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中國為什麼要進口美國大豆?

棲雲小鎮


一直以來,我國都已擁有廣大的土地,而成為農業大國,因為土地很多,所以可以進行農業的勞動。從以前開始,我國對於農業十分的重視,即便在現在都是工業化的時候回。



對於很多人來說,農業還都是自己家庭最大的一部分收入,所以我國為了發展農業也建立了非常多的錯事,研發了很多的關於農業的機器,調整了農業發展的機制,使得農業能更顯一步的發展。讓農業更好更快的發展的。而我國也是了世界上糧食產量最多的國家。但是,我國農業相對來說產量的並不均衡,有一些糧食作物經常產量過多甚至導致剩餘。而有一些卻需要進口。可以經常在新聞上看到中國進口美國很多的大豆。為什麼中國明明可以自己生產卻要去進口呢? 而且我國每年都大豆產量數量也沒有很少。而且由於進口很多農民種的大豆都不能賣出去。其實這也是各個方面原因所導致的。從經濟方面來說。

我國國內的大豆產量滿足不了我國的消費量。而進口來說會比擴大種植面積更為方便效益也更高。我國其糧食的產量不高,但是所要用的種植面積卻非常的大。這對於土地來說就是一種消耗,所以進口這些不僅能保證大豆的需求量也能減少對土地的利用。 從政治方面來說。早先我們加入wto時,我國必須要開放大量的市場。這樣外國一些經濟發達的國家才同樣對我們開放市場。而我國為了保證自己的國際市場不受控制。沒辦法,必須接受了國與國之間的貿易稅。減少外國大豆進口我國的影響。不僅僅如此就我國來說,其實我國的大豆品質會比美國的差。
所以大多數人反而會選擇吃美國進口的大豆,而且美國對大豆種植有補貼,所以他們的成本不會太高,價格自然也就更便宜。 以小編來看,我國大豆之所以需要大量的進口。是因為大都本身就是一個產量並不高,但是十分需要佔用耕地面積的植物。如果大量地去開發耕地種植大豆的話。浪費的人力和財力不是大豆到賣了,就可以補回來的。而且我國在大豆的資料上與其他國家相比都有一些差距,所以我國為了自己的利益以及一些弊端綜合考慮選擇了進口,大豆還不是自己種植,你們吃過美國大豆嗎?你們覺得味道怎麼樣?


開熱買


中國為什麼進口美國大豆?我再來回答這一問題,已經回答過幾次了,今天再來說一說。

一是,我國消費大豆量特別巨大。我們現在每年需要是1.1億噸左右,而我們的生產量是0.13至0.16億T左右,缺口在近1億T。

二是,如果缺我們就種植吧!我們的耕地在保證三大糧的供求平衡基礎上,儘量種植大豆,幾年來三大糧在種植面積上都有下降,大豆種植面積2018年上升了232萬畝。但三大糧產量仍保持在6.5億T以上,大豆產量達到了產量的上線0.156億T。

三是,我們消費量這麼大,主要是幹什麼了,主要是加工食用油了,我國80年代,每人每年只需2.6公斤,現在近25公斤。另外把加工的豆粕再用於飼料,每年需要豆粕7000萬T。

四是,美國大豆全部是轉基因的,而且專家說出油率比我們產的大豆高2%左右,價格比我們的低,更有的專家說轉基因對人沒有危害,說美國人吃20多年了,也沒有問題,我認為這類說法都站不住腳。我問兩個問題,①是美國有沒有不是轉基因的大豆?②如果是有的話,它們都幹什麼了?

五是,我們現在豬牛羊禽吃的也都是轉基因的豆粕,這說明我們的肉蛋奶也都是轉基因的了。

總之,我國糧食問題,還有豬蛋奶問題,是我們戰略核心問題,更涉及到我們安全問題。所以我們一定高度重視。



英莫問667


美國和中國打貿易戰有一段時間了,起初中國顧及國際聲譽及對中美關係的發展維護,對美國各界採取手下留情的方式,但美國絲毫沒有顧及中國的良苦用心,所以貿易戰開始後中國顯得很被動,美國嘗甜頭。為了鞏固自己的戰果,美國開始舉全國之力並帶領自己的盟國向中國的華為公司下手,希望將中國的高科技民族品牌華為一舉殲滅。但令美國及其盟友沒有想到的是華為公司老總任正非先生的格局和灰度是他們難以想象的,任老先生不但輕易化解了美國在世界範圍內製造的強大輿論壓力,而且幾句話輕易化解了美國苦心打造的統一戰線,隨後更是拿出了公司未雨綢繆的芯片備胎計劃,一舉將美國及其盟友打的潰敗!這次較量不但提升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而且使中國人民更加緊密的團結在一起,戰果可謂豐厚而成效顯著。

