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美製M-14步槍有什麼優缺點?

德意志人民軍中將


M14步槍是一支不該誕生的步槍,誕生M14步槍的項目就是有問題的,由此產生的步槍自然也有很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M14使用的槍彈,也就是7.62x51mm NATO步槍彈,定型之前叫做T65彈,這是一種全威力步槍彈,設計理念依然停留在二戰階段。

T65槍彈追求更遠的射程和更大的穿透力,由此帶來的是更大的槍彈體積,更大的槍彈重量和更大的後坐力。尤其是後坐力,導致M14在全自動射擊時可控性很差,命中率非常低。而且彈藥較大的體積限制了彈匣容量只有20發,如果全自動射擊,不但命中率低,彈匣還會很快打空。後來就有了讓人笑掉大牙的快慢機鎖,鎖定了步槍的全自動射擊功能。一支全自動步槍只能打單發,本來M14就是從半自動的M1加蘭德改進過來的,這麼一來都快變成彈匣版M1加蘭德了。

不過M14在美國的測試中確實打敗了比利時的FAL步槍和AR-10步槍,後來中國也對美國M14步槍,比利時FAL步槍和德國G3步槍進行了對比測試,結果也是M14表現最好。但是FAL和G3也是被T65彈坑了的,在一堆被T65坑了的槍中,M14是表現最好的,只能這麼評價。本來FAL打的是英國.280彈,要是.280的FAL和M14比還不知道誰更好呢。而且G3的成本可是比M14低很多,而且G3對於彈比價挑剔,可能是彈制約了G3的性能。

後來美軍看中了M14精度上的特點,將它改進成了狙擊步槍,表現還算不錯,比如M21,M25,Mk14/M14 EBR等都是從M14改進過來用作精確射擊的武器,也算是有點用吧。

以上是我的回答,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我是輕兵器愛好者,熱愛輕武器與戰術文化,期待與你一起走進狂野的輕武器世界!


輕兵器愛好者


M14步槍是美國的一個最有代表性的特殊符號的武器,真鐵實木製成的槍體和護手還有槍托,還有比較原始甚至實際上真的就沒有什麼改進的瞄準用的表尺。

完全一副二戰中間所使用的自動步槍的模樣,不過它並不使用8發3006子彈塞進去的漏夾來作為彈倉,而是用可以從下面安裝進去的可拆卸彈匣來裝載它的全部的15發左右的子彈(有的型號可能是20發),另外它槍體前方護手的上方都添加了新的散熱孔之類的構造,另外可以安裝新型的瞄準用的器具來提升作戰性能。

M14是在二戰結束之後幾年內研製定型,發射彈藥仍然也是美軍在那個時代甚至那個時代之前最普遍的3006英寸步槍子彈(當然後來逐漸都改進成使用北約通用標準的7.62x51毫米子彈的版本了)扳機動作方面M14現在可以用更少的力氣,扣下扳機發射要動作舒服輕鬆多了。


李三萬的三萬裡


圖為美製M-14步槍

1945年美國著名槍械設計師約翰·加蘭德在M1加蘭德步槍基礎上開始設計自動步槍,1954年設計出原型槍,1957年美國軍方定型命名為M-14步槍,1959年在春田兵工廠投產,M-14步槍即成為美國軍隊制式裝備。

M-14步槍是美國在越戰早期使用的自動步槍,美國軍方當時強調軍用步槍射程遠的設計思想,並不接受小口徑步槍彈。在越南戰場上部份美國士兵會扔掉笨重的M-14步槍撿起AK-47使用。

M-14步槍具有精度高和射程遠的優點,1969年美國軍方根據M-14研製出M21狙擊步槍,受到部隊的歡迎。美軍在對阿富汗、伊拉克的戰爭中,重新啟用了更多的配上高精度槍管、兩腳架和瞄準鏡的M-14,提供遠射程精確支援火力。經過現代化改造的M-14步槍重新裝備軍隊。

美製M-14步槍的主要優點是射擊性能可靠,遠距離精度較高、威力大。

M-14步槍所發射的7.62mm北約通用子彈在2000米處仍可以殺傷有生目標。但威力過大,導致M-14步槍在熱帶叢林中作戰不便,過長的槍身致使機械化步兵攜帶M14步槍乘坐裝甲車十分不便。另外,7.62mm北約子彈的衝擊力過大,射擊時後坐力太猛,士兵在連發狀態時難以控制住槍體,因而造成連發射擊時精度變小。

