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濟陽為什麼叫濟陽?你知道嗎?

濟陽為什麼叫濟陽?你知道嗎?

濟陽:

顧名思義,濟陽,濟之陽。濟為“濟水”,按照山水陰陽說:“山南水北謂之陽”故名濟陽。濟陽之名始建於金朝太宗天會七年(即公元1129年11月20日)。金太宗七年,割章丘、臨邑二縣各一部境域置一新縣,因縣境地處濟水之北,故命名為濟陽縣,濟陽縣時屬濟南府。至此濟陽之名正式出現。

濟陽為什麼叫濟陽?你知道嗎?

濟水變遷圖

歷史上其實還有“濟陰”之名。濟陰即曹州古稱,曹州者,菏澤古稱也。濟陰之名源自“濟水之南”,按照“山北水南謂之陰”,水之南為陰,故名“濟陰”。濟南之名就比較簡單,濟水之南謂之“濟南”。

濟陽為什麼叫濟陽?你知道嗎?

濟陽縣誌(影印版)

濟陽為什麼叫濟陽?你知道嗎?

濟陽縣誌(影印版)

濟陽為什麼叫濟陽?你知道嗎?

濟陽縣誌(影印版)

濟陽縣建制沿革:

  • 虞舜至夏朝時濟陽為部落酋長季則氏之地。

  • 商初

    為逄伯陵方國之地;商末為古國蒲姑之地。從姜集鄉劉臺西周墓中出土的銅器上,多鑄有“洚字”,可作為商初縣境為逄伯陵之地的佐證。

  • 西周初,呂尚封於齊國,滅蒲姑,縣境遂為齊國地。

  • 春秋戰國時期縣境為齊國的犁邑、著邑、崔邑等地。

  • 秦朝推行郡縣制,縣境西部為漯陰縣地,其餘為著縣地。兩縣先屬齊郡,後屬濟北郡。

  • 西漢置朝陽縣、營縣,縣境西部仍為漯陰縣地,中部為著縣地,東部為朝陽縣、菅縣地。漯陰縣屬平原郡,其餘3縣屬濟南郡。

  • 東漢

    時,縣境仍為以上4縣地,4縣均隸屬濟南國。

  • 三國時期,縣境、置縣及隸屬情況同東漢時。縣境為魏國轄區。

  • 西晉時撤銷菅縣,縣境為漯陰、著、朝陽3縣地,屬濟南郡。

  • 東晉時縣境先後為“十六國”中後趙、前燕、前秦、後燕、南燕等國地,所屬郡縣不詳。

  • 南北朝時期,縣境先為南朝劉宋的僑臨邑縣、僑高唐縣與著縣、朝陽縣地。僑臨邑縣屬僑魏郡,僑高唐縣屬僑平原郡,著縣、朝陽縣屬濟南郡。以後為北朝元魏轄區,再後為北齊所置臨邑縣與僑高唐縣(朝陽縣併入其中)地。臨邑縣屬安德郡,僑高唐縣屬東平原郡。

  • 隋初又置朝陽縣,公元596年改朝陽縣為臨濟縣,改僑高唐縣為章丘縣,濟陽縣境時為臨邑、臨濟、章丘三縣地,屬齊郡。

  • 唐、五代時縣境置縣情況同隋代,各縣均屬齊州。

  • 北宋鹹平四年(1001年)臨濟縣併入章丘縣,濟陽縣境遂為臨邑、章丘兩縣地,屬山東東路齊州。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齊州升格為濟南府後,臨邑、章丘兩縣屬濟南府。

  •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南宋濟南府知府劉豫降金,濟南府遂為金國地。是年11月20日,割章丘、臨邑二縣各一部境域置一新縣,因縣境地處濟水之北,故命名為濟陽縣。濟陽縣時屬濟南府。

  • 元代,濟陽縣屬中書省濟南路。

  • 明、清屬山東省濟南府。

  • 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置道,濟陽縣屬山東省岱北道,次年改岱北道為濟南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後,濟陽縣直屬山東省。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7月,抗日民主政權冀魯邊行政區,將濟陽縣併入齊濟縣。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1月,撤銷齊濟縣,恢復濟陽縣,濟陽縣屬渤海行政區二專區。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7月25日撤銷二專區,建立濼北專區,濟陽縣屬濼北專區。

  • 新中國建立以後,濟陽縣自1950年5月9日起屬德州專區,1956年2月24日改屬惠民專區。1958年12月29日濟陽縣併入臨邑縣,屬聊城專區,1960年秋改屬淄博專區。

1961年10月5日濟陽縣建制恢復,屬德州專區(1978年7月1日德州專區改稱德州地區)。

1990年1月1日,劃歸濟南市,為市管縣。

2017年5月9日,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調整濟陽縣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撤銷崔寨鎮、孫耿鎮、回河鎮、太平 鎮,分別設立崔寨街道辦事處、孫耿街道辦事處、回河街道辦事處、太平街道辦事處。

濟陽為什麼叫濟陽?你知道嗎?

今日濟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