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電商賣家,流量轉化的利器在此!

電商賣家,流量轉化的利器在此!

去年五月百雀羚長圖在社交媒體刷屏時,大家雙擊666時,曾有人發文潑冷水質疑:短時間大量轉發、曝光的確為百雀羚這個老國牌帶來了大波流量,然而觀其天貓旗艦店的銷量,並沒有顯著大幅上漲,無疑表明,這一波流量沒有成功實現轉化,是場熱鬧而回報甚微的營銷。

電商賣家,流量轉化的利器在此!

當然,這一觀點很快遭到了大批營銷人士、業內大佬的回懟——因為百雀羚此次營銷本意便不在轉化,而是推出品牌,讓老牌企業的底蘊得以在當代媒體中獲得新生,在社交媒體用戶心中樹立品牌形象,這種形象帶來的信任度才是未來玩營銷、促銷量的底氣。

但這種爭論也恰恰說明了在營銷人心中極其關鍵的一點:將流量轉化為銷量往往才是新媒體營銷的目的,這在電商行業尤甚。現在電商轉化率低是許多店鋪普遍存在的問題,拯救電商的轉化率怎麼做?這2種新媒體營銷姿勢瞭解一下。

電商賣家,流量轉化的利器在此!

一、帶貨能力強的文案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有些文案總讓人控記不住寄幾的雙手啊。

究其內幕,你會發現,這是一種心理因素的影響。比如“你連世界都沒看過,哪來的世界觀”,成功點燃了苦逼小白領們平日的苦悶、對詩和遠方的嚮往,忍不住就“一杯敬朝陽”,為情懷、為所謂體驗升級剁手了。同理,利用焦慮創作文案也是屢試不爽的一個小手段,不久前文章《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的刷屏,恰是印證。

其次,看起來直白粗暴的反覆洗腦,其實也是種效果顯著的方法呢。┓( ´∀` )┏“簡單如“送禮就送腦白金”這種加強心理認知的洗腦循環,深藏不露如誠品書店有名的排比文案——

“過期的鳳梨罐頭,不過期的食慾,

過期的底片,不過期的創作欲。

過期的PLAYBOY,不過期的性慾,

過期的舊書,不過期的求知慾。

全面5~7折拍賣活動,

貨品多,價格少,供給快。

知識無保存期限......”

通過邏輯層層遞進,推導出你需要接受的營銷目的,沒毛病。

電商賣家,流量轉化的利器在此!

二、定位精準,優化精準

不論你是“內容為王”派還是“流量為王”派,都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是搞個大新聞往往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曝光,但能否轉化往往後果難料,畢竟這種曝光有時候未必與產品強相關。

而同時不可忽視的一點是,除卻某些領域常見衝動消費外,當下的消費者在購買一件物品時,尤其是選購價值較高或使用頻繁的家居用品,通常會在互聯網上做大量搜索,瞭解相關測評後再做決定。此時,新媒體平臺上的內容是否契合用戶的搜索關鍵詞,能否通過內容黏住用戶,就成了影響轉化率的一大命門,著意做好這一點也是制勝關鍵。

除卻口碑外,用戶的意向程度往往就取決於你的內容是否能讓用戶直觀感受到產品的特徵、性能、性價比等測評關鍵點。比如:美妝品牌美寶蓮推出一套完整的美妝教程,藉助教程展現產品,同時彰顯品牌的專業性、產品設計的人性,使用戶能更容易get到產品的優秀之處,無疑是雞汁的做法,值得大家學為己用。

當然,提高轉化率,內容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購買路徑、活動機制等因素也同樣重要,如果大家有興趣歡迎在評論區留言給我們,也歡迎大家關注小億觀點,我們一起聊聊新媒體的那些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