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中國曆代帝王用人哲學--宋欽宗趙桓

當宋欽宗和他父親宋徽宗在北國坐井觀天的時候,肯定會後悔自己當年為什麼不重用賢宰相李綱,若是任用當時的忠臣良將,又怎會有靖康恥呢?宋欽宗實際在位僅一年多,卻走馬燈似地拜罷了二十六名宰執大臣,其用人的教訓值得我們今人汲取。

李綱臨危受命

宣和七年冬,金兵大舉南侵。宋徽宗膽怯無主,時任太常少卿的李綱“刺臂血上書”,請宋徽宗趙佶禪讓帝位,使太子趙桓能以皇帝名義號令軍隊,宋徽宗害怕戰爭,同意之後自己跑到江南避難。宋欽宗趙桓即位後,朝野一片混亂,對金兵南下束手無策。李綱主動請纓,臨危受命,擔當起了重任,他在《靖康傳信錄》中有過一段回憶是這樣的:

上顧宰執曰:“策將安出?”宰執皆默然,餘進曰:“今日之計,莫若整肅軍馬,揚聲出戰,固結民心,相與堅守,以待勤王之師。”上曰:“誰可將者?”餘曰:“朝廷平日以高爵厚祿,蓄養大臣,蓋將用之於有事之日。今白時中、李邦彥等雖書生,未必知兵,然藉其位號,撫馭將士,以抗敵鋒,乃其職也。”時中怒甚,厲聲曰:“李綱莫能將兵出戰〔否〕?”餘曰:“陛下不以臣為庸懦,倘使治兵,願以死效。第人微官卑,恐不足以鎮服士卒。”上顧宰執曰:“執政有何缺?”趙野對曰:“尚書右丞缺。時宇文粹中隨道君東幸故也。”上曰:“李綱除尚書右丞。”面賜袍帶並笏,餘致謝,且敘所以時方艱難,不敢辭之意。

朱熹對此給了李綱很高的評價,他說:“當時不使他,更使誰?士氣至此,消索無餘,它人皆不肯向前。惟有渠尚不顧死,且得倚仗之。”宋欽宗任命李綱為尚書右丞後,又讓他兼親征行營使,委以防衛東京的重任。李綱上任後立即發動軍民嚴密佈防,並下令主張棄城逃跑者一律處死,穩定了軍心。然後他厲兵秣馬,調配軍隊,修整軍械,四處徵兵勤王,加強了東京的防守。在李綱的嚴密防守之下,宋軍屢次擊退了敵人,金兵攻城不下,只好退兵。而金兵退走後,宋欽宗和一批大臣以為天下太平了,於是把宋徽宗接了回來,並遣回了勤王軍隊。對李綱一再提醒的軍備建設置之不理,宋欽宗也開始嫌李綱嗦。

君疑臣

當時有將領姚平仲急於邀功,發兵進攻金兵,結果損失了一些軍隊後,無功而返,宰相李邦彥與眾執政乘機誇張事態,中傷李綱。宋欽宗下令罷免李綱和統率陝西援兵的老將、同知樞密院事种師道。消息傳開後,京城軍民爆發了陳東領導的伏闕上書運動,當時的太學生沈長卿後來回憶道:

臣聞二月初五日,陛下罷李綱右丞,太學生陳東等率士數百,伏闕上上書,極言李綱忠義,李邦彥奸惡,冀陛下聰明睿斷,罷邦彥而相李綱,以厭天下之論也。於時京城百姓群聚闕廷,不約而來者幾數萬人,仰天椎心,祈哀請命,莫不欲李綱之相,邦彥之罷也。迫陛下遣使宣諭,復綱舊職,眾志遂定。其後乘時恃眾,毆擊內侍,蓋緣平居細民受虐之深,積怨之久,〔以至於是〕。今日戎虜擁兵困辱中國,奪我玉帛,侵我土地,非由此曹,何以致之?故危疑之間,發其痛以至於極,非士人所教而為之也。夫舉數萬之眾,不煩召而群聚帝閽,若出一家,曾無異意者,豈陳東一布衣寒士所能驅率哉?

