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 老成都的小香港:紅瓦寺鴛鴦樓

老成都的小香港:紅瓦寺鴛鴦樓

老成都的小香港:紅瓦寺鴛鴦樓

成都紅瓦寺街18號裡,有一處充斥著舊時煙火氣的古老院子。

那時的你,會和小夥伴在院子裡捉迷藏,會趴在爺爺腿上聽大人們講故事,或是坐在陽臺上數天上的星星……

院子沒有名字,卻藏著屬於老成都人的舊時光

老成都的小香港:紅瓦寺鴛鴦樓

1

隱匿在市中心的鴛鴦樓

第一次來紅瓦寺街,就被街邊牆上印有川大的文字吸引。

後來才知道,這裡離川大很近,曾經在紅瓦寺街18號裡,住的大多數都是川大的教師

老成都的小香港:紅瓦寺鴛鴦樓

整條街樹木成蔭,尤其那一棵梧桐樹長得最為漂亮,翠綠色的樹葉輕輕敲打著居民樓的窗戶。

老成都的小香港:紅瓦寺鴛鴦樓

走進18號大院裡,一股生活的氣息撲面而來。

有圍坐在石頭桌面前打撲克的大叔,也有單元樓下坐在藤椅上乘涼的阿姨。聽附近的人說,她們的就是傳說中的“包租婆”

老成都的小香港:紅瓦寺鴛鴦樓

老成都的小香港:紅瓦寺鴛鴦樓

初次見到紅瓦寺鴛鴦樓,我很震驚。

整棟樓被兩個相對而立的樓梯連接著,樓與樓之間挨的很近,卻無法觸碰,像極了一對苦命鴛鴦

上個世紀70年代,校方為解決青年教職員工住房問題,建造了這棟大樓,分配給已經結婚有小孩,或者打算結婚,準備生育的人

“鴛鴦樓”就是這樣被叫出來的。看著這棟樓,讓我彷彿穿越到了香港電影《功夫》裡的“大雜院”。

老成都的小香港:紅瓦寺鴛鴦樓

破爛的門窗,生鏽的鐵欄。這棟7層樓高的老房子,就像一個小小的圍城,抬頭一看,頓覺壓抑。

老成都的小香港:紅瓦寺鴛鴦樓

老成都的小香港:紅瓦寺鴛鴦樓

這裡的每一層都有老成都的影子,思緒恍若飄到了以前。

樓層是錯開分佈的,站在這邊的陽臺,可以看到對面的人在幹什麼。鄰里之間有需要幫忙的時候,只用朝對面或樓上喊一聲就行。

老成都的小香港:紅瓦寺鴛鴦樓

一個陽臺有兩家住戶,門裡面是個小套一,廚房都在外面。可以想象以前所有人在陽臺上做飯的場景,香味四溢。到飯點了,還能去某家蹭口熱飯。

那時候房租也很便宜,每個月600-800元不等,就能擁有自己的單間。

炎炎夏日,大人們搖著一把蒲扇坐在院裡,說著家長裡短,看著周圍小孩嬉戲打鬧。

老成都的小香港:紅瓦寺鴛鴦樓

老成都的小香港:紅瓦寺鴛鴦樓

這樣的生活多愜意啊。

直到看見樓下的外賣車、共享單車,才把我拉回了現實。

老成都的小香港:紅瓦寺鴛鴦樓

環顧一眼佇立在我面前的鴛鴦樓,很多住戶的大門都緊鎖著,陽臺上的灶臺積了灰,牆上留下了被煙燻過的痕跡。

老成都的小香港:紅瓦寺鴛鴦樓

樓梯口晾著破舊的軍綠色膠鞋,沒人來收;地上的菸頭,也沒人清理。

老成都的小香港:紅瓦寺鴛鴦樓

老成都的小香港:紅瓦寺鴛鴦樓

上鎖後的牛奶箱,再也沒被打開過。旁邊幾個醒目的粉筆字“請勿忘每日取牛奶”似乎在證明著,鴛鴦樓仍然有一絲煙火氣。

老成都的小香港:紅瓦寺鴛鴦樓

而這樣的地方,租金都漲到了1000元。如果是你,會來住嗎?

