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兒子十歲,還老是要求我晚上哄完妹妹去陪他,有時半夜還叫我咋辦?

海悅48


簡答:孩子十歲了有這種情況很正常(疼愛加優越生活的慣養)。孩子的膽量(自由活動)是從小培養的,比如家裡沒有爺爺奶奶和保姆,父母要上班,給他分配作業或者能幹的小家務給予鍛鍊(嘗試),慢慢地發現他能自主想辦法處理好的。時間長了就自然而然有膽了~膽量就是培養孩子單獨處理和安排自己能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主見。也是把他的個性轉換成智商活動。

把“愛”放到實用環境中鍛鍊孩子;

膽量小的孩子鍛煉出來是專門人才。



團圓83



侗鄉胖嫂


記得小時候,如果晚上一個人睡覺說怕或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懶得動手卻又推諉說不會的時候,我的爸爸總會不肖的對我說:“男上十二有託父之力”之類的話,其大概意思就是說男孩子到了十一、二歲就能夠幫大人做一些事了。

至於你的孩子或者我們大多數人的孩子到十歲還時時處處脫離不了父母,最主要的是和我們的嬌慣和溺愛有關。

我們教育孩子大多都圍繞他們的學業和身體轉圈,感覺有好的成績和好的身體就夠了,成績和身體故而重要,但是讓他們自立、自主也不能忽視。

在現實生活中,孩子不能自己獨立卻往往到處尋求依靠是不可取的,很多實例證明不管是個人還是一個集體,不能自主、不能獨立最終都會被現實所淘汰。

趁孩子還小,多讓他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我個人覺得應該借鑑一些西方國家的教育方式,或者中西結合可能會更好。


花村WJ



綠水青山說教育研究


【悅職場】為您解析:兒子十歲,還老是要求我晚上哄完妹妹去陪他,有時半夜還叫我咋辦?

首先出現這種現象沒有必要慌張和排斥,正確認識行為原因是關鍵。

在心理學上,這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退行,具體來說,就是當個體遭遇到挫折無法應付時,表現出與其年齡不相稱的幼稚行為反應,這是一種反成熟的倒退現象,放棄成熟態度和成人行為模式,讓自己退回到兒童狀態,這種狀態意味著可以放棄努力,不用去應付困難,恢復對別人的依賴,徹底逃避的責任,從而滿足自己的某種慾望。

這種機制即可以發生在小孩身上,也常常發生在成人身上。

有一次,我同事的女兒已經上高中了,有一段時間,三番五次要求媽媽陪睡。同事知道,那段時間孩子的學習成績有退步,壓力偏大,因此她沒有拒絕女兒,實際上陪了二個晚上以後,女兒就主動和媽媽說,不需要媽媽陪了。

其次,如何應對?放下焦慮,接納+陪伴。

如何應對這種行為?拒絕、呵斥會有結果嗎?十歲的孩子或者理性上能夠懂得媽媽需要照顧妹妹,但您兒子在情感上顯然不能接受。如果不能幫孩子度過這一階段,孩子不能很好地解釋媽媽為什麼不陪我?而認為是媽媽不愛我了,這會壓抑形成心理創傷,可能會對日後的生活有一定的影響。

因此,建議對這件事情淡然處之,不要焦慮,首先不要認為陪伴了大的就沒有時間陪伴小的了。你可以陪兒子的同時,一定要高高興興地去做,不要不耐煩。同時,你也可以通過講故事,講大人小時候如何愛護兄弟姐妹等,讓兒子放下焦慮,逐漸認識到,媽媽愛我,她也愛妹妹,但是妹妹還小,我要保護他,我是男子漢,我是哥哥……

當你真正放下焦慮去做,你會發現這個階段過渡過去,其實並沒有那麼難,而你也通過陪兒子的有限時光裡感受到母子親情。

正確認知問題,做一個心理強大的媽媽,為你加油!


悅職場


男孩子一般都跟媽媽比較親,如果又是自己帶大的,就會更粘媽媽一些,孩子誰對他好,他就跟誰親,人之常情。十歲的男孩,個頭接近大人了,但其實心理還不成熟,也還是個孩子,或許因為有了妹妹,他也想得到媽媽關注。是不是平時生活中,因為妹妹小,需要照顧就關注的多,疏忽了老大的感受,讓孩子缺乏安全感才會特別依戀你?

