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青海的塔爾寺值得一去嗎?

王龍森


塔爾寺是西北地區藏傳佛教的活動中心,作為我國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具有非常高的旅遊價值,是體驗藏族文化與宗教信仰的勝地。塔爾寺得名於創始人宗喀巴,寺內大金瓦殿中還建有紀念宗喀巴的大銀塔。寺中的建築,佛教典籍以及盛大的佛事活動,吸引無數遊客前來觀摩。

規模

塔爾寺依山而建,佔地面積達45萬平法米,內有大金瓦殿、、小金瓦寺、花寺、大經堂等32座殿堂、1000多座院落,4500多間僧舍,規模宏大。寺院內的殿宇、建築高低錯落,鱗次櫛比,交相輝映,十分壯觀,建築以藏族風格為主,融合了漢室宮殿元素,將藏漢藝術風格融為一體,形成龐大而莊嚴的建築群落,能讓遊客在參觀時,感受到滿滿的工匠精神。

塔爾寺宏偉而氣派,不僅是藏傳佛教的聖地,也是藏族人民的高級學府之一,寺院內設有顯宗、密宗、天文、醫學四大學院,為藏區培養了許多優秀的知識人才。

三絕

塔爾寺內收藏了許多極具宗教與藝術價值的藏傳佛教佛教、經書、法器等,其中壁畫、酥油花、堆繡被譽為藝術三絕。

寺內壁畫是宗教色彩的畫作,具有濃郁的藏區風情,內容大多取材與佛經,表現出一段段佛教故事。這些壁畫主要繪製在各殿宇的牆壁與棟樑上。

酥油花起源於西藏。因冬季嚴寒,沒有鮮花供佛,信徒們便利用酥油製成花的形狀,供奉佛前。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藏區獨有的習俗。塔爾寺的僧人們苦心鑽研,將酥油花發展成了一門精湛的油塑技藝,每年農曆正月十五,塔爾寺都會展出精心製作的酥油花。

堆繡是塔爾寺獨創的一門藝術,是用各色的綢緞裁剪成佛像、人物、花卉、鳥獸等形象,在其內填入羊毛或棉花,再繡在布幔上,立體視覺感很強。在大經堂內懸掛著“十八羅漢”等堆繡藝術品,是僧人們技藝精湛的表現。

曬佛

在塔爾寺,還會舉辦很多藏傳佛教活動,其中最盛大的要屬曬佛。曬佛又名展佛節,是將巨大的佛像露天展示,僧人以及信眾們則對佛像朝拜。塔爾寺的展佛節會在每年農曆四、六月兩次法會時舉行,每次都會吸引成千上萬的群眾前來頂禮膜拜。曬佛結束後,僧人們還會在廣場上跳宗教舞蹈、唸經文、演藏戲,是一次宗教藝術的完美展現。

56民族行:門源、張掖丹霞、青海湖、茶卡鹽湖、塔爾寺,帶你深度領略裕固族人文風景與民俗文化

瞭解更多精彩的民俗人文旅行資訊及攻略線路,歡迎關注民族使者美美(shizhemeimei56)

56民族行旅遊網,帶你遊遍56個民族


56民族行旅遊網


去年在青海旅遊時,我去過了一次塔爾寺,簡單分享一下個人的看法吧。

因為本身並非佛教信徒,一直以來對各種寺廟都沒有太大的興趣,一開始確定行程時,去塔爾寺完全是因為它是青海環線旅遊中的經典景點而不得不選擇,以至於當司機跟說估計要逛兩三個小時的時候,我覺得完全不可能。

到了塔爾寺門口,門票要80元/人,雖然在景區中並不算貴,卻是我去過最貴的寺廟了。誰想我這種對佛教文化不感冒的人居然在這逛了三個多小時,真的值回票價了,也推薦在西寧附近遊玩的人可以來一趟,因為距離西寧也就二十多公里,而且作為文化了解而非信仰之人,去了這個塔爾寺,估計80%以上的寺廟都不用去了,當然如果對佛教歷史及文物壓根提不起一點興趣的人,也可略過。

