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伊朗人究竟屬於波斯人還是阿拉伯人?兩者的區別在哪裡?

展記12


伊朗是一個國家概念,而不是一個人種或民族概念。現在單一民族的國家很少,大多數國家都由多民族組成,只不過有一至兩個佔大多數人口的民族,伊朗也不例外。比如我國有56個民族,對外卻都是中國人。印度有200多個民族,對外卻都叫印度人,後者強調的是地域和國籍。

根據最新統計,8100萬人口的伊朗,波斯人約佔66%,是最主要的民族,以下分別是阿塞拜疆人25%,庫爾德人、阿拉伯人和其他民族的人,算是伊朗的少數民族。因為占人口的大多數之故,所以波斯語是伊朗的官方語言。

民族的區別,除了人種,另一個重要依據是語言。從這兩個層面來看,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的區別,並不是特別大。

波斯人屬歐羅巴人種的地中海類型,被普遍認為是雅利安人的後裔。古代波斯傳說中,一個偉大的國王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後來成為突厥人的祖先 ,二兒子後來成為羅馬人的祖先,三兒子後來就成為了雅利安人(波斯人)的祖先。

考古研究表明,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俄羅斯烏拉爾山脈南部歐亞大草原上,一個屬於烏拉爾-阿爾泰人的遊牧部落,不斷西行南遷,來到如今車里雅賓斯克附近的也裡可溫後,一支往南到印度,成為如今的印度-雅利安人,另一支繼續往西到了波斯成為如今的伊朗-雅利安人。

阿拉伯人同樣是歐羅巴人種的地中海類型,是閃米特人一支的後裔,主要包括西亞和北非地區說阿拉伯語的民族。波斯語屬於印歐語系伊朗語族,阿拉伯語則屬閃含語系閃米特語族。由此可以看出,這兩大民族,語言上的差異大過人種上的差異。


世界真的很大


伊朗當然是波斯人,他跟阿拉伯人的區別非常之大。從人種學上來說,波斯人是雅利安人的一支,阿拉伯人是閃米特民族的一支。雙方在體貌特徵上就有著巨大的不同。阿拉伯人反倒是跟以色列人是同源。

現在的人類學研究,通常認為,雅利安人是起源於中亞里海高加索一帶,閃米特含米特民族則是以菲尼基人為代表大約起源於地中海東岸。

是因為有著幾千年的不同發展歷史過程,波斯語跟阿拉伯語無論是在書寫還是在語法規則和發音習慣上都有著截然的不同。

是值得注意的,是今天伊朗人所說的伊朗語已經並非是純正的古波斯語,因為伊朗曾經被阿拉伯帝國征服過。

薩維法王朝滅亡之後阿拉伯人長期統治著波斯,在當時伊朗原本是信奉拜火教的,被阿拉伯統治者殘酷壓榨和迫害,甚至與驢子和狗同等地位。

因為古代波斯是從希臘時代就開始有輝煌的文明,而阿拉伯民族當時不過是從沙漠裡湧出來,只會放駱駝的遊牧民。所以他們滅亡薩維法王朝之後,當真是眼界大開,燒殺搶掠之餘也開始認真地欣賞和吸收起來古波斯的璀璨文明。今天的阿拉伯藝術風格和建築造型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了古波斯文化的啟發。

當拜火教在波斯遭到屠殺和迫害之後部分教徒不得不逃亡了印度,成為今天的帕西人。大多數人則不得不改宗,接受了伊斯蘭教。根據伊斯蘭教的教義最少同樣是信徒,還可以騎馬穿綠衣服,不能當做奴隸,不用交異教徒人頭稅。很不幸,雖然阿拉伯統治者宣傳的伊斯蘭教所謂穆斯林人人平等,但實際上他們對波斯人仍然抱有種種歧視。

但是強盛的阿拉伯帝國沒用多久就開始了分裂,駱駝之戰之後,第四任哈里發阿里被剁成了肉醬,伊斯蘭教從此開始分裂成了兩大教派,一小派。這就是今天的遜尼派和什葉派,還有阿曼的一家德派。

什葉派人物因為居於少數處於不利地位,所以他們就利用了波斯人隊阿拉伯人的民族仇恨,在波斯認真的傳教。當伊朗再次復興掙脫了阿拉伯帝國的統治之後,統治王朝就把什葉派中的7依馬木派定為了國教。

