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何才能不得癌症?

開車在世界盡頭


我很早就想寫一篇醫生是如何避免不得癌症的,其實就是想說一下我自己在生活中注意哪些東西。

我看了很多關於癌症文章下的一些評論,大家都覺得頭條有毒,看了頭條的健康類文章紛紛覺得自己會得各種癌症,病入膏肓。也有網友呼籲我們醫生不要再發這種癌症文章了,太嚇人了,影響了讀者的體驗。然而我想說的是,關於癌症的文章還是要寫的,畢竟是科普,這是醫生的職責之一,不希望大家對健康類知識一竅不通,也有助於大家對健康的重視,提高全民健康科普宣教是很重要的一環。

大家對於癌症的認識其實也瞭解不少,因為身邊的人或多或少都發生過。有朋友也問過我,作為一個醫生你們瞭解這麼多避免癌症的知識,你們真的按你們科普的去防癌了麼?今天藉此題目,我就向大家介紹我對癌症的個人理解,只為減少大家對癌症的恐慌情緒。

關於癌症

癌症大家的理解就是不治之症,得了癌症就是生命倒計時了。其實對於這個觀念並不全面,至少我們應該早期癌症大部分是可以治癒的,並不是癌症就等於死亡

,也有些癌症也是可以治癒的,比如有些白血病等。所以也要明白雖然癌症不是什麼好東西,但是也有預後很好的。

關於癌症的發病率,其實癌症的發病率,單論數值來講其實很低的,都是萬分之一,十萬分支一,也有一些發病率高一點的千分之幾。這個數字有什麼意義呢?這個是統計學的數值,相信大家在高中數學學過一個叫小概率事件,數學上一般認為低於5%的概率的叫小概率事件,也就是說在單次事件中可以認為該事件不發生。所以大家可以看看這些癌症的發病率,具體放到某個人身上的話其實絕大部分的可能是不會發生,換句話說就是說這個人不會得癌症。當然這是數學概念。當然誰都不能說某個人絕對不會得癌症,因為這也是違反客觀事實的。通過這個解釋只是想告訴大家不要過分擔心癌症。

關於預防

各種癌的高危因素很多,然而我們生活中不可能逐個癌進行全方位無死角的避開這些高危因素。其實有一個事實擺在眼前,就算全方位無死角地避開這些高危因素,並不能保證不會得癌症,只是一個患癌概率高低而已。你不禁想問我,那就不用管這些高危因素了麼?其實不然,有些能注意的,能做到的還是要去做。畢竟能減少發病率,有收益的事情並且又可以做得到的事情,當然要去做啊。我就介紹一下,作為一個醫生的我生活中是怎麼防癌的吧!

1、抽菸喝酒

對於抽菸我是不抽的,有再大的壓力我都不抽菸,再怎麼需要交際我也不抽菸,品德才是維護和吸引朋友的關鍵。而不是見面就發煙就是好朋友,酒桌上多勸別人喝杯酒就是老鐵,這樣的朋友也不會是真正的朋友,頂多算個熟人而已。而菸酒的危害又非常大,抽菸是完全沒有好處的,費錢又傷身,就算不得肺癌,也經常會有咽炎、鼻炎等慢性病,而雖說適量飲酒對身體有益,但是絕大部分喝酒的人都是打著適量飲酒的幌子在酗酒、斗酒。所以我反正做到了

不抽菸,少飲酒(抽菸還很費錢,血虧)。

2、食物(病從口入)

有些家庭很節儉,有些食物保存不當導致腐壞,或者一些花生髮黴也曬曬也在吃,其實這都不太好,尤其是黃麴黴菌會致肝癌,而我是這麼想的,這些東西已經壞了,或者輕微的壞了當然選擇不吃,哪怕不致癌也有可能吃壞肚子了,因為現在生活確實變好了,不差這點食物,只是一定要記得長教訓,下次一定要好好保存,畢竟浪費食物是不對的。

另外就是一些燒烤、燻肉、各種致癌的化學添加劑食品,對於這些食品其實也不必過於恐慌,我個人覺得不要多吃,少量偶爾給自己改善改善口味還是可以接受的。醫學上也說的很清楚,一些化學致癌物也需要達到一定的劑量,長期食用才會明顯提高癌的發病率。

