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職場中年不想“危機”纏身?學會“斷舍離”,重啟職場人生


“當失意到無法前行時,回過頭來才發現走錯了路。”


望著眼前沮喪的老王,我一時不知該如何來安慰。


老王是我的朋友,在一家化妝品公司擔任行政總監。


這麼多年來,老王在職場上也算是順風順水,從文員幹起,一步一步幹到了行政總監。


這次疫情期間,公司剛復工半個月,宣佈了第一批裁員名單,老王的名字赫然在列。


今年剛剛40歲的老王,望著自己的名字,半天發怔得說不出話來。


今天一上班,他就跑來我的辦公室,道出心中的憋屈和苦楚。


這次他們公司裁員的對象,主要是一些後勤行政崗位人員。


而技術出身的他,早在10年前就轉崗到了行政管理崗位。當時與他差不多進公司的技術人員,現在基本都成了技術骨幹,自然不在裁員之列。


看著老王一臉的迷茫和焦慮,我也陷入了沉思之中。


作為同樣的職場中年,我非常理解老王此刻的心情。


的確,人到中年,職場上無時不在感受著危機,懼怕行業風向劇變被裁、原先職業技能慘遭洗牌、腦力體力不比從前等等,這些陰影一直在縈繞著我們。


近幾年,關於中年危機的話題一直在網上熱議。


什麼是中年危機?

哈佛商業評論《職場中年人如何自救》是這樣解釋的:“中年危機,就是感到現實與理想相差太遠,充滿危機感,迫切需要改變現狀。”


那麼,職場中年為什麼會遭遇危機?危機的表現又是什麼?

  • 對人生的失望與期望雙重痛苦交織
  • 職場理想被現實沖淡,被迫接受現實
  • 缺乏以往的工作激情,出現職業倦怠
  • 面對各種壓力,不得不堅強支撐

......


英國曾經有一項針對5000名職場人士的調查顯示:人一生中對工作的滿意度會經歷一個U型曲線,平均40-50歲達到谷底。


那麼,處於U型谷底的職場中年,應該如何未雨綢繆,避免和應對中年危機呢?


最近,我在閱讀日本作家山下英子《斷舍離》,從中得到了很多啟示。


“斷舍離”是日本人提出並且近幾年非常流行的一種現代家居整理方法。


運用到中年人的職場,我們可以這樣理解:


  • 斷:斷絕無用。覆盤自己,認清優勢和短板,斷絕那些陳舊無用的職場理念,強化憂患意識和危機感。
  • 舍:捨棄多餘。勇於捨棄失望、倦怠、煩惱等負面情緒,保持快樂的心態工作。
  • 離:脫離執念。拋卻所有固化的思維和理念,重新設計和開啟自己的職場人生。


根據這一思路,今天我們就從3個方面,對職場中年如何避免和應對危機、重啟職場人生進行探討:


首先,反躬自省,重塑危機意識;

其次,快樂工作,消除職業倦怠;

最後,深度思考,主動設計人生。


職場中年不想“危機”纏身?學會“斷舍離”,重啟職場人生


01 反躬自省,重塑危機意識


劉燁在《不可或缺的危機意識》書中提出:“沒有危機感是最大的危機。”


美國康奈爾大學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青蛙試驗”。試驗人員把一隻健壯的青蛙投入熱水鍋中,青蛙馬上就感到了危險,拼命一縱便跳了出來。試驗人員又把這隻青蛙投入冷水鍋中,然後開始慢慢加熱水鍋。開始時,青蛙自然悠哉遊哉,毫無戒備。一段時間以後,鍋裡水的溫度逐漸升高,而青蛙在緩慢的變化中卻沒有感受到危險。最後,一隻活蹦亂跳的青蛙竟活活給煮死了。


“蛙未死於沸水而滅頂於溫水”,這種情況不僅發生在動物界,同樣也適用於職場上的中年。


在漸變的職場環境中,如果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敏銳的感知力,且對新變化做出快速的反應,那麼當你感覺到環境的變化已經使得自己不得不有所行動時,也許會發現,行動的最佳時機已經錯過,所有的行動只是徒勞,等待的只會是悲哀、遺憾和無法彌補的損失。


只有及時地感知危險,樹立危機意識,才能使自己避免成為“溫水中的青蛙”。


《職場中年人如何自救》中指出:“職場生涯中期的危機,可能是人生中痛苦,但也可能是反思和重新評估個人優缺點的機會。”


那麼,如何來反思和重新評估自己的優勢和短板?我們可以從2個維度4個方面來進行復盤。


覆盤,就是對過去事情的思維演練。

《覆盤思維:用經驗提升能力的有效方法》書中指出:只有學會了覆盤,你吃過的虧、受過的苦,才會真正成為你走向成功的基石。


首先,從2個維度覆盤:

  • 由表及裡:由表面、具體到內在本質。
  • 由此及彼:從過去的經歷或當下的情景到未來或其他的場景。


其次,從4個方面覆盤:

  • 我的長處是什麼?

