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樑挺福:2018高考作文命題規律 你所不瞭解的祕密

年年歲歲高考相似,歲歲年年

考生不同。

不知不覺中,2018年高考正向我們走來,梁挺福式的《2018年高考作文大猜想》又如約與高三家長和考生見面了。

梁挺福:2018高考作文命題規律 你所不瞭解的秘密

每年的《高考作文大猜想》撰寫肯定是我高考前一道高度重視的大作業、大任務。從2010年到2018年,一年一度的梁挺福式《高考作文大猜想》已經整整陪伴大家度過9年。在長達9年的堅持和拼搏中,我為之付出了太多太多,每年一整年的悉心準備和高考當天的惴惴不安,每年要承擔著太多的期待和煎熬,當然了,每年同時也會享受著來自四面八方家長的感激和問候,真的是痛並快樂著!

2017年,老梁推出《高考作文大猜想》的第8年!在保持以往年年都有命中的基礎上,2017年,老梁的《2017年高考作文大猜想》命中絕大多數省份的高考作文題!全國Ⅰ卷、全國Ⅱ卷、天津卷、山東卷、浙江卷、江蘇卷等……遍地開花(見下圖)!如此之高的命中率絕非偶然,更非運氣所能眷顧。一切來源於老梁的專業、專心和專注,以及365天360度的全方位研究,唯此方歷練出了自己在高考作文研究方面的“獨具慧眼”與“真知灼見”。

梁挺福:2018高考作文命題規律 你所不瞭解的秘密

翻開2017年9套高考語文試卷中的10道作文題(北京卷的寫作部分“大作文”設置了2道作文題),第一感覺就是:命題者的視野愈加開闊,作文涉及的題材、主題也更加開放。題材之“大”,觸及國家形象;題材之“小”,關注衣食住行;而社會發展、人文情懷等更是命題者特別鍾情的領域。2017年高考作文題在命題的深度和精度等方面與往年相比,也許沒有明顯突破,但在題材涉及範圍上不可否認較過去有了大的拓展,這或許正是2017年作文題的最大亮點。

2017年有9省使用的全國Ⅰ卷便首開先河,出了這樣一道直接以表現“國家形象”為主題的高考作文題:

據近期一項對來華留學生的調查,他們較為關注的“中國關鍵詞”有:一帶一路、大熊貓、廣場舞、中華美食、長城、共享單車、京劇、空氣汙染、美麗鄉村、食品安全、高鐵、移動支付。

這則材料源於央視2017年5月份的一組連續報道,只不過命題時做了一定的提煉。12個關鍵詞或取材於國家政治活動,或普通群眾的日常感知,或是一些常見的社會問題。“高考作文題也是時代的風向標”,這正是高考作文的魅力所在,關注社會現實,與時代同行。

如果說全國Ⅰ卷是讓每位考生為當今中國描繪一幅“寫實畫”,那麼2017年北京卷就是讓孩子們為未來祖國構思一張“理想圖”了。2017年北京卷“二選一”的大作文題中就有這樣一道題目:

2049年,我們的共和國將迎來百年華誕。屆時假如請你拍攝一幅或幾幅照片來展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輝煌成就,你將選擇怎樣的畫面?

請展開想象,以“共和國,我為你拍照”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同是為祖國母親畫像,北京卷的這道作文題相對全國Ⅰ卷的作文題來說,少了幾分寫實性和深刻性,卻多了幾分浪漫和詩意。

雖然高考全國Ⅰ卷作文題涉及到12個關鍵詞,但並不是簡單地要考生闡釋這些關鍵詞,而是巧妙地進行了設計和轉化,希望考生以這些關鍵詞為支點,搭建思維的橋樑,進而表達自己對中國國情的認識和現狀的思考。從立意來看,這可謂是十分宏大高遠的。從寫作的出發點看,又是十分貼近身邊生活的。

2017年高考全國Ⅱ卷的作文命題,一改往年心靈雞湯類的柔弱,給考生呈現了一組中華文化中內涵豐富的古今名句,傳達出積極進取的時代氣息,這一導向無疑有著催人奮進的意義。這道作文題中所列6個名句分別來自先秦、唐代、宋代、清代、民國和現代不同時期,既各自獨立,又彼此關聯。這是一條貫穿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的線性脈絡,展現了中華民族精神文明的傳承,目的在於引導考生樹立起文化自信的時代風尚,增強民族文化的情感認同。

