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中國的民間小吃你吃過哪些?你們家鄉的特色小吃是什麼?

今抖雲西西


我國曆史悠久,地大物博,全國各地區的民間小吃也是舉不勝舉,相信大家也到過很多地方,來到每個地方也會去尋找和品嚐當地特色美食,有些特色小吃吃了一次後,多年來會一直回味,難以忘卻!

比如廣東:廣東炒米粉,炒河粉,廣東腸粉,廣東糖水等

天津:天津狗不理包子

陝西:西安潼關肉夾饃,褲帶面,蘸水面,陝西漢中涼皮

雲南:雲南過橋米線

河南:羊肉湯燴麵,胡辣湯,滷麵

蘇州:生煎包子

新疆:羊肉串,羊肉包子

家鄉特色小吃

徐州:菜煎餅,冷麵,睢寧娃娃魚(紅薯粉做的)涼粉,鍋餅,煎包等











漢水緣生活錄


中國的民間小吃舉不勝舉,我吃過的有重慶小面,重慶火鍋,重慶酸辣粉,重慶烤魚。四川的冒菜,宜賓燃面,擔擔麵。湖南的臭豆腐。雲南的米線。甘肅的蘭州掛麵。北方的醬香餅。廣東的炒米粉,早餐腸粉…… 當然我最喜歡吃我們四川重慶的麻辣小吃!




重慶阿偉在惠州


我先來回答第二個問題,因為第一個問題著實太大了。我的家鄉是河北張家口一帶,而我的老家又靠近內蒙。西鄰山西大同,北靠內蒙,而張家口以前本身又是屬於連接塞上和塞下的交通要塞。

我很喜歡吃家鄉的特色,因為我發現在河北地區,只有張家口才有這個東西。到石家莊,保定等地帶更不就看不到了。我不知道內蒙人吃不吃,不過我好想也沒聽到過。一共有三樣特色是我最愛吃的 ,下面我就一一說下。

第一:燒餅,這個燒餅並不是你們所見到的,聽到的那個燒餅,也不是武大郎燒餅。在我們那兒,人們都叫他燒餅。它的主要用料是我們當地吃的一種油—胡麻油,由胡麻油和麵粉發酵後,加入白糖,或者紅糖或者鹹鹽(不同口味)製作而成。剛出爐的燒餅,外面脆脆的,酥酥的,裡面則是軟軟的。如果你到了張家口,早上五六點,你在衚衕的盡頭或者馬路邊就能看到在賣燒餅的,一般是牛奶,雞蛋,燒餅構成一個組合,以前在老家上學的時候,我們經常這麼吃。

第二:山芋兒,這個山芋也不是土豆,不過他確實是用土豆做成的。叫他名字的時候,一定要把後面的兒化音念出來。這個東西應該是很多人聽都沒聽過的,不過他確實也是我非常喜歡吃的張家口特色。每次我回家,我媽總是用兩鍋香噴噴的山芋兒等著我,在配上蘑菇肉湯,燉著我吃山芋兒離不開的雞蛋,那一瞬間我就覺得“我哪兒都不想去了,就留在家裡吃山芋兒”,這麼多年了,我從未吃膩過。山芋兒是把一大鍋土豆放到鍋裡悶爛,然後把的皮剝掉,添加麵粉進去,來回的再面板上搓,直到它很勁道為止。

第三:莜麵,相比前兩種特色,莜麵可能聽過的人要多些。莜麵的主要製作材料是小麥。我們家裡一般吃莜麵的蘸料分為涼和熱兩種,涼的我比較喜歡吃,一般是由蔥,水蘿蔔或者鹹菜懟起來的,和山芋兒一樣,我吃莜麵的時候也離不開燉雞蛋。

其實中國的小吃真的太多了,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即使你再某個地方,吃到了很好吃的東西,可是家鄉的味道永遠是你最懷念的。


愛玩愛吃愛拍的墨辰


老北京炸醬麵,雲南過橋米線,老北京驢打滾,天津煎餅果子,廣西螺螄粉,武漢熱乾麵,黃山臭鱖魚,長沙臭豆腐,四川串串香,重慶麻辣火鍋,山東燒餅,老北京冰糖葫蘆,四川冰粉...