一個人要有所作為,只能靠發揮自己的長處,而如果從事自己並不擅長的工作,是很難取得成就的。


我們可以通過“回饋分析法”,來發現自己的長處。


回饋分析法,就是每當做出重要決定或採取重要行動時,可以事先記錄下對結果的預期。9-12月後,再將結果與自己的預期比較。

持之以恆地運用這個簡單的方法,就能在較短時間內,發現自己的長處,同時也能發現自己正在做的哪些事情,會令你的長處無法發揮出來。


然後,再根據回饋分析的啟示,採取行動。


  • 我的工作方式是怎樣的?

工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工作效果。

我們不妨捫心自問,是不是在工作中始終保持高度的自覺,並且十分渴望去完成工作?當面對工作中的困難時,是不是學會主動去化解,在困難面前不迴避不推諉?


  • 我的價值觀是什麼?

我們應該思考一下,組織的價值體系是否為自己接受,或者與自己的價值觀是否相容?

如果不是,人就會備感沮喪,工作效率也低下。


  • 我該做出什麼貢獻?

無論是對於社會還是單位,我能以什麼貢獻來創造出有意義的價值,這些貢獻會產生什麼樣的重要影響。


總之,通過2個維度4個問題的覆盤,重新地來認識自我,看清自己的短板,從而樹立危機意識,為今後的道路明確重點和方向。


職場中年不想“危機”纏身?學會“斷舍離”,重啟職場人生


02 快樂工作,消除職業倦怠


職業倦怠是職場中年普遍遇到的問題,主要表現就是失去工作激情,對職業價值實現的期望明顯降低。


為什麼會出現職業倦怠的狀況?

心理學家通過對人的職業發展心理及行為週期研究,將一個標準的職業發展週期劃分為5個階段:

  • 上崗入職階段——進入角色階段;
  • 熟悉工作階段——角色認知階段;
  • 成熟與超越階段——專家角色階段;
  • 工作熱情與興趣低落階段——角色厭倦階段;
  • 脫離崗位與職位階段——角色否定階段。


由此可以看出,人到了一定的時期,將會產生工作熱情與興趣低落,這實際上就是職業倦怠的心理。


如何消除職業倦怠?


惠特尼約翰遜在《顛覆式成長》書中提出:“工作具有兩大屬性:功能性和情感性。”

這裡的關鍵是,怎樣使功能性與情感性結合,讓自己快樂工作。


黃繼偉在《華為工作法》中提出:“要消除職業倦怠,關鍵在於調節情緒,改善自己的工作心態,要讓自己快樂起來,而快樂工作其實很簡單。”


1、不要把工作當成差事來對待。


馬雲說過:“工作的目的包括一份滿意的薪水、快樂地工作和一個好的工作環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企業中能快樂地工作。”


工作的本質是創造價值,要善於在工作中挖掘自己的價值,從價值的體現中享受工作的快樂。

當一個人覺得自己能夠在工作中證明自己的價值和能力,或者能夠創造更大的價值時,往往會擁擁有更強烈的成就感,也會感受到工作本身包含的魅力。


職場中年不想“危機”纏身?學會“斷舍離”,重啟職場人生


2、以積極樂觀的心態看待工作。


《快樂工作》書中提出:快樂工作其實是一種心態,心態決定人的視野和成就。如果抱著積極進取的心態,即使身處逆境,也能在風雨之後迎來彩虹;如果悲觀消極,哪怕微不足道的一根稻草也足以把自己壓垮。


因此,要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對待工作中的得失,以輕鬆的心情感受工作中的快樂與不平凡。

當自己累了或者不在狀態的時候,及時放鬆自己。平時注意給自己多留一些時間,做自己感興趣的事。

通過合理的安排,讓整個生活都變得充實和豐富起來,這樣一來自然不會對工作心生厭煩。


3、專注於強項和長處,享受工作樂趣。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曾經說過:“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專注於某一項事業,就一定能做出令自己感到吃驚的成績來。”