M-14步槍主要缺點是槍身太重太長,故障率較高,大威力彈質量過大,攜彈量太少,造成單兵攜彈基數較少,近距離時火力無法與AK-47步槍抗衡。


紫龍防務觀察



M14自動步槍是美國製造在越戰早期使用的制式步槍。該槍由春田兵工廠設計及生產,在M16自動步槍之前服役,最終由M16所取代,但其後的改良衍生型仍在戰場上服役,一直到現在。

說到缺點,其實M14這款步槍是一把很優秀的步槍,但其生不逢時,正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介入越南戰爭時期。在當時的越南戰場上一線作戰配備M14步槍的士兵發現,在東南亞叢林中M14過於笨重槍身又長,在叢林中行軍使用都困難。該槍配備的7.62毫米×51毫米個頭大,單兵攜帶的彈藥量也不足,彈藥威力也過剩。在叢林中作戰,子彈在飛出超過400米距離之前就被密集樹木擋住。其彈藥過大的威力優勢完全體現不出來。並且在全自動射擊時,威力太大導致難以控制槍口,射擊精度也差。當然,一般美軍使用時都鎖定的半自動模式,就是用快慢鎖將快慢機鎖住。另外,該槍的槍托採用全木製託,在熱帶叢林中很容易受潮,一受潮槍就變重。種種這些問題直接導致這款57年列裝部隊的步槍在用了短短11年後,就被退役。

但是這種退役並不是因為M14本身性能不好,只是因為當時的戰場環境而言,M14確實是採用了過時設計。只強調早期精度高射程遠的設計思想。而沒有考慮到現代條件戰爭對步槍的新要求,例如,長度和重量都要控制,不光要利於行軍,還要利於裝甲部兵乘車攜帶作戰。相對比蘇軍的當時的AK47則很好的避免了M14所出現的問題。火力猛,精度可控、不長也不重,方便攜帶作戰。

改進型的M14EBR-RI 狙擊步槍

說完缺點,再說下優點。雖然,M14不適合叢林作戰,但其射程遠,彈藥威力大的性能仍然是不可忽視的。美軍根據M14的特性將其改成半自動狙擊步槍,這才是真正發揮了M14的優勢。在阿富汗戰爭發起後,美軍發現在當地與塔利班交戰的距離比較遠,多是山區和空曠地帶。這導致現役的M16A2與M4步槍射程太近,打不著對方。這種情況下庫存的M14得以被啟用改成半自動狙擊步槍,來彌補突擊步槍的火力空白。有人說不是還有專業的狙擊步槍像M24可用嗎?首先M24上彈慢,打一發上一發,裝備量也少。沒法大量配裝。而M14及改裝的M21,則有火力精度,有火力持續性,滿足了軍方的要求。直到現在各種改進型M14仍然活躍在駐伊駐阿美軍一線。


陶德中士


作為美軍曾經大規模裝備過的制式步槍,M14步槍可謂是聲名遠揚。而且,即便是在M16/M4系列步槍盤踞美軍數十年的今天,M14步槍仍舊能憑藉其獨特的優點使美軍無法將其割捨,甚至不惜耗費重金對其進行現代化改造。那麼,M14步槍究竟有什麼優缺點呢?

首先說說優點。作為一款使用7.62*51mm中口徑全威力北約標準彈的步槍,M14步槍有著現代小口徑步槍所無法比擬的殺傷力和射程,再加上其可以實現半自動射擊,其在火力方面的優勢相當明顯。此外,M14步槍擁有著M16/M4步槍未曾擁有的可靠性,其在極端環境下的可靠性稱得上出色。而且,M14還擁有著不錯的精度,正是因為這些優點,在M16步槍大規模服役後的很多年間,美軍多支特種部隊仍保留著使用M14步槍的習慣,而美軍更是在後來對其進行了現代化以供士兵將其作為精確射手步槍和火力支援步槍使用。時至今日,美軍仍舊裝備著數量不少的改進過的M14步槍。

那麼,既然M14有著這麼多值得炫耀的優點,其又是為何被M16所取代呢?這就涉及到M14的缺點了。同樣由於使用了中口徑全威力彈,M14步槍的後坐力遠超小口徑步槍,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士兵射擊精度下降。此外,由於士兵很難接受中口徑全威力彈全自動射擊所產生的後坐力,因此絕大多數M14步槍都採用了半自動射擊結構,這使得其在面對全自動武器時絲毫沒有優勢。而且,M14步槍的彈匣容彈量僅有20發,較低的容彈量同樣使得美軍士兵對其怨聲載道。

