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在我國近現代著名的科學家裡,你最喜歡哪5位?

牛兒0


我國近代著名科學我最喜歡以下五位,他們分別是:

1、農業科學家袁隆平

袁隆平是我國當代傑出的農業科學家,中國雜交水稻研究創始人,是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作技術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享譽世界的“雜交水稻之父”。

2、地理和氣象學家竺可楨

竺可楨是我國卓越的科學家和教育家,當代聞名的地理學家和氣象學家,中科院數學物理學部學部委員,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人。竺可楨領導創建了我國第一個地學系、氣象研究所和首批氣象臺站,開闢了中國的氣象事業。

3、數學家吳文俊

吳文俊是著名的數學家,在拓撲學、自動推理、機器證明、代數幾何、中國數學史、對策論等研究領域均有傑出的貢獻。他為拓撲學做了奠基性的工作,他的示性類和示嵌類研究被國際數學界稱為“吳公式”,“吳示性類”,“吳示嵌類”,並廣泛運用於數學研究和解決連塑性領域的有關難題,至今仍被國際同行廣泛引用,影響深遠。

4

中國科學家

地質學家李四光

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古生物學家、地層學家、大地構造學家、第四紀冰川學家、地質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是我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奠基人。1904年留學日本,併成為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中年齡最小的會員。24歲留學英國,在伯明翰大學苦讀六年,獲碩士學位,他的老師鮑爾敦教授勸他留下深造,獲得博士學位後再回國。李四光謝絕了老師的好意,他回答說:“不,我想把我學到的知識,儘快貢獻給我的祖國。”1920年回國,先後任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中國地質學會會長,直到1937年抗戰爆發。其間先後數次赴歐美講學、參加學術會議和考察地質構造。1949年,他放棄國外優厚條件,毅然從英國繞道回國。

5數學家華羅庚

華羅庚是我國享譽世界的著名數學家,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安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少年命運多坎坷,但刻苦自學,18歲在《科學》雜誌發表數學論文,1920年8月,任清華大學圖書館助理員,用6年半時間讀完高中至大學的全部課程,同時學習英、法、德語言,並在國際權威雜誌上發表論文5篇。1936年赴英國劍橋大學留學,徹底解決了歐洲數學之王高斯提出的完整三角合估計問題,轟動了劍橋,被譽為“劍橋的光榮”。1938年學成回國,任西南聯大教授。46年10月應愛因斯坦之邀赴美講學,後任普林斯頓數學研究所研究員、普林斯頓大學和伊利諾斯大學終身教授。







永不言棄01


1.錢學森,中國兩彈一星元勳,為中國的火箭、導彈、航天技術和系統工程理論作出重大開拓性貢獻,是新中國科技界的領頭人。

2.錢三強,為中國培養了一批從事研究原子核科學人才,建立起中國研究原子核科學基地,是原子彈技術上的總負責人,總設計師。

3.鄧稼先,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開拓者和奠基者,為中國原子武器、核武器研發做出重要的貢獻。

4.于敏,中國自己培養起來的料學家,氫彈之父,對中國核武器進一步發展到國際先進水平作出重大貢獻。

5袁隆平,從事農業種植研究,為中國甚至世界解決了歷朝歷代都解不了的吃飯問題而做出重大貢獻。



今生欠你個微笑


您好,我是段家廣播,非常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在我國近代的著名科學家裡,每一位科學家都是我非常敬仰的!但是你說最喜歡的,那麼我就只有挑選幾位我最喜歡的科學家來說一說了。

第一位:兩彈一星之父:鄧稼先

鄧稼先出生於安徽懷寧的一個書香門第。考進了西南聯合大學學習物理,後赴美國留學,取得了物理學博士的學位。但是他沒有留戀異國他鄉的現代化和誘惑,毅然而然地回到了那時候還很困難的祖國。

中國那時候沒有核武器,在鄧稼先的帶領研製下,中國終於有了原子彈和氫彈。中國終於在世界上堂堂正正地挺起了腰桿!

但是因為在一次的實驗中,鄧稼先受到了輻射,患上了癌症,在1986年不幸逝世了。成功的男人背後有一位同樣優秀的女人。鄧稼先的夫人叫許鹿希,鄧稼先去研製原子彈的時候,整整離開家28年,鄧稼先一直在苦苦地等待著丈夫的歸來,忠貞不二!也把兩個孩子培養長大,28年和丈夫的離別,對一個女人來說意味著要承受多少艱難困苦啊!

