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故事:夢,一個老人的獨白

人有許多夢,其中之一是夢歸故鄉。

故鄉就是養育他的大自然, 他與自然原是一體的。後來,他成熟了,漸漸獨立於自然,而他的孤獨感就產生於與自然的日益分離。

因此,渴望迴歸就成了他的基本情懷之一。

故事:夢,一個老人的獨白

“歸去來兮,田圓將荒胡不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惘悵麗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這是他創作的話劇《歸》中,一個遊子回鄉途中的淺吟低唱,同時,也貼切地表達了他——一個老頭此時此刻的心願。

他在遲暮之年,如此執拗地盼著有朝一日能放棄城市的舒適生活,回到鄉下去,和他的鴿子們住在一起,吸一口田野裡的新鮮空氣。

他的這種願望,在他創作的話劇《歸》中,以夢之幸福和生活之悲涼的雙重感受,訴之於觀眾,並引起強烈的共鳴。

城市是人類獨立於自然的外部標誌之。城市使人類增強了戰勝自然的能力。

但是,城市生活的喧囂、擁擠、緊張,也強化了他內心世界的孤獨感。

他渴望交流,然而,卻一直都在忙自己的事,也沒有時間傾聽別人訴說心事。

如果一個人老到疏離於社會生活的中心,這種孤獨感恐怕就更加強烈了。

在他創作的話劇《歸》中,有這樣一個場景:他住在女婿寬敞闊綽的家裡,形隻影單,像一隻離群的鴿子,每天只能對飛來覓食的鴿子竊竊私語,傾訴愁腸。

故事:夢,一個老人的獨白

在這裡,他想通過舞臺表現暗示給我們的,實際上是一種人向母體迴歸的期待。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期待意味著人們脫離母體後,生活之悲涼的深刻體驗。

也許,回到自然當中,回到田園生活中,他可以擺脫孤獨。

但是,他是否有足夠的勇氣,放棄幾萬年乃至數十萬年創造的文明迴歸自然?他自己都感到懷疑。

作為一種幸福之夢,在都市晚間最熱鬧的那個時刻,他行走在通往火車站的大街上,有三位老太太為他送行。他們肩並肩,走得很從容,也很悲壯。

這似乎就是他創作的話劇《歸》中的場景。一個夢不僅吸引了藝術家和他們創造的角色,也吸引著臺下的觀眾。

不過,他幾乎不可能登上重返故鄉的火車,他甚至不可能找到通向故鄉的路口。因為,在他身後,他的女兒女婿、他的朋友、曾經的同事,早已結起了一張大網,把他網住。他回不了從前了。

故鄉總是和溫馨的親情聯繫在一起的,這種情懷對他永遠是有魅力的,特別當他沉浸在藝術所創造的某種氛圍中的時候,他很容易進入甜甜的夢鄉。

這畢竟是暫時的,醒來以後又會怎樣呢?恐怕是一種更深刻的孤獨和悲涼。

故事:夢,一個老人的獨白

其實,在他創作的話劇《歸》中,還試圖提供另外的擺脫孤獨的思路。三個老太太在故事尾聲所表現出來的、對於他的理解、同情和體諒,說明他有意想把希望奇託於人的道德迴歸和真、善、美的重新發現上。

作為一種願望,這也許是無可挑剔的。遺憾的是,如果道德能使人擺脫孤獨,他又何必非回鄉下不可呢?

看起來,他周圍都對他回鄉的願望表示深切的同情,以為逃離城市就是逃離孤獨;可是,在他創作的話劇《歸》中,又把觀眾的注意力引向道德呼喚,以為人類的孤獨感可以通過重建人類道德原則而消失。

其實,人在本質上所具有的生存和進取的慾望,只能加速人與自然的分離,而道德尋根不過是人類若干自我欺騙術之一種罷了。

他終於明白了,人的孤獨感是與生俱來的,“此情無計可消除”,與其沉浸在幸福之夢中,倒不如直面生活之悲涼。���\u000f�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