3、生活規律和鍛鍊身體

作為一個醫生,我是沒辦法生活規律的,各種值班,各種加班,各種手術,白加黑,5加2的工作狀態,在這種工作環境下,我只能儘量去做到每餐到點儘量吃點東西,不管是不是防癌,也是可以減少胃病和保存體力。

另外一個鍛鍊身體,我就算是工作如此忙的情況下我也會強迫自己每週都要去兩次鍛鍊身體,選擇跑步出一身汗,或者去健身房做器械鍛鍊,目標就是出兩次汗。這樣身體的抵抗力也會上去,工作生活狀態也會很好,不只是癌症,各種疾病也會明顯減少。

4、體檢

我們醫生也會自己去體檢,只是對自己的身體情況更加了解,體檢項目更有針對性而已,但是體檢一樣的要花錢,並不是說醫生體檢就不要花錢了。尤其是有一些高危因素的,比如乙肝需要定期體檢,比如身上有些目前是良性腫瘤卻有癌變傾向的需要體檢,對於父母也是每年花幾百塊錢做一下基本的抽血和B超胸片等體檢。體檢並不能防止癌的發生,但是可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預後好的結果。這幾百塊錢真心不要太省,有時候請朋友吃兩頓飯就花完了,而花在健康上卻各種捨不得,這顯然是不明智。

總結

其實各種不良習慣確實會提高各種癌症的發病率,但是癌症的發病率並不單單是某一個因素造成的,而是一個綜合因素導致的,說句唯心主義的話,更多的是因為運氣的原因,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做到一些該做的和能做的,至於會不會得癌症,什麼時候得癌症,自己無法預測,醫生也無法預測,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就好了。不要過度擔心,也不要不關注自身健康。這才是正確的生活防癌態度。

小木匠是專業的醫生,寫下這篇問答僅代表小木匠個人觀點,只是向大家分享個人對癌症的看法。

歡迎大家批評指正,也感謝大家關注小木匠。


骨科木匠劉醫生


累到癌症僅4步!疲勞自測:佔5個以上,要抓緊時間休息

有沒有人像小艾一樣,每天早上定三個鬧鐘,每個間隔5分鐘。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實在太累了,根本起不來。


如果你也是這種情況,要注意了,也許是體內悄悄“溜”進了癌細胞,最好是及時去醫院檢查一下看到時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疲勞,然後及時解決

長期處於一個慢性疲勞的狀態,對人體健康來說是很不利的,長期勞累可破壞人體的免疫力,使得潛藏在體內的癌細胞快速生長,這樣則可增加癌症的發病率,尤其是消化器官癌症與慢性疲勞之間的關係尤為密切。

而從疲勞到癌症只需要四步:輕度疲勞→深度疲勞→重要臟器內部變異→誘發癌變。1、早晨不想起床,即便是勉強自己起來了,也是渾身都感覺不對勁,很疲倦。

2、工作或者讀書的時候,注意力很難集中,容易走神。

3、說話總是有氣無力的,給人病懨懨的感覺。


4、不容易入睡,習慣晚睡,即便是睡著了之後也老是做夢,睡眠質量差。

5、經常會有腹脹、腹瀉、便秘的情況。

6、食慾差,吃什麼都感覺沒意思。

7、喜歡躺沙發,把腿抬高的時候才感覺舒服。

8、兩腿沉重,雙手容易發抖。

9、心悸、胸悶,有一種說不出來的難受。

10、忘性大,常常想不起來自己要幹嘛,尤其是越眼前的事情越容易忘。

11、總想伸懶腰、打哈欠、睡眼惺忪。

12、爬樓很費勁,上樓時經常會絆倒腳。

測試結果:如果你出現上述2-3種情況,說明已經有輕度疲勞的情況了,如果出現3-4種,表示中度疲勞,如果出現5-7種表示重度疲勞,如果超過8種,最好及時去醫院檢查一下,這種的多半是意味著身體已經出現了健康問題,需要及時解決,以免帶來嚴重的後果。

腫瘤專家建議結合農科院新靈芝孢子油給腫瘤病人,放化療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大量損傷人體的正常細胞和組織,農科院新靈芝孢子油針對免疫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和代謝系統以及心血管系統等都具有調節作用。在手術放,化療期間,對體力恢復,降低放,化療帶來的嘔吐,疼痛,白細胞減少,脫髮,乏力,食慾不振等療效尤為明顯。



妍妍cggz


為什麼會得癌症

說不得癌症之前,我們先說說為什麼會得癌症?癌症和兩個因素有關。

第一個是年齡
第二個是基因突變

其實啊,癌症是一種老年性疾病,統計發現40歲以後,癌症發病呈指數級增長,應該說年齡越大,得癌症的機會越大,以前的為什麼不會得癌症呢?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壽命,還沒到得癌症的年齡就去世了。

再來說說基因突變,為什麼會發生基因突變呢?