其實只要看看七依馬木派的教義,就可以知道他們的宗教領袖伊瑪目,後一次是隱遁了,只有等著世界末日的時候,它才會降臨救贖信徒,可以知道什葉派受到遜尼派的壓制,曾經是何等的酷烈。正是因為都受到壓制,所以他們才一拍即合。

阿拉伯統治者曾經禁止波斯人說古代的巴列維伊朗語,後來雖然伊朗重新贏得了獨立,但是語言中已經有了大量的阿拉伯外來語字母書寫和拼寫規則也嚴重地受到了阿拉伯語的影響。

所以總結一下子說時至今日伊朗語和阿拉伯語他們之間會有一部分共同的詞彙字母拼寫規則等相似之處,這也勉強算是文明交融的結果吧!,只是這種交融的基礎是刀劍鮮血和壓榨……


千里巖


波斯人是印歐人,因此與庫爾德人和普什圖人有聯繫。大多數波斯人生活在現在的伊朗,儘管也有居住在阿富汗的社區,以及生活在塔吉克斯坦的近親。

“阿拉伯人”是一個非常鬆散和不準確的術語,基本上是指任何講阿拉伯語方言並居住在穆斯林占主導地位地區的人。

最初的阿拉伯人是起源於阿拉伯半島——他們的語言通過伊斯蘭教傳播到中東。

不嚴格地說,說閃族語言的非阿拉伯人口(希伯來語、亞拉姆語、科普特語、亞述語、腓尼基語等)在一段時間後最終轉為阿拉伯語,而說非閃族語言的人(波斯語和土耳其人是兩個顯著的例子)保留了他們的原始語言,儘管有許多阿拉伯語外來詞和阿拉伯語。

摩洛坎人、埃及人、黎巴嫩人和巴勒斯坦人都被歸為“阿拉伯人”,但他們真正擁有的共同點是語言和宗教。他們的歷史、遺傳和起源都是不同的——每一點都像把墨西哥人、阿根廷人和秘魯人歸為“西班牙人”的總稱一樣具有誤導性,因為他們中的大多數人講西班牙語,實踐天主教。

另一方面,以色列/巴勒斯坦衝突中一個可悲的諷刺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在基因上的共同點比雙方的仇恨者願意承認的要多。

事實上,許多現代巴勒斯坦人是猶太人的後裔,他們留在該地區,後來改信伊斯蘭教/基督教。


走進伊拉克


應該就像中國人和越南人一樣的區別,中國人個子大,越南人個子小。。波斯人如新疆的維吾爾,中亞基本屬於波斯人。。阿拉伯人在阿拉伯半島和北非地區。。阿拉伯人個子比波斯人個子大。。



姚遠專號


中東這個地方,撇開大國博弈不講,主要有四方勢力。分別是以沙特阿拉伯為代表的阿拉伯人、以伊朗為代表的波斯人、以土耳其為代表的土耳其人,以及以以色列為代表的猶太人。當然,中東的庫爾德人也比較多,但是由於沒有建立獨立的國家,庫爾德人的影響並不大。

在中東的四大勢力中,各方都是有著複雜的歷史糾葛的,各方相互間的矛盾彼此纏繞,有的甚至難以調和。其中,波斯人與阿拉伯人幾乎是世仇。歷史上,波斯人和阿拉伯人都曾經建立過輝煌龐大的帝國。只不過,波斯帝國就是被阿拉伯帝國滅亡的。阿拉伯帝國滅亡波斯帝國的時候,波斯王子還曾經向唐朝求援,導致阿拉伯帝國和唐帝國在怛羅斯打了一仗。但最終,遠水救不了近火,波斯帝國還是被阿拉伯帝國滅亡了。幾百年以後,阿拉伯帝國被蒙古帝國和土耳其人的奧斯曼帝國取代了,但波斯人與阿拉伯人的樑子,卻依然結得很深,這可以說也是現今的伊朗與沙特阿拉伯水火不容的原因之一。

現在的阿拉伯人,已經成為中東地區人數最多的族群之一,並且不僅限於中東地區,北非、東非也分別有數個阿拉伯人建立的國家。除了沙特阿拉伯,包括埃及、伊拉克、敘利亞等22個國家和地區,都是阿拉伯人建立的,其國內也以阿拉伯人為主體。阿拉伯人建立的國家,地跨亞非兩洲,總面積超過1300萬平方公里,比世界領土第二大國加拿大還要大很多,總人口接近4億。

