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用換位思考給自己減負

有這麼一個觀點,累死人的不是工作,而是工作中的人。

很多時候,讓人心力交瘁的,就是那些溝通出了障礙的小瞬間,積極性一次次被共事的人打消,久而久之工作也讓人沒了熱情。

很多人認為換位思維是遷就對方損害自身利益,但實際上,換位思維恰是在擴大自己的舒適區。

如果一個人固守著舒適區,不順眼的人就回避,不喜歡的活動就不參加,漸漸地,舒適區也會越來越狹窄。

因為在成年人的世界中,沒有人或環境可以完全按照你的喜歡來生長。

用換位思考給自己減負

此外,換位思維可以增強人的共情能力。

蔣方舟曾分享過一段經歷,她認識的一個美國男人,只見過一次面,對方卻不停地要求和她微信聊天。她不得以把對方拉黑,緊接著對方又開始電話轟炸,每天早上打三個電話,晚上打三個電話。

不停地追問說,“為什麼拉黑我,你欠我一個解釋。

缺乏共情能力就體現在,當他提出無理的要求或者做出過激行為,已經給他人帶來了困擾,自己還完全意識不到。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論中有三個層次,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就是指人類的原始需求,如吃喝拉撒睡等需求。自我是人在適應現實生活中的“我”,會根據現實環境採取變化;超我是有理想有道德規範的自我,能夠跳出環境的漩渦,客觀分析事件反思自己。

人的成長過程,就是“自我”不斷打敗“本我”的過程,能對心理能量產生充分而有效的約束和控制。

不會換位思考的人,很大程度上還生活在本我的層次,“自我”能力極弱時,三個層次就會失衡,從而使人格不健全。

滿足了一時的需求,卻永遠學不會成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