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雲南紀行---建水古城-尋古

雲南建水。唐元和年間(810年前後)在此築惠歷城,惠歷為古彝語大海的意思,漢語譯為建水;元時設建水州,屬臨安路(路治在通海);清乾隆年後改為建水縣。1300多年的歷史浸潤,把古城雕刻得古香古色。建水的城市規劃也很有眼光,新城環繞古城而建,至今還保留著古城門和一段古城牆。古城內街巷儼然,石板路儘管是後期鋪設,但仍被行人車輛磨礪得油光錚亮。建築仍是明清時期中原的風格,頗有古城風韻。

雲南紀行---建水古城-尋古

01.雲南建水古城,臨安路。

雲南紀行---建水古城-尋古

02.古城內有許多牌坊,可惜的是這些牌坊都是修復或新建的,但也不乏精美之作。這個牌坊上書“兩逸鎖鑰”,“兩逸”估計意指此城的位置,這裡肯定是用了“典”,百度查不到,唉!沒有當地導遊,這細節很難確切弄明白。“鎖鑰”意思好理解一些,多形容關隘,指其地位的重要。此牌坊建築非常厚重規範,六柱兩面八字開設置,效法官府之威和高貴,斗拱和飛簷很是莊嚴,巨石為礎,厚重敦實鎮壓得住巨大的樑上三重飛簷。整個建築有精細的重彩描金顯得華貴無比。

雲南紀行---建水古城-尋古

03.雲南提督學政考棚(科舉考場)。中國古代統治者是十分重視文化建設的,建立了政權就要建學,建了學就要建立致仕通道,讓學子們有出頭的途徑,這樣就可以把文化傳承下去,把統治擴展延續下去,把人們的思想統一起來。這個考棚始建於明朝,可惜現在我們看到的是近年在原址上恢復建設的,已經沒有了當年考場的蒼桑感和歷史積澱。

雲南紀行---建水古城-尋古

04.雲南提督學政考棚(科舉考場)。考棚建築格局為朝堂、宗廟式,不管它是新或舊,這種建築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莊嚴,具有心理威懾力。在這種地方考試,想作弊首先就要翻越這一個心理障礙。

雲南紀行---建水古城-尋古

05.天君廟。宗教的實質是藉助對超自然力量的認識,建立一套道德準則,以調整和統一人們的行為。中國的原創宗教就是道教,它建立的道德準則是由《道德經》演繹出來的“天人合一、天道承負、樂生好善”,這也是統治者最喜歡和最需要的東西,其實對中華文化繁衍影響最大的就是道教,而不是近些年大行其道的佛教。

雲南紀行---建水古城-尋古

06.宗教建築都有嚴格的建築格局,道教有宮、觀、廟、府、殿、壇、祠等。“宮”為皇室后妃等級的,如“天后宮”;“觀”是道教對廟宇的正統稱謂;“廟”是道教神祉的統稱,等級不定,所有神仙都可以入住,如天君廟;“殿”是帝王等級的,如“武聖殿”;“壇”指高於地面的祭臺,舉行宗教祭祀活動的地方;還有“祠”,也是道教建築,是供奉忠魂的小廟,如“忠烈祠”。

雲南紀行---建水古城-尋古

07.天君廟正殿-火神殿。我國供奉最多的火神為祝融、炎帝、回祿,民間以祝融最為著名。但歷史上無論文字記載或形成廟宇而被世代祭祀的當首推閼(è)伯,並奉其為恩賜火明和財富,使家族繁衍興旺的保護神。西南少數民族的火神崇拜與北方少數民族的火神形體人格化不同,他們大多把燃燒的火焰視為火神的化身(或把鍋莊石.火塘灶等視為火神的象徵)。

雲南紀行---建水古城-尋古

08.天君廟三清殿。三清殿是道教供奉最高尊神-三清祖師的殿堂。每個道觀都必須供奉,所以一般是道教廟宇的主殿。三清殿內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故名“三清殿”。可在天君廟,三清殿是後殿,裡面供奉的卻是五個神仙。唉!還是這話-沒有當地的導遊,你是弄不明白的。