中國在世界樹立的形象是善良、樂於助人、言而有信,因此中國在取勝的情況下為了保證自身的發展對美國又一次展現了友好、合作的姿態,中國的善舉在國內和國際上已經贏得了廣泛的讚譽,可謂進一步鞏固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內的環境,美國的潰敗使形勢有了緩和的趨勢,中國的國際生存環境本來可以朝著緩和的方向進一步發展!但中國的轉基因糧食集團這時候給中國製造了一個大麻煩!

它們在高興美國和華為對決後潰敗,中美關係有所緩和的同時,卻急不可待的採購美國的轉基因糧食並簽訂了合同,同一時間上報商務部等待批准,就在發言人宣佈相關事情進展的時候,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對中國的30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徵10%的關稅,重重的打了中國轉基因糧食集團一記耳光。

美國正是利用世界各國和中國人民對其轉基因糧食的恐懼和厭惡,在中國的部分糧食集團與其簽訂轉基因糧食購銷合同後,就迫不及待、急不可耐地精準拋出了輸美30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的措施,不但站上了道義的制高點,而且給中國製造了一個大麻煩。

中國的轉基因糧食集團以為購進美國銷售困難的轉基因糧食可以討好美國,給中國發展騰挪空間,在美國人嚮往壓制中國農業的同時,實現自己的發財夢。但沒有想到的是部分轉基因糧食集團的這一做法給美國製造了打擊中國全產業鏈的良好機會,3000億美元加徵10%的關稅就是300億美元,轉基因糧食能賣多少錢,最多十幾億美元,小賬和大賬美國人算得很清楚。

轉基因集團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為了幾十億美元的利潤,為了購進美國銷售困難的轉基因糧食,為了討好美國,卻將中國的出口企業置於危險的境地,更將中國的國際聲譽和人民的感受置於危險的境地。將前期華為公司取得的戰果盡數損毀。美國不失時機的抓住中國轉基因集團的把柄可謂用心險惡,給中國出口企業造成嚴重的打擊。如果中國的糧食集團提高標準,拒絕進口美國的轉基因糧食,轉而進口美國自然優質糧食,即使美國拋出5000億的加徵關稅計劃,世界和中國的道義也不會站在美國那一邊,美國只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次美國的險惡用心能夠得以快速的實現,是其放棄轉基因的小利益換來的,其險惡用心背後的陰謀更不可掉以輕心,我們的觀點是不想打貿易戰,和談的大門敞開,而美國的貿易戰意圖很明確了,就是將中國的全產業鏈徹底擊垮,如果我們不能認清美國或陰或陽背後的真面目,不能贏得世界範圍內廣泛的支持和同情,因為幾十億美元的轉基因糧食失去道義上的支持,更加嚴酷的環境將可能會陸續出現,放棄美國稍有放鬆就以為撥雲見日的幻想,只有自己強大起來才能贏得寬鬆的環境,放棄幻想正視對手,不要只盯著美國的轉基因糧食,認清美國資本集團嗜血如命的本性,汲取中國社會財富的陰謀,才能化解美國製造的各種障礙,其實不需要多麼高深的策略,任老先生的幾句話就可以化解打敗美國極其盟國精心編織的資本吸食網!美國或許感到遇到了真正的對手,寬鬆環境的出現或許是美國無計可施的迷茫,不可掉以輕心!或許才能看清美國貿易反覆背後的陰謀,擁有健康的機體,看透並擁有高深的格局灰度才是打敗美國貿易反覆背後陰謀的可行之道,讓美國感覺到對手的強大或許是叢林法則中使其迷茫、敬仰敬佩低頭,重新形成規則的必由之路。


寧夏文化印象


簡單地說就是中國自己自產的大豆不夠用,需要從國際市場上調劑。

中國每年大豆需求量一億噸以上而自產的大豆只有1500萬噸,缺口高達9000萬噸,不得不從國際市場採購。

國際市場能夠提供大豆的國家主要有美國、巴西、阿根廷、俄羅斯。在這四個國家中,大豆價格最便宜的就是美國。在中美貿易摩擦對美國大豆進口增加關稅以前,我國從美國進口大豆到岸完稅價格大約每斤1.6元,而從巴西、阿根廷進口大豆大約1.7元,所以企業優先進口美國大豆。貿易摩擦反制額外徵收美國大豆關稅之後,進口美國大豆完稅價格大約每斤1.95元,明顯高於巴西阿根廷的大豆,所以企業優先考慮巴西阿根廷的大豆,甚至俄羅斯的大豆。