還有,孩子半夜找你,是偶爾還是經常性,如果偶爾有可能是做惡夢了,或者白天看的書,電視之類的恐怖片,有點害怕。如果是經常性的,你就要有意引導,跟他聊聊,看是什麼原因,對症下藥。一般孩子準備睡覺時,都比較放鬆,容易吐露心裡話,我就是經常利用這個機會,跟兒子溝通,瞭解他的心理活動。

其實做為父母,真的很矛盾,男孩子,即怕太依賴自己,變得膽小懦弱,又怕要求過於嚴格,讓孩子跟自己產生距離。所以,平時的相處非常重要,男孩子大了,要多跟爸爸相處,爸爸的耳濡目染勝過媽媽的言語說教,平時生活中多注意培養他的獨立性,多給他鍛鍊的機會,媽媽要懶一點,學會示弱。如果偶爾孩子跟媽媽撒嬌,也欣然接受。讓孩子感覺到愛,我覺得一個溫暖善良的性格對男孩子也同樣重要!


小麗話情感


兒子十歲,還老是要求晚上哄完妹妹再去哄他,又是半夜還要叫我。

關於這個問題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回答。

一、十歲兒童的心理特點。

兒童進入十歲時,一般都就讀於小學三至四年級。可能很多家長感覺孩子進入十歲後突然有了新的變化,這些變化可以從認知分辨、自我意識、自控自律、情感發展、遵守紀律、秩序感發展、人際交往、表達能力、自尊心和上進心的敏感性等各方面得以體現。同樣是十歲,男孩子和女孩子心理發展水平也不盡相同。同齡男孩子仍然非常頑皮,但是女孩子則相對要文靜一些。別小看了這表面的變化,因為女孩子一般從十歲開始就已經進入青春期前期的發展,而男孩子相對要晚兩年。

十歲兒童的共性心理特點:

1.認知和分辨力有提高,但還不全面

2.自我意識增強,膽子更大

3.自控和自律意識開始兩極分化

4.情感日漸豐富,但是情感表達能力下降

5.秩序感下降,磨蹭拖拉現象加劇

6.人際交往能力增強,但是選擇性更大

7.自尊心更強,但是呈現脆弱和敏感

二、十歲兒童家庭教育的應對之策。

1.家長要重視孩子是非觀的構建

2.構建良好的家風,用生活節奏來固化孩子的行為和內心秩序

3.重視自尊心和上進心的培育,使孩子得到真正的尊重

4.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減少孩子的煩惱

5.重視家庭規則建議,合理管教孩子

6.責任感增強,但是缺乏責任鍛鍊

三、發現孩子的心理需求

孩子要求父母哄完妹妹以後再去哄自己,其實孩子更多的是想要的到父母的關注,小孩子嘛,都想要得到父母全部的愛,您的兒子能做到這一點說明他在內心是做了十分巨大的退讓的,很不容易,父母一定不能忽略孩子的這一要求,並且儘量做到公平。

以上就是我對這一問題的全部解答,其中部分內容沒有展開敘述,各位朋友有需要可以百度查閱。

我是未焱老師,一個從事青少兒編程教育的搬磚工,希望我的回答能夠給您帶來一定的幫助!





未焱老師


二胎家庭常常出現的一個問題是:因為小的弱小,會把大部分的時間、精力都投入到小的身上;同時會覺得大的應該懂事,應該理解大人,而忽視了老大的感受。

往往這時候,老大可能出現一些行為倒退或者特別纏人的行為,而這些行為的出現(在家庭教育領域,這個叫做“尋求關注”),對於不懂兒童心理的父母來說就會貼上“不懂事”、“長不大”、“調皮”等的標籤,而越是被這樣對待的孩子,他就越容易朝著這個方向發展(心理暗示的作用是非常強大的)。

建議二胎家庭做以下一些調整:

1-每天保證與老大的單獨相處時間,讓老大感受到他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根據情況15-60分鐘不等,可以跟孩子約定);

2-讓老大參與到老二的成長中來,父母可以請求老大給與幫助(比如,請你幫媽媽給弟弟拿個紙尿褲;請你幫媽媽帶弟弟去洗手等等),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有價值的;