因為基因突變都是發生在細胞分裂的過程中,人體有那麼多的基因,要是突變的是一些關係不大的基因,那麼就沒關係,但是如果突變的是癌症基因。

就有可能發生癌症了,年齡越大,細胞分裂的次數就越多,發生癌症的可能性也越大。

還有如果細胞受傷了,需要修復,也是需要分裂,那麼發生癌症的機會就高了,例如乙型肝炎病毒傷害肝細胞,容易發生肝癌。

如何預防癌症

1,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健康的生活習慣包括很多,這裡列舉幾個例子,只是拋磚引玉,其他還需要在生活中注意。

不抽菸(抽菸傷害肺部細胞、修復過程中發生基因突變,會得肺癌)
少喝酒(傷害肝臟細胞)
不要吃太燙的食物(傷害食管細胞)
不要吃隔夜或是不清潔的食物(傷害胃部細胞)

2,保證足夠的睡眠

這是因為足夠的睡眠是保持良好免疫力的保證,免疫細胞能夠吞噬癌症細胞,如果免疫細胞不強大的話,就不能清除癌症細胞,所以也容易得癌症,那麼睡眠時間多久比較好呢?

每天5-7小時。

也不要多睡,每天睡眠超過9小時,得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會增加。

3,接種疫苗

目前並沒有一種疫苗是直接作用於癌症的,不過有些癌症是由某種病毒引起,所以通過接種病毒的疫苗來預防癌症。

HPV疫苗,預防宮頸癌。
EB病毒疫苗,預防鼻咽癌。

這兩種疫苗目前在國內均可以接種。

4,加強運動

這不用多解釋,運動沒什麼好商量的,不論年齡種族和性別胖瘦,加強運動不但能預防癌症,對於所有疾病來說,運動是疾病的殺手。


從癌症的發生看,要不得癌症似乎是個偽命題,但是我們可以通過預防癌症,從而延遲癌症的發生時間,例如我們把癌症的發生延遲到200歲。


醫者梅廷芳


我患膽管癌後,才真正體會到健康的重要性。以下的話都是我的肺腑之言。

患病以後,生活變得完全不同,幾乎每個月都要住一次院,在病床上躺一個星期,在化療或者灌注後的折磨中煎熬一個星期,剩下的一個星期勉強能過上正常人的生活。每天要按時吃一大堆藥,不僅自己,家人都跟著受罪,各種壓力,痛苦不堪。生理心理都備受折磨。

所以請大家愛惜自己的身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遠離癌症:

一、儘量塑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我能理解大家面對的生存環境,出去面對各種霧霾尾氣和化學汙染,吃的是各種地溝油添加劑防腐劑,大家易糞相食,無處可逃,為什麼現在中國癌症高發,癌症年輕化?這些都是重要原因,擺脫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只能說盡量塑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只能儘量規避,比如週末去徒步郊遊,呼吸新鮮空氣,平常都去公園,吃飯儘量自己做,裝修少用含有甲醛的材料等等。

二、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也是非常重要,不僅僅是上面說的儘量自己買菜做飯,除此之外,一是要注意飲食結構,蔬果和肉食藥保持平衡,二是儘量避免致癌食物,比如路邊的燒烤麻辣燙,三是飲食有規律,不要暴飲暴食。

三、良好的作息

這方面參考下中醫對人體作息的認知是非常有幫助的,現代人不僅生活節奏快,生活壓力大,同時面臨太多誘惑,像工業化時代的朝九晚五的生活已經不再可能,更不要說回到農耕時代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狀態,熬夜和晚睡早起已經成為習慣,我一方面可以理解,因為以前我也是這樣,但是很簡單的道理,假如你不想變成我這樣,那還是儘早改變一下自己吧。

四、鍛鍊運動

我是70後,沒病以前酷愛鍛鍊,體能和狀態可以完敗現在大多數的80後和90後,現在80後,尤其是辦公室一族,年紀輕輕的就挺著個大肚子,什麼脂肪肝糖尿病,前面我說了了,我非常能理解現在年輕人的壓力,但是回過頭來說,假如你想遠離癌症,保證一個健康的身體,鍛鍊實在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有朋友會問我這麼愛鍛鍊,為什麼也會患癌呢?我患癌是因為20年乙肝史,是不可控因素。

最後,假如你現在還有一個還算健康的身體,為了你自己,也為了你的家人,請你從現在做起,這樣你可以每年在體檢完成以後,可以拿著檢查結果開心的告訴自己和你的家人,瞧,我沒事兒,好得很!

