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大批境內外媒體記者抵青 迎接第一“站”是微笑

大批境內外媒體記者抵青 迎接第一“站”是微笑

大批境內外媒體記者來到峰會新聞中心報到。

大批境内外媒体记者抵青 迎接第一“站”是微笑

峰會新聞中心工作人員在接待各國記者。

文/半島全媒體記者 孫豐欣 徐傑 圖/半島全媒體記者 孟達

6月9日,上合組織青島峰會將正式舉行。峰會前一天,新聞中心取證中心迎來境內外記者取證的“小高峰”,有時還出現十幾位記者同時辦理手續的場景。隨著記者們的陸續抵達,峰會新聞中心公共工作區熱鬧起來,大廳內滿是拿著採訪裝備四處找線索的記者。6月8日下午,新聞中心的新聞發佈廳還連續舉辦了三場新聞發佈會,介紹上合組織國家安全合作成果、山東省經濟社會發展和對外合作情況、上合框架下文化和旅遊領域合作情況。

境內外記者

取證迎來“小高峰”

中午12點10分,來自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白俄羅斯、巴基斯坦等國的十幾位媒體記者同時到來,峰會新聞中心取證中心迎來一波境外記者的取證“小高峰”。

在志願者的引導下,記者們在境外證件辦理窗口排好隊,依次遞交相關證件資料,在工作人員的協助下,完成個人身份的審核和確認,然後現場領取記者證。來自白俄羅斯國際廣播電臺的美女記者Bandarovich Ina在領到記者證後,又詳細諮詢了酒店入住、媒體班車等情況,工作人員都進行了一一解答。

據瞭解,取證中心是境內外記者們進入峰會新聞中心的第一站。為了讓記者們快速取證,這裡的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實行“兩班倒”的工作模式。從6日開始,取證中心每天早上8點到晚上10點間持續開放,設置境內、境外共8個窗口,午餐、晚餐時間也會全員在崗,大家輪流倒班就餐,以免影響取證效率。

半島記者注意到,在境外證件發放區,工作人員在接待臺內壁上貼了許多便利貼,上面記錄了記者入住酒店的英文名稱、取證辦理時所需的證件類別等內容。當記者們提出相關問題時,可以迅速解答。

峰會新聞中心取證中心副組長魏華介紹,為了滿足境外記者取證的交流需求,“取證中心目前共有40位志願者,主要來自中國石油大學、青島大學等駐青高校。語言類志願者外語水平很高,有的達到英語專業八級,還有的有留學背景,口語流利,和外國記者交流很順暢。”

除了常規的業務流程培訓、文明禮儀培訓、語言交流培訓,取證中心還結合取證中的實際情況,想出了一些貼心的服務指南。“比如,很多境外記者辦理完取證手續後,最關注的就是怎麼回酒店入住、怎樣乘坐班車、新聞中心怎樣使用等信息。為此,我們從媒體手冊中摘取了這些重要信息,以中、英、俄三種語言打印在一張紙上,讓人一目瞭然。”除此之外,工作人員和志願者還引導記者們關注掌上新聞中心,及時瞭解本次峰會的相關資訊與通知。

600工位熱起來

滿眼“長槍短炮”

峰會在即,來自境內外的媒體記者們正陸續抵達,偌大的新聞中心公共工作區熱鬧起來。在擁有600工位的工作區,記者注意到,很多記者是拉著拉桿箱來的,稍事休息便開始“安營紮寨”,不斷掏出各種“武器”,大廳裡滿眼都是“長槍短炮”。此前,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等中央媒體已提前在新聞中心進駐,並設立了演播室和工作室,持續推出上合系列新聞產品。

峰會前夕,許多媒體記者首先關注到了新聞中心的硬件設施和完善服務上。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記者Khan Shahid Afraz告訴記者,這個新聞中心建得非常漂亮,辦公場所寬敞明亮,辦公設施也很完備,還配有專門的工作電腦。“剛才試了一下,網速挺快的,這幾天的工作環境很舒心。接下來的幾天,我將在這裡完成新聞的採集和製作,我會重點關注上合組織成員國之間的經貿和技術交流。”

新聞中心大廳的外宣品展區擺放了大量推介齊魯文化的書籍、圖冊、紀念品,吸引了不少記者。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齊魯風韻書籤挺受歡迎的,裡面的書籤上印有各種齊魯文化元素,還配有多種顏色的中國結,不少記者過來領取。

6月8日下午,新聞中心的新聞發佈廳連續舉辦了三場新聞發佈會,向境內外媒體記者介紹了上合組織國家安全合作成果、山東省經濟社會發展和對外合作情況、上合框架下文化和旅遊領域合作情況。發佈會現場,記者們圍繞熱門話題進行了提問。

火車接站已接待

約50家境內外媒體

6月6日,上合青島峰會新聞中心正式開放,迎接境內外註冊記者進駐。為做好來青採訪上合組織青島峰會的境內外媒體記者抵離服務工作,新聞中心設在青島火車站、火車北站的記者接待站也同步啟用。截至8日下午5點,他們已經陸續接待了來自新華社、人民日報、俄羅斯全國廣播電視公司、路透社等約50家境內外媒體記者。

6月8日下午記者在青島火車站南廣場時,剛好遇到來自俄羅斯的美女記者Anna Ratkoglo,她一抵達青島火車站,就在帶著溫暖笑容的志願者引導下來到接待處。核對確認身份證、護照等一系列信息後,Anna Ratkoglo雙手接過志願者遞給的鮮花,露出開心的笑容。

峰會服務期間,記者接待活動從7點30分一直持續到23點30分,全天16個小時持續在崗。來自青島大學的志願者馬一恆告訴記者,“由於臨近海邊,早晚溫差大,但我們不覺得辛苦,大家從始至終都在露天搭建的接待站堅守崗位,以熱情飽滿的面貌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媒體記者。”

據媒體抵離服務小組組長楊雪榮介紹,為做好接站服務,他們對已確定聯絡人的媒體主動對接、提前溝通,確定到站時間、車次、人數後,並告知記者出站線路,確保記者能夠通過會務通道盡快出站。同時,安排接站員在出站口進行接站、引領,快速確認身份後乘車前往媒體中心。

服務小組的成員們還不斷完善服務細節。比如,為了便於記者一出站就能看到指引牌,三處出站口分別配置了兩位志願者在裡層和外層不間斷地舉牌指引;為記者準備水、鮮花和糖果;與車站協調了一處就近最便利的公廁,方便記者如廁;提前準備彩色打印機和聯網的筆記本電腦,便於記者打印確認函和其他材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