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我努力三年給孩子養好習慣,她姑姑一句話給毀了,"拆臺黨"太可恨

在我的文章《 》評論區,我看到很多網友的留言,痛斥“拆臺式育兒”坑人不淺——

孩子把紙放沙發上畫畫,我叮囑說:“小心別畫沙發上。”

孩子奶奶在一旁拆臺:“孩子這麼大了,你家牆還是白的,知足吧,XX家剛裝修的房子都讓孩子把能夠的到的地方都畫了,小孩子都愛到處畫。”

於是,孩子當天晚上就畫了牆、鞋櫃、玩具抽屜、空調……

我想拉孩子來看看自己的"傑作",順便教訓幾句,婆婆正在給孩子換衣服,硬拽著不撒手[捂臉]


去年冬天,我孩子渴了要喝水,拿杯子說摻熱點水,涼水不能喝,她姑姑跟她說,涼水可以喝,不信你嚐嚐,於是我努力了三年讓孩子不喝涼水,她姑姑一句話給毀了,"拆臺式教育"真的很坑媽,其實到底還是坑了娃。

誠然,每個人對於事情的認知和思考都有不同角度,分歧在所難免,然而,教育的不一致性對孩子的成長和家庭關係帶來的危害也不容忽視。


我努力三年給孩子養好習慣,她姑姑一句話給毀了,

1.

有一次,好友在長時間哄孩子睡午覺無果,崩潰之下給我發微信吐槽,而我由於手頭上正忙著,為圖方便,發了語音:“我家孩子也是一樣,越長大,需要的睡眠時間越少,也許是因為貪玩捨不得睡,也許是因為體力消耗少,精力過於旺盛。我的意見是實在睡不著,不必強求。”

沒想到,語音被他的孩子聽到,他如蒙大赦,馬上跳起來說:“那我們起來玩吧!阿姨都說了,不想睡不要勉強。”

真是抱歉啊!我一不小心就成了那個挖坑的人,那句不經意的話,成了孩子對付媽媽的“武器”。

我努力三年給孩子養好習慣,她姑姑一句話給毀了,

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家,或許Ta們的語言能力還比較弱,但察言觀色的能力卻是與生俱來,且相當敏銳。Ta們會巧妙地利用矛盾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2.

我是無心之失,而有些“拆臺黨”卻是成心拿孩子取樂。

看了一位媽媽的留言,被孩子的姑姑惡心到:

還有更氣人的,孩子流鼻涕,自己拿紙要擦,姑姑說:“別擦,你先嚐嘗,可好吃了。”

從此以後,摳了鼻涕就放嘴裡,[淚奔]我用了半年也沒給改了,後來有次口腔炎,長了滿嘴的潰瘍,就告訴她吃鼻涕造成的,鼻涕裡有細菌(確實是細菌感染,說不定真有關係),這才改了。

我努力三年給孩子養好習慣,她姑姑一句話給毀了,

孩子混沌未開,正是通過大人的言傳身教逐漸形成對事物的認知。大人若將“拆臺”當有趣,孩子便陷入混亂,或許需要很大的代價來修復認知上的錯誤。

“拆臺黨”所到之處,真是坑人不淺啊!

3.

家庭教育的不一致性,首先影響的是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讓家庭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其次,辛苦育兒,卻不斷被拆臺,飽受質疑的一方必然心生怨念,爭吵不斷,嚴重影響家庭關係的和諧。

總結:這無疑對孩子未來的成長、人際關係、事業發展,乃至婚姻關係都會埋下極大的隱患。


我努力三年給孩子養好習慣,她姑姑一句話給毀了,

如何保持教育的一致性,給孩子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湖南衛視《少年說》中有一期,四年級的魯文西吐槽父母:

“我的爸爸媽媽都是英語老師,很多人都很好奇,他們應該會在家給我輔導英語,其實他們不僅不教我英語,還幫我在培訓班報了英語課,請其他老師來教我英語。媽媽,你為什麼要幫我報輔導班呢?”

媽媽請爸爸代言,為他們一致的決定作出瞭解釋:因為爸爸是高中英語教師,媽媽是大學英語教師,他們希望針對孩子不同的階段,選擇讓更專業的老師來輔導孩子的英語。

我努力三年給孩子養好習慣,她姑姑一句話給毀了,


魯文西繼續吐槽:“有時候在家,他們會當著我的面用英語聊天,因為我只學了一點點英語,所以我好多都聽不懂,對爸爸媽媽的話就更好奇了。每次我都會問他們說的什麼小秘密,他們都不肯告訴我。”

魯文西的爸爸揭曉了答案:

“每次呢,因為爸爸媽媽教育你的尺度不太一樣,當你淘氣的時候,惹我們生氣的時候,我們在收拾你之前呢,我們要統一一個標準,所以我們用英語先統一標準。”

我努力三年給孩子養好習慣,她姑姑一句話給毀了,

現場在主持人的要求下,爸爸媽媽現場模擬了用英語統一教育標準的過程——

孩子想去看電影,而她的家庭作業還沒有完成,爸爸堅定地認為應該讓她待在家裡完成作業,而媽媽擔心孩子會哭鬧……

我努力三年給孩子養好習慣,她姑姑一句話給毀了,


我努力三年給孩子養好習慣,她姑姑一句話給毀了,

這是不是我們每個家庭都會遇到的情況呢?你們又是如何解決的呢?

其實,我們給孩子講道理,甚至嚴厲批評教育不一定會惹孩子討厭。

但如果總是有人當著孩子的面“護犢子”,那麼,嚴格要求的那一方就會淪為那個被孩子討厭的“壞人”。

節目中,我們看到爸爸媽媽在教育的大方向上是一致的,雖然具體事情上存在分歧,但最終他們可以通過充分溝通,最終統一口徑,始終站在相同的陣營對孩子循循善誘。

這個家庭,爸爸溫文爾雅,媽媽善解人意,孩子陽光爽朗。是不是你羨慕的樣子?


我努力三年給孩子養好習慣,她姑姑一句話給毀了,


不拆臺,不詆譭

我給孩子講題,還沒講完,孩子爸爸就在旁邊插話:“你講的他聽懂了嗎?你給他講他都不用動腦子了……”

好吧!讓他來做題,他做不出來,就說教育有問題,弄這麼難得題。要不就說我說話聲音大,態度不好…換了他之後,氣的他自己踢床把腳趾頭踢破了,還賴孩子。

我努力三年給孩子養好習慣,她姑姑一句話給毀了,

這樣的場景在不少家庭都出現過吧?尤其是疫情期間,長久不能外出讓人憋悶了,網課更讓很多家庭的親子關係瀕臨破裂,可是,疫情尚未結束,宅家“禁足”的日子還要繼續,這個時候,更需要家長們——

1、家庭教育的大方向、大方針需要高度統一

2、儘可能在實施教育前,達到共識

3、不拆臺,不詆譭

關於“拆臺式育兒”,你有什麼故事?留言跟我們分享吧!

我是@愫說育兒,分享科學育兒、親子關係、家庭教育那些事,歡迎關注、互動、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