塔爾寺之大,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這寺的規模能趕上一個小村鎮了。重點是好多文物古蹟,動不動就是摺合金價幾億更不用提文物價值。

塔爾寺的酥油花,壁畫和堆繡被譽為“藝術三絕”,其中有些技法都已經失傳了,從文物的角度而言,值得一看。還有一些大殿門口磕長生頭的虔誠信徒,據說至少需要完成一遍耗時幾個月才能做到的十萬次的“五體投地”叩拜,不禁讓人感慨宗教信仰的強大。

私藏遊覽攻略:塔爾寺在西寧近郊,若前往參觀,建議一定請導遊解說,不然走馬觀花看不出什麼,浪費門票(80元/人)和時間。在售票處門口就有很多導遊,一次解說大概在2~3小時,不同人數規模導遊價格不同,十人左右規模相對合適,可以自行在現場拼人,大概解說費用為(40元/人)。也有些禁忌,例如寺內幾乎不允許拍照,唐卡不允許觸摸,轉經需要沿著順時針方向走等。

——如果你也愛生活,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落花雨”,一個喜美食、清談、八卦、遊歷的自媒體人和她眼中的世界。


落花雨


十年前,我第一次回到拉薩,在大昭寺的覺沃佛殿的左側看到宗喀巴殿,殿中有宗喀巴大師的造像,我匍匐在高高的法臺下,向祖師磕等身長頭。

那一天起,我對自己說,一定要儘快去塔爾寺,去到祖師爺的出生地——青海西寧湟中縣。

西寧是唐蕃古道的要塞,而青海(安多藏)這片聖土上,不單有文成公主,倉央嘉措的遺蹟,還有宗喀巴尊者和無數高僧大德的聖蹟,聲名遐邇的塔爾寺、佑寧寺、夏瓊寺拉卜楞寺。

此外,它還是古代唐蕃鏖戰的地方,唐詩裡雄渾高昂,令人血脈賁張的邊塞詩,除了新疆,大多是描述此地。


塔爾寺是先有塔,而後有寺,故名塔爾寺。藏語為“袞本賢巴林”,意為“十萬獅子吼佛像的彌勒寺”。這寺是由一座白塔而來,塔旁是一株菩提樹(主幹在塔內)。

傳說宗喀巴尊者誕生時,其母香薩阿曲絞斷臍帶,滴落了三滴血,生出一株菩提樹(白旃檀樹),樹上有十萬片葉子,業障較輕的人能看到每片樹葉上顯現的獅子吼佛像(釋迦牟尼佛化身),“袞本”(十萬身像)之名即源於此。


我在大金瓦殿、九間殿前隨眾磕等身長頭,祖師和諸佛都在我面前。持咒觀想,此地猶如壇城。我知道,這不是形式上的虔誠,這是內心的皈依。我無法言說宗喀巴尊者的重要性。一如我無法比較蓮師、密勒日巴、八思巴……他們哪一位對藏傳佛教而言更為重要。或許他們的出身、經歷、面容因因緣而顯現出不同。然靈魂一直未變,責任一直未盡……


安意如


塔爾寺非常值得一去。塔爾寺有幾個方面值得一看。

瞭解藏族文化

藏傳佛教是藏族文化非常重要的一塊。藏族人非常虔誠的信奉,曾去藏族聚居區寫生,當地人穿著藏族服飾,騎著馬,我們邀請他們做模特,他們會很願意,我們也會準備一些小禮物,其中包括活佛的畫像。他們還是很好動的,坐一會就會很難受亂動起來,每當看到活佛畫像他們就會把小畫像舉過頭頂,一下變得虔誠安靜。塔爾寺作為青海藏傳佛教第一大寺,前來朝奉的藏族人非常多。塔爾寺還會為當地人提供醫療幫助。另外藏族的僧人地位也是很高的,據說一搬人家只能有一位成為僧人,在寺院裡除了研習佛法還會學習很多文化知識和才一技能,塔爾寺是青海省佛學院的最高學府。