有人說為什麼我們不能自己多生產大豆,一定要進口呢?這是由農業的特殊性決定的。農業的特殊性在於耕地面積是固定的,多種大豆就要少種其他作物,糧食的總產量不會增加。大豆進口量減少了,玉米小麥的進口量就要增加,結果是一樣的。所以,國家採取了穩定主糧(玉米、小麥、水稻),放開其他作物(大豆、高粱、大麥、棉花、油菜等)。



種田博士後


現在的農村出現很多農民,即使大豆的價格很低賠本也要賣出去,防止積壓在手裡。然而中國卻要從外國進口大豆,為什麼中國不能從國內收購大豆,這樣既保證農民不會積壓資金,也不會外流呢?

實際上,國內的大豆產量遠遠滿足不了需求。首先,中國對大豆有高需求,農業企業還會把大豆加工成墨汁,地毯料和生物柴油等商品。不僅如此,由於大豆富含無與倫比的蛋白質含量,如果把大豆碾碎,近百分之八十會變成豆粕,食用豆粕的雞🐔,豬🐷和魚🐟會迅速增肥。

其次,中國種大豆不划算,主要是因為大豆的單位面積產量只有水稻🌾,小麥,玉米🌽的1/3-1/4。大豆是一種土地密集型產業,我國人多地少,在這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種植大豆這種低單產作物機會成本高。

第三,種單產高的糧食作物會更合理。合理的做法是種單產高的穀物,保證我們的口糧和大部分飼料糧,利用勞動力較便宜的優勢,種植人力耗費較高的蔬菜水果。

第四,美國大豆價格低廉更具有競爭優勢。由於農村化和機械化種植,美國大豆具有品質好和價格低廉的優勢。


90後港劇迷


1、美國大豆由於大規模機械化耕作,所以價格便宜,美國比中國東北大豆價格便宜一半左右。

2、美國中西部大豆種植區自然條件優越,自然災害極少,這就保證了大豆產量能夠穩定輸出,質量上也保證了蛋白含量充足。

3、中國由於大量耕地被房地產佔有,所以耕地面積日益減小,大豆可種植的面積也隨之減小。

4、中國進口大豆,大部分是用來做成豆粕,給豬喂飼料,豬肉價格又是影響cpi的關鍵因素。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國人肉類食品攝入量越來越大,所以大豆的進口是不可或缺的,而且會越來越多的。

5、特朗普發動貿易戰,很多人都說進口巴西阿根廷的大豆替代美國的不行嗎?對比起,還真不行。南美很多大豆企業其實都有美國資本,進口南美大豆本質上也是進口美國的。此外,南美大豆產區自然災害比美國多,這也決定了其不如美國大豆的產量穩定。


蔣東文


為什麼有時國內需要從國外進口大豆?我國的土地種不了嗎?

1、中國為何要從外國進口大豆?

大量進口國外大豆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國內大豆消費量太高,而國產大豆產量遠遠不夠,必須進口!去年,我國的大豆產需缺口高達9600左右左右,不進口怎麼?

2、中國的大豆為何不能全部國產?

我國的土地現狀來看,真的不能夠實現大豆消費全部國產,如果真正的這樣做了,乍一看,大豆消費是沒問題了,但是主糧生產肯定會面臨危險,會出現嚴重的“糧荒”。

國內需求太高,國產大豆太少!

上文中也提及到了,中國每年大豆產需缺口非常的絕大,在去年甚至達到了9600萬噸,這一數值到底是怎麼來呢?

這其實就是用2017年國內大豆消費量11000萬噸(數據來源:國家糧油信息中心,下同)減去2017年國內大豆產量1450萬噸,直接得出的結果!

很多人看到這9600萬噸大豆,不知道是一個什麼概念,我就給大家類比一下吧!

是去年世界大豆總產量36000萬噸的27%左右!

是去年世界大豆貿易總量12000萬噸的80%左右!

它是我國去年大豆總產量1450萬噸的6.6倍左右!

由此可見,中國去年的大豆缺口在全球大豆供給量和貿易之中有多大的影響了吧!

國產大豆產量太低,實現自產不現實!