我們家鄉的小吃感覺是匯百家風味,全國各地的名小吃我們家這邊基本都能買到!我們家這邊我經吃的就是涼拌的涼皮米線,還有臭豆腐了,自己也會在家做糖葫蘆和驢打滾!!


好人姐


我的家鄉寧夏銀川,最著名的是羊雜碎,相傳在元朝年間,成吉思汗西征西夏途中,在陝西榆林附近被敵軍圍困在荒山野嶺處,糧草已盡,部隊的供養陷入嚴重危機。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部隊的後勤人員把原來屠宰的羊的頭、蹄、肝肺等早已丟在山溝荒野的廢物利用起來,把羊肝、羊心、羊腸、羊肺、羊肚兒等用水洗淨,然後用刀剁成碎塊,燴在一個大鍋裡,放上鹽煮熟以後,因沒有蔥和調味品,有一個伙頭軍無意將野地裡採來的野香菜洗淨切碎放到鍋裡。因為不是蔥,他受到了上司將官的責罵,但是等把這鍋湯燴好,經軍隊裡眾將官、士卒品嚐後,都稱讚此湯的味道堪稱一絕,比平日裡吃的燒烤羊肉等佳餚還要好上幾倍。在此之後,又過幾年,成吉思汗所率領的軍隊最後終於攻下西夏國,取得了勝利。隨著歲月流逝,部隊中許多年邁的將士陸續復員、轉業到地方,作工為農。回到民間的眾將士把當初親身品嚐過的羊雜湯的製作方法傳給了民間。經過民間廚師多年來更進一步的整理、完善、加工,逐步形成了各地餐桌上極具民族風味特色的佳餚流傳至今。



好娃娃


小編是山西人,生於山西,長於山西。山西的特色小吃有很多,但大多數都喜聞樂見。那小編就說一說大多數人少見的美食。——“狗舌頭“面
眾所周知,山西面食聞名天下,其中有一道麵食,因形似狗舌頭,故取名為“狗舌頭面“ 狗舌頭面口感薄厚不一,所以有點類似於剔尖面的口感,是小編小時候最愛吃的麵食之一。當然做法也是非常簡單,小編梳理了一下,大致分為這幾個步驟:和麵,醒面,然後拽成大小相同的小期子,再逐個把小期子拉成長條子(形似狗舌頭),然後煮熟即可。聽起來是不是很簡單呢?對,就是很簡單。。。。。




再說吃法——吃法就更加多種多樣!————可以澆提前炒好的滷汁,也可以放到火鍋裡涮著吃。不過小編最喜歡的吃法就是類似於“和子飯“的做法: 1-首先準備小米,豆角,切好的土豆條。類似於熬小米粥的方法。 2-把小米,豆角,土豆。放到開水,熬成粥狀。土豆要最後放,防止煮碎。 3-待煮好之後,用提前醒好的面做成期子的,一個一個拽成“狗舌頭“狀,煮熟,少加鹽味,一定要少放,放多了就不好吃了。 4-最後再少抓一把麻麻花,放在上面,起鍋燒油,往麻麻花上一噴。製作完成,香味撲鼻


鋼筆小新


中國地大物博,孕育出五十六個民族,她們共同生活在這裡,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民間小吃。西部地區以麵食羊肉較多,我吃過蘭州抻面、羊肉泡饃、新疆拉條子等;南部以水產辣味較濃我吃過螺螄粉,東部清淡甜鮮爽口,製作精巧。北部地區重鹽,煎烤較多,我吃過驢肉火燒、燒餅等。北方民族性格豪放,小吃也是量大十足。本地區我還是最愛羊雜湯,這種做法曾經被慈禧太后盛讚過,提前用羊骨熬製的原湯,裡面再放上由羊頭、養下水煮熟後切成絲,撒上胡椒粉,辣椒麵、香菜,就著燒餅吃,清湯還可以免費續添,等喝完吃完身體微微出汗,那叫一個舒服。





赤峰哥哥愛生活


中國民間小吃很多,每個地方都有當地獨特的小吃,這些年走南闖北也吃過很多特色小吃,吃過的太多就不一一說明,但是,我們家鄉的特色小吃要跟大家分享一下[呲牙],有手打東平扁肉、東平胰子、東平小胳、東平光餅、蘇地楊梅乾







