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黃震:智慧金融將讓生活更美好

在大數據、互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前沿科技的推動下,智慧金融能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支持實體經濟、滿足百姓需求,有效提升資源的配置,大大降低金融運行成本,建立良好的生態環境。

黄震:智慧金融将让生活更美好
黄震:智慧金融将让生活更美好

黃震

黄震:智慧金融将让生活更美好

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步伐逐漸加快,在世界範圍內風起雲湧。近年來,隨著以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為代表的新興技術的發展,作為現代經濟血脈的金融行業在歷經電子化、移動化的發展過程後,進入金融與科技融合發展的新階段。這場由金融科技開啟的技術革命,將對傳統金融業產生怎樣的影響?其發展的終極目標又將指向何處?金融科技等同於智慧金融嗎?近日,在金融科技領域長期深入探索與研究的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教授接受本刊記者的專訪,就以上問題發表了他的獨到見解。

所謂“金融科技”,能否顧名思義地理解為就是利用科技手段讓資金更智能、更高效、更安全地流通?

黃震告訴記者:“金融科技的發展其實是一種手段,而達到智慧金融才是這場技術革命的最終目的。智慧金融是依託於互聯網技術,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金融科技手段,使金融行業在業務流程、業務開拓和客戶服務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智慧提升,實現金融產品、風控、獲客、服務的智慧化。”

黃震認為,在實現智慧金融的過程中,金融科技既是一種手段,又是推動金融行業發展的新動能。他表示:“原來金融信息化、電子化、網絡化信息技術對於金融業來講,只是量變的過程,而如今的金融科技革命正在產生質變,金融核心競爭力從過去的‘有資金’變為‘有技術’,對於數據技術的掌握成為各金融機構的核心競爭力,驅動著金融機構轉型和金融市場改革,金融監管體系也在進行相應的調整。”

科技引領變革 傳統金融如何佈局?

曾經人聲鼎沸的銀行營業大廳如今被更多智能機器、網絡平臺取代,而近期多家銀行又成立無人營業廳,完全智能化的業務辦理,讓人耳目一新。黃震認為,毋庸置疑,金融智能化的大勢所趨,對傳統金融服務手段造成了顛覆性的衝擊。因此,金融機構倘若不能周密佈局,及時轉型升級,很有可能在殘酷的競爭中被對手甩在身後。

對此,黃震表示:“金融科技倡導的是高效性、便捷性、準確性的服務,這是傳統金融所不能比擬的,這種金融服務方式極大地提高了金融體系的效率。正是這種具有多種優點的金融方式,不斷衝擊著傳統金融行業的生存空間,智慧金融便肩負起其更多創新、探索的責任與使命。”

那麼,金融科技在衝擊金融機構部分傳統業務的同時,對於金融銷售渠道帶來怎樣的影響?黃震認為,從傳統網點到網絡金融、再到雲平臺,移動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發展為金融科技發展帶來機遇,未來金融銷售或向智能化發展,推送服務、定製化產品將成為趨勢。“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金融消費者正在成為整個金融業的中心。”黃震指出,移動互聯網使金融消費者成為場景的中心,滿足消費者需求成為金融創新的源動力。在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下,金融科技不僅將順應消費者的消費習慣,還會引導和挖掘消費者潛在需求。

消費者成為中心,讓金融科技與普惠金融的對接變得水到渠成。黃震認為:“這將大幅降低金融服務的成本,也讓以往難以覆蓋的草根基層和長尾用戶能接觸到便捷的數字移動技術服務,從而拓寬金融服務的深度和廣度。”

黃震指出,目前,金融科技與傳統金融處於生態競合的關係之中,金融機構在數字化時代想要保持強勁增長勢頭,要將金融創新貫穿在業務模式的始終,而推動金融創新的常態化,則必須依靠金融科技的驅動。

他同時表示:“表面上看,我國金融科技話題很熱鬧,但實際上原始創新的技術很少,制約發展的瓶頸還很多,這是我們必須冷靜和清醒認識到的現實。因此,我們必須加大自主創新技術研發力度,掌握更多核心前沿技術,真正實現科技引領變革。”

法治防止亂象 金融科技如何走向規範?

過去幾年間,被視為科技革命和新產業革命的互聯網金融迅速崛起,對於整個金融行業形成了強烈衝擊。但是隨著兩三年的爆發式增長,各種風險問題顯現,整個行業一度亂象叢生。

作為長期關注互聯網金融發展歷程的互聯網金融千人會創始人,黃震認為,金融科技發展過程中也可能面臨著過去互聯網金融產生的諸如信息洩露、隱私被窺,或被不法分子盜用信息實施精準詐騙等問題,如何防止金融科技重蹈互聯網金融發展的覆轍, 如何加強制度設計、保障客戶應有權利、防範違法犯罪行為,成為金融科技發展的新課題。

黃震表示:“目前是我國金融監管的最嚴緊時期,要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是監管的一個重要標識。過去我們一直說要先發展再製定規則,我認為,目前由於科技、金融、法律的深度融合,已經奠定了法律規則與產品設計、機制研發一體化構建的前提條件。在這種情況下,實現一體化構建的時代可能已經到來,而不僅僅是監管以及法律在後面跟著走。”

“金融科技相關法律規範的出臺需要一定時間,因此,需要更新我們的法律理念,用‘軟法’先行,‘硬法’託底,以軟硬結合的模式,共同推進國家治理法治化進程。”黃震表示:“在監管層面,除行政監管之外,應更多采用行業自律方式,加強自我約束,形成‘剛柔相濟’的監督監管模式。”

金融科技大有可為 智慧金融未來可期

金融科技的提升,智慧金融的推進,為金融行業奠定了未來發展的理念及行動基石。黃震指出,必須認識到我國金融科技的發展尚處於初期階段,而智慧金融的征程也剛剛啟航。

放眼未來,金融科技可謂大有可為。黃震表示:“我國金融科技要與國家戰略實現同步、協調發展,服務於實體經濟,加強風險防範,促進金融改革,最終開啟智慧金融的時代。在新時代新徵程中,普惠金融、綠色金融、共享金融等要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成為民族復興的助推器,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代金融體系、數字經濟建設中再立新功。”

展望智慧金融的願景,黃震表示,作為金融科技的最終目標,智慧金融一定會走上新時代的舞臺。智慧金融不是行業的局部提升,而是對金融服務的重新構造。在大數據、互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前沿科技的推動下,它能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支持實體經濟、滿足百姓需求,有效提升資源的配置,大大降低金融運行成本,建立良好的生態環境。在自主核心技術充分發展與法律監管逐步健全的基礎上,以二者為兩翼協同發展,智慧金融將讓社會、讓生活更加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