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歷史上兩件不同的事卻有驚人的相似,彷彿陷入歷史的循環之中

民國初建,北京還有一座“大清門”。於是眾意改名為“中華門”。門改名了,匾額也得重寫,只是一時找不到制匾的大木。有人提議,直接把舊匾翻過來,在反面寫不就行了。大家動手拆匾,翻過來一看,三個大字~~“大明門”。

歷史上兩件不同的事卻有驚人的相似,彷彿陷入歷史的循環之中

戰國時期,三家分晉有了魏;三國時期,三分歸晉又沒了魏。等晉滅亡後,拓跋魏又佔領大北方,相生相剋是魏晉;三國時期,先是劉焉割據蜀中,兒子劉璋軟弱投降。再是劉備割據蜀中,兒子劉禪軟弱投降。五代十國,先是王健割據蜀中,兒子王衍軟弱投降。再是孟知祥割據蜀中,兒子孟昶軟弱投降。勸降劉璋、劉禪的是一個人,都是譙周。勸降王衍、孟昶的也是一個人,都是李昊。

歷史上兩件不同的事卻有驚人的相似,彷彿陷入歷史的循環之中

曹操:“生子當如孫仲謀”。朱溫:“生子當如李亞子”。結果孫權與李存勖,都是前期特別牛逼,到了後期孫權老年痴呆,殺了親兒。李存勖聽曲唱戲,逼反養子。可見兩人當兒子時比較小清新,當父親時就比開始狗血了。

歷史上兩件不同的事卻有驚人的相似,彷彿陷入歷史的循環之中

英女王問卡梅倫:“卡中堂,都談什麼了”?卡梅倫:老佛爺,中國人要來我們這裡修高鐵,您意下如何?老佛爺:錢從哪來?卡中堂:洋人帶了四大洋行給咱借款。老佛爺:洋人意欲何為?卡中堂:洋人要求五口通商。老佛爺:有啥附加條件?卡中堂:洋人要求自由入境旅行,多開設孔子學院,通商口岸開埠唐人街。

歷史上兩件不同的事卻有驚人的相似,彷彿陷入歷史的循環之中

中國晉惠帝司馬衷說:何不食肉糜?法國路易十六的皇后瑪麗說:沒有面包,為什麼不吃蛋糕。司馬衷執政時期八王之亂,他自己被司馬越毒死。路易十六和他的老婆瑪麗在法國大革命時被送上了斷頭臺。

歷史上兩件不同的事卻有驚人的相似,彷彿陷入歷史的循環之中

百家爭鳴,中國第一個文化巔峰: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古希臘文明,西方古代文明的代表,極盛於公元前5,6世紀。漢朝,公元前206年建立。羅馬共和國,公元前2世紀,通過三次馬其頓戰爭,正式開始數百年的稱霸。15世紀時,東西方都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1405年鄭和下西洋。15世紀,大航海時代到來。我們可以看到,人類作為一個整體,雖然溝通不暢,但在大節奏上驚人一致,不能不說是歷史尺寸上的驚人相似。只可惜後來我們失約了。

歷史上兩件不同的事卻有驚人的相似,彷彿陷入歷史的循環之中

隋朝的李綱,當太子楊勇的老師,楊勇被弟弟楊廣幹掉了;唐朝時李綱又教太子李建成,李建成被弟弟李世民殺了;唐太宗時李綱繼續教太子李承乾,結果李承乾被弟弟李泰給陰死了~明萬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努爾哈赤攻下了葉赫城,葉赫首領金臺石被捉。葉赫部首領布揚古臨死前曾對天發誓:“我葉赫那拉就算只剩下一個女人,也要滅建州女真。”然後,慈禧太后是葉赫那拉氏。最終簽署清帝退位條約的隆裕皇太后,也是葉赫那拉。

歷史上兩件不同的事卻有驚人的相似,彷彿陷入歷史的循環之中

明月在《明朝那些事》的後記裡面寫過一段話:以史為鑑是不可能的。其實歷史沒有變化,技術變了,衣服變了,飲食變了,這都是外殼,裡面什麼都沒有變,還是幾千年前那一套,轉來轉去,該犯的錯誤還是會犯,該殺的人還是會殺,岳飛會死,袁崇煥會死,再過一千年,還是會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