第二位: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業也是保障國民生活的基礎。這次的疫情,袁隆平還捐獻了10萬元人民幣給湖北疫區。可能對於明星、生意人等高收入人群來說,這10萬元錢不是一個大數目,但是對袁隆平來說,一個清貧的科學家,能拿出10萬元來支援,這種大愛還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袁隆平一生特別的節儉樸實,有記者去他家採訪,看見他家裡的傢俱都是多年以前的,沒有一點點豪華奢侈的東西。袁老也是一副地地道道的農民打扮,經常整天整天地紮在水稻地裡搞研究。

袁隆平的妻子鄧哲是袁老的學生,因朋友牽線成就了一段美滿的姻緣。袁隆平長期醉心於研究水稻,而妻子把後方給他料理地妥妥當當,照顧了雙方的父母,也培養好了孩子,在曾經最困難的那個年代,還是堅定不移的支持著丈夫的科學研究。

第三位:地質學家:李四光

李四光出生於湖北黃岡,年輕的時候曾經赴日留學。留學歸國以後,他致力於地質學方面的研究,中國地質學的領頭人就是李四光。

那時候中國被世界上其他的國家認為是沒有什麼石油的,李四光就帶領著他的科研小組,辛辛苦苦踏遍了中國的山山水水,給中國的石油勘探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同時,那時候在研究原子彈,急需要一種化學原料“鈾礦”,於是他帶領大家辛苦去勘探,終於找到了一條鈾礦床,為原子彈和氫彈的成功研發也做出了重大貢獻。

李四光的夫人叫許淑彬,是江南的一個才女,才貌都非常的出眾。李四光一搞起科學研究,就入神了,經常把老婆、孩子都會忘到九霄雲外去。


第四位: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

錢學森出生於上海,曾在美國任教。解放以後,在國家領導人周總理等人的邀請下回到當時非常困難的中國,指揮研製了人造衛星“東方紅”等兩彈一星。

錢學森的夫人叫蔣英,是一名著名的音樂家。在某些特定的年代裡,蔣英為了支持丈夫,回到家做起了全職保姆,支持丈夫為國家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第五位:中國克隆之父:童第周

童第周出生於浙江寧波市,後到蘇聯留學。在七八十年代就成功克隆了魚。

他的妻子葉毓芬也是畢業於復旦大學生物系。婚後葉毓芬為了支持丈夫搞研究,把省吃儉用下來的錢全部寄給了童第周,千方百計支持丈夫去國外學習先進技術。

在特殊時期,家庭也受到了一些打擊,但是葉毓芬沒有妥協,堅定地站在了丈夫的身邊。

這些科學家們,都是披荊斬棘,用他們一生的心血去煉成一粒粒珍珠,照亮了祖國,並永遠綴在歷史的長河裡熠熠閃光!他們的求真務實,嚴謹刻苦,勇於創新,樸實頑強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們後人去學習和銘記的。

這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到你一點點的啟迪,也祝你的事業也取得不菲的成就,謝謝!

我是段家廣播,一個熱愛中醫、攝影、音樂、書畫、文學的平凡人,敬請關注、點贊、收藏,和你一起長知識!


段家廣播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在我國的近代科學家裡。湧現出來有很多各個學科的,卓越的科學家。他們的科學發明,研究成果。為我國乃至全人類。做出了很多卓越貢獻。

他們中的這個科技成果呢。有的呢,是奠定了我們國家的大國地位,國家安全。

有的呢,是解決了我國的這糧食問題,吃飯問題,有的是在醫藥領域。有的是在數學領域等領域,然後他們的嗯都是處於世界領先。

有的是在醫藥領域。

有的是在數學領域,

我最崇拜最尊重的

,最喜歡的有那五位呢?我就排序一下:

第一個是我國的兩彈一星,原子彈之父錢學森。

第二個是世界水稻雜交稻之父袁隆平。

第三個是數學家華羅庚。

第四個是醫學家屠呦呦,

第五位是地質學家李四光。

向他們致上最最最崇高的敬意!





趙效華


錢學森,可以說是我國原子彈之父,為我國原子彈研製奠定了基礎的人物,使我國擺脫了蘇聯的核訛詐,為我國爭取獨立自主,做出了突出貢獻。

袁隆平,解決了水稻高產的問題,研製培育的雜交水稻在國際上都享有盛譽,解決了我國很多人口吃飯的問題,功不可沒。

李四光,偉大的地質學學家,在他之前很多外國專家都認為我國是貧油國,石油含量少,只能依靠進口維持我國的能源需求,在他的研究指引下,我國相繼發現了大慶油田等世界性油田,為我國經濟發現做出了突出貢獻

鄧稼先,更是因其兩彈一星元勳的稱號,家喻戶曉,正是這些科學家,我國才有了原子彈氫彈,才有了國家的安全,否則哪怕物質生活水平再高,始終都有被別人威脅從地球上抹去的恐懼。

侯德榜,很多人只是在教科書上看到,他發明的侯氏制鹼法,很了不起,實際上,他還是我國化學工業的奠基人,也就是有了他們這些人,中國才慢慢有了近代化學,有了工業的基礎


化學的世界


我認為最著名、影響最深遠的科學家是:錢學森、李四光、袁隆平、鄧稼先、童第周。

1、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漢族,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他不單單是一個單獨領域的專家,同時也是我國的戰略科學家。我們最為熟悉的一個關於他的故事是:1950年7月,當錢學森要求回國時,美國海軍次長 Dan Kimball說:“我寧願槍斃他,也不願讓他離開這個國家……他知道太多對我們有價值的東西,無論在哪裡他都抵得上五個師。”但現在我們知道,錢學森的價值遠遠超過五個師!讓一個大國有了核威懾,這是多少個師都補不回來的。