雲南紀行---建水古城-尋古

09.天君廟。關聖殿關帝老爺在此。

雲南紀行---建水古城-尋古

10.天君廟財神殿。按當下的社會風氣,來拜他的肯定比來拜關帝老爺的要多。

雲南紀行---建水古城-尋古

11.藥王殿。財神老爺人人都離不開,其實這位老爺也是人人都離不開的。

雲南紀行---建水古城-尋古

12.天君廟齋堂。天君廟住的神仙很多,很全,還有轉運殿、魁星殿、文昌殿等。這裡還設了齋堂,不過沒見到在這裡吃齋的居士。

雲南紀行---建水古城-尋古

13.天君廟門樓(戲臺)。門樓的內側是二層結構的戲臺,這戲臺的建築規模是夠大的了,可見雖遠在邊陲,這廟宇當初的繁盛與紅火。

雲南紀行---建水古城-尋古

14.簷。正殿的斗拱與簷角顯現出這座建築工藝水準的高超,一點也不遜於中原內地。

雲南紀行---建水古城-尋古

15.雙龍橋。俗稱“十七孔橋”,是三閣十七孔石拱橋,坐落於建水古城西5裡處,橫跨瀘江與塌衝河交匯處,已列入中國造橋史冊。清乾隆年間先建三孔,道光年間又建十四孔與之相連,是雲南省著名古蹟之一。橋有三座樓閣,兩端中間各有一座。橋全長148.26米,寬3米,遠看猶如一艘樓船,近觀似長虹臥波。它造型奇巧,是我國現存的優秀古橋之一。

雲南紀行---建水古城-尋古

16.雙龍橋。橋上兩頭與中間各建有一座亭閣,中間一座最大,是三層亭閣。

雲南紀行---建水古城-尋古

17.雙龍橋。其實這橋的歷史不僅寫在銘牌上,橋上車走人踏磨得錚亮的石板就已經告訴了人們它的蒼桑。

雲南紀行---建水古城-尋古

18.朱家花園。建水的歷史文化還體現在園林建築上,城內有“朱家花園、張家花園”等。城裡還有一座著名的文廟,這些由於時間問題我們沒去到。在網上,看到推薦的建水旅遊時間多是半天,這點時間就是走馬觀花也不夠用。我覺得,如果想細細地品賞建水古城,最起碼也得兩天。

雲南紀行---建水古城-尋古

19.小吃。建水的歷史文化底韻也體現在飲食文化上,這裡的小吃也很著名,中午在路邊店我們點了汽鍋雞、烤糟豆腐、素炒瓜蔓尖三個著名小吃。豪華的晚宴還在後面。

雲南紀行---建水古城-尋古

20.晚宴第1菜-烤糟豆腐。相傳明朝朝廷大量徵兵,一小夥子被徵,投軍前夜,母親擔心兒子捱餓,連夜將豆腐用一塊塊布包好,再用石塊將豆腐裡的水分壓幹,放入包裹,讓兒子帶著。長途跋涉後到了軍營,豆腐早已經發黴、變臭。把豆腐扔了又覺得可惜,小夥子便將發黴變臭的豆腐放在炭火上烤,等到豆腐烤出焦黃色,發黴發臭的豆腐散發出一股香味,吃一塊咬破脆皮,熱氣從無數蜂窩狀小孔中散出,汁液四濺,味道極美,於是便有了“烤糟豆腐”。

雲南紀行---建水古城-尋古

21.晚宴第2菜-涼拌米豆腐。米粉做的類似“涼粉”的塊狀食物,稱之謂“米豆腐”,用老醋、生抽、辣椒、香菜等佐料拌食,酸、辣、鹹、香可口,入口細膩涼爽,佐酒可多飲三杯。

雲南紀行---建水古城-尋古

22.晚宴第3菜-臘肉炒餌塊。我國西南地區喜食臘肉,早年因為沒有冷凍條件,就把一時吃不了的,想節省一點慢慢吃的肉,掛在灶前讓灶煙燻制,使之臘化防腐。但肉類臘化後,會產生特殊的香味,就形成了“臘肉”這一特殊美食。“餌塊”是一種西南地方蔬菜,我們這兒不多見,餌塊質地細膩、脆,入肉味,菜品入口有香脆、香嫩、香辣的口感,異域風味很足。

