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探访新成昆铁路工地:施工环境恶劣 工人在“水帘洞”里掘进

在中铁五局成昆铁路复线项目部工地采访,我被新成昆人于平凡之中书写新时代篇章的事迹感动着。他们身居高山峡谷,每天的工作宛如平常一首歌,但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感人的故事。

探访新成昆铁路工地:施工环境恶劣 工人在“水帘洞”里掘进

不能给老人家丢脸

从四川省峨边县城到成昆铁路峨米4标工地,汽车穿行在重重大山悬崖峭壁之中。开车的司机是当地人,很有经验地靠近山体一侧行走,小心翼翼躲避山上滚落的石头,车窗外起伏延绵的大山仿佛没有尽头,临近的老成昆线上,偶尔一列绿皮车在山腹中蛇形而过。

“欸,老爷子,我到了,在成昆呢,正在您曾经走过的路上。您放心吧,我会好好的!”接电话的是一个脸膛黑红的大嗓门汉子。

他叫李泽民,是成昆铁路峨米4标项目部的副经理。他的岳父原是成昆铁路关村坝隧道施工队伍中的一员,今年已七十五岁。

提起成昆铁路,李泽民如数家珍:我岳父说他们修建成昆铁路乐山段时,要数峨边、金口河这两段最艰难,施工人员通过大渡河的时候,将绳子横拴在两岸,人悬空在绳索溜。那是施工不像现在有成套的机械设备,打隧道靠的是钢钎、大锤,用风枪打炮眼就算是先进的设备了。在隧道里施工中还常常遇到一捅就塌的“烂摊子”、流水哗哗的“水帘洞”、四五十度高温的“火焰山”……关村坝隧道里的岩爆,石头突然碎裂,飞石在隧道里头乱飞。但前辈们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精气神,在关村坝隧道施工中创造出双口月成洞百米的纪录,党中央专门发了贺电!

谈到这些,李泽民一脸的崇敬。施工走上正轨后,按照临行时岳父的叮嘱,李泽民捧着一束白菊花,专门去了一趟一半在隧道里,一半悬在半山腰的关村坝车站,他说,那里长眠着岳父的战友,其中一个战友在世时没有任何亲人。拜祭完,他掏出手机:“老爷子,看好了,我们不会给你们丢脸的!”

李泽民说到做到。他带领162名施工人员工征战八月岭隧道进口平导,从2016年7月19日开工,施工进度在兄弟洞口一路领先,创造了月成洞230米的记录,质量安全事故为零,连续五次获得项目“六比六创”第一名的锦旗。

探访新成昆铁路工地:施工环境恶劣 工人在“水帘洞”里掘进

要到掌子面才踏实

年近半百的程喜明是一头累不倒的老黄牛。中铁五局成昆铁路峨米四标的工友们都这样说。

项目综合作业一队施工的大坪山隧道进口平导,通往驻地的便道是一个又高又陡的边坡,成“Z”字形,迂回曲折。作为队长,程喜明一会儿在悬崖边的洞口拿着对讲机呼叫,一会儿指挥挖掘机修便道,大热的天,他任凭太阳烧烤。

2017年3月5日,大坪山隧道进口平导掌子面突发涌水,塌方近8平方米,随后涌水量逐日增加,到3月23日,日涌水量达3.6万立方米,相当于1200万人每天的饮水量。

支护、拦堵、截流……许多方法都用过了,就是制不住喷涌的水流,掌子面越来越危险,程喜明吃不香睡不着,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危难面前,连续20多天泡在工地的程喜明急中生智,想到了一个办法,在旁边挖一个洞过去,把水从掌子面背后引开。但工人们害怕了,没人愿意这样干。这时程喜明一个人抱着风枪,冲进了“水帘洞”里。

工友们愣住了,都知道程喜明患风湿关节炎、肝硬化、做过脾切除手术,有时见他痛得脸上直冒汗,吃着药还上工地,劝他回家治疗修养,但他不肯,说在家也是吃一样的药,闲着反而浑身不舒服,要到掌子面心里才踏实。

有一种无声的命令,叫做“干着指挥”。这种命令,比“站着命令”更有威力。这种威力不是靠管理者手中的权力,不是强制力,而是靠自身的模范带头和艰苦实干的作风,这是一种威望之力,更是一种神圣的指挥。“队长都进去了,我们还犹豫个啥!”伴随着程喜明手中风枪传出的“突突突”声,工班长来了,工人们来了,大家一个都不落下,全部加入了战团,不分白天夜晚掘洞引水,饿了,让食堂将饭菜送到现场来,困了,轮班打个盹……直到4月初,掌子面涌水被制住了,程喜明和工友们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探访新成昆铁路工地:施工环境恶劣 工人在“水帘洞”里掘进

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成昆铁路复线)是在既有成昆铁路基础上新建或增建二线的铁路线,北接成都、南联昆明,设计时速160公里/小时,全线长约900公里,四川境内632公里。

成昆复线施工难度最大、里程最长的峨眉-米易段全长约386公里,穿越几个地质断层,途经区域大多是高山峡谷,地质、气象条件非常恶劣,修建难度很大。峨米段要建140余座桥梁、40余座隧道,整个路线桥隧占比达到73%。换句话说,峨米段全线超七成路段为桥梁和隧道。

成昆铁路复线攀枝花至昆明段预计将于2019年建成通车,攀枝花至成都段预计将于2022年建成通车。届时,从成都坐火车去昆明只要7个小时左右,出行的体验会更惬意。

来稿:中铁五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