那為什麼高考作文命題人明明知道這些關鍵詞和名句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內容,仍然把他作為命題材料呢?我認為這正體現了高考作文命題的一貫思路,不迴避熱點,但絕不是照搬熱點。堅持文以載道,彰顯社會的核心價值觀。高考歷來不刻意尋求生僻怪異的話題,總是從身邊熟悉的材料出發,挖掘有價值的話題,讓考生表達獨特而深刻的見解。考生應該是人人有話可寫,但是能否寫得獨特而深刻,恰恰由考生的思維水平和認識水平來決定。

其實,回顧和解讀歷年來全國卷高考作文命題,能深切地感受到,全國卷的作文命題確實在不斷演變,但變的只是形式,不變的是靈魂。從“命題作文”到“材料作文”,然後到“話題作文”,再到“命意型新材料作文”,直至當下的“任務驅動型新材料作文”。

一直在自覺落實課程標準中“交流與表達”的要求:“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始終體現立德樹人的核心價值觀,始終堅持考查思維能力和認識水平,始終堅持引導中學生關注生活,思考生活。

根據對近幾年高考作文試題命題方向的研究與分析,我發現,高考作文命題專家越來越傾向於在試題中暗含熱點事件,以引起學生對社會、人生的關注,進而考查學生由表及裡或透過現象看本質地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高考作文題作為考試內容的載體和呈現形式,蘊含並集中體現高考的育人導向。

一點四面”“核心素養”成為了2017年高考語文作文命題的關鍵概念,彰顯出大國情懷和精神素養。其中,教育部提出,高考要體現“一點四面”的基本原則。“一點”就是要在高考當中體現立德樹人,“四面”是指要在高考當中體現核心價值、傳統文化、依法治國、創新精神四個方向。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註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

探究2017年的高考作文命題,無疑會幫助我們有效把握今後的作文命題趨勢,特別是教育部命制的三套課標卷以及引領全國高考的北京卷,為我們探析今後作文命題提供了重要窗口。

經過上文的詳細分析,細心人也早已發現此規律。於是乎,針對每一個猜想主題,都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切入分析,挖掘素材背後的不同內涵,能考到固然很好,考不到也會是一個非常不錯的素材積累機會。

既然已經知道高考作文命題專家的這一傾向,那麼考生在進行高考作文備考時就需要多觀察社會生活,多關注時事熱點。但在高考前最後20多天內,你已經沒有時間和精力去了解太多的時事熱點和寫作素材。於是,我們在《高考作文提分少不了》一書中精選一些2018年高考作文必備的時事熱點話題和寫作必背素材,並附上多角度的話題解讀與個性化的話題評論,以期讓考生在面對時事熱點時能理解更透徹,觀點更獨到。

梁挺福:2018高考作文命題規律 你所不瞭解的秘密

我一直認為作文最能反映一個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文字功底,能寫一手好文章,將受用終身;另外,高考作文分數(60分)在語文高考總分中所佔40%的比重,比例份額較大,業內有句行話叫“得作文者得天下”,足見作文在語文學科甚至高考中的分量。

言歸正傳,今年的《梁挺福:2018年高考作文大猜想》依然沿用前8年的模式,“高考作文大猜想”一共有十六大內容,每個內容都濃縮為一個精短扼要的題目,每個內容都由3個要素:題目、素材和點撥組成。這樣架構方便於家長和考生深度理解,容易挖掘素材背後的真實內涵。這十六大內容幾乎覆蓋了當前的核心價值觀、優秀傳統文化以及時事熱點內容,而這些內容恰恰是命題者最想通過以試卷的方式跟未來的社會建設者進行對話和交流,來考查考生的所思所想,從而進一步推動和促進優秀文化教育的發展。古人云“文以載道”,作文還真能反映考生對當代社會的思考與認識,培養人格力量與文化使命感。(版權歸屬於聖達信梁挺福)

(如想了解《2017年高考作文大猜想》和《高考作文提分少不了》兩書的朋友,請百度查詢“聖達信教育”,認準“官網”藍色標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