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33條閱讀的真相,每個語文老師、家長必藏!

33條閱讀的真相,每個語文老師、家長必藏!

最是讀書日

莫負好春光

33条阅读的真相,每个语文老师、家长必藏!

知乎上有個問題:“我讀了那麼多書,但後來大部分都記不起來了,這樣的閱讀有什麼意義?”

有位網友如此回答:

“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吃過很多食物,現在已經記不起來吃過什麼了。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我的骨頭和肉。”

閱讀自然是有意義的。閱讀對於學生,對於我們人生的重要性也被越來越受到社會、老師、家長的重視。

你讀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歡讀,就讀得越多。你讀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聰明。

33条阅读的真相,每个语文老师、家长必藏!

統編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曾經說:“現在語文教學問題就是讀書太少,很多學生只讀教材、教輔,很少讀課外書。”

統編新教材就是主治不讀書、少讀書的。新教材抓住了讀書興趣的培養這個“牛鼻子”,整個教材課文數量有所減少,但是衍生閱讀量大增,語文課往課外閱讀延伸,往學生的語文生活延伸。

統編語文教材小學階段設置了“和大人一起讀”“快樂讀書吧”閱讀欄目,提倡親子閱讀、全民閱讀、自主閱讀,給小學生的閱讀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導。

老師如何選擇閱讀材料?怎樣在班裡開展閱讀?讓學生愛上閱讀需要做哪些事?

主頁君熬白了頭頂數根頭髮,給您總結了關於閱讀的33個真相。這些真相事關閱讀的理論和實踐,適合教師、家長以及關注閱讀的所有人。

1,故事對於兒童具有重要的意義,在閱讀課堂上要特別注重故事的作用。故事給予過去的經驗一個生命,故事使已經發生過的事件令人難忘。人類的行為和思考通常是由人們彼此製造、記憶與分享的故事而組成的。故事是人類智能最基本的構成元素,因為故事決定了我們的思考及行為的模式。

2,兒童故事內容貼近生活、生動有趣,容易引起共鳴。面對較長篇幅的兒童故事,教師可以通過適當的引導,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故事,主動記錄閱讀進程,和小組同學分享閱讀收穫,有計劃、有步驟地完成閱讀任務。

3,表演傾向的閱讀模式閱讀效果更有效:在讀故事的過程中,師生間很少對話,但讀故事之前現有一些討論,故事讀完之後,則有大量的討論。讀故事之前,老師通常先介紹那本書和老師自己對書的看法,以及選擇該書的原因。故事之後的大量討論通常是老師問問題,學生回想故事內容,並用自己的話來回答。有時討論的重點是將故事內容與學生生活中的經驗聯繫起來。這種模式對學生的詞彙發展是最有效的。

4,老師們不需要強迫自己在讀故事的過程中,不時停下來與學生討論。讀故事之前與之後的討論卻可以使學生獲益良多,尤其是故事後的討論。

5,孩子聽故事時,是否需要同時看著書?不全需要。通常班上沒有足夠的書可以讓每位學生看一本。研究證明,一邊聽故事一邊看書,對於有學習困難的孩子特別有幫助。

6,每個愛好閱讀的人都有他們比較欣賞的作家,我們一般可以從圖書、報紙或雜誌上得到一些作家的信息。引導、幫助學生查閱、瞭解、閱讀更多關於作家的信息對於愛上閱讀很有幫助。

7,和學生大量討論精彩的書,而且這些書是適合他們閱讀的。有些學生聽故事時必須看著書,才能有較好的學習效果,給這些學生提供書,讓他們可以一邊聽一遍看書。

8,老師要事先讀過所選的書,可以對一些比較困難的詞有所準備,並且決定當天以哪一個段落作為結束。

9,把作家還原成一個活生生的人,就像讓她的故事活靈活現一樣。到圖書館去查作者的背景資料,並且閱讀書中的作者介紹。在朗讀前或者朗讀中,向孩子介紹作者的情況。讓他們知道書是人寫出來的,不是機器製造的。

10,在班級牆壁上,或者在家中臥室門後,掛一幅閱讀表,讓孩子知道自己讀了哪些書。

11,在班級朗讀時,提問必須放到朗讀結束後。20個孩子同時向老師提問的話,這本書恐怕永遠也讀不完。

12,不要向孩子解釋故事內容。故事只要有趣味即可,不必要有前因後果,但仍然有許多討論的空間。聽完故事後,樂於討論的孩子最能增進語文能力。

13,教師與父母也要陪同閱讀,以身作則。

14,不要求學生寫讀書報告,也不作任何分數記錄。

15,印刷品中的生僻詞,是口語中用到的生僻詞的3到6倍。書面閱讀可以成倍增加孩子的詞彙量。

16,在教室裡讓學生愛上閱讀的兩大條件:教室裡有足夠的讀書,老師陪同學生一起閱讀。

17,不讓規定令人排斥的方法,就是把規定變得美好而吸引人,使它成為一種樂趣——這時朗讀便發揮作用了。

18,閱讀對於增進閱讀理解、寫作風格、詞彙、拼寫以及語法等能力都有幫助,是增進語文能力非常重要的方法。

19,選擇學生應掌握的一個主題或概念,收集與之相關的多種閱讀材料,並成立閱讀小組。閱讀小組可以讓學生通過不同的閱讀材料,掌握要學的概念或技巧。這種以普遍性的主題或文學要素為軸心,而不是基於一本書進行教學的方法,可以兼顧班上不同學生的閱讀水平和閱讀興趣。對閱讀老師來說,這是差異化教學最簡單的做法。

20,不要總是測試學生。當閱讀不是為了欣賞一本完整的書,而是記憶大量的零散細節,這也會改變學生的閱讀方式。學生很難全身心投入到一本書中,也無法隨書中人物一起體驗他們的旅程,而只會浮在故事的表面,留意可能出現在測試題中的那些細節。

33条阅读的真相,每个语文老师、家长必藏!