在塔爾寺可以見到藏族文化的很多面。

塔爾寺的建築

塔爾寺依山而建,建築群佈局合理。由白色和金色組成的建築在藍天白雲,巍巍青山的襯托下,顯得格外的神聖氣勢恢宏,金碧輝煌。這裡建築形式多樣,可以從建築的形式結構和功能上來進行參觀和研究。

拍照好去處

如此美景怎能錯過。無論是想拍建築風景,還是人像、自拍,塔爾寺都可以滿足你。獨特的建築和周圍的環境完美融合,滿眼都是美麗的畫卷,隨手拍拍都是美景。


牛帥帥牛旅行記錄


去青海旅行,塔爾寺都作為必經之地,火車站旁邊的909路就能直達,走清甘大環線,或者川進青出大環線到達西寧之前,有可能會去一趟塔爾寺,或者驢友們都會自行前往,為什麼要去一趟塔爾寺?



他而是有三聖,聖人聖地和聖物,就是指的世界第二大佛宗喀巴大師的誕生地,這就是聖人,聖地就是指的大金殿,聖物就是指的那棵千年的菩提樹,另外,塔爾寺還有藝術三絕,就是指的酥油花,壁畫還有堆繡,這是它的文化特色屬性,所以說,到塔爾寺也是名不虛傳,這裡的門票80塊錢,講解員一般需要費用,平均每個人十塊到20塊錢吧!

其他的地方好像也有收費,菩提塔五塊,忘記了。

塔爾寺,都有哪些特殊的看點,景點,班禪行宮,酥油花館,大金瓦寺,小金瓦寺,時輪經院,菩提塔,八寶如意塔,大經堂,等等,特別是菩提塔那有雕塑專10萬塊,也就相當於裡邊有10萬佛像,非常值得去探尋一番,是一個有故事的寺院。

好了,就說這麼多吧!關於到藏區旅行,還有什麼其他的疑問可以隨時私信我,我會直言不諱有問必答,最後祝每一位驢友能夠到藏區玩的開心。


超級自駕遊




塔爾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出生地。後人為了朝聖而在此修建了一塔一寺,然後慢慢有了塔爾寺如今的規模。

塔名蓮聚塔,以前是銀塔,如今已經是金塔。塔內據說有著宗喀巴大師臍帶血生長出的菩提樹,十萬菩提樹葉上都有著一尊獅子吼佛像。



現在殿外那棵茂密的菩提樹據說就是從塔裡生長出來的一個分支。如今此塔位於大金瓦寺中 寺是彌勒寺,供奉的是彌勒佛。先有塔後有寺,所以大家稱它為塔爾寺。其實藏語中叫做袞本賢巴林,意思是十萬佛像彌勒洲。

因此藏傳佛教的信徒來此朝拜,磕長頭都是以十萬計數。每天不停的拜,間隔時間不得超過24小時,哪怕年輕力壯的人也要好幾個月。



很多人會說塔爾寺商業,遊客多,不是清淨修行地。確實塔爾寺遊客和信徒來此的都不少。但真正的平靜也許就是這樣在紅塵喧囂中依然堅持內心吧。 普通遊客前往塔爾寺一般都是看看塔爾寺三絕:壁畫、堆繡、酥油花。

但塔爾寺的美遠不止這些。靜下心慢慢欣賞或者找個好導遊,可以讓你的塔爾寺之行更加好玩。 友情提示一句:寺內很多地方寫著禁止拍照,請尊重當地宗教習俗,尊重那些磕長頭虔誠的信徒。


