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何有些廣東人不會說粵語?

超劉念1280


有些廣東人不會說粵語其實很正常,因為廣東並不是只有粵語一種方言啊!

廣東方言大致可以分成三個方向:粵語,潮州話,客家話。它們分別對應人群是:廣府人,潮汕人,客家人。

我們從圖中的顏色就可以看到什麼地區講什麼話了,紅色代表潮州話,橙色代表粵語,綠色代表客家話。


粵語

古代,嶺南地區稱之為百越,當秦滅六國之後,漢人南遷,廣東地區漸漸以漢語為主,而這其中,珠江三角洲一帶以廣州為中心漸漸發展出一支獨具特色的語言——粵語。後來更多講粵語的人在廣東境內不同地區有著交流,慢慢的,粵語流行開來。

潮州話

潮州人(古代潮汕都屬於潮州府,後來分成幾個城市,有了與汕頭,揭陽一起並稱為潮汕人)其實是從福建遷徙過來的,因歷史上,福建山多地少,於是福建多外遷。而與福建相鄰的潮州地區擁有韓江、榕江、練江三條河流形成的沖積平原,土地資源優越,所以成為福建人外遷的絕佳座標。這些福建移民帶來的閩南話慢慢成為潮州話,這些福建移民也就是現代潮汕人的祖先(但是廣東人是會吃掉福建人的哦,現在潮汕人是廣東人了)



客家話

廣東在廣府和潮府的開發下,土地資源開發以及地區分配大都已經完成。這時,宋朝以後,中原最後一隻移民分隊進來了,他們就是客家人。他們是最晚進來的,所以好地方都被人家分完了,所以他們只能在比較不易開發的地方安定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與廣府潮府的交流中,慢慢的客家話開始定型,所以可以看到有些詞彙和粵語潮語相似。

總得來說,廣東這三個語言體系各有特色,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它們是現代方言裡面對於古漢語保存最完整的方言之一。

不瞭解的人,可能覺得很難懂,但是當你熟悉之後你會發現很多用法是和古漢語相似的,並且音節比現在普通話的音節更多,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外省的朋友會覺得廣東人的語言像鳥語一般難懂,因為現代普通話是北方語言發展而來,音節少。


最後,其實這三種語言,使用者內部也有各種不同的版本,因為地域歷史的原因,粵語,潮語,客家話都會有很多不同,但是無論怎樣,這些都是廣東人的巨大財富,也是人類語言的財富,不必因為使用的語言稍有不同就區別對待。


喜歡的關注:52赫茲的鯨魚。


52赫茲的鯨魚


很多外省人都認為廣東人全部都說粵語,甚至直接把粵語稱作廣東話。

其實,廣東方言差異極大,細分的話連民系都分為好幾個,每個民系的方言又分成很多“次方言”,這些“次方言”甚至還不能互相通話。而這些方言跟粵語的差距也是相當大,所以即使不考慮外省人,本省很多人也不會說粵語的。

先看一下廣東民系劃分:

廣東三大民系:廣府(粵語),客家(客家話),潮汕(潮汕話)。

關於這張圖,爭議很大。很多廣東朋友會說這張圖不對。但是這些很可能是按照當地的民系文化來劃分,而不一定完全按照大家心裡的認同。如下圖更不一樣:這裡呢,一些小的民系區域就不再區分,因為據我瞭解,客家人聚居於粵北,粵東,散居於全省各地,但是這些人並不會對當地主體文化產生覆蓋性的影響。

廣東不同民系之間不僅方言差異大,文化差異和認同差異也很大。廣東人的內部差異其實同中國境內各省份間的差異一樣:

廣府人以人口和經濟優勢佔據了廣東的大部分的資源。幾乎所有的富裕地區都是廣府人的天下。連粵語都成為廣東省內實際的“普通話”,並且在所有廣東人看來並沒有爭議,比國語普通話來得還自然。潮汕地區一般指的是潮州,汕頭,揭陽。外界認為汕尾人也是潮汕人,但是汕尾人實際上並不認為自己是潮汕人。潮汕人也感覺汕尾人有別。但是他們之間的故事外人看不透。

客家人在廣東的感覺也是“客”。雖然有梅州大本營,但是客家人的在廣東省內的散居狀態和所居住地區的邊緣化(粵北,粵東)總給人一種外來戶的感覺。而實際上他們又對廣東有深刻的認同感。粵西的雷州,很多人說的話是閩南語,也近似潮汕話。他們和潮汕人見面也會比對一下方言,有時候親切感倍增。而中國人的認同是以區域界限劃分,不是以方言劃分,所以他們也沒太多認同感。而茂名和湛江的說黎話的人雖然跟其他人認同有別,外界一般也不把他們當做大的區域劃分出來。

