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繼“奇付通”和“保互通”之後,“現在支付”也把支付系統認證續上了

繼“奇付通”和“保互通”之後,“現在支付”也把支付系統認證續上了

“現在支付”此前就已經拿到了系統過檢認證的證書,只不過最近恰好到了有效期,但就在前兩日,“現在支付”公司又把這個支付系統認證續上了。

按照順序,“現在支付”是央行7號公告後第三家非持牌支付機構拿到系統認證證書的。前兩家分別是360奇付通和PICC保互通。

中國支付網獲悉,“現在支付”申請的是“互聯網支付;銀行卡收單;移動電話支付”三種支付業務類型。

3月21日,央行發佈“7號公告”宣佈正式放開外資進入中國支付市場,而在此之前三個月,央行副行長範一飛曾就“支付開放”事宜公開表態。

範一飛說,“均衡開放要求我們要營造良好的公平競爭環境,既不實行歧視政策,也不搞超國民待遇;既不對內歧視,也不對外歧視。不是說要擴大對外開放了,只受理外資機構申請支付業務許可,而不管國內機構申請。政府監管將繼續遵循總量控制、結構優化、提高質量、有序發展的原則,重點做好對已獲牌機構的監管引導和整改規範,通過續展等監管措施淘汰落後機構,同時開渠引活水,鼓勵有實力、可持續發展的中外資機構入場開展業務,鼓勵通過兼併重組等方式實現支付機構結構優化。”

坊間認為,這被視為國內公司又有機會申請支付牌照的信號,之前已經不抱指望的企業重新又燃起了希望。

但事實真是如此?

在去年的兩會上,範一飛明確表示,“市場參與者眾多,總體而言市場供給和需求有一些失衡,供大於求的情況比較嚴重,所以行業也存在過度競爭的情況。”

業內資深人士向中國支付網表示,去年兩會至今僅僅一年,支付牌照除了註銷幾張預付卡機構外,市場供給並未明顯減少,過度競爭仍然存在,央行並不會貿然重啟國內企業申牌,開放外資進入國內支付市場,更多的是國家層面的利益考慮。

該人士稱,此前也有二十多家企業包括攜程、國家電網等都完成了系統過檢認證,但大多連當地人行“公示”的這一步都未達到,更別提已經“公示”了的那近百家翹首以盼的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