而波斯人,則主要集中在伊朗,是伊朗的主體民族,總人口接近5000萬,約佔伊朗總人口的60%。相比較之下,阿拉伯人的人口規模大約是波斯人的八倍左右。

阿拉伯人和波斯人都是歷史悠久的族群,他們在歷史文化、語言、長相方面都有所不同。當然,在信仰上面,波斯人和絕大多數阿拉伯人也是不相同的。


蘇綻


餘秋雨曾經寫過一篇遊記,中東國家都寫了一個遍,以色列和伊朗兩個國家著墨最多,伊朗這個國家也在餘秋雨筆下顯得生動起來。最有意思的是他提到當地有個長者拿出茶葉來待客,當他們一行人對茶葉品頭論足時,那個長者表現出的強烈的民族自尊心。

在1935年之前,這片土地還被叫做波斯。那一年,軍官禮薩.汗發動政變推翻了卡扎爾王朝,建立起君主立憲制國家,當時對外還是叫波斯。不過,禮薩汗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1935年就把國名定為伊朗了。

(伊朗稱謂要早於波斯)

伊朗和波斯是統屬的關係,伊朗的語境要遠遠大於波斯。伊朗這個詞是雅利安人的意思,能征善戰的雅利安人部落分佈在中亞、西亞的各個地區,波斯只是雅利安人中的一支。後來波斯人建立的帝國太強大了,外界就把波斯帝國統稱這些雅利安人建立的國家。波斯帝國的人也知道這些情況,他們對外稱波斯,對內稱伊朗。

在20世紀30年代,歐洲人開始推崇雅利安人,人種優越論開始盛行,波斯禮薩.汗趁勢就把國家名稱改成伊朗,用以表達他願意恢復雅利安人以往的榮耀,把所有雅利安人的部落都統一到一個國家的願望。

可笑的是,德國人推崇雅利安人,還認為斯拉夫人是劣等民族,可是德國人的祖先是來自北歐的日耳曼人,恰恰是斯拉夫人中雅利安人的成分多過德國人。希特勒如果活到現在,直到人類分子學的研究成果,不知他又要怎麼修正他的“種族優越論”了。

(雅利安人開始南下)

雅利安人是怎麼來的呢?

在公元前1500年以前,尼羅河、兩河谷地、印度河、黃河流域都出現了國家文明。在文明世界之外,還有數量眾多的蠻族,分佈在北亞、中亞、南俄、東歐的草原。這些草原蠻族的遊牧經濟比較脆弱,一旦遇到自然災害,牛羊牲畜挺不過去,這些遊牧民族就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危機了。

因此,不僅古代中國面臨著蠻族的衝擊,其他文明國家同樣如此。在公元前15世紀,大約3500年前,一場持續的風暴災害侵襲了南俄大草原。當地遊牧民族雅利安人活不下去,只好紛紛南下,尋找活路。

這些雅利安人先是遷徙到了伊朗高原西部、中亞圖蘭低地一帶,隨後他們又開始分別出發,一路朝西、一路朝南、一路朝東。朝東的這一路迎面撞上了商朝,被教育好好做人,遊牧在西北地區,以後與羌人融合成了大月氏人。

向南的一支人馬來到了印度河流域,把喜好研究神學的達羅比荼人建立的城邦國家給毀滅了,然後又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了婆羅門文明。

向西的一支來到了伊朗高原的南部,在兩河流域的巴比倫、埃蘭等國家的控制和影響下,一直從事著遊牧生產。

(波斯人的舞蹈)

當初雅利安人往西遷徙的路線還有一支遷徙到了匈牙利大草原,隨後又往南發展,逼迫當地的蠻族南下古希臘,毀滅了古希臘的愛琴海文明。這些後來入主希臘的蠻族也開始建立起文明,就是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那個時期的文明。希臘人探索世界,給世界各地取名字。由於希臘文明後繼有人,這些名字就逐漸成了各地的通用名稱了。

希臘人把在伊朗高原那裡遊牧部落叫做波斯,並且把他們寫到了書裡。亞述帝國當年真是很強大的存在,幾乎整個文明世界都被亞述人收入囊中。由於亞述人施政殘暴,伊朗高原上的埃蘭人、巴比倫人、米底人、波斯人開始聯合起來反抗。亞述人擊敗了埃蘭人建立的國家,自身也損失慘重,僅僅20多年後,亞述帝國滅亡。