21,漢語拼音主要有三個功能,其中一個就是幫助識字,主要是幫助正音。拼音還可以幫助學習普通話、幫助閱讀。低年級學生的識字量小,他們藉助拼音能夠自主閱讀文章,尤其是一些方言地區,拼音對於學習普通話尤為重要。另外,由於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在入學教育前雖然認識了一些字,但對字義不一定理解,還需要藉助拼音,利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拼音作用很多,應該要學習。

22,拼音的使用容易造成另外一個問題,比如,學生容易偷懶,很多字即使會認,也不願意鞏固記憶,而是藉助拼音讀字音。學生學習語文,要讓他們知道學習的目的是語言和漢字,而不是拼音。統編小學語文教材非常清楚地定位了拼音與識字的關係,識字是目的,拼音是手段,強調拼音作為輔助工具的價值。二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識字量,獲得了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後,老師和家長在指導孩子課外閱讀時,是要儘早丟掉拼音這個“柺棍”的。

23,班級閱讀時要讓孩子有書讀書,可以一人讀一本,也可以兩人讀一本,還可以帶領學生到圖書館借書,在班內以小組為單位輪流閱讀,保證每位學生都能享受閱讀的快樂。

24,學生自主選擇,制定閱讀計劃。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最感興趣的故事先閱讀,選擇閱讀同一個故事的學生組成一個閱讀小組,制定閱讀計劃。閱讀過程中,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內和小組間的分享和交流,讓閱讀、分享與交流成為一種習慣。

25,在開始讀書之前,教師可讓學生先認識自己要讀的那本書的基本信息。如:觀察封面,看看書名、作者、插圖。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翻開書,找到書的目錄,瞭解目錄在書中的位置,呈現的內容和作用。引導學生交流對目錄的認識。

26,指導讀目錄的方法。讓學生讀一讀,猜一猜每個故事的大概內容,並翻到相應的頁碼,看看哪些信息自己猜對了。然後全班分享交流:你最想讀哪一個故事?為什麼?你覺得目錄有什麼作用?教師可以幫學生總結目錄的作用:讓我們提前知道這本書主要寫了什麼內容,會有哪些篇章,分別在哪一頁。我們既可以按照目錄的順序從頭看起,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篇目先讀,還可以在讀完整本書後選擇自己還想讀一遍的重讀。

27,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三種方式:

(1) 通過同學間推薦分享的形式。讓學生自己來說說選擇某個故事的原因,讓學生互相推薦分享、形成讀書分享的氛圍。

(2) 通過朗讀故事裡的片段。可以利用聲音節奏的變化,繪聲繪色地讀故事中的幾個片段,藉助故事中神奇的經歷引發學生興趣。也可以利用投影儀等設備呈現兒童故事的文字,使學生不僅可以聽故事,還能自己讀故事。學生能依靠聽讀,掌握字音,克服自主閱讀的畏難情緒,從而喜歡自主閱讀。

(3) 通過問題引導。兒童故事貼近學生生活,可以和學生生活相聯繫來製造懸念,引發學生閱讀的興致。還可以將簡單的閱讀方法隱含在問題中,讓學生帶著問題和方法來閱讀。可以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設置問題引導,還可以根據書中的插圖來進行閱讀指導。

28,閱讀過程中,為鼓勵學生自主閱讀,根據閱讀計劃,教師可以建議學生製作簡單的讀書記錄卡。記錄卡主要包括書名、作者、自己的疑問、印象深的內容、喜歡的語句,甚至也可以發揮想象畫出書中的某些情節。具體記錄的內容由學生自己定,老師不要硬性規定

29,在學生閱讀完自主選擇的第一個故事後,教師可以組織讀書交流會,交流一段時間以來的閱讀收穫、感受、遇到的問題等。

30,小組討論。根據每個學生的讀書記錄卡,可先引導學生在小組中說說讀完這個兒童故事的過程,引導學生看自己所有的記錄卡,談談印象最深的內容,閱讀時的疑問,遇到的閱讀困難及克服的方法等。通過討論,使學生習得一些讀書的方法,提高讀書能力,激發閱讀興趣。

31,完成一個閱讀週期後,可以讓學生重新選擇故事組成新的閱讀小組,保持讀書的熱情,在接下來的閱讀活動中繼續保持記錄、交流和分享的習慣。可以一個小組共讀一本書,可以各自讀不同的書。在讀完一本書後,再進行閱讀交流,也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多次閱讀交流,教師和學生在持續的交流中相互瞭解閱讀情況,營造閱讀氛圍,激發閱讀興趣。

32,當全班同學完成閱讀後,教師可引導學生對這次的課外閱讀活動進行總結回顧。教師可以設計一個

閱讀記錄單,圍繞書名、作者、主要人物、精彩片段等方面的內容,引導學生回顧書中最有趣的部分,最想告訴別人的書中故事、最想演的某個角色等,以加深他們的理解和體驗,使學生對如何讀兒童故事有一個初步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