鳶尾


塔爾寺肯定是值得一去的,塔爾寺是西北地區的佛教中心,中有藝術三絕為:酥油花、壁畫、堆繡,值得看看。其中又以酥油花獨佔鰲頭。



酥油花是酥油作原料,屬藏族民間的特殊工藝,被第一批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塔爾寺都會舉行一年一度的酥油花展。屆時吸引幾十萬省內外信眾和遊客觀賞。



酥油花主要是由寺院的藝僧完成。題材廣泛,多是佛教故事、歷史、人物傳記、花草、鳥獸和佛像這些。 酥油從牛奶中反覆攪拌提純油脂,質地柔軟細膩,可塑性極強。



在早期塔爾寺做的酥油花遠沒有現在的好,且題材主要為蓮花。後來成立了上、下兩院,上花院叫傑尊增扎,下花院叫果芒增扎。並專門培養製作酥油花藝僧,慢慢才有了今天的成果。為了更好地創作上下兩院的僧人經常會互相交流學習,取長補短,花樣年年翻新。



但也有保密,在正月十五盛會到來之前,上下兩院對於本年的故事擬定是不會互相透露的,直到正月十五成品亮相。也正是因為這樣,製作酥油花是不會做草圖的,這是歷來的傳統延續至今。



幾百年來,塔爾寺每年都做酥油花,經該寺僧年復一年的刻苦鑽研,塔爾寺酥油花技藝遠超出,酥油花的發源地,雄居西北各寺院之首。 筆者早年有幸觀得《文成公主入藏》的大型油塑作品,十分壯觀,又請寺院藝僧做了講解。才得知酥油花是無法保存的25度就會完全融化,15度就開始變形,所以觀賞日並不長,費盡心血可謂曇花一現。這是高原藏族藝術的一朵奇葩。


北京民俗版權作品 / 近知北京風物,遠播四海民俗


北京民俗


塔爾寺是青海三大王牌景點之一,名氣非常大,講真,塔爾寺非常值得一去,理由如下:

首先,塔爾寺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它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是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出生地,宗喀巴就是達賴和班禪得老師。作為一個有600年曆史的古建築,無論感受歷史文化,還是欣賞漢藏結合的古建築,塔爾寺都是你來青海最值得去的地方之一。

其次,塔爾寺有精美的藝術三絕。塔爾寺的酥油花、堆繡、壁畫被稱為藝術三絕,這是塔爾寺最大得看點之一,其精美絕倫的造型,極其複雜得製作工藝,絕對對得起“絕”這一稱號,尤其是酥油花,估計也就是全國獨有的。所以說,憑藉這一點,你去塔爾寺一趟,絕對不虧。

再次,塔爾寺有動人的故事傳說。塔爾寺的門票是80元,與全國其他5a景區相比,是比較便宜的,但就寺廟來比,不算便宜。塔爾寺非常大,裡面很多建築樹木佛塔等等,都有一些動人的故事,所以,去塔爾寺一定請個導遊,聽他給你講解,等你聽完那些故事,我覺得你一定會愛上塔爾寺。

綜所上述,塔爾寺是你到青海必須去的一個點,如果你不去塔爾寺,在我看來,不能算真正的到了青海。





旅圖君


佛陀說:“我們的存在就像秋天的雲那麼短暫,看著眾生的生死就像看著舞步,生命時光就像空中閃電,就像急流衝下山脊,匆匆滑逝。”

那生命如此短暫,我們卻為何要在塵世裡身不由己?