2、鄧稼先(1924—1986),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鄧稼先始終在中國武器製造的第一線,領導了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把中國國防自衛武器引領到了世界先進水平。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86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1987年和1989年各獲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9年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由於他對中國核科學事業做出了偉大貢獻,被稱為“兩彈元勳”。

3、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蒙古族,湖北黃岡人,地質學家、教育家、音樂家、社會活動家,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為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1956年,他親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時間裡,先後發現了大慶、勝利、大港、華北、江漢等油田,摘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為中國石油工業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4、袁隆平,1930年9月生於北京,江西省德安縣人,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致力於雜交水稻的研究,先後成功研發出“三系法”雜交 水稻、“兩系法”雜交水稻、超級雜交稻一期、二期,與此同時,袁隆平提出並實施“種三產四豐產工程”,隆平從事雜交水稻研究已經半個世紀了,不畏艱難,甘於奉獻,嘔心瀝血,苦苦追求,為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做出了重大貢獻。他的傑出成就不僅屬於中國,而且影響世界。袁隆平院士是中國雜交水稻事業的開創者,是當代神農。我們最為熟悉他的一句名言:“我如果不在家,就一定在實驗田;如果不在實驗田,就一定在去實驗田的路上.”這是袁隆平說過的一句廣為流傳的話,這當然也是他真實的生活寫照。

5、童第周(1902.5.28-1979.3.30),浙江鄞縣人,生物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中國實驗胚胎學的主要創始人,中國海洋科學研究的奠基人,生物科學研究的傑出領導者,開創了中國“克隆”技術之先河,被譽為“中國克隆之父”。童第周通過對兩棲類和魚類的研究,揭示了胚胎髮育的極性現象;通過研究文昌魚的個體發育和分類地位,在對核質關係的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1963年首次完成魚類的核移植研究,為20世紀70、80年代國內完成魚類異種間克隆和成年鯽魚體細胞克隆打下基礎。我們最為熟悉的就是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10課《一定要爭氣》生動的敘述了他青少年時期為國勤奮學習、刻苦鑽研的事蹟。 

正是我們國家有一大批像錢學森、鄧稼先傑出無私的科學家為國效力,為國奉獻,我們國家才得以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從勝利走向勝利,創造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蹟,有你!國之大幸,民之幸!!!

 








我心永恆178301166


真正的科學家,其成功不是停留在理論層面,而是能快速轉化成一種具體的形式,長久的造福人類,對人類社會的進步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所以,我推崇這幾位科學家: 1、屠呦呦。青蒿素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至今仍然是抗瘧疾國際公認主要有效藥物。2、吳以嶺。發明蓮花清瘟膠囊等療效顯著的中藥產品並組建藥廠,實現了科研生產並走向市場,以一己之力完成了整個鏈條的工作,對人民群眾的健康產生深遠的影響,對中藥的傳承發揮了突出貢獻。3、袁隆平。解決了中國人不會捱餓的基本問題。這個貢獻無人能及。4、錢學森。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中國火箭之父”,“導彈之王”,2007年被評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是兩彈一星的代表人物。5、張小龍。微信發明人。他的發明不僅改變了中國,也改變了世界。微信已經根植於人民的生活。


張常勝博士


第一個是錢學森,中國導彈之父,讓中國從此站起來了!

第二個是鄧稼先,在核領域默默無聞的奉獻。

第三個是袁隆平,他讓全中國人民都吃飽了飯。

第四個是華羅庚,是我國近代數學大師。

第五個是童第周,克隆技術的先驅。







豫動鈞天


我很榮幸學到中國現代發展史上著名科學家的知識。錢學森留學在美國,聽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內心無比興奮。我一定要用我學到的科學知識為祖國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做好準備要回到祖國,但美國以各種理由不放人。祖國知道了!周恩來總理以高超的外交智慧迎回了錢學森。錢學森不負眾望在中國國防事業上做出了突出貢獻。為中國國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袁隆平為中國的糧食增產做出突出貢獻,為世界人民做出高貴的光輝形象。錢學森,袁隆平,錢偉長是國際知名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朱光亞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的核物理學家,楊樂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是當今中國最活躍的數學家之一。我最喜歡的科學家不只有五位,有五十位,有五百位。它們是中國最有價值的明星,中國的希望就是偉大的千千萬萬的科學工作者,科學家!!!





世界在我心中1


錢學森,中國航天之父。

李四光,中國地質力學創立者。

袁隆平,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竺可楨,中國氣象學和地理學奠基者。

侯德榜,中國化學工業奠基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