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你總是對別人太用心,對自己不用力

你總是對別人太用心,對自己不用力

文 | 陶瓷兔子

你總是對別人太用心,對自己不用力

跟一位讀者聊天,她抱怨起新工作中的種種不如意。

晉升通道狹窄,老闆吹毛求疵,薪水不上不下勉強維持著月光,還得應付辦公室的複雜政治。

她嘆口氣:

聽說塞到我們部門的大多數都是關係戶,人家有靠山的每天怎麼混都沒關係,倒是我,整理一份文件連即時貼的顏色沒貼對都要被老闆一通臭罵。

我勸她:你就這麼確定人家都在混?說不定別人有什麼省時省力的高招呢。你才入職五個多月,還是先別帶著有色眼鏡給別人貼標籤了,看看有什麼自己可以學的地方才好。

她乖巧地應了聲是,很久都沒有再找我吐槽,近半年過去,我已經把整件事拋諸腦後忘得一乾二淨,前兩週她又在微信上找我,開口就說:

姐姐你還記得我之前跟你說,我們辦公室有人走後門的事嗎?

我總算弄清了,我們部門六個人,一個是財務總監的侄女,一個是研發主管的弟弟,一個好像是老總的小三,還有一個是我們年單大客戶的親戚。

就上個月,23個工作日,他們只有不到5天按時上下班,剩下的日子不是遲到就是早退,來了也不好好工作,就走來走去地聊天或者上網逛淘寶。

我已經加了好幾個月班了,可是上個季度的績效獎也被老闆偷偷拿去做了人情。

你總是對別人太用心,對自己不用力

你總是對別人太用心,對自己不用力

我有點好奇,問她:你是做人力工作的嗎?怎麼對別人的背景,出勤和獎金知道的門清兒。

我就坐在門口的位置啊,她說,他們每天上班和下班我都會看一下表。獎金的事也是我偷偷找財務部的姐姐打聽到的。

至於他們的靠山,都是我自己摸索出來的,她有幾分得意地說,我假裝跟他們聊天拉近乎,多問幾句就套出來了,有時候偷偷跟著他們下班,看看他們最後都跟誰見面。

細緻精準又隱秘,仿若福爾摩斯在破案。

然後她用一句並不讓我意外的感慨總結了這段時間的調查:

人生怎麼這麼不公平啊。

我中途屢次很想打斷她,問一句:那你準備怎麼辦呢?卻始終沒有機會,而當她給出這句結論之後,我才忽然發現,從頭到尾,她並不是來找解決方法的。

她很喪又很憤怒,可是卻也只有喪和憤怒,絞盡腦汁去證明別人有靠山也好,別人學歷和業績都多差也罷,並不是為了反擊或者改變,而是為了強化已知的一個事實:

這世界不公平,這人生糟透了。

然後,也就沒有然後了。

費盡心力證明了世界的偏頗與人生的糟糕,然後卻放任自己將錯就錯。

你總是對別人太用心,對自己不用力

你總是對別人太用心,對自己不用力

我剛工作的時候,亦是每天將眼光和心思放在別人身上,逢人便抱怨:

XXX今天又巴結老闆了,像我這種不會拍馬屁的人總是被排擠;

XXX跟財務主管是親戚,他每次報銷都把自己的私人開銷加進去;

XXX整天遲到早退還沒人批評他,肯定有背景;

這抱怨所向披靡,聽到的人往往會出於禮貌而感概一句:真是的,怎麼會有這樣的人啊。

有次跟一位姐姐約飯聊起工作,我又開始舊事重提,她還沒等我說完第一句便毫不客氣地打斷我:

對啊,這就是你現在的處境,那你怎麼辦?

那你怎麼辦?要鬥還是要走,陰謀還是陽謀?有沒有本事跳槽到更好的地方去?

我被她問得目瞪口呆,這些問題,我從來都沒想過。

收集這世界不夠好的證據太簡單了,它會帶給人一種虛假的滿足感:

工作/生活這麼差勁,我能做到這樣已經不容易了。

這是我們無意識中選擇的防禦現實的方式,一邊明知這世界不夠好,一邊絞盡腦汁蒐集所有證明不夠好的證據,然後放任自己陷入“憤怒-喪-無力-憤怒”的循環。

李松蔚老師寫過這樣的一段話:

一個人從面對事實,到能夠發自內心地接受這個事實的存在,還需要度過或長或短的一個時期。有一些人面對問題,會卡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怎麼可以有這種人?”好像在跟命運討價還價一樣。

他們把絕大部分的能量放在自己的委屈上。

這是一道心理上的護城河。他們先是樹立了一個規則:“這件事是不應該的/不合規矩的/人神共憤的”,然後藉著這份委屈反覆地強調和維持這個規則。彷彿有這個規則存在,他們心裡就可以保有一份安定和可控感。

可是那虛無的可控感,跟真正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依舊是不一樣。

而每每我再想要開口抱怨時,總會想起這句反問:

那你要怎麼辦呢?

要忍,要爭,要走出泥潭,還是要落荒而逃?

與其對別人用心,不如對自己用力。

改變自己總是痛的,但這痛,遠比麻木值得。

“畢竟我們可以改變的,也只有自己。”


作者:陶瓷兔子,一個將日子過成段子,心事煮成故事的雞湯少女,文章來自作者微信公號@少女成長研習社(taocituzi77),一鍵帶你去凍齡少女心的桃花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