亞述人、埃蘭人的消亡給了在伊朗高原上的波斯民族建立強大國家的契機,他們先是擊敗了米底人,獲得了獨立地位,隨後東征西討,統治範圍不斷擴大,最終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這時的中國才剛剛進入春秋時期,波斯人已經進入了第一個大盛世。

(波斯第一帝國疆土)

波斯第一帝國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在經過居魯士、岡比西斯、大流士三代帝王的開疆拓土,國勢達到鼎盛。後來在公元前330年被馬其頓人的亞歷山大大帝滅掉。此後,波斯人又經歷了幾個希臘人建立的王朝,以及塞琉古王朝、安息王朝等多個外族建立的朝代統治。

公元224年,擔任安息王朝地方總督的波斯人阿爾達希爾一世起兵叛變,兩年後滅掉了衰落的安息王朝,正式登基稱帝,建立薩珊王朝,因出身薩珊家族得名,沿用國號“波斯”,稱為“波斯第二帝國”。至此,被外族統治了五百多年的伊朗迴歸波斯人建立的薩珊王朝統治,並且在沙普爾二世在位期間達到極盛,疆域比阿契美尼德王朝略小。

(波斯第二帝國疆土)

到了公元651年,強勢崛起的阿拉伯帝國攻破薩珊王朝國都泰西封(今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末代君主伊嗣俟三世被殺,薩珊王朝滅亡,國祚425年,歷32代君主,伊朗再次被外族統治。

直到這時候,阿拉伯人才出現在史書上。阿拉伯人他們主要生活在阿拉伯半島上的荒漠地區,因著地利從事著遊牧、綠洲農業、中轉貿易等為生。這些人應該是競爭激烈的兩河地區的各民族的避難者的後代,所以阿拉伯人不是一個血緣民族,而是一個文化民族。

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阿拉伯人沒有統一的政權,被羅馬人、波斯人建立的帝國看不起。沙漠能提供的給養有限,養活不了太多的人口,阿拉伯人要往外遷徙,又被這些帝國拒絕,所以,阿拉伯人聚居狀況很明顯,生存壓力下,阿拉伯人宗族勢力強大,血親復仇盛行,彼此仇殺不止。在《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裡,經常有阿拉伯人復仇的故事。

後來,阿拉伯人裡出現了先知默罕默德,創立了伊斯蘭教,阿拉伯人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權,並從此開始了長達150年的擴張歷史。在阿拉伯半島周邊的諸多帝國,都被阿拉伯人攻滅了,波斯人建立的薩珊帝國首當其衝。當初,阿拉伯人倭馬亞王朝攻打波斯時,波斯力不能敵,還有一個波斯王子不遠萬里來到長安,請求唐朝出兵救援。唐高宗雖然有心,可是路途遙遠,救援杯水車薪,波斯第二帝國還是亡了。


(阿拉伯帝國的擴張)

薩珊王朝被阿拉伯帝國滅掉後,伊朗先後經歷了阿拉伯帝國多個朝代、蒙古帝國多個朝代、以及帖木兒王朝等多個外族建立的朝代統治,時間長達近9個世紀。

公元1501年,擔任帖木兒王朝地方教頭的波斯人伊斯瑪儀一世起兵叛變,登基稱帝建立薩非王朝,因擔任薩非教團的教頭而得名,沿用國號“波斯”,也稱為“波斯第三帝國”。公元1507年,薩非王朝把衰落的帖木兒王朝趕出伊朗,從此伊朗迴歸波斯人統治,並且在隨後的歷史,波斯人一直統治自己的國家,不再被外族侵佔。

波斯人第二次復國後,為了在眾多伊斯蘭國家中間免於遭到孤立和打擊,沒有選擇波斯人自己的拜火教、襖教、摩尼教等,而是選擇了伊斯蘭教作為國教。為了凸顯波斯在伊斯蘭教的領袖地位,波斯還選擇信仰什葉派,與沙特等國的遜尼派針鋒相對,分庭抗禮。


(波斯美女依然很神秘)