除了彈藥和口徑帶來的缺陷外,M14還有著其他來自自身設計的缺點:重量過大而且長度較長,且無法掛載戰術附件。由於採用了木製槍身,M14步槍重達4.5kg,即便是體型較為壯碩的美軍士兵也不斷嫌棄其實在過重。而且,M14步槍長達1118mm,這使其極不適合叢林、城市等區域作戰。此外,由於設計時間較早,早期的M14步槍根本無法掛載各種現代化戰術附件。(長度和附件掛載問題經過美軍改造已經得到減輕,重量方面其也因改造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減輕,但其在後坐力等方面的問題仍舊根深蒂固,畢竟以現階段科技只能在殺傷力與後坐力二者中間做出權衡)

綜合來說,M14步槍算得上是一款較為出色的步槍,在經過美軍的現代化改造後其存在的問題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決,至於其仍舊的存在的問題就只能等到軍事技術進一步發展才能得到解決了。(畢竟中口徑與小口徑彈藥之爭已經由來已久,M14步槍也不過是兩種發展理論競爭下的犧牲品)


用戶5770541302


M14應該算是M1加蘭德步槍的終極改進版,它繼承了加蘭德步槍的精度高,可靠性高的優點,同時也繼承了重量較大的缺點。由於使用7.62全威力步槍彈,M14的後座力很大,作為半自動步槍上邊問題不大,但是M14要連發,這樣射擊時射手很難控制步槍。

美軍一開始在越戰中使用M14時,由於叢林的作戰環境,14的精度高優點無法體現出來,雙方大都是遭遇戰,見面就要向對方傾瀉大量的彈雨,這是14的連發後座力大的毛病就被放大了,所以美軍用m16換下m14。

但是到了阿富汗的反恐戰爭中,由於作戰環境是高原山地,戰場通視情況好,這時m14射程遠,精度高的優點就展現了出來。美軍在部分m14上加裝瞄準鏡作為狙擊步槍使用,使用效果不錯。


紅色手電筒


迷彩虎軍事為您回答,歡迎關注虎哥的頭條號。M14是美國在越戰早期使用的戰鬥步槍,由春田兵工廠設計及生產,部分零件繼承自M1加蘭德步槍,採用氣動式原理,槍機迴轉閉鎖方式。不過後來在越戰時被M16突擊步槍取代。今天虎哥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這把槍的優缺點。

M14步槍可以說是命途多舛啊。20世紀60年代美國介入越南戰爭,在東南亞叢林作戰中M14步槍顯得比較笨重,單兵攜帶彈藥量亦有限,而且彈藥威力過大,全自動射擊時難以控制精度。不及北越使用的AK-47突擊步槍。據說,在越南戰場上部分美國士兵會扔掉笨重的M14撿起AK-47使用。1963年美國軍方終止採購M14,1967年選擇了小口徑的M16突擊步槍,M14開始全面撤裝,這也導致歷史悠久的國營春田兵工廠關閉。

不過這把槍精度高和射程遠的優點也不容忽視,1969年美國軍方根據M14研製出M21狙擊手武器系統,受到部隊的歡迎。美軍在對阿富汗、伊拉克的戰爭中,重新啟用了更多的配上高精度槍管、兩腳架和瞄準鏡的M14,提供遠射程精確支援火力。M14的改良衍生型又重新在戰場上服役。


迷彩虎軍事


只能說M14是一款生不逢時的武器,但是其本身還是比較優秀的。

其最早被設計用來取代此前著名的M1加蘭德步槍,BAR勃朗寧自動步槍以及其他輕機槍等,最終定型為M14自動步槍,其使用7.62×51毫米北約標準彈,由於較大的口徑和裝藥,所以其殺傷力較強。

M14最明顯的特點在於其火力兇猛,使用的7.62毫米槍彈威力大,基本可以做到一發斃命。而且有由於較大的裝藥,所以其射程也比較遠。而正是因此,M14在後來的越南戰爭中被改進成了著名的M21狙擊步槍,換用了更好的狙擊鏡,並且增加了兩腳架增強穩定性。再加上其可以半自動射擊,火力很強,而且裝備數量很大,在實戰中給越南人造成了不小的傷亡。

而M14雖然在越南戰爭中表現較差,最終被M16這款新型小口徑突擊步槍取代,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其總徹底離開了歷史舞臺。在後來的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之中,由於當地地形主要為戈壁山地等這種較為空曠的地形,像使用小口徑槍彈的M16,M4等步槍其射程相對而言太近,難以有效地殺傷敵人,而大量裝備狙擊步槍又不太現實。

