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雄安新區,節能作為“第一能源”|城市能源變革樣板

雄安新區,節能作為“第一能源”|城市能源變革樣板

雄安新區,節能作為“第一能源”|城市能源變革樣板

今年是河北雄安新區設立一週年,在這一年中,新區日新月異的變化牽動著每一個人的目光。如何將它建成一個綠色智慧新城,也對建設者們提出了全新的挑戰。

2017年5月,國家電網公司組建河北雄安新區供電公司籌備組,先期進駐新區,負責雄安新區電網規劃、建設、運營和供電服務等業務,並廣泛對接新區委員會和規劃編制單位,獲批編制《雄安新區電力電網專項規劃》,推動電網與其他基礎設施統一規劃、一體建設,實現電網發展與城市發展有機銜接、智能電網與智慧城市深度融合,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打造“綠色低碳、智慧高效、友好便捷、堅強可靠”的國際一流綠色智能電網。

如今一年過去了,國網為雄安新區電網建設做了哪些工作?形成了怎樣的供電特色?對雄安新區千年大計發揮了怎樣的作用?本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文丨呂銀玲

中國能源報記者

雄安新区,节能作为“第一能源”|城市能源变革样板

集智創新奠定技術基礎

河北雄安新區供電公司籌備組入住之初,正是要集中智慧、推陳出新之時。為此,籌備組立足新區工作實際,建立起學習分享機制——“分享匯”。每週一、週三晚上,員工們聚集在會議室,對技術、管理、規劃,各抒己見。籌備組成員輪流當“老師”,每次由一名成員針對某個主題作講解,大家再圍繞分享內容進行發散學習和深入研討,將個人知識匯聚成集體智慧。

在這樣的氛圍下,國際先進電網、綜合管廊、BIM系統、智能變電站等概念相繼提出……“分享匯”為籌備組分享、學習國內外先進電網技術和管理理念提供了平臺。

除了“分享匯”,為吸收更多創意、思路,獲得更加開闊的視野,2017年12月15日,“雄電加速度創客空間”掛牌啟動。

據介紹,創客空間採用“項目孵化池+主題創客營”的管理模式和“智慧眾籌+雙平臺+主題日”的運行機制,不斷集聚系統內外優勢資源和力量,彙集創新理念、挖掘創新課題、推進創新研究,著力培養創新人才,打造創新成果,

更好地支撐世界一流綠色智能電網建設,服務雄安新區發展。

截至目前,已先後有“雄安電網數字化工程”“能源互聯網小鎮”“區域能源互聯網關鍵技術研究”“充向未來”四個主題創客營開營。其中“雄安電網數字化工程”在近兩個月的集中工作中,先後編制雄安電網數字化工程管控平臺EIM共27個原型版本,圓滿完成既定準備,於2018年2月9日成功閉營。“能源互聯網小鎮”主題創客營彙集了包括兩位院士、兩位長江學者在內的32名專家學者,開展能源互聯網小鎮項目研究,於5月3日成功閉營。

電力輸送保障100%綠色供電

根據規劃,雄安新區將實現電力100%清潔化,率先成為全時段100%清潔電能供應的城市電網,電能佔終端能源消費比例達52%以上。

據瞭解,河北電力經營區的清潔發電能力無法保障未來雄安新區發展需求。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水務與工程分院生態環境研究所副所長高均海表示,清潔低碳的能源保障要從內部可再生能源挖潛、外部清潔能源供應和創新利用方面著手,堅持把節能作為“第一能源”。

《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指出,要堅持綠色供電,形成以接受區外清潔電力為主、區內分佈式可再生能源發電為輔的供電方式。依託現有冀中南特高壓電網,完善區域電網系統,充分消納冀北、內蒙古等北部地區風電、光電,形成跨區域、遠距離、大容量的電力輸送體系,保障新區電力供應安全穩定、多能互補和清潔能源全額消納。與華北電網一體化規劃建設區內輸配電網,配套相應的儲能、應急設施,實現清潔電力多重保障。

在區外清潔電力方面,冀中南特高壓電網將與錫盟-山東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蒙西-晉中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聯網形成華北特高壓交流環網。同時,張北特高壓交流外送工程正在推進中,將與北京西-石家莊特高壓交流工程聯網,把張北豐富的風光清潔能源送到雄安新區。

高均海介紹,雄安新區還將探索交直流混合配電網和直流微網的應用,合理配置集中和分佈式儲能系統,實現儲用靈活雙向運行,有效消納清潔電能。同時,增強區域電力供應,新區供電可靠率達到99.999%,110千伏及以上電網安全穩定標準滿足“N-2”要求,起步區適度提高供電可靠標準。

在區內可再生能源挖潛方面,則主要利用新區太陽能及蘆葦、秸稈、廚餘垃圾等生物質能,就近解決部分能源供應需求,實現資源可再生利用。

綜合能源服務增亮點

除了綠色供電,國網還積極推進綜合能源服務業務。雄安新區市民服務中心是國網落實綜合能源服務項目,進軍雄安新區綜合能源市場的“第一標”,為服務雄安新區能源市場增添了更多亮點。

市民服務中心供電及綜合能源工程建設指揮部外部協調組組長蘇琨介紹,在這片規劃總用地24.24公頃的土地上,除電網工程、配電工程、售電設備外,還有很多和能源相關的綜合性項目。

在保障供電可靠性方面,通過外部供電線路、變壓器、開閉站等多級備用設施,大幅提升了市民服務中心供電可靠性。國網通過四條外線,整體對市民服務中心進行供電,在內部採取靈活多樣的接線方式。在四條外線失去三條的情況下,市民服務中心仍無需甩負荷,通過內部調整,即可保障全部負荷正常用電。

在智能管控方面,採用了智慧能源管控系統CIEMS,不停歇地自動監測所有配電設備運行狀態,並比對用能設備運行狀態,通過計算電流、電壓、負荷、溫度等,實現“智能化”,達到對市民服務中心內部用電設備智能管控、智能平衡的效果。通過監測管理,智慧能源管控系統還能監測所有變壓器運行狀態,判斷其是否過負荷或欠負荷,並相應調節用能側負荷水平,實現柔和調節。

據介紹,這裡的一切,最終將會複製到雄安新區的更多角落。如綜合能源管控中心將會被複製為城市能源管理中心,通過城市智慧能源管控系統實現能源全景監測、能源控制、能源分析、能源塊數據輔助決策等服務。

End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國能源報(ID:cnenerg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