因此,波斯人與阿拉伯人雖然同樣信仰伊斯蘭教,但是波斯人卻絕不會把自己等同於阿拉伯人。波斯歷史上的輝煌,以及波斯文明建立的很多政治制度、法令、宗教等,都對世界其他國家和文明產生了很大影響,選擇伊斯蘭教只是波斯的務實選擇。

波斯人有波斯人的驕傲,他們不管是在人種、語言、文化上都與阿拉伯人有太多不同了。


而知而行的歷史


波斯人自稱雅利安人,也就是阿瑞安。其父系基因為R1a。與印度白人,與斯拉夫人以及古羅馬人基因一致。古代他們曾經是一族。中國很多民族裡都有數量不等的R1a,漢族裡也有少量存在。那個著名的網絡大V薛蠻子據說就是這個基因。泰國也有近百分之十幾是這個基因。波斯人與黃人到底有什麼關係?其實他們古代生活在荊湘地區,也就是歷史上的白種熊族。與黃人中的老三苗蠻,基因為O2O3一直都是聯姻聯盟關係。後來與另一個東邊的黃白聯姻聯盟爭鬥失敗,於是被逐出中原,三苗也被分了一半到西部,就是北三苗。也就出現了歷史上的匈人和匈奴。匈人與波斯其實是同源的,匈奴則是北三苗被中原同族罵作匈奴。這個聯盟有幾個特點,第一是纏頭,就是用布把頭包起來。印度人波斯是,苗族瑤族人也是。第二是雞祭文化。所以雞祭祀很普遍,中國人喝雞血酒就是這麼來的,古羅馬頭盔還有雞冠,法國作為羅馬文化遺留還稱法國雄雞。中國部分少數民族也戴雞冠帽。歐洲還有雕塑雞站在所有動物身上。傳說雞是為靈魂領路的動物。更有名的就是猶太雞。猶太人雞祭祀也很濃厚。甚至斯拉夫人的斯基其實是漢語司雞,指司職雞祭祀。基督其實羅馬人取的名字,其實也是漢語雞督。我們發現一個現象,匈奴首領稱單于,東胡稱汗。我還發現猶太人基礎是含米特,也就是東邊的黃人中老二二黎與日耳曼的聯姻聯盟,他們就是含米特。大洪水後有一支西進進入迦南埃及。後來夏人四散,北逃成為東胡核心,所以東胡稱汗。而匈奴與匈人屬於閃米特,所以稱單于,一個崇拜風雨雷電的文化。閃剛好諧音三,而苗蠻正是黃人中的老三。在苗族,畲族雷姓很普遍。更好笑的是,漢族主體其實是周代開始返回中原的北三苗,尤其秦代,也就是匈奴。這個過程一致持續到唐代。而沒有返回的入藏成藏族,入鮮卑成蒙古族。更有趣的是,蒙古一詞是苗蠻的自稱,苗族至今還這麼自稱。苗族還自稱達木。而西雙版納地區,勐臘勐海這樣的地名很普遍,緬北還有一個叫錳古的地名,而泰國首都直接叫曼谷。泰國人基因就是苗蠻中的O2a。而且無論傣族還是壯族,尚含,墨憨這樣的語言很普遍。說到這裡有人會奇怪,如果苗蠻和雅利安熊族這個聯盟是閃米特,那被公認的阿拉伯人是什麼?其實阿拉伯人是閃米特入侵含米特所在地迦南和埃及地區時帶去的奴隸僱傭軍。所以猶太存在兩種帽式,小帽和纏頭。小帽屬於含米特,其實龜殼帽。在臺灣原住民以及絡巴藏族頭上發現了小帽的原始形態。剛才我說東胡是夏人北逃的結果,注意契丹人,日本人,党項人,猶太人都是剃禿頂的。日本人的基礎其實北逃的夏后氏奠定的,所以男性生殖器崇拜濃厚,男性生殖器崇拜就是龜崇拜。臺灣阿里山以及部分藏族都是男性生殖器崇拜。而纏頭和雞祭則是閃米特入侵後留在猶太文化裡的見證。古猶太人是九黎裡的二黎,與夏人同源。所以猶太人的徒弟阿拉伯人名字裡的阿里,其實是阿黎。與阿里山同源。我們再換個角度,阿拉伯基因是J,與其相近的是北歐基因I和新幾內亞基因K。按理說他們應該在相近的區域才對。為什麼相距那麼遠?而白人與黃人基因相近,歷史上也確實在過一起。事實上新幾內亞人也是跟隨民族,是被帶到古中國,又被歷史甩到大洋洲。漢族以及各族裡至今有他們的基因。而阿拉伯基因比新幾內亞人陳舊,所以後一步成為跟隨民族,被帶進了中東。如果他們是閃米特人,你無法解釋他們到了大約唐代才開始崛起,就像C系蒙古也是大約那個時代才崛起。可見舊人種崛起是很晚的,當中還少不了混血和文化繼承。阿拉伯人利用高度組織化軍事化的宗教在冷兵器時代依靠暴力強盛了,古波斯陷落,後來也被綠化。但根上說波斯人和漢族苗蠻系才是真正的閃米特。至今印度教教徽還是一個3字,3則是甲骨文乃字,英文乃則是九。其指向都是黃人。奶奶也是黃人的稱謂。更震驚的是阿拉伯數字體系符號源自古中國,就是聯姻所創造的符號,尤其69。甲骨文裡常見符號。至於詳情這裡不具體展開了。再補充一個,阿拉伯人的遜尼派,其實名字來源是婿黎。古猶太人就是白人的女婿,所謂顓頊其實是壯婿。包括華婿氏等等。這一點也證明阿拉伯人繼承了古猶太衣缽。給伊斯蘭傳教的是百合花天使加百利,注意百合花原產地長江流域,英語百合花讀黎黎。


