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詩詞小知識

小編 此次向大家推薦的是詩詞,就當是對 詩詞

的複習吧

詩詞

詩詞,是指以古體詩、近體詩和格律詞為代表的中國漢族傳統詩歌。亦是漢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認為,詩更適合“言志”,詞更適合“抒情”。 詩詞是闡述心靈的文學藝術,而詩人、詞人則需要掌握成熟的藝術技巧,並按照嚴格韻律要求,用凝練的語言、綿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意象來高度集中地表現社會生活和人類精神世界。中國詩起源於先秦,鼎盛於唐代。中國詞起源於隋唐,流行於宋代。中華詩詞源自民間,其實是一種草根文學。在21世紀的中國,詩詞仍然深受普通大眾青睞。

1 詩

1、概述

一種以有節奏的、形象生動的語言,高度凝練和集中地反映生活或抒發強詩詞圖烈的感情的文學作品。(詩中有戲劇,戲劇中有詩)詩一定是傑作,再不就是絕無存在價值的東西,詩是會呼吸的思想,會焚燒的字。常說的詩又指《詩經》。《詩》三百,始終於周,《詩》,上通於道德,下止於禮義。中國古代把不合樂的叫“詩”,合樂的叫“歌”。統稱為詩歌。按故事情節又分為抒情詩和敘事詩;按語言韻律,分為格律詩和自由詩。

2、特點

詩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它飽和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象,語言精煉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於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建築美。

我國現代詩人、文學評論家何其芳曾說:“詩是一種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它飽和著豐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來表現,而且在精煉與和諧的程度上,特別是在節奏的鮮明上,它的語言有別於散文的語言。”這個定義性的說明,實際上概括了詩歌的幾個基本特點:第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第二.抒情言志的思想感情、第三.豐富的想象、第四、語言的音樂美。

詩歌語言特別要求富有音樂性,音樂美可以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詩歌語言的音樂性因素,包括節奏、音調、韻律等。詩句要求節奏鮮明、音調和諧,符合一定韻律,吟誦動聽感人,具有音樂美。

3、格式

1、五絕:仄起 平起2、五律:仄起 平起 3、七絕:仄起 平起 4、七律:仄起 平起

2 詞

1、概述

屬於詩的一種韻文形式,由五言詩、七言詩或是民間歌謠發展而成,起於唐代,盛於宋代。句子長短不一,賦》。注:“詞”與“辭”在“言詞”這個上是同代,一般只說“辭”,不說“詞”。漢代以後逐漸以“詞”代“辭”。“詞”後來又逐漸按一定的曲調來填寫,即詞牌;如“滿江紅”“蝶戀花”“江城子”“西江月”“浪淘沙”等,它由曲名發展而成,例如“西江月”原本是唐朝教坊展櫃唱的曲名,後來以這種形式填詞,便逐漸成為一種詞牌。

宋代。原是配樂歌唱的一種詩體,句的長短隨歌調而改變,因此又叫長短句。詞分為小令(58字內),中調(59~90字),大調亦稱長調(91字以上)。詞一般分上下兩闋也稱之為“片”。

詩後人奉為經典;楚辭以其忠君意志的一再表達、比興手法的完整運用,影響後代詩歌創作,形成創作傳統。《詩經》與《楚辭》因此也時常被認作古代詩歌將源頭追溯到《詩經》與《楚辭》。

2、特點

詞是合樂的歌詞,所配合的音樂是隋唐以來新興的燕樂。由於這種文體對音樂的依附性,決定了詞在體制風格上一系列的特點。 首先,詞必須有詞調,詞調是填詞時所依據的樂譜,詞調的名稱叫詞牌。有的詞牌原來和詞的內容有關,如白居易的《憶江南》,內容是回憶江南風物生活。但後人依據《憶江南》這個詞牌填詞時,僅取其曲調,而內容不必與江南有關。這樣一來,詞牌僅僅表示一種曲調而已,於是有的詞人就在詞牌之下另註明題目。

詩詞小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