看起來一個整體的廣東,內部實際也是千差萬別,甚至可以說比北方省份之間的差異還要大。

我在廣東讀書的時候才真正第一次認識到廣東人的粵語水平的差異。首先我是作為一個外省人出現的。在大一軍訓閒暇的交流中,我發現,有些人聊天用粵語,有些人用其他聽不懂的方言。軍訓中為了大家熟悉得快,就不停換隊列。不過不管跟誰在一塊,我都很快跟他們熟悉了之後要學習粵語,有些人的回答竟然是:我不會粵語!

我心裡一直很明確,北方省份來的人如果不學習肯定都不會粵語,但是無法想象廣東省內的人也不會說粵語。甚至是典型粵語區的人也會跟我說:我都不知道我是怎麼學會白話(粵語廣州話)的。反正看TVB就看會了。

這個人就是我宿舍的廣東江門人,他們說的話屬於粵語次方言四邑方言西江片(聽起來像粵語和客家話的雜糅體),但是他們不認為自己家鄉話是白話。

總之,廣東省內的不會粵語的人來源具體就這幾種:

客家人,潮汕人,雷州人,黎人,外省人。

近些年來出現一些可怕的現象:

隨著普通話推廣的進一步推進,粵語區出現退縮現象,並且是從內部發生的改變。我同學都是90年代初的人,他們的普通話很差勁。但是我在廣東遇到的00後小孩子的普通話突飛猛進,在街上很多人開始說普通話。甚至一個地道廣東小孩說跟河北孩子一樣的普通話。我跟他父母聊天,父母說要培養孩子說標準普通話,少說方言。前幾天的一篇文章,一個廣東江門的母親說她的孩子在家都說普通話,不說粵語。

這種情況其實挺讓人擔憂的,方言馬上就要被送進博物館。還是希望大家能夠從自身做起,學好普通話,也傳承好自己的方言。

另外,再說一點非常有趣的現象,廣東省內人的普通話水平如下:

客家>>潮汕>>廣府人

以後再見到不會說廣東話的廣東人,不要奇怪。雖然他們是廣東人,但卻不是廣府人,並且,連廣府人慢慢也不會說粵語了!


趣方言


廣東本土有三大族群:廣府人、客家人、潮汕人,每個族群都有自己的方言、習俗。而我們通常說的廣東話,或白話(粵語)是指廣府人的方言,所以很多客家人、潮汕人不會說粵語。近三四十年的改革開放,廣東的經濟飛速發展,來自廣東以外全國各地的移民,也形成了一個新的人口數量很大的群體,其中也有很多人不會說白話。


廣府人主要分佈在珠江三角洲的港澳、廣州、佛山、江門、東莞、中山、深圳、肇慶及粵西的陽江、茂名、湛江,粵北的清遠、韶關以及海南、廣西的梧州等地區,通常以廣州、香港的白話作為標準粵語。

廣東的客家人主要生活在惠州、梅州、河源、深圳東部、東莞東南部及茂名、湛江、清遠、韶關部分地區。


潮汕人聚居的地區主要在粵東的汕頭、潮州、揭陽、汕尾等城市。


whitedeer


在很多外省人眼中,以為廣東人只說白話,但當他們真正來到廣東或接觸到廣東人的時候,才發現有些廣東人不會說粵語,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作為一個廣東人,簡單說說自己的看法。首先廣東有廣府、潮汕和客家三大民系,自然就有廣東話、潮汕話和客家話三大語言,他們說什麼樣的語言跟他們的成長環境息息相關,但是除了廣東,廣西不少地方也是說白話的。

其次是教育問題,因為現在全國推廣普通話,小孩子自小接受的是國語教育,小孩在學校裡交流都是用普通話,在家才會說些粵語,以至於不少小孩的國語比粵語說得還好。最後是新廣東人越來越多,廣東1.1億人口中外來人口達3000多萬,他們很多都在成交立業,落戶廣東。他們的小孩不少出身在廣東、成長在廣東,例如撒貝寧、尹正都曾在廣東呆過。這些新廣東人也是自小說家鄉語言比較多,而且在學校裡教的也是普通話,他們會聽廣東話,但說廣東話的不多,不過這跟他們父母的母語有直接關係。