假如你現在已經跟我一樣了,身患癌症,也不必過於擔心,積極生活,開心過好每一天,不要讓家人為你擔心,做一做以前你想做但是沒有機會做的事情,即使生命只剩下最後一天,也要有信心和勇氣面對一切,拿得起,也要放得下。死亡不過是一個睡了一個很長很長的覺而已。

我是萬法不空,歡迎大家留言指正!


萬法不空


癌症讓人聞之色變,而癌症又如此高發,很自然,大家想到如何才能不得癌症?

如果能不得癌症,當然是最好不過的,但遺憾的是,想要絕對不得癌症,是不可能的,所謂的癌症預防是最大限度地降低患癌症的風險。正如,通過努力,可以最大程度地爭取好成績,但不是保證讓肯定能取得好成績,難道努力不能保證百分百考好成績你就不去努力?我想不會,所以,去最大程度努力降低患癌風險,這個當然必要的。

那怎樣才能降低患癌風險呢?

1、從社會的宏觀層面上,控煙,治理環境,空氣汙染,水汙染,食品安全等。

2、從個體層面的角度,要做的也很多,比如老生常談的是不吸菸,吸菸的要戒菸。一說到吸菸,很多人總是要說“某某吸菸沒得癌,某某不吸菸得癌”來反駁,那意思是這就能說明吸菸與癌症沒關係,這真是缺乏基本的邏輯。你努力了就一定考清華北大?當然不一定,但努力了才有可能,而最終是不是能考上,還有其他因素的影響,而你不努力的話,基本上是沒有希望考上的。吸菸與患癌的關係也是這樣的,吸菸是肺癌是一個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吸菸的人會增加患肺癌風險,但不是一定會得肺癌,而不吸菸的人也仍可能患肺癌,因為肺癌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而且是概率。

除了吸菸,還有很多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都可能增加患癌風險,比如酗酒,喜歡鹹食,加工肉類,暴飲暴食,長期燙食,久坐,熬夜,不注意性衛生,濫性,日光浴,感染HVP病毒,乙肝病毒感染,等等。其實,所謂的癌症預防,就是去努力避免接觸或暴露在這些致癌相關危險因素中,少一份風險因素,就降低一份患癌風險,但不是保證你絕對不會得,癌症太複雜了,有太多的因素,這個道理很簡單。

除此之外,還要重視癌症的篩查早診,這是另一個話題。


腫瘤專科醫生


說實話,這個問題本身是存在問題的。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保證,你做某件事或是吃某些東西,就不會得癌症。只能說,選擇哪些健康的生活方式,來降低患癌的風險,也就是預防癌症的發生。

癌症很可怕?專家說:做好這幾件事可以降低患癌的風險

一、避免菸草

1、吸菸

肺癌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吸菸幾乎導致所有的病例。與不吸菸者相比,目前的吸菸者死於肺癌的可能性大約是其25倍。吸菸導致約80%至90%的肺癌死亡。吸菸還會導致口腔癌、胃癌、結腸直腸癌、肝癌、胰腺癌、腎癌、膀胱癌和宮頸癌等等。

2、二手菸

在家中或工作中接觸二手菸的成年人患肺癌的風險增加20%至30%。二手菸中許多致癌和有毒化學物質的濃度高於吸菸者吸入的煙霧。

二、限制酒精的攝入量

大量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表明飲酒是原發性肝癌的危險因素,超過100項研究發現,隨著酒精攝入量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增加。50多項研究報道了飲酒與結腸直腸癌之間的聯繫。

三、保持健康的體重

研究表明,超重或肥胖會增加患某些癌症的風險,包括子宮內膜(子宮)癌、絕經後婦女的乳腺癌和結腸直腸癌。超重定義為25至29的體重指數(BMI),肥胖定義為30或更高的BMI。

四、接受丙型肝炎檢測

肝炎是肝臟的炎症,其通常由病毒引起。在美國,最常見的病毒性肝炎類型是丙型肝炎。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性丙型肝炎可導致嚴重的肝臟問題,包括肝損傷,肝硬化,肝功能衰竭或肝癌。CDC建議1945年至1965年間出生的任何人接受丙型肝炎檢測。

五、減少有害的暴露

  • 在懷孕期間避免使用酒精和菸草。
  • 減少與交通相關的空氣汙染的風險
  • 避免接觸可能導致癌症的化學物質。
  • 限制在某些醫學測試期間使用的輻射量,例如CT(計算機斷層掃描)掃描。

維港健康持續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歡迎大家關注維港健康!