這裡有高原的深情,雪山的聖潔;這裡有金殿的莊嚴,膜拜的虔誠。走進香火旺盛的塔爾寺,心卻越發脫離塵世。在這厚重的藏傳佛教文化中,接受靈魂的淨化。

在塔爾寺裡,廟堂院內,尤其是朝拜者是嚴禁拍照的,切記切記。

塔爾寺:先有塔,後有寺,故名塔爾寺。

塔爾寺藏語稱為“兗本賢巴林”,意為“十萬獅子吼佛象的彌勒寺”,座落在湟中縣城西南隅一個小山溝裡,為藏傳佛教“規善派”(即“黃教”)的六大寺院之一,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就誕生在這裡,因而這裡被信徒視為黃教的聖地。

八寶如意寶塔,是為了紀念佛祖釋迦牟尼從誕生到涅磐的八大業績而建的。乾隆四十一年由拉科部落頭人桑傑龍珠出資從新興修,是覆缽式佛塔,每座寶塔都是尖 頂,上圓下方的樣式,均屬於方形底座,圓身,為典型的藏式塔。其底座塔基周長9.4米,塔高6.4米。塔上裝飾有蓮花和佛祖從誕生至圓寂八件大事表相的不 同塔形,上部為粉白瓶形,豎有剎杆相輪13重,剎杆頂端設有仰盤、覆盤和日月寶珠曳彩,顯得雄偉壯觀。

八寶塔如意塔詳解

1.聚蓮塔:紀念佛陀在藍毗尼降生時行走七步,地生蓮花的殊勝經過。

2.菩提塔:紀念佛陀三十五歲時在菩提伽耶菩提樹下成就無上道境。

3.法輪塔:紀念佛陀在成道後,在鹿野苑初轉法輪,向五比丘宣講四諦法義。

4.神變塔:於本師於五十歲時,有外道六師在發園以神通挑戰進攻,本師便示現各種神通令其折服皈依。此塔為紀念佛陀示現神通。

5.天降塔:在悉達多太子出生後不久,其親母便病終,因其善業轉生於天界。 太子成佛後,曾於四十二歲時以神通力升至天界為母說法。於說法畢,佛陀由天王陪同重返人間。此塔便是為紀念佛陀上天說法後重返人間而建。

6.和合塔:佛陀在世時,曾有弟子另立宗派,導致僧團分裂,本師便親到王舍城竹林精舍開示,令僧團重新團結一致。此塔是為紀念該事蹟而建。

7.勝利塔:紀念佛陀證達自主生死之境界而建。

8.涅槃塔:紀念佛陀肉身八十歲時在拘屍羅什涅槃。

這裡已儼然成為了塔爾寺的象徵,四處圍滿了合影留念的人們

而當觀賞的人潮褪去,繞塔參拜的信徒神情肅穆,才讓這裡顯現出它本該的樣子

我們無法用這小小取景器框住整個世界,卻可以用這小小的取景框打造我們心中的世界。在這方寸之間,也是我內心可以真正褪去浮躁的方寸之間。

在塔爾寺南面的山坡上,依山而建大片僧舍,行走其間猶如進入了一座迷宮。

塔爾寺絕對不是單調的地方,大經寺、文殊殿、因明學院、達賴遍知殿、賢康、達賴寶座室、時輪大塔、大拉讓、小金瓦寺、祈壽殿,這些沉默的建築每天接待著成 千上萬奔赴而來的遊客,以及春夏秋冬千篇一律的時節。寺中迴廊的木地板上留下磕等身長頭磨出的深深凹痕。面帶滄桑的藏族人虔誠地一面轉動著祈願輪,一面反 復不停地念誦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

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酥油花,精巧玲瓏、巧奪天工的壁畫和色彩絢爛、技藝精湛的堆繡被譽為塔爾寺藝術三絕,吸引著世界各地遊人慕名而來。

塔爾寺,承載著藏傳佛教的精靈,延續著藏族文化的精髓,讓看到它的人得到天地之韻律,造化之機巧。

寺院外牆威風凌然,牆壁上的各種佛像壁畫依次展開,神聖而威嚴。僧人敲鼓念法的聲音迴盪在耳畔,酥油燈燃燒散發的陣陣清香遊走在鼻翼,即使遊人吵鬧擁擠,依舊讓你感覺到安詳與聖潔。