粵語作為我國的第二大語言,由於歷史的原因,分佈於世界各個角落,我國4000多萬華人華僑中,廣東籍就佔了3000多萬,不少國家的第二第三語言就是粵語,可以說粵語是我國最具國際化的語言,不過在國內,國進粵退確實存在,但作為一個廣東人,還是希望粵語能繼續得到發揚光大。無論是粵語歌曲、電影還是其它文化載體,希望粵語能永遠傳承下去。


麼爺的舅舅


中國漢語作為世界語言分類中使用人口最多的語族,從屬於漢藏語系,其下可再分成若干語支,語支之下又可再細分為方言。

如此樹狀分支實在太過繁冗,以至於講到漢語的各子類時,我們總是會混淆,不知所以然。

誠如廣東省,其方言的種類之多、命名之雜可謂獨樹一幟,廣東方言、廣東話、粵語是同一個概念嗎?

或是或不是。

儘管都是廣東,或者簡稱“粵”,尾綴為近似的“話”、“語”、“方言”,但代表的意義卻不一樣。


其關係應該為廣東方言>粵語≥廣東話。

粵語是中國漢語十大方言中的一個,為方便分類,如此大方言一般以其所在省份的簡稱命名,而能夠使用一省的名號,那該方言必然在該省地位非凡,如覆蓋人口最廣、歷史最悠久、影響最深刻、佔據主要城市等,而事實上粵語並非廣東一省專屬,廣西也有大量分佈,只是在廣東,粵語分佈在珠三角,覆蓋人口多、又是省城,對外也強勢。


而廣東話,則是民間的稱謂,更多時候是俗稱,一般專屬於廣東省內的粵語,其範圍比粵語要小的多,少了廣西的部分。

廣東方言,則指廣東省內的方言,包括粵語、和粵語同級別的客家話,屬於閩語範疇的潮汕話、雷州話等,是跨方言的通稱。

在範圍排序上廣東方言大於粵語,再大於廣東話,因此,廣東人不會講廣東話是很正常的,畢竟還有約一半的人口講的是客家話、潮汕話、雷州話等。
與之相類似的是廣東的臨省福建,福建方言也包羅萬象,至少含有閩語、客家話、贛語、吳語等,而閩語雖然佔據福建九成的人口,但其內部還可以再分成許多種,如閩東話、閩北話、閩中話、閩南話和莆仙話,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福建話只是閩語之下閩南話的民間稱謂,因為閩南語人口是閩語各次方言中使用人口最多、覆蓋面積最廣、影響也最大的方言,常用於東南五省以外的地區。


圭海四記


廣東,在一些北方人眼裡還有些神秘。主要是方言叢叢,飲食奇特。但居住時間長了,就會稍許瞭解廣東。

首先,廣東有大大小小方言32種,其中廣府話,客家話,潮話,雷話為四大方言。但不論持哪一方言,卻都能聽說廣府話。這是因為廣府話長期作為嶺南官方語言流行。這個“廣府”也不是現代的廣州府,而是2000年前的廣信府。位於現在的廣西梧州(市)和廣東封開(縣)之間。古時兩地是一個地名。

其次,我們現在所稱的廣東話或粵語,一般是指廣府話。因為它發源時間最長流行面積最廣。正因為流行廣,廣府話沒有相對固定的地域,廣東全省,廣西東南部,海南島和世界215個國家都有廣府人。方言島的比較當然是珠三角地區絕對勝出,粵語之都。

再次,廣東有很多地區平時是不講廣府話的。象客家人集中的梅州,河源,惠州地區,潮州人集中的潮州,揭陽,汕頭地區。只有到廣州辦事才被迫飈起廣府話。


嚴家慶


不是有些,而是很多廣東人都不會說粵語,尤其是上了年紀的人。

廣東方言眾多,分佈最廣的是三種,分別是粵語、客語和閩語,這三類就佔了中國七大方言的三席之地。三類都是下邊還有少則樹種多則十幾種的分支,但一大種都有很多類似的地方(不然也不至於歸於一類)。

粵語是廣府民系的母語,又稱作廣東話、廣府話,俗稱白話, 是一種漢藏語系漢語族的聲調語言。

廣府民系在中國的聚居地,主要是以珠江三角洲為中心,分佈在廣州、佛山、東莞、香港、澳門、粵西東南部、廣西東部的廣大地區。

珠三角地區向來是廣東經濟中心,港澳經濟更不用多說,再加上上世紀起從香港飄來的粵語歌、粵語電影等等,都使得粵語成為影響力最大的廣東方言,因而被冠以廣東之稱,但並不是廣東人都說粵語,還有很大一部分廣東人講的是其他方言。

