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何有人說這些年的年味越來越淡了?

靜怡勤反覆練


我也感覺年味越來越淡了,其實過年是放假輕鬆的事,我感覺過年更累,走親訪友,招待客人,很累!!!!



曾記得我們小時候過年了才能有新衣服穿、可以洗一次腳、有肉吃、有糖吃!

那時候我們過年完全是家庭條件太貧窮,只有到了過年那幾天家裡才可以放開肚子吃吃喝喝。鄰里之間相互奔走相告我家今年有肉、我家今年給娃娃們買了兩件新衣服。

隨著時代進步,人門生活上提高了

“年還是那個年,但沒有了年味。不是時代變了,而是我們長大了。”

的確,我們總在說,年味好像變淡了。

其實,是我們長大了。

長大之後,我們開始遠走他鄉,去別的城市學習、工作,甚而有些人,嫁去了異鄉。

後來,每年的春節,我們興致勃勃地踏上回鄉的路途。

我們以為,呼吸到熟悉的故土氣息,吃到味蕾習以為常的那個味道,就知足了。

可當從前與自己一起長大的一些人,變得越來越生疏,當心中牢記的那幾條街巷,變得越來越陌生的時候,才知道:長大,象徵著某種意義上的失去。

失去曾經有過的天真歲月,失去成長路途裡,陪伴我們走過一程的人。

失去的同時,也讓我們懂得了懷念。

有那一刻,你會想起,從前那個陪自己過年的人,他的音容笑貌,他的叮嚀囑託...

有那一刻,你會懷念,曾經一起長大的那群孩子,曾經的無憂無慮...

年味變淡了,長大了的我們,也變了。

變得心事重重,也變得不再那麼容易滿足了。

“年味淡了,是因為家越來越小了。”

是啊,家,變得越來越小。

以前,有四合院,幾十口人,聚在一起熙熙囔囔。

如今,高樓套房,隔斷了親友之間的往來隨意;

獨生子女,也讓一個家庭,變得越來越人丁稀少。

一個春節,有的家庭,甚至連人都聚不齊。

新聞裡,多少個奔赴在異鄉的務工人員,因為沒趕上春運,因為忙著討生活,不能回家。

有多少個遠嫁的姑娘,因為去了婆家過年,無法回到爸媽的身邊。

家,變得單薄了;過年,自然也就冷清了。

所以說,如今還在家的你們,要好好珍惜,這一刻與家人相伴的時光。

有至親之人在身側的過年,才有年味。

希望外頭張燈結綵、煙火璀璨的年味,也能夠洋溢在你和家人的臉上。

新的一年,惟願你與家人,彼此珍惜,珍重。


絲路固原


順便祝關注我的朋友們過年發點小財,財多傷身,背不動。平平淡淡才是真,健健康康才是福。




柿園風情


歡歡喜喜過大年是中華民族傳統,大到黨和國家,小到家庭個人,都是非常重視的,而為什麼人們會感覺年味越來越淡呢?

首先,來自於生活水平的提高。過去過年,從家裡打掃除開始,分年肉、祭灶神、蒸年饃到初一早穿新衣、吃澆湯臊子面(穿新衣吃噪子面成為農村孩子們的奢望),而現在平常的生活吃飯穿衣都比過去過年的好,兩者的反差不象過去那樣強烈了。

其次,來自對傳統禮儀習俗的衝擊。過去受傳統禮儀習俗的影響,除夕,父輩領著晚輩到祖墳恭請祖先回家過年,向先祖彙報今年的收成、收入、一家大小的健康等情況,以告慰先祖的在天之靈、求得先祖對新一年的護佑,春節期間,一天一家,帶著晚輩走親訪友拉家常,進一步增強彼此感情,並使這種親情延續下去;現在騎著電摩或開著小車,一天走完所有親戚(當完成住務),就連除夕春節燃放鞭炮的習俗,一些地方以“保衛藍天”也被禁止了。。

再次,來自生活壓力。在農村,在外打拼忙碌了一年的農民工回家過年與家人短暫團圓後,過了初五(有的初三),就不得不再次奔赴打工之地掙錢養家,因為他太明白:子女上學報名、開春的農藥化肥、夏秋兩季的種子及莊稼收穫、甚至老人的吃藥打針……,哪一項不用錢來解決!哪有安逸的心情在家享樂過年!