確實,幾萬無組織的群眾雲集宣德門下,說明了當時人們認定救國非李綱莫屬。宋欽宗雖然被迫複用李綱,封其為開國伯,賜無錫惠山寺作為他奉祀父母的功德院,但是卻對李綱心生懷疑,“自後君臣遂生間隙,疑其以軍民脅己”。

金兵當時兩路攻宋,東路的完顏宗望退兵後,西路的完顏宗翰卻不肯罷休,加緊攻打太原。宋欽宗派去救援的大將种師中半路上被金兵包圍,兵敗犧牲。於是投降派大臣耿南仲乘機進言:“欲援太原,非綱不可。”勸說宋欽宗把李綱派到河北去指揮戰爭,宋欽宗也正好想找個理由趕走李綱,便立即任命李綱為河北、河東路宣撫使。當時的臺諫官陳過庭、陳公輔、餘應求等都看穿了耿南仲等人的用心,勸說宋欽宗不要派出李綱,因為他“不知軍旅,將兵必敗”。李綱本人也有自知之明,“再拜力辭”,恐怕自己“誤國事,死不足以塞責”。宋欽宗大怒,認為這是李綱的託詞,硬要把他調走。在宋欽宗的一再催促下,李綱匆匆分三路進兵,企圖援救太原,但是,各路將領直接受朝廷指揮,根本不聽李綱調遣。三路人馬缺乏統一指揮,結果自然大敗而回。這下可給了宋欽宗口實,於是把李綱撤了職,貶謫到南方去了。北宋兩次救援太原失敗後,太原城失落成為了必然。在被圍八個月後,太原兵盡糧絕,守將王稟帶著飢餓的兵士跟金兵巷戰之後,跳水自殺,太原失守。

若用賢宰相,豈有靖康恥

太原失守之後,金兵得以長驅南下,各路宋軍將領聽到東京吃緊,主動帶兵勤王,但是宋欽宗和投降派大臣一味割地求和,竟命令各路援軍退回原地。不久完顏宗翰的西路金軍順利渡過黃河,完顏宗望率領的東路,也攻下北京大名,渡河南下。兩路金兵會師後,直逼東京城下,猛烈攻城,城裡的三萬禁衛軍逃散,各路勤王將領鞭長莫及。這時候,宋欽宗想召回李綱,已經來不及了。公元1127年4月,完顏宗翰、完顏宗望俘虜了徽宗、欽宗兩個皇帝和宗室大臣二千多人,滿載著搜刮去的財物,回師北歸,史稱“靖康之變”。趙匡胤開創的北宋王朝統治了一百六十七年後,宣告滅亡。

北宋亡後,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另建朝廷。李綱趕到南京,為高宗籌劃重整朝綱。南宋高宗趙構任李綱為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封開國侯,後又進封開國公。這時,李綱總結靖康間政治腐敗、軍事失利的教訓,提出強兵禦侮、發動民眾等抗金建國十大主張。可是,李綱主張堅決抗金及反對投降活動,為投降派所不容,遭到了投降派的攻擊,張浚偽造了李綱十大罪狀。高宗更以李綱“狂誕剛愎,計謀無效”之罪,罷了李綱的相職。李綱僅做了七十天的宰相,就被驅逐出朝,流放到海南島的萬安軍。建炎三年底,李綱獲得自由,他雖然被排斥在朝廷外,但一直關心國事,一再上疏陳述政見,繼續反對屈辱投降,支持岳飛抗金斗爭。李綱一生著述甚多,其遺文由其諸子編成《梁溪全集》一百八十卷,刊行於世。

李綱南渡之後,在與宋高宗談論宋欽宗的時候曾經對宋欽宗做過點評,針砭切中要害,發人深省。宋高宗問道:“淵聖(即欽宗)的時候,勤於政事,觀看奏章,有時候終夜不寢,但是最終還是慘遭大禍,這是怎麼回事呢?”李綱回答說:“淵聖在東宮十餘年,令德聞於天下。及即大位,憂勤恭儉,就算是古代的賢主,也不過如此了。恰逢當時國步艱難,他勤儉有餘,而英明不足,不能分別忠邪,群言紛至,為小人所惑,最終誤了大事。人主之職,主要在於知人而任,近君子而遠小人,就算是不親細故,也大功可成。不然的話,就是衡古程書,衛士傳餐,也沒有什麼用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