因此美軍又重新啟用了其庫存的M14步槍,並將其改裝為現代化半自動狙擊步槍,以裝備基層部隊使用,並作為精確射手步槍下放到基層單位使用。而陸軍型的改進版M14被稱為M14EBR,而海軍型則被稱之為M39EMR,但實際上都是在之前的M14基礎之上進行了改動,變的更加現代化。其現代化改裝也證明了其性能還是很優秀的。

而該槍之所以在越南戰爭中表現不佳,就在於越南特殊的作戰環境。其射擊精度較好,但全自動射擊時由於後坐力過大,導致射擊精度迅速下降,所以美軍一般使用的為半自動射擊模式。但這又導致了其火力較為薄弱,違背了其自動步槍的定位,面對越南人大量裝備的AKM突擊步槍等這些武器的火力難以對抗。而且其彈容只有20發,火力持續性不佳。此外,其木質槍身,在越南的環境下很容易腐朽膨脹,使用起來會有不便。


戰爭之王


M14自動步槍是M1半自動步槍的設計師加蘭德在二戰後以M1為基礎而開發出的, 1957年投入使用,很快又於1968年被撤裝掉。

M14撤裝源自越南戰爭。M14太長太重,在又熱又潮的氣候中使用很困難,再加上7.62毫米×51毫米大威力彈過重,巡邏小分隊的單兵攜彈量有限。另外美軍士兵所使用的M14大多數都只能單發射擊,在近距離接敵時其火力難以與AK-47步槍抗衡。美國軍方在M14暴露出這些問題時就開始尋找新的替代品,最終選擇了小口徑的M16突擊步槍。

M14被取代並不能說明它的性能差,只是從現代戰爭的大環境而言,M14卻是一種過時的武器。不過,M14依靠自身精度高和射程遠的優勢,卻在狙擊戰場上找到了自己的“第二春”。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戰場上,使用5.56mm(SS109)槍彈的M4卡賓槍威力不足問題成了美軍士兵掛在嘴邊的話題。由於在這兩個國家展開的戰鬥大部分都是遠距離戰鬥,作為近距離作戰的SS109槍彈受到橫向風力的影響,命中精度低下,威力銳減。

美軍使用手冊上的M4卡賓槍的有效射程為:點射時550m,區域目標時800m,而參加實戰的美軍士兵反映,實際射程只有說明書上的一半。如果裝備沒有倍率的M68(M2)瞄準具,其威力更加低下。

於是7.62mm口徑舊式M14步槍再次備受關注。美軍以M14改裝成半自動狙擊步槍,在戰鬥中表現良好。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以來,為了對付反美武裝的狙擊手,駐伊美軍有針對性地加強了反狙擊作戰。M14狙擊步槍在這裡成了最主要的戰爭武器。


迷彩派軍事


美帝的M14全自動步槍,是五十年代美軍方研製的全尺寸,彈徑為7.62X51的大威力步槍。

優勢:一.據有單連發轉換,二十發彈匣裝的大中容量,連射可以密集式火力對敵方300-600米形成壓制性火力,殺傷力大,射程遠,人體哪中哪斷,基本一槍收命,不死至少下半輩子都會坐輪椅。

軟肋:二:為了追求遠程距離而所裝發射藥量大,單發射擊精度尚可,但是在轉換連射功能時由於後座力太大而引起槍口嚴重上跳影響精度,不易掌控槍械平衡度。再說M14全尺寸在重量和長度上在美越從林戰爭中吃過大虧,因為基本上是遭遇戰,一般近距離接戰的可能性大,密林中槍枝長度影響使用工効大降,而且遠程射擊的優勢在密林中威力得不到發揮而使越方用AK47對己方造成重大傷害,以至於美方不得不再次使用二戰期間的M1A1式衝鋒槍,最後火速研發了M16才基本上緩解了戰況。

所以說M14全自動步槍優劣共存,但是在阿富汗反恐戰爭中,由於阿富汗境內沙漠山區空曠,視野開闊,所以美特種部隊在做出小的改動後,配合和補缺M4A1卡賓槍在遠程射擊上的不足,把M14又作為遠程精確步槍和狙擊歩槍使用,効果甚佳。

總結,此槍雖然缺優共具,但是作為美軍在五十年代後的過渡性武器,還是在實戰以及吸收經驗上為美軍在開發後續的突擊步槍和7.62口徑的狙擊步槍研製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仍然不失為一款具有世界級水平的大威力精典步槍。優評呵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