最後,來自生活節奏的加快。現代城市生活節奏加快,城裡年輕人工作壓力大,趁著過年僅有的幾天假和家裡人一起出國出境旅遊,去感受異國他鄉旳風情,緩解壓力,放鬆心情,己成為近幾年城裡人過年的一種時尚,過年隨時通過短信、微信、視頻、打電話等方式互致問候、祝福、拜年,加深友誼即可,比待在家裡接待親友或提著禮品走親訪友拉家常更有意義。

總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質量的改善,人們對“過年”的觀念也在不斷更新,傳統習向現代文明轉變,這本身就是社會進步的表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天天享受“過年”一樣的生活,還有誰去在乎年味的“淡”與“濃”呢?


風高霜潔427


春節的民俗歷史很長,年味淡是一種心理現象,至少說明我們對年很期待。

首選,年味來源於我們對傳統的堅守。堅守的東西少了,特別是諸如放鞭炮、貼春聯等形式性東西減少了。

第二,年味來源於我們對傳統的揚棄。由於時代變化,揚棄成為自然,畢竟年俗也隨時間而變。新年俗很難在短時間成為大眾認可的。

第三,年味來源於我們對年的想象與現實差距。這裡的情況就比較複雜了,每人都不一樣。

最後,值得說明的是,真正的年俗是傳統的一部分,我們要以發展眼光來看待。





金色土地GL


現在過年呀,確實是娘們兒越來越淡了。至於原因是什麼呢?我個人感覺是是因為以下幾點,第一個就是說啊,咱們人與人以鄰居親戚喊的各種關係就不像早些年,比如說2000年左右的時候,像咱們小的時候關係那麼純潔,至於原因為什麼呢?首先因為,比如說在2000年左右的時候想鄰居親朋好友啊,各種親戚,大家每家的生活條件以及綜合的一個就是情況住的房子呀啊,包括這個交通工具呀都差不多,但是呢,大概在2000零幾年之後。農村哪包括好多人呢?都出來進南方啊,或者是呃一些企業去打工。還有一些人呢,是出去呃,經商做生意。還有一部分人呢,就是留在老家沒有出去工作。這樣的話,親戚朋友啊,鄰居呀!每個人的工作都不一樣。反之呢,大家的收入情況也不一樣。比如說過年了,有的人買車呀,買房啊!吃的穿的呀都比較好呀,有的人呀,就是剛解決溫飽問題啊,因為每個人的心裡都是嫉妒,羨慕恨。那些人就是看到別人比自己過得好,自己內心呀,都為何嫉妒別人。當他碰到別人過得不如他的時候,他都會去笑話別人。所以說導致大家的關係不像以前那麼好。


我的國六奇駿


年味沒淡,是人情淡了。不信,你閒門三思一下。











海濱遊中國


當然,現在天天過年,東西豐富多彩,吃得方面膩了,舉例,大城市是看有多少餐廳,意味著城市等級,只要有錢什麼東西都可吃到;其二,社會人情淡薄了,以銅臭味來衡量親情,舉例,隨禮和紅包不斷漲,沒有達到水準讓人看不起;其三,社會風俗化在減少,使傳統節日不熱鬧了,舉例,安全問題不準放鞭,某領域價格漲價。


靈雲寺


以前的人溫飽問題尚未完全解決,消費水平很低!所以都是盼望過年的時候給自己帶來好的吃喝玩樂等,現在人們溫飽已經完全解決,都在追求更好的物質和精神生活,所以,不一樣了!

打工的多了,家裡就冷清了。

吃的好了,過年的酒肉也就沒區別了!



凡塵陌客167955927


1.沒有了鞭炮,限制了氣氛!

2.平時微信視頻太方便了,過去一年半載才聚會的話現在隨時都在交流!

3.自產自足的年貨幾乎沒有了,在農家豬雞都不能養了,過年的動手的參與感沒了!

4.年貨隨手可得,失去了樂趣

5.平時太快的節奏,春節假期太短了,大家都懶得動手,失去儀式感和參與感!

6.過年飯店要少開張,假期到正月十五以後!鞭炮煙花響起來,年味就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