客語是客家民系的母語,也就是客家語,又稱客話、客家話、涯話、新民話、土廣東話等,集中分佈在粵東、閩西和贛南,具體到粵東,就是梅州、河源、惠州等市,不過在粵西、廣西、湖南、四川、臺灣等多地也有不小分佈。

閩語起源並主要分佈於福建,但在粵東的潮州、揭陽、汕頭以及粵西的雷州,同樣廣佈,在粵東其稱呼一般為潮州話或者潮汕話,在粵西則為雷州話。

由於粵語的強勢,大部分廣東年輕人都聽得懂粵語,但並不一定會說,即便會說,在不說粵語的家鄉他們是不說的,在梅州一幫客家人面前,沒誰會去扯粵語,在汕頭也一樣,像不會說粵語的我,即便是在粵語區,也是普通話走天下。


平沙趣說歷史


為什麼有些廣東人不說粵語,這應該屬於正常吧。我不是廣東的,就說一下我個人看法!

我們要知道粵語是一個非常完整的體系的,有其獨立的發音方式,語句形式。對於我們外地人來說就好比一門新的語言,我們所說的普通話和粵語就沒有多少相通的。粵語也很難學。

為什麼身為本地的人也不會說呢

我認為有幾點原因:

  1. 由於廣東是個比較發達的城市,導致大批的務工人員的湧入,其中肯定也有老師這個行業,老師是外地人,他們本身就不會說粵語,普通話是全國通用的官話,還有專門的課程,他們教學肯定是用普通話,當地的學生肯定就學普通話,不然都沒法溝通。

  2. 廣東發達,外來務工人員多,肯定有把戶口遷到廣東在當地成家的,他們的孩子也就屬於廣東人了,父母本身就不會說,那孩子也沒人教,所以他們雖然屬於廣東戶口,但是也不會說普通話。

  3. 學校裡面的學生也是來自全國各地,當地學生在裡面沒有機會說粵語,何況有專門的普通話課,老師也會要求孩子們多說普通話,這樣他們養成習慣後,回到家也有可能對父母說普通話,慢慢的就忘記了粵語,畢竟粵語也很複雜。

  4. 廣東人也有在外面工作的,在外面成家的,他們的孩子所處的環境沒有說粵語的地方,因為沒人聽的懂,所以他們也不會專門的教自己的小孩說粵語的。

通過以上幾點得出廣東人不會說粵語應該很正常。
以上是個人的看法,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討論!


古典青年


廣東人都會說粵語,珠三角人群講白話(百越話)的佔主流,講客家話和講潮潮汕話的人群佔少數。粵東地區講潮汕話(閩南語)的人群佔主流,講客話的人群次之,講白話(百越話)人群零零星星廖廖無幾可以忽略不計。粵東北地區以講客家話人群居多,客家話是主流語言,講潮汕話及講話的人群少到可以忽略不計。廣東省簡稱(粵)。廣東話(粵語)體系主要由百越話(白話),客家話,潮汕話(閩南語.)等三大方言構成。廣東這三大方言被外省人統稱謂為廣東話或粵語。這三種方言裡沒有一種方言能在全省範圍通用。百話,客家話,潮汕話均有各自的方言使用人群及適用區域。這就是廣東話或稱粵語的現狀。


用戶1740519364


你這問的讓潮汕人客家人有點難受😖,其實很多外省人包括非粵東地區的人也大部分覺得廣東人就會講廣東話(即粵語),要不為什麼廣東話叫廣東話?潮汕人客家人表示委屈。因為受本地廣府文化影響,所以廣東話作為省語言,但因為東部潮汕地區,客家地區主要是從北方或福建遷移過來,所以沒有受廣府語言,語言還是歸屬閩南語。正因為語言根系不同,也造成部分人不把潮汕地區列入廣東地帶。

有個不同是,我接觸的大多數客家人其實還是會粵語的。但潮汕基本很少,因為這個地區除了打工做生意的就比較少外出了,並且他們也享受自己發展,可能思想上有些排外,那麼潮汕地區的外地人就會比較少,所以很少有機會去接觸到其他語言,更別說學會了。

補充個點廣東地圖上找不到潮汕這個地方,因為它並不是廣東的一個市,潮汕是個地域概念,廣東東部沿海地區講同一種語言而歸到了一起。特指汕頭,揭陽,潮州三個城市。而這個地區的人也多會以“潮汕人”自稱,代表自己來自這個區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