小朱做茶器


我的家鄉在山東蓬萊,我們這的名小吃是蓬萊小面。按照蓬萊農村的傳統,逢喪逢喜,蓬萊小面是民間宴會中必上的壓軸主食,因此,這種宴請也就以“吃麵”代稱,去別人家赴宴也就是去吃麵。在主菜過後,吃蓬萊小面被視為對主人的尊重,因此主人一般都會聘請當地比較有身手的師傅來現場“摔面”。

蓬萊小面中的麵湯不是清湯或者高湯,而是經過複雜程序加工過的滷子,即所謂“三分靠面,七分靠滷”。開滷所用的食材就是當地出產的各種海鮮,比如鮑魚、海蠣子、海腸子等等,其中經常用到的是加吉魚。

麵條和蘭州拉麵差不多,需要有經驗的師傅才能拉出來,就是那種很細很細的麵條,但是又特別筋道,鍋中的水要保持大火沸騰,面投入水中幾秒鐘的時間,一翻就好。

滷子加入盛好的面中,這個面不在於鹹香辣的重口味,而在於海鮮本身自帶的清鮮,再配上幾個小菜,歡迎大家來品嚐😄!





小叮鐺瘋狂美食


說起中國的小吃太多了,拿北京來說吧,比較出名的有炒肝,爆肚,焦圈,艾窩窩,豌豆黃,糖火燒等等。地道的北京人最饞這口。

再說山西,我的老公是柳林人,所以我也算半個柳林人,這邊有一種特色小吃,碗團,是當地的特產,現在也是網紅食品,地道的柳林人都鍾愛這個味道。

下邊將做法分享出來。


【食材】蕎麥麵500g,食鹽10g,水1500ml,黃瓜1根,香菜適量,芝麻適量,辣椒油適量,米醋適量,醬油適量,滿滿的愛

1.涼水和麵,首先將食鹽用溫水化開,加入蕎麥粉中攪拌均勻。然後一邊加涼水一邊用筷子攪拌,水要一點一點的加,面的硬度和我們平時擀麵條的硬度一樣,直到將面攪拌成面絮後,用手將面絮揉成麵糰,然後醒十五分鐘。

2.稀釋面,這步是將和好的面稀釋成稠麵糊。首先在手中沾水,然後揣在面裡揉幾下,然後再沾水,再次揣在面裡揉,反覆進行這個動作,慢慢的面就會變軟。水一定要一點一點加,這樣做出來的碗團才筋道。形成稠漿糊,用手在盆子裡沿著一個方向攪拌,使麵糊上勁,直到麵糊內沒有面疙瘩,質地均勻即可,然後醒半個小時。

3.二次稀釋麵糊,蒸碗團之前需要將麵糊再稀釋一次。將醒好的面加入約500g水,將麵糊慢慢稀釋,期間用勺子不斷攪拌,直到盆底沒有沉澱物,用勺子舀起來,在勺子上可以掛住的程度就可以了。整體面和水的比例控制在1:4程度。

4.蒸碗團,開火上蒸鍋,先將碗擺放在蒸鍋中蒸熱,水燒開後,用布擦掉碗中的水汽,然後用勺子舀起麵糊倒入碗中,倒入碗中麵糊的量在碗的八成,不要倒滿。然後蓋上鍋蓋,大火蒸半個小時。空氣中都瀰漫著蕎麥散發出來的獨特香味兒。

5.攪拌抹化成型,剛出鍋的碗團成軟稠流體狀,需要趁熱沿著一個方向快速攪拌,然後沿著碗用勺子抹平,再徹底晾涼,只有經過這樣反覆攪拌,做出來的碗團,才能保證口感筋道。

6.涼拌碗團,碗團徹底晾涼後,用勺子沿著碗的邊緣,很容易就可以將碗團脫下,然後放在案板上切成條狀。黃瓜切成細絲,香菜切碎備用。將切好的碗團盛入盤中,放入黃瓜絲,香菜,淋上醬油,醋,辣椒油,芝麻碎,攪拌均勻,即可享受美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