目前,我國的大豆種植面積達到了1.2億畝左右,約佔我國耕地總面積的6%左右。

那麼,要想實現國內大豆全部自產,需要多少畝耕地呢?筆者粗略計算了一下,大概需要8億畝耕地,也就是我國耕地種面積的40%左右。

要知道,我國目前產量第一大作物玉米,每年的種植面積不過是5.3億畝左右,卻創造出了2億噸以上的產量!

我國的稻穀和小麥種植面積不過是4.5億畝和3.5億畝,也分別創造出了2.1億噸和1.3億噸左右的產量!

我國的耕地面積十分有限,必須要率先保證主糧特別是口糧的產量和供給量。國產大豆平均畝產那麼低,市場需求量那麼大,如果真的實現了全部國產,留給玉米,稻穀的種植面積將會大大萎縮!

2017年,我國的玉米和稻穀的種植面積總量不過是9.8億畝,實現大豆全部國產則需要再增加6.8億畝耕地!剩下的3億畝耕地來種玉米和稻穀,可是要出大事,要出大饑荒的!

一直以來,中國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沒有之一!

而且說句實話,在未來,還是會延續這樣的態勢,同時,中國的大豆自給率一直都處於比較低的狀況,得不到明顯的提升,畢竟,國產大豆畝產量太低了......


鍾情三農


美國現任的駐華大使叫特里·布蘭斯塔德,這位先生出生在艾奧瓦州一個農場主家庭,他先後6次出任艾奧瓦州州長,可以說他對艾奧瓦州的瞭解應該是瞭如指掌。童靴們可以上網查公開的資料,你會發現,他跟咱們的老大有交往,這也說明了2點:

1、川普對咱們老大的重視

2、美國對農業(出口中國)的重視

為什麼提到農業了呢?

因為艾奧瓦州號稱“美國的糧倉”,它與咱們有不少農產品貿易的交往。艾奧瓦州又譯作愛荷華州、愛我華州或衣阿華州,你看這名字起的,愛我華,依阿華,似乎證明著什麼。

也的確,這個州主要的農產品有玉米、大豆,畜產有牛與豬,而玉米產量在50州內居第一位,大豆和燕麥產量居全國第2位。

而這些農作物產品對咱們來說是最感興趣的!

這幾年國人吃肉的數量翻番的增長,國人“天天吃肉”的事實也有證據可尋

1、城鎮化進程使得中國每天新增大約2000萬的城鎮人口,而城鎮居民往往會消費更多的肉類。

2、1989年,上海第一家肯德基(KFC)門店在外灘一個英國紳士俱樂部的舊址開業的時候,中國人均肉類消費量是每年20公斤。經過近30年的收入增長,如今這個數字已超過每年62公斤。

(微博上天天有人曬視頻,最普遍的場景就是一個人面前一個大盤子,常用的臺詞就是,來,老鐵們給點個贊,開吃啦……)

總之,國人是越來越能吃了(是不是也暗示未來是醫藥的天下?)為了滿足國人的胃口,勢必養殖業發達才行,因此養豬養牛羊等的飼料就要有足夠的充足。

我們這片土地的糧食不可能只喂牲口,人口這麼多,人還不夠吃,只有向外採購才行,所以我們從美國進口大豆,需求量近1億噸了,可以說中國是美國大豆的最大市場。

飼養牲口的食材有了,畜牧業肯定跟著就會發展起來,我們從日常能接觸到的畜牧業經營模式的改變就能發現,比如豬以前的養殖方法是弄一個後院,然後給豬餵食剩菜,現在不是了,現在是流水線工業化企業模式。

農業部有一組數據雖然不是最新的,就可以看到這幾年的驚人變化:

從2005年到2015年期間,中國大型家禽養殖場佔全國養殖總數比例從三分之二提高到逾90%,大型養豬場佔全國養殖總數比例從16%提高到估算的50%

產業的繁榮伴隨的就是產業的合作,例如:美國嘉吉在安徽省投資3.6億美元打造了一個養雞產業鏈,每年處理6500萬隻雞。

資料:美國嘉吉是世界四大糧商之一(另外為ADM、邦吉、路易達孚),最大的動物營養品和農產品製造商,總部設在美國明尼蘇達州。

去年4月份,嘉吉與中國新希望集團和另一家合作伙伴在天津投資了1億美元的大豆壓榨廠,你看最近的貿易戰爭吵,新希望集團的老總劉永好還出來說話了,他表示針對大豆進口的任何長期行動都會導致中國通脹上揚,他還說,原料價格上漲會影響飼料價格,最終影響到中國的所有人,當然,他也說了一些額外的冠冕堂皇的話。

可以說,也正因為能吃,有龐大的吃的需求,國內又不能滿足,才會出現來自於國際大豆產品的供應鏈!