職場小說《杜拉拉昇職記》中有這樣一段話:與其花很多精力去吧弱項改造成強項,不如把這些精力放在發揮強項上,才會有更高的投入產出比。


工作是每個人生命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人生成功的基礎。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只有專注於強項和長處,才能更加理解工作的意義,才能全身心地投入進去,享受到工作的樂趣,感悟到工作的真諦。


職場中年不想“危機”纏身?學會“斷舍離”,重啟職場人生


03 深度思考,主動設計人生


新西蘭作家薩拉.羅布.奧黑根在《轉機》一書中說:“塑造卓越的自己是一個伴隨一生的過程,它讓你在自己多元的興趣、技能和經驗中不斷挖掘,並將自身的潛力發揮到極致。其中也包括你經歷過的挫折、損失、失敗和你的劣勢。”


中年,正是人生上半場和下半場的轉換期。不同的人生認知,則會決定不同的心態,也會成就不一樣的人生。


心理學家薩提亞曾把中年視為“第三次誕生”機遇。認為中年,更能認清自己的優勢所在,為開啟新的人生提供更多的可能。


喬布斯正是在52歲時,蘋果公司推出了最賺錢的創新iphone;貝爾斯45歲時,亞馬遜業務範圍得到拓展,未來市值增長率也是最高的。


那麼,作為職場中年,應該如何來重新設計人生呢?


比爾柏內特和戴夫伊萬斯在《斯坦福大學人生設計課》書中提出:“人生設計,就是把設計思維運用在職業生涯規劃上的一種方式,目標是發現自己未來想做什麼?”


書中,教給我們3種設計人生的方法:


1、重新定義問題。

之所以要重新定義問題,因為作者發現,在快速變化的世界裡,今天最受歡迎的職業中,絕大多數在十年前可能都不存在。

這就需要用人生設計的思維重新定義,才不至於在人生中做出刻舟求劍的行為。


比如說,小的時候,當人們問到我們的理想時,給出的答案往往是無比的高大上。但人生的道路很多時候會偏離我們的理想很遠。這時候,你就需要重新設計,而不是固化在原有的思路上。


重新定義問題的目的,就是找到自己當下真正關切的東西,從而能使自己最投入、最快樂、也最有能量地工作。


職場中年不想“危機”纏身?學會“斷舍離”,重啟職場人生


2、找到儘可能多的選擇。


職業生涯裡有一個很大的難題,就是什麼是自己最適合的方向?如何找到這個方向?如何確定是最適合的?


人生設計的思路是,每個人都有許許多多可能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但你要進行頭腦風暴,想出至少10個選擇,不管靠譜不靠譜,先把它們找出來,因為輸入決定輸出。


3、選擇一個進行快速嘗試,直到成功。


當你猶豫在做某件事的時候,不要輕易做出決定,而是要邊走邊看,低成本試錯。


比如說,你在考慮是否應該換個行業,你可以在想去的行業和領域中結識一些業內人士,聽他們聊聊自己真實的工作,看看自己是否感到興奮;研究幾個小領域,看看自己是否喜歡鑽研;嘗試線上分享,或者主動運營一項小業務,觀察大家是否有不錯的反饋?


這些嘗試也許會佔用部分時間成本,但這些成本遠比在焦慮和猶豫中來回搖擺的心力交瘁要好得多。你在嘗試中學到的東西,也會迭代到未來的新選擇中。


真正的高手更加懂得列出選擇、摸清情況、體驗感受,找到以後身心合一、全力以赴的方向。


而選擇正是設計中的最高價值,也是最應該花精力的事情。


職場中年不想“危機”纏身?學會“斷舍離”,重啟職場人生


結語:


哈佛商業評論《職場中年人如何自救》認為:“中年危機,就是感到現實與理想相差太遠,充滿危機感,迫切需要改變現狀。”

職場上的中年,很多事情往往不象期待的那樣,更是處於失望與期望的雙重痛苦交織時期。

那麼,職場中年應該如何克服危機、重啟職場人生?有3個方法:


首先,反躬自省,重塑危機意識;

其次,快樂工作,消除職業倦怠;

最後,深度思考,主動設計人生。


學會這3個方法,即使人到中年,也完全可以重啟職場人生,實現職場進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