1.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http://www.surgeongeneral.gov/library/reports/50-years-of-progress/。

2.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非自願接觸菸草煙霧的健康後果:外科醫生的報告 - 外科醫生總報告的主要結論。喬治亞州亞特蘭大:美國衛生與人類服務部,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國家慢性病預防與健康促進中心,吸菸與健康辦公室,2006年。

3.Baan R,Straif K,Grosse Y,Secretan B,El Ghissassi F,Bouvard V,Altieri A,Cogliano V; 世衛組織國際癌症研究專題工作組。酒精飲料的致癌性。Lancet Oncology2007; 8:292-293。


維港健康


2018-5月23日5月23日,美國癌症研究所和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推出了迄今為止關於生活方式和癌症預防的最全面和權威報告。 該報告介紹了關於飲食,營養,體重和運動等生活方式因素是如何影響癌症風險的最新研究。併發布《飲食、營養、身體活動與癌症預防全球報告2018》

40%的癌症病例是可以預防的,生活因素與14種癌症風險有關。這裡分享給大家:

保持體重在健康範圍,避免成年後體重增加

成年後體重或肥胖增加腫瘤風險

1口腔癌、2咽癌和3喉癌、4食管癌、5胃癌、6胰腺癌、7膽囊癌、8肝癌、9結腸直腸癌、10乳腺癌(絕經後)、11卵巢癌、12子宮內膜癌、13前列腺癌(高級)14腎癌。

用身高除以體重,再除以體重就可以計算出自己的體質指數。得數在18.5~23.9之間的是健康的體重範圍。

積極的身體活動作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多步行,少靜坐

運動可以降低腫瘤風險尤其是結腸癌、乳腺癌(絕經後)、子宮內膜癌

尤其是高強度運動減少絕經前和絕經後乳腺癌風險。

成年人每週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身體活動,或75分鐘高強度的身體活動。

中等強度的活動包括:步行、騎自行車、家務、園藝、游泳、跳舞

激烈的活動包括:跑步、快速游泳、快速自行車、有氧運動。


多吃全穀物、蔬菜、水果、豆類

全穀物降低結直腸癌風險: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降低結直腸癌、超重及肥胖風險。

非澱粉類蔬菜、水果降低呼吸消化道癌症風險。

每餐中加入含全穀物、非澱粉類蔬菜、水果和豆類食物

吃植物性食物,包括每天400克菲澱粉類蔬菜和水果

將澱粉類根和莖作為主食的人,要儘可能常吃非澱粉類蔬菜。

非澱粉類蔬菜:綠葉菜、西蘭花、秋葵、茄子、白菜

澱粉類根和塊莖:胡蘿蔔、朝鮮薊、芹菜根、蕪菁甘藍、蘿蔔

全穀物:如糙米、小麥、燕麥、大麥和黑麥。


限制攝入“快餐”和其他高脂肪、澱粉或糖的加工食品

快餐增加超重和肥胖的風險

血糖負荷高增加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註冊營養技師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健康管理師

遼寧營養師事務所食育部長

衡膳學院首席講師

80後寶媽,愛運動會飲食搭配,擅長兒童飲食教育


營養百事通


癌症這兩字,太過沉重,患了癌症,可以相當於離死亡近了一步,癌症是不治之症,所以不管是醫生還是科學家都希望能夠攻克癌症,但是發展這麼多年了,希望很渺茫。

癌症能預防嗎?只能說,儘自己最大的力量來預防吧,會不會患上就真說不好了,因為同樣飲食結構的人,有的人得了癌症,有的人卻沒得,這其中的原因,連醫生也不能給準確地答案,因為癌症本身的病因就不是很確切的,不然早攻克了。