(新美大使一家)

那麼國內國外的大豆是怎麼一種情況呢?

國內大豆:收成很少超過1500萬噸的,且本土大豆的生產成本比進口大豆成本高。為什麼這麼低?有一個原因,我們禁止本土大豆使用轉基因作物。

國外大豆:因為進口的大豆主要用於動物飼料和食用油,所以我們沒有轉基因的限制,

目前我們從國外進口的大豆比例大概是這樣:

55%巴西、35%美國、10%阿根廷

巴西和美國的比例也會變,取決於價格、政治考量等多方面因素。

如此巨大的大豆需求量對大豆輸出國影響很大,比如:

美國的哥倫比亞河上原本是小麥出口的碼頭被改造成用於大豆玉米出口的碼頭,以便於服務中國。

美國北達科他州本來不適合種植大豆,這個美國本土氣候最寒冷的州被開墾成種植大豆的產地,用於出口中國。

巴西馬託格羅索州的索裡索市大草原的面貌被逐漸的破壞掉用以種植大豆。

等等

整理了大豆的相關資料後,我有一個最大的感悟,我們是全球經濟自由化的受益者,同時我們又都會受到全球化經濟的影響,也就是從今天起,中國人在對外平臺的每一句表態和每一個行為,都可能影響到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


醜島君


最近,中美經貿關係日漸擦出火花,從上到下各界都在密切關注,美國總統特朗普對華不客氣,中國也準備好了反制的套餐。之前有人提出,如果特朗普膽敢對中國動粗,玩兒真的,對中國揮舞貿易大棒。那麼,美國進口中國的大豆就是中國反制美國的一個重要手段,美國的大豆種植農民將遭殃。

確實是這樣的。美國當前有兩大產業優勢,一是農業,包括大豆、玉米和小麥;二是高 科技產業。在農業當中,大豆佔了很大比例。目前,中國是美國大豆的第一大出口市場,美國約有62%的大豆銷往中國。主要原因是,中國對大豆的需求量大,而美國地大物博,西部可耕種土地多,機械化水平高,大豆總產量多,出口價格也相對低廉。

最近,美國普渡大學農業經濟學家一份研究報告預計,如果中美之間爆發貿易戰,作為反制措施,中國政府可能對美國大豆徵收10%至30%的關稅。如果稅率在10%,美國對中國的大豆出口將下滑33%,如果稅率達到30%,美國對中國的大豆出口將下滑71%。

在以往美歐的貿易爭端中,農產品一直是美方的軟肋,而美國一直對其農產品進行高額的農業補貼。聽說,美國印第安納州的大豆農已經自掏腰包,在特朗普經常看的電視臺在黃金時段投放廣告,奉勸特朗普別不要一條道走到黑了。

親,【小哥哥打算盤】曾行走美帝一線,目前關注中美經貿和美國經濟問題。如果您認為回答道理,點個贊之後,別忘了關注頭條號【小哥哥打算盤】奧,歡迎評論互動,後續回答更加精彩,麼麼噠。


摩羯小哥愛新聞


據統計我國2017年進口大豆大約在9500萬噸左右,而我國同年豆類產量只有1916.9萬噸,兩者相差近5倍。如果不進口大豆,全部依靠國內生產,那國家糧食發生危機,因為糧食作物比大豆產量要高得多。

糧食是國家隱定的基礎,主要糧食(大米.小麥.玉米)要自給自足,避免別人卡脖子。如今糧食己經實現相對富足的時候,國家也提昌“糧改豆"政策,從2017年種植面積來看,大豆麵積提高了978萬畝。但是要滿足國內需求還相差很遠,只能依賴進口大豆。

目前,轉基因大豆已經佔領整個國際大豆市場。美國、巴西、阿根廷,這是世界三大轉基因大豆生產國,也是轉基因大豆出口國,所以為了滿足國內大豆需求,別無選擇。

2018年3月2月到港進口大豆價是3420元/噸(1.71元/斤),而國內大豆市場價在1.8~1.9元/斤,並且進口轉基因大豆比國產大豆出油率高出2個百分點。所以大豆企業為追求高利潤都喜歡進口美國大豆的原因。

可以預見將來在一定的時間裡,中國還要長期進口美國大豆,這是無賴之舉。

歡迎評論留言,該下該進口大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