

從本屆大會的一些發佈,我們也能明確的感受到騰訊對“助手”這一概念的詮釋。

首先,馬化騰重新強調了“用雲量“的概念。他表示,未來數字經濟時代,將通過計算雲的數量,來衡量發展程度。簡而言之,用雲量更高的城市、行業明顯比用雲量低的城市和行業經濟發展速度更快。所以,“用雲量”可以看成是衡量數字經濟發展熱度的重要風向標。

實際上,重提用雲量對騰訊來說,可不是說說而已,為了幫助個各行各業更多的使用雲計算,更容易去增加“用雲”,騰訊雲也通過實際行動來做了表率。在本屆大會上,騰訊雲宣佈了新一輪的核心產品價格下調,涉及產品包括CVM、CDN、數據庫、COS存儲等,最高降幅達50%。不僅如此,騰訊雲還宣佈數十種AI應用服務將能夠全部免費接入。這個重磅的消息,應該會明顯加速企業使用AI服務,通向智能化的進度。

我們看的到,目前的超級大腦主要還是與政府和大企業進行合作創新。那麼隨著騰訊雲不斷的開放技術和資源,越來越多的企業和行業都有機會加入到超級大腦當中來,這才是馬化騰所樂於看到的“大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