拿肺癌來說,多數人認為肺癌是跟吸菸有關,一想到肺癌,人們第一反應就是這人有沒有吸菸,如果沒吸菸就患肺癌,那就覺得奇怪,但真的奇怪嗎?不是,不管什麼癌症,病因都是多種而複雜的,飲食,情緒,空氣和壓力等等都可以成為病因,所以得客觀對待。

從概率來講,如果我們能很好地控制自己,還是可以降低患癌幾率的,那我們平時需要怎麼做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飲食,病從口入,這句話任何時候都不過時,少吃油炸,刺激性食物,醃製的,過夜的菜會有化學物質,不利於身體健康,營養要均衡,還有個說法是應時節來選擇菜,人處於自然界中,少不了受自然界的影響。

2、運動,有氧運動可以調整人的呼吸,釋放壓力,忌久坐不運動,器官得不到鍛鍊,運動也是一劑良藥。

3、保持良好的心情,你會發現很多百歲老人並不是吃的多好,穿的多好,共同的特點是樂觀的心態,而醫療界也證實,情緒跟患病有很重要的關係,心態好的人患病率大大降低。

4、有小病及時治療,切勿拖成大病,沒有突如其來的大病,所有的重大疾病都是由小病積累的,平時多注意觀察或者體檢,及時掌握自己的身體狀況。

有的人會說,就是因為自己的感官能力差,平時一點小病感覺不到啥不舒服的,沒必要去醫院做個檢查,那怎麼做呢?可以藉助醫療器械來檢測,例如天智星的基因檢測,通過唾液檢測,來觀察自己的維生素,葉酸,脂肪等指標是否正常,相比去醫院,這個自己在家就可以解決,方便很多。

天智星智道基因強調基因檢測後的健康干預,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通過數據樣本的訓練和學習,給出個性化的營養膳食搭配方案,以及健康訓練指導,為健身塑形人群、肥胖人群、亞健康人群和慢性疾病患者生成個人專屬的健康解決方案,以管理他們的身體健康。針對特定人群,還會給出膳食補充劑推薦,預防營養缺乏,降低慢性疾病風險。


天智星智道


我覺得從一個大的群體來說,得癌症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是說總有一部分人是會得癌症的,但是又總有一些人沒有得癌症呢?所以讓如何不得癌症才成為可能。

死亡率排前的癌症主要是肺癌和消化系統癌症。 每天約1萬人確診癌症。


患癌風險36%,肺癌最可怕。

引發癌症的原因很多,不外乎兩類。

一個是不可控的因素,比如環境汙染與職業性 空氣、飲水、食物的汙染,紫外線可引起皮膚癌。病毒感染,遺傳因素,免疫因素等,


另外一個就是可控因素 ,與自己生活習慣,健康意識有關,心裡因素,內心強大等自己完全可以控制的。

比如吸菸與癌症發生密切相關。約1/3因癌症而死亡的患者與吸菸有關,吸菸是肺癌的主要危險因素。經常大量喝烈性酒可導致口腔、咽喉、食管惡性腫瘤的發生。高能量高脂肪食品可增加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前列腺癌、結腸癌的發病率。吃黴變食物可誘發肝癌、


如何不得癌症呢,不可控制的因素要靠大家,靠政府的衛生,環保政策,這是我們不能左右的,自己的生活習慣,心裡因素等自己完全可以把握的,還有就是健康意識,可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怎麼樣?你覺得本文對你有幫助的話請不要忘記點擊“關注”二字再“點贊”一下呀,也可以多轉發幫助其他有需要的人!我是專業的神經外科從事介入的醫生,會有更多的腦血管疾病健康知識,乾貨“奉獻”給你的。謝謝。


神經介入戴醫生


雖然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可以通過基因檢測、注射疫苗等發生提前發現或預防某些癌種,但目前並沒有方法能讓人絕對不患上癌症,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調整日常生活習慣來降低患癌風險。

1.戒菸酒

我們都知道吸菸和酗酒都會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不良的影響,這些不良習慣也會增加患癌風險。

2.飲食均衡

要攝取到豐富的營養就要做到飲食均衡,肉類、魚蝦、蛋奶、蔬菜、水果都要吃一些,均衡的飲食能夠保障充足的營養,另外要注意食物要做到清淡少鹽,少吃過度加工的食物、煙燻食物等,可以降低患癌風險。

3.堅持鍛鍊、保持健康體重

體重過輕或過重都對健康不利,堅持鍛鍊可以增強免疫力,降低患癌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