國病


中東地區主要有阿拉伯人、波斯人、猶太人、土耳其人、庫爾德人五大民族,這其中阿拉伯人是最大的民族,但伊朗的主體民族並非阿拉伯人,而是古代波斯人的後裔。

阿拉伯人是指說同一種語言(阿拉伯語),有統一的文化和風俗習慣,絕大部分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伊朗是以波斯人為主的國家,波斯人佔全國總人口的66%左右,語言以波斯語為主。波斯語屬於拼音文字,由於歷史上伊朗曾被阿拉伯帝國統治,又深受阿拉伯地區傳入的伊斯蘭教影響,所以書面的波斯文常用阿拉伯字母拼寫,這大概是導致伊朗被錯認為阿拉伯國家的原因。其實很多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都採用阿拉伯字母拼寫本民族文字——我國境內的維吾爾、哈薩克等族就使用阿拉伯字母拼寫本民族文字,近年來也逐漸開始使用拉丁字母拼寫;土耳其在奧斯曼帝國時代也是使用阿拉伯字母拼寫本民族文字,一戰後凱末爾推翻了奧斯曼帝國,成立土耳其共和國後才改為使用拉丁字母。但即使伊朗使用阿拉伯字母拼寫本民族文字也不能認定波斯語和阿拉伯語是一種語言,類似的案例也發生在我們的鄰國蒙古——蒙古國成立後接受從蘇聯傳入的俄文字母拼寫蒙古文,逐漸廢除了成吉思汗時代流傳下來的老懞文,逐漸形成了今天的斯拉夫蒙古文,但不能因此認定蒙文和俄文是一種文字,蒙古人和俄羅斯人也不是同一個民族。伊朗境內的確有一部分阿拉伯人,主要居住在西南部胡齊斯坦省及波斯灣沿岸地區,屬於非主流的少數派群體。