每一個塔或寺裡面都有壁畫,每一幅都很神奇。

三步九叩磕十萬個長頭到拉薩,為了完成自己心裡的願望,唯有信仰,濃郁的藏傳佛教文化,但是來來往往遊客把我對他的嚮往毀了一大半。

藏傳佛教認為人生是無常的,特別在惡劣的生存條件下,它的思想對於藏民的人生觀有著重大的影響 。多少個世紀以來,這些轉經筒始終伴隨著神奇的六字真言,在那些虔誠信徒散發著酥油馨香的手指撥動下,不知疲倦地旋轉飛舞著,傳遞著他們與佛菩薩間美妙的溝通。

我輕輕的轉動著經輪,慢慢的按順時針轉了一圈。我沒有任何的訴求,也許正如倉央嘉措的詩句一般,“只為觸摸你的指尖”,此刻我只想感受轉經筒內被人們給予的深深祝福,和這祝福背後那顆溫暖的心。

低沉、肅穆的誦經聲從大殿中傳出,僧侶們身披肩帔,呈半圓形圍坐在大殿院內的條石地面上,在夏日夕陽的餘暉裡,做著每日必修的晚課。莊重、渾厚的誦讀聲曾 迎送了無數個晨曦初醒的黎明和暮色四合的黃昏,在今天,它彷彿又穿越了寺中那棵神聖白旃檀樹花開花落的六百多年時光,如同我們是在第一次聆聽。

站在這裡看著金頂的大經堂,這裡的屋頂真的是純金打造。

塔爾寺的壁畫,也叫唐卡,似乎隨處可見。不論是鑲嵌在高大殿堂的牆壁,還是畫 在僧人的佛堂,以及門、梁、柱甚至藻井之上,每一副都用筆精細,著色豔麗,體現了非常濃郁的藏族和印度藝術風格,若盯著這些活色生香的唐卡久了,會和藏民 一樣,內心升騰起一股子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出來。

在信徒虔誠的眼中,塔爾寺掌管著眾生的前世與今生,是“三界”的所在,也是通天的階梯。在我看來,它既是物質文化的載體,更是一種精神世界的象徵。在歷經 數百年煙雨風霜的洗禮後,塔爾寺恰如一朵美與善的蓮花,在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接壤的邊緣、在宗喀的中間地帶、在眾多心靈的深處靜靜綻開。

不論從哪個角度看,塔爾寺是一座具有歷史意義的藏傳佛教名剎,也是一座佛教文化藝術的煌煌寶庫。

我們,用我們的方式瀏覽著他們的世界。

他們,用他們的方式生活在自己的世界,紅塵,於己何干。

漫步塔爾寺,心卻越發脫離塵世,年輕的信徒,清靜的寺廟,栩栩如生的佛像,空氣中都滲透著虔誠,我站在如來八塔下,祈願……


丁丁旅行


先簡單介紹一下塔爾寺,塔爾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因先有塔,後有寺而得名塔爾寺,它是青海的旅遊熱門地,到了節假日,人山人海是常有的事


塔爾寺去的話,一定要請個講解員,不然你可能就是看熱鬧去了,完了之後感覺估計就是,轉經筒真多,地上的毯子很漂亮,佛像很好看等等

你會發現塔爾寺有不少信徒在跪拜,有的人還是不遠萬里前來,他們要磕滿十萬個頭,潛心修行,你會震撼,世上還有這樣一群人,為了自己的信仰而活,如此的虔誠,遠離世間的浮躁


但你如果對佛教不感興趣,一點也不信佛,那這種寺廟類景點根本沒必要去,比如道教、佛教名山你還能去爬個山,鍛鍊鍛鍊身體,看看風景,而寺廟會對你來說索然無味

去塔爾寺要注意,大殿內很多地方都不讓拍照,女性注意穿到腳踝的裙子,儘量穿長褲,轉經筒都是順時針轉的,不要轉錯了,寺廟的門欄只能跨越,不能踩踏

塔爾寺值得去嗎?總的來說,心越向佛,越值得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