雲南紀行---建水古城-尋古

23.晚宴第4菜-汽鍋雞。在雲南,汽鍋雞大名鼎鼎,其實做法很簡單,就是在中間有空腔的砂鍋裡放入鮮雞塊(當地土雞)和相應佐料後蒸制,幾個小時後,蒸汽入肉浸出肉內汁液和佐料香味入湯而成,其特點不僅在於肉味香嫩,其湯也不是由水熬製而成,而是蒸汽從肉中蒸浸而出,味道更為鮮美。

雲南紀行---建水古城-尋古

24.晚宴第5菜-虎皮青椒。虎皮辣椒我們這兒也經常可以吃到,但與雲南略有不同,辣椒本來就是西南地區最重要的蔬菜,可以這麼說,雲南的廚師如果沒辣椒他根本就不會做菜。建水的虎皮青椒油較重,盤中可見油湯,其他口味相近。油重也是我國西部菜系的特點之一。

雲南紀行---建水古城-尋古

25.晚宴第6菜-草芽炒肉片。肉片就是豬肉片,炒肉片全球一個味,好賴全是看火候和佐料用的不同。草芽倒是我們沒見過甚至沒聽說過的蔬菜,再加上辣椒一炒,食之嫩滑、清香、脆爽,有我們常見的“蘆筍炒肉片”的感覺。不過這類似於我們體驗“異域風情”,感覺還是不錯的。

雲南紀行---建水古城-尋古

26.雲南建水。晚宴第7菜-醬香肉片。這菜可以說是雲南風味,也可以說是西南風味,醬香的肉片,麻辣的做法,對喜歡肉食的朋友是一盤不可多得的美味,也是佐酒佳餚。

雲南紀行---建水古城-尋古

27.晚宴第8菜-川式牛肉。川味的特點就是麻辣,牛肉做得好不好就是看它嫩不嫩,二者結合,即香嫩,又麻辣的就是它了。不過四川、湖南、湖北、雲南、貴州麻辣的特點都差不多哈。

雲南紀行---建水古城-尋古

28.晚宴第9菜-五彩豆粉。什麼豆做的粉不知道,當地服務員口音太重,問好幾遍也聽不懂。此菜感觀像很稠的粥,口感有鹹味,入口有豆沙的感覺,比較清爽,五彩就是撒在上面的佐料色彩。此菜在口感上給人的印象不深,也許它是一種地方名吃,可廚師不是地方名廚。不管怎麼說作為地方小吃還是蠻有特色的。

雲南紀行---建水古城-尋古

29.晚宴第10菜-土豆絲餅。我們這兒經常吃茭瓜餅,做法類似,只是主料換成了土豆絲。它的特點就是沒見過用土豆這樣做菜。口感一般,特色也不甚突出。

雲南紀行---建水古城-尋古

30.晚宴第11菜-秘製酸湯魚。這是壓軸菜,也是該店的招牌菜。訂這個酒店時老闆就說過:“在建水,你找不到比我這個店再好的了!”秘製肯定是佐料配方有所不同,口味還是酸菜魚,口感不錯。菜講究色、香、味,可這菜不管哪裡做,色形沒有什麼可評的,由於平時對酸菜魚感受不多,所以很難對比評價。

雲南紀行---建水古城-尋古

31.晚宴第12菜-米線。最後才上米線。不過到這時候,我們都已經吃飽了,吃它也就是嚐嚐。在雲南8天,對米線的印象最深,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店,每天都吃米線,一個店一種做法,一種做法一個味,你說它有1萬種口味都可以。我覺得比較有特色的是肥腸米線、牛肉米線、酸辣米線、肉末炸醬米線、清湯米線。別瞧不起清湯米線哈,那湯就是用白開水加上鹽和韭菜末、香菜末、蔥末,再撇上一點點豬大油給它漂上了油花,早餐吃它清爽無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