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外地人的吶喊:年入30萬,無法立足的北上廣深

外地人的吶喊:年入30萬,無法立足的北上廣深

2018年畢業生,有40%選擇北上廣深,44%選擇杭州、蘇州、成都、西安、重慶、武漢等新一線城市。當新一線城市、二線城市的就業人口超過一線城市時,中國的經濟發展會出現新的增長點,而新出現的引擎將逐步改變未來人們的就業選擇與城市格局。只有當全國形成10箇中心城市和大城市群,3-5億的勞動力才能相對平衡的發展,追求屬於各自美好的幸福生活。

一線城市的房價造就了二線城市的土著紅利

仔細分析,能在一線城市立足的外地人,父母的幫助功不可沒。完全靠自己努力,創業成功或年薪百萬的人鳳毛麟角,大多數普通人都是在家裡的幫助下付了首付,過著月月還貸款的生活。他們大多學業有成,工作上進,來自二線或三線城市中產階級家庭,或富裕的縣城、農村。首付款基本來自父母的畢生積蓄,或賣掉家鄉房產所得的賣房款。可以說,一線城市的房價暴漲是二三線城市的財富大轉移的結果。2017年以後畢業的學生,面對的房價將是5年前的2-3倍,除去千萬家產的富二代及少數金融和互聯網新貴所代表的高薪階層,一般城市普通家庭的人不得不去思考逃離北上廣,回家鄉發展的可能性。

面對越來越高的房價壓力,來自新一線或二線城市家庭的人,將會是第一批享受二線城市土著紅利的人。相對於來自三四線城市、農村的人,這些人家裡在省會城市長期生活,有多套房產,父輩關係和同學人脈都不是問題。隨著國家對新一線城市的投入,他們有了回家做房東的機會,除去少數幾個只有北上廣深才有的高薪職業,大多數職業新一線城市也有,少一半工資回家鄉工作將是平衡生活和工作的最佳選擇。也有不少人依靠一線城市的經驗,回到家鄉獲得了漲薪機會。家鄉省會,有房有車,甚至不只一套,這便是很好的土著紅利。在最近一輪二線城市房價大漲的浪潮中,紅利更加顯著。

一線城市已經買房的外地人離開的成本增高

隨著二線城市房價的大漲,幾個頭部城市,杭州、成都、南京、武漢,房價均價3-4萬,少數環境好的樓盤,價格直逼前幾年的一線城市。已在一線城市買房的外地人假如賣掉北上廣的房產,清了貸款,剩餘的幾百萬回到這些城市只能購買一處環境好的大戶型,顯然得不償失。這些人原本計劃賣掉直接實現財務自由,可現在的二線城市房價大漲驟然提高了他們回家的成本。

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小房換大房的期待遠不如無房變房東的期待,所以一線城市已經買房的外地人更多的會繼續紮根北上廣深。前些年北上廣深本地人的幸福將逐漸轉移到二線城市的土著們。

來自三四線城市人的新選擇

家鄉來自三四線城市,選擇北上廣深還是杭成南武蘇這些新一線城市?越來越多的人把父母的積蓄或家裡的賣房款投給了新一線城市,這些人大多數家境普通,北上廣深高額的首付款無法企及,只能在相對便宜的二線城市安家立足,背上一個合理的貸款。這種選擇會伴隨著國家大力建設十大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發展越來越成為主流,可以期待當年在北上廣深的經濟增速會在這些新一線城市重現。

來自城市底層或農村的人只有在北上廣死扛

這些人家裡無法拿出首付款,甚至有債務。記得前些年有一篇報道,一個記者採訪一個湖北的農村大學生問他為什麼選擇上海,而不是武漢。這個學生答道,對於他來說,在武漢和在上海立足都必須要靠自己,兩城回家的時間也相差無幾,生活的難度一樣大,既然這樣,選擇一個工資較高的城市肯定是最好的選擇。來自底層的這些人無論是選擇北上廣深,還是回到二線土著最喜歡說的所謂家鄉省會,生存難度都極高,逆襲的難度一樣大。在北上廣死扛成為不得不選的發展道路。

年薪30萬,在一線城市是否要走?

一看你的家鄉是新一線還是省會,是縣城還是農村?

二看你在二線城市是否有房,能否做房東?

三看你是否打算取得生活和工作的平衡?

中國那麼大,可以去的地方其實挺多的,不過如果你是農村的孩子,還是先在最掙錢的地方多存些積蓄再說吧。最能面對現實的人往往最有機會實現逆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