老成都的小香港:紅瓦寺鴛鴦樓

2

鴛鴦樓裡的人都不容易

鴛鴦樓舊時是教職工宿舍,如今卻成了外地打工或做生意的出租屋。

對他們這些人來說,鴛鴦樓就是“家”。在這個“家”裡,住著許多不同職業、不同背景的人,他們都有一段與鴛鴦樓的故事。

老成都的小香港:紅瓦寺鴛鴦樓

我們在樓梯口碰到了正準備去上班的陳師傅。一身“蜂鳥配送”的工作服,很引人注目。陳師傅點了一支菸,騎上了電馬兒。

老成都的小香港:紅瓦寺鴛鴦樓

走過去以詢問房租為由,和陳師傅聊了起來。雖然素未謀面,但陳師傅對我們並沒有心生芥蒂,而是聊起了他的故事。

陳師傅今年51歲,老家在資中,有一兒一女。兒女雙全,本來是最幸福的,可他們一家卻過的異常艱難。

來成都很多年,先後搬了3次家,才租進了鴛鴦樓。房租800塊一個月,還要交50%的中介費,對於陳師傅一家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老成都的小香港:紅瓦寺鴛鴦樓

問起為什麼要來成都,陳師傅回想起來也是一把辛酸淚。

他說最窮的時候,是接到正在讀高中的女兒要生活費的電話。那時的他,包裡1塊錢都沒有,嘴上還要答應女兒一定準時把錢打過去。

掛了電話,陳師傅和妻子都哭了。思來想去,陳師傅向老闆預支了500塊工資,按時打給了女兒。

老成都的小香港:紅瓦寺鴛鴦樓

後來,陳師傅的兒子考大學,原本想著如果考不上二本就不讀了,誰知道兒子如此爭氣,拿到了二本學校的錄取通知書。陳師傅喜憂參半,家裡沒錢,但必須要供兒子繼續讀書。

於是,在兒子收到錄取書的第二天,陳師傅帶著僅有的300塊,毅然決然動身去成都打工。兩個月裡,他在餐館幫工、找朋友借。9月開學時,為兒子湊齊了學費。

老成都的小香港:紅瓦寺鴛鴦樓

我們問陳師傅為什麼不找親戚幫忙?陳師傅堅定的告訴我們,他不想麻煩親戚,是怕以後聽到親戚說“你兒子當年上大學,還是我們出的錢!”

這句話,對陳師傅來說,比沒錢還難受。

不過現在,一切都好起來了。陳師傅得知外賣賺的多,就辭掉了餐館的工作,改行送外賣,現在也能存下一些錢。

“我們這組有40多個人,我排名第三,好評率100%。”。當陳師傅給我們看他每個月的業績時,臉上滿滿都是自豪。

老成都的小香港:紅瓦寺鴛鴦樓

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51歲的陳師傅,很好的詮釋了這句話。

在鴛鴦樓里居住的,除了像陳師傅這樣的外來務工人員,還有附近餐館打工的,以及自己做小生意的人。

他們就這樣,在鴛鴦樓一住就是許多年。

老成都的小香港:紅瓦寺鴛鴦樓

看著這裡的環境,也許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拆了。曾經住在這裡的教職工搬了新家,

鴛鴦樓也不再是以前的樣子

老成都的小香港:紅瓦寺鴛鴦樓

3

網紅鴛鴦樓

攝影達人必打卡地

這座有40年曆史的鴛鴦樓,如今卻成了拍照聖地。一下午,陸陸續續來了好幾波人。

老成都的小香港:紅瓦寺鴛鴦樓

老成都的小香港:紅瓦寺鴛鴦樓

大概每一個來這裡留影的人,都有他自己的情懷。這棟在時光裡生長出來的老樓,拍復古文藝風,再合適不過了。

老成都的小香港:紅瓦寺鴛鴦樓

鴛鴦樓裡有泛黃的牆壁、陳舊的樓梯、斑駁的磚瓦以及午後慵懶的陽光做場景,你只需要靜靜待在那裡,“咔嚓”一聲,就能與歲月融為一體。

瞬間的留影,或許就是永恆的記憶。

老成都的小香港:紅瓦寺鴛鴦樓

不過,去鴛鴦樓拍照,一定不要打擾到裡面居民的生活哦~

老成都的小香港:紅瓦寺鴛鴦樓

城市在不斷飛速發展,成都越來越多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卻依舊掩蓋不了隱藏在鴛鴦樓裡的煙火氣息。

那種只屬於老成都的煙火氣息。

鴛鴦樓歷經了風雨歲月,卻陪伴了成都人40年的光陰。未來的某一天,它也會華麗落幕,最後消失在我們眼前。

但我們也要始終記得,有個叫“紅瓦寺鴛鴦樓”的地方,曾溫暖如家。

老成都的小香港:紅瓦寺鴛鴦樓

-The End-

策劃 | 成都圈子

圖片 | 小左

文字 | 小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