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2 聚焦|淨利潤224億還不分紅的格力電器意欲何為?

聚焦|淨利潤224億還不分紅的格力電器意欲何為?

幾天前,格力電器發佈2017年年報,格力在去年實現營業收入1482.9億元,同比2016年的1083.03億元增長36.92%;實現淨利潤224億元,同比增長44.87%,創下歷史新高。但同時,格力電器宣佈本期利潤不分紅,這也是格力電器11年來首次不分紅!消息一出,市場一片譁然。

聚焦|净利润224亿还不分红的格力电器意欲何为?

不分紅的背後

一直以來,格力電器一直被認為是家電界分紅最慷慨的企業。Wind數據顯示,格力電器自上市以來,累計分紅總共19次,現金分紅金額達到417億元,分紅率達40.96%。而董明珠2012年就任格力電器董事長以來,分紅金額只增不減。年報顯示,格力電器在2015年、2016年均拿出了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超70%淨利潤進行分紅,分別為90億元、108億元。22年中只有3個財務年度沒有分紅,包括1997年、2006年和最近的2017年。

聚焦|净利润224亿还不分红的格力电器意欲何为?

而2017年,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達到了224億元,若以70%計算,股東們本有望分得約157億元。

對於市場 “為什麼不分紅”的疑問,格力電器在年報解釋稱,“報告期內盈利且母公司可供普通股股東分配利潤為正但未提出普通股現金紅利分配預案”,是因為“從實際經營情況出發,為滿足資本性支出需求,保持財務穩健性和自主性,增強抵禦風險能力,實現公司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更好地維護全體股東的長遠利益”。簡單來說,企業轉型多元化的全球工業集團,研發投入增加,不分紅是為了企業的長遠發展和股東的長期利益。

格力電器投資指標速覽:

<table><tbody>

類別

指標

數值

基礎指標

營業收入

1482.86億元

扣非淨利潤

211.7億元

盈利能力

毛利率

32.86%

淨利率

15.18%

加權淨資產收益率(ROE)

37.44%

成長能力

營業收入增長率

+36.2%

扣非淨利潤增長率

+35.3%

償債能力

資產負債率

68.9%

現金流負債比例

0.11

/<tbody>/<table>

(注:類別指標為新浪財經依據日常投資者所關注的財務標準而分類設定)

年報中還對未來資金的用途做了補充說明,提到“根據2018年經營計劃和遠期產業規劃,預計未來在產能擴充及多元化拓展方面的資本性支出較大,為謀求公司長遠發展及股東長期利益,需做好相應的資金儲備,留存資金將用於生產基地建設、智慧工廠升級,以及智能裝備、智能家電、集成電路等新產業的技術研發和市場推廣”。

具體來說,格力電器對內資本開支將加大,要建生產基地和智慧工廠,對外投資會發力,方向是智能裝備、智能家電和集成電路等新產業,需要為這些計劃留足資金,因此今年就終止分紅。

不分紅導致股票暴跌

這次不分紅也伴隨著市場熱議,導致股票大跌,一日直接市值蒸發近200億。4月26日,格力電器以接近跌停價開盤,並由此引發白馬股遭機構大面積砸盤,同時滬深兩市雙雙震盪走低。滬指收盤失守3100點,跌1.38%,創業板大跌2.1%,股價大跌 8.97%。在收盤後,格力趕忙發佈新公告,將在今年中報後分紅,但4月27日收盤再次下跌超過 3%。

聚焦|净利润224亿还不分红的格力电器意欲何为?

在董明珠博鰲演講的次日,格力電器即大漲4%以上,一批短線投資者也在年報披露前搶奪籌碼,希望博取特別股息機會、再次上演中國神華的過往故事。因此格力電器2017年年報則讓短線投資者失望,不但沒有特別股息,連普通股息也不給了,短線交易者或將快速立場,對股價造成壓力。

4月26日,格力電器收到了深交所關注函,要求說明2017年度未進行現金分紅的具體原因及合理性,說明是否切實保護了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前十大股東中,證金公司在2017年四季度大幅加倉了格力電器1.7%股份,持股比例升至2.78%;前海人壽-海利年年產品減持約1%股份,持股降至3.01%。格力集團和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的持股均沒有變化。

多元化發展策略

縱觀目前國內最大的三家家電公司,格力、美的、海爾,營收結構最單一的就是格力,空調業務佔了總營收的接近 90%;而美的的多元化做得最好。2017 年,格力空調總出貨量為 4500 萬臺,在國內市場銷售額達到 3400 萬臺;美的空調總出貨量接近 3500 萬臺,此外海爾總出貨量在 1000-1500 萬臺區間,其他品牌均未超過 1000 萬臺。

但空調行業受房地產週期波動影響,此前在 2014 年達到 7000 萬臺的行業高峰後,2015、2016 年連續下滑,如下圖所示:

聚焦|净利润224亿还不分红的格力电器意欲何为?

此外,隨著空調市場的滲透率越來越高,以及格力空調的市場佔有率已經穩定在 40%左右,想再有大幅提升很難。所以多元化道路,也是未來發展的策略。

對比格力電器2015年、2016年的年報,不論是智慧工廠、智能裝備,還是智能家電,都早已列入格力電器的發展規劃之中,也或多或少已經被投資者公開知悉,唯獨“集成電路”這四個字是首次出現在格力的年報信息中

2016 年 8 月,格力嘗試涉足新能源汽車行業。發佈預案,擬 130 億收購電動汽車製造商珠海銀隆 100% 股權。銀隆的電池、電動車為典型的重資產行業,但當時格力提出的收購方案,對銀隆的估值並未考慮資本支出和營運資金增加額,也未考慮“零價購車、金融租賃、十年質保”的銷售策略所帶來的賬期過長的問題。

在第一次方案被否決後,格力的修改方案再次被否決。因為如果收購交易完成,格力電器總股本將由 60.16 億股上升為 74.93 億股。相當於格力電器比原有增發了 24.55%的股份。中小股東的利益至少在短期內看是被嚴重削弱的。

第三次嘗試涉足新產業,就是這次不分紅、投入發展集成電路。公告並未提出具體的發展計劃,但市場立即暴跌,表面是紅利的落空,但追根究底是對格力電器多元化使用資金效率與經營重心偏離的擔憂。

聚焦|净利润224亿还不分红的格力电器意欲何为?

格力多元化探索之路,已進行多年。但從目前披露的營收來看,大頭依然是空調。2017年年報顯示,空調實現營業收入1234.10億元,佔到整個營業收入的83.22%。相比之下其他比重顯得微乎其微,生活電器的營業收入達到23.01億元,佔到整個營業收入的1.55%,比去年的1.59%相差不大;智能裝備實現營業收入21.26億元,佔到整個營業收入的1.43%,比去年的0.15%增加了1.28個百分點。

不分紅的背後正是格力電器要在新一輪的發展週期中,尋找突破經營之策,跳出對空調業務的依賴,再造一個新格力的必經之路!

【END】

點擊標題,查看文章

《2018第一季度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重磅推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