3-不吝嗇對老大的鼓勵和愛。愛和鼓勵要表達出來,比如:你是我們家裡大寶貝,爸爸媽媽一樣愛你!你能幫媽媽帶弟弟洗手了,真能幹!等等

4-告訴孩子父母的難處,以及希望孩子體諒的點。比如:媽媽精力有限,有時候可能忽略了你的感受,希望你能理解並告訴媽媽。等等。讓孩子學會理解家庭關係的變化以及每個人角色的調整等。

5-約定睡眠規則:雙方商討一個大家都接受的老大睡覺前的規則,比如媽媽陪你五分鐘後,你自己睡;或者,媽媽給你講個故事,你自己睡等等。

6-別忘記讓爸爸參與到孩子的成長。媽媽照顧老二,爸爸可以陪伴老大做些大孩子喜歡的事情,讓孩子感受的愛。

老大能感受自己在家中的價值、能感受到愛,自然這種所謂的依賴、纏人就會減少。


敏思育兒


我想你平時和你兒子在相處時相互說話是不是很少?你對你兒子的一切行為和要求是不是都以順存或默許為主?如果是這樣的話,你首先必須要和你兒子多講話,要有意地多找些話題與他討論,或者說要找話逗他!其次要在逗他的同時激發他獨立或獨處的勇氣和興趣,要點撥他正在長大和成為“男子漢"的條件一一膽大,獨立自處等,同時還要告訴他妹妹尚小,他是哥哥,哥哥不僅應照顧妹妹,還應處處讓著妹妹,不應和妹妹爭吃的爭玩具爭父母的愛!意思是如此,但語言應選擇自已父孑或母孑最常用最溫和的語言,並且要經常的反覆地灌輸一段時間,讓孩子能熟知和背誦你的意思,並在日常中讓其自覺的謙讓和照顧妹妹(主要是意願和表情表現上),堅持一段時間後就可以一本正經的告訴他,他己經長大了,是個男子漢了,不應該讓爸媽陪他睡覺了,爸媽很忙,有很多事要做,不能老這樣陪他睡覺了!

我遇到過不少這樣的孩子,多半都是由於父母以前過於溺愛同時又缺乏口頭的引導說教所致,父母應在孕育時就應提前給長子灌輸愛護和謙讓小妹(或小弟)的思想和行為,若等二胎孩子出身後發現問題再來想轍就顯得太晚太難太被動了。以上僅是我個人的意見,是否適合僅作參考。


白髮漁樵52


關於這個問題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回答。

一、十歲兒童的心理特點。

兒童進入十歲時,一般都就讀於小學三至四年級。可能很多家長感覺孩子進入十歲後突然有了新的變化,這些變化可以從認知分辨、自我意識、自控自律、情感發展、遵守紀律、秩序感發展、人際交往、表達能力、自尊心和上進心的敏感性等各方面得以體現。同樣是十歲,男孩子和女孩子心理發展水平也不盡相同。同齡男孩子仍然非常頑皮,但是女孩子則相對要文靜一些。別小看了這表面的變化,因為女孩子一般從十歲開始就已經進入青春期前期的發展,而男孩子相對要晚兩年。

十歲兒童的共性心理特點:

1.認知和分辨力有提高,但還不全面

2.自我意識增強,膽子更大

3.自控和自律意識開始兩極分化

4.情感日漸豐富,但是情感表達能力下降

5.秩序感下降,磨蹭拖拉現象加劇

6.人際交往能力增強,但是選擇性更大

7.自尊心更強,但是呈現脆弱和敏感

二、十歲兒童家庭教育的應對之策。

1.家長要重視孩子是非觀的構建

2.構建良好的家風,用生活節奏來固化孩子的行為和內心秩序

3.重視自尊心和上進心的培育,使孩子得到真正的尊重

4.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減少孩子的煩惱

5.重視家庭規則建議,合理管教孩子

6.責任感增強,但是缺乏責任鍛鍊

三、發現孩子的心理需求

孩子要求父母哄完妹妹以後再去哄自己,其實孩子更多的是想要的到父母的關注,小孩子嘛,都想要得到父母全部的愛,您的兒子能做到這一點說明他在內心是做了十分巨大的退讓的,很不容易,父母一定不能忽略孩子的這一要求,並且儘量做到公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