早在公元前3200年左右在今天的伊朗境內就形成了埃蘭古國。大約在公元前兩千年左右中亞的印歐人種雅利安人的一支南遷至伊朗高原並逐漸與土著居民融合、同化,形成了今天伊朗人的主體,所以有一種說法是伊朗的國名就是雅利安的音譯。公元前553年位於今天伊朗境內的波斯部落的首領居魯士起兵反叛當時西亞地區的霸主米底王國,公元前550年米底王國被居魯士取而代之。由居魯士開創的波斯帝國全盛時期的疆域東起印度河平原、帕米爾高原,南抵埃及、利比亞,西至小亞細亞、巴爾幹半島,北達高加索山脈、鹹海,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超級大帝國。因此在歷史上伊朗也曾長期以波斯作為自己的國名,伊朗民族也因此被稱為波斯民族。嚴格意義上伊朗民族只能說是大體上等同於波斯民族,而不是完全等同於波斯民族:由居魯士建立的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在公元前330年被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死後他所建立的帝國被部將瓜分,伊朗稱為亞歷山大大帝的部將塞琉古的領地。公元前64年塞琉古王國在東面的帕提亞人和西面的羅馬人夾擊下滅亡,伊朗成為安息帕提亞帝國的領土。帕提亞人並非波斯帝國的後裔,而是來自中亞草原的遊牧民族,由於帕提亞人在後來的歷史進程中也融入了伊朗人之中,所以嚴格意義上伊朗民族和波斯民族也並不是完全相同的兩個概念。公元224年安息帕提亞帝國統治下的波斯人發動起義推翻了安息帕提亞帝國,建立薩珊波斯王朝。薩珊波斯王朝一度統治過包括當今伊朗、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高加索地區、中亞西南部、土耳其部分地區、阿拉伯半島海岸部分地區、波斯灣地區、巴基斯坦西南部等地,控制範圍甚至延伸到印度。公元620年前後薩珊王朝控制的土地面積達到約560萬平方公里,人口約達1970萬。正因為波斯人在世界歷史舞臺上的巨大影響力遠不是帕提亞人所能比擬的,所以伊朗人自稱波斯後裔,而帕提亞人被視為是已完全融入了伊朗民族。651年薩珊波斯王朝滅亡於阿拉伯帝國。公元874年薩曼王朝建立,波斯帝國得以再次重建,此後的薩非王朝、愷加王朝等均沿用波斯國號,直到1935年巴列維王朝的開國之君禮薩·汗才將國名由波斯正式改為伊朗。

伊朗不僅不是阿拉伯國家,而且和阿拉伯國家存在民族教派和現實利益上的許多糾葛:伊朗雖然在被阿拉伯帝國征服後皈依了從阿拉伯地區傳來的伊斯蘭教,但伊朗信奉的是伊斯蘭教什葉派,而阿拉伯國家絕大部分信仰遜尼派。作為伊朗主體民族的波斯人是源於中亞的雅利安人後裔,使用屬於印歐語系的波斯語;而生活在胡齊斯坦省以及阿拉伯國家的阿拉伯人則是起源於北非、西亞一帶的閃米特人後裔,使用閃含語系的阿拉伯語。波斯人一直把1400年前加西亞之戰中被阿拉伯人打敗看成是永遠的恥辱,在他們看來:當波斯人和希臘、羅馬、古印度、古中國等古典文明並立時阿拉伯人還是沙漠中的遊牧民,事實上阿拉伯帝國在征服波斯後雖然使波斯皈依了伊斯蘭教,但阿拉伯文明自身也被波斯文明同化了不少——我們今天所謂的阿拉伯數字其實就是從印度經由波斯傳入的阿拉伯。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伊朗國內波斯人僅有51%,其餘由阿塞拜疆、庫爾德、阿拉伯、卑路支、土庫曼等民族構成

波斯人是古代雅利安人後裔,波斯人是伊朗人中的一部分,阿拉伯人更多是宗教身份而非基於血緣。

波斯的民族地區分佈圖

波斯人

波斯人是指使用波斯語作為母語的人,是在公元前2000年到1500年留在伊朗高原的古代雅利安人後裔。

波斯人主要分佈在伊朗、格魯吉亞、土耳其、亞美尼亞、高加索、阿塞拜疆、阿富汗、烏茲別克斯坦、巴基斯坦北部。

塔吉克人是波斯人和其他民族混血形成的民族。

阿富汗的哈扎拉族和艾馬克人是波斯人和蒙古、突厥人混血的後裔。


伊朗人

伊朗人不是一個種族概念,而是一個文化概念。即凡是使用印歐語系伊朗語支的人,就是伊朗人,不管他是那個民族。

伊朗人並不侷限在今天的伊朗,從阿富汗的興都庫什山脈延伸至土耳其的安那託利亞中部,從中亞到波斯灣,都是伊朗人的主要生活地區。

波斯人主要分佈地區

阿拉伯人

最早的阿拉伯人是指以遊牧為生的貝都因人。阿拉伯帝國還在阿拉伯半島時,並沒有自認為阿拉伯人。

阿拉伯帝國在倭馬亞王朝時,擴張到西亞、北非等後,阿拉伯人的定義變更為:原初阿拉伯半島、擁有高貴身份的人,才是阿拉伯人。

到了阿拔斯時期,阿拉伯人的定義變更為:凡是使用阿拉伯語、信奉伊斯蘭教的都是阿拉伯人,黃種人、黑種人、白種人只要說阿拉伯語、信奉伊斯蘭教就是阿拉伯人。

阿拉伯人更多是宗教身份,並非種族詞語。


綜述

波斯人是古雅利安人留在伊朗高原的後裔,阿拉伯人更多是指宗教認同,和種族關係不大。

簡單說:

伊朗國是信奉伊斯蘭教但說波斯語的國家;阿拉伯人的歸屬,除了信奉伊斯蘭教,還要說阿拉伯語。

因此,阿拉伯人將說波斯語的伊朗人看作是另類,而伊朗人一心想讓更多伊斯蘭教徒接受伊朗的文化。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
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伊朗的主體民族是波斯人,波斯人的比例超出了總人口的一半,他們也繼承了古老波斯帝國的文化遺產。伊朗人不一定全是波斯人,比如今天伊朗的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就是阿塞拜疆人。



伊朗是一個伊斯蘭國家,而不是阿拉伯國家。由阿拉伯人為主體組成的國家稱為阿拉伯世界,很明顯,伊朗不在其中。

當然,今天的波斯人以及波斯語和伊斯蘭文明之前的波斯肯定有一些不同,就如同今天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和諾曼征服前的盎格魯撒克遜人有所改變。但一些極端民族主義的波斯人如果稱呼他阿拉伯人,對方甚至會認為你是在羞辱他。

波斯人屬於印歐語系的伊朗語族,而阿拉伯人屬於閃含語系的閃米特語族,從人口上來說,波斯人僅有數千萬計,而阿拉伯人已經超過了4億。這和阿拉伯帝國當初在中東地區的強勢地位有關,教法不以阿拉伯男子和其他民族女子生育為恥,就這樣,如今的阿拉伯人概念已經拓伸為信奉伊斯蘭教,使用阿拉伯語的民族。



直到伊斯蘭文化誕生前,波斯的文明史一直比阿拉伯先進。標準的波斯語起源於伊朗的巴列維地區,也被稱為中古波斯語和法爾斯語。


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的時候,中亞的古波斯遊牧部落進入今天的伊朗地區並定居發展了起來,進入定居的農業文明狀態。在被阿拉伯人征服之前,波斯人建立了兩個龐大的王朝——公元前550年居魯士大帝建立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希波戰爭,馬拉松,溫泉關,就是和它有關。還有一個是公元224年阿爾達希爾一世建立的薩珊王朝,和羅馬以及之後的拜占庭鬥了數個世紀。而自然,在伊斯蘭教之前的阿拉伯世界是相對封閉落後的,遊牧氏族,依靠血親部落紐帶而生存的社會。當時的阿拉伯人被波斯和拜占庭帝國包圍起來,其文明一直處於弱勢地位。


波斯人最初信仰的也是襖教,也被稱為拜火教和瑣羅亞斯德教。在伊斯蘭教誕生,阿拉伯人取得波斯的統治權後一段時間後,襖教教徒被強迫改信伊斯蘭教,部分教徒被驅逐出境。


因為伊斯蘭教徒相比其他教徒擁有一些免稅的經濟特權,所以很多人為了減輕身上的賦稅而改信了伊斯蘭教,並將波斯的文化寄生在阿拉伯文化中繼續發展了起來。所以,阿拉伯帝國的政府機構,哲學科技,天文地理,醫學建築很多領域都是從波斯文化以及希臘文化中吸收過來的。

在阿拉伯統治時期,波斯文的形制也由最初的楔形變成了阿拉伯文的蝌蚪形。
(古波斯文)
(現代波斯文) 在現代波斯語中,也有四成的詞彙來自阿拉伯語,因為伊斯蘭教的研究和傳播需要阿拉伯語的載體。但同樣,阿拉伯文很多一部分詞彙也是來自波斯文的現成提供,因為阿拉伯的遊牧社會並沒有產生形容政府制度運作,奢侈享樂生活的詞彙。

而對於《古蘭經》來說,唯有用阿拉伯語的媒介才能最接近它本身。阿拉伯文本來就特別難翻譯,況且《古蘭經》還是用晦澀難懂,高度隱喻的語言寫成的,很多穆斯林都聲稱讀《古蘭經》譯本時,感覺自己讀的是另外一本書,因為阿拉伯文的優美沒被表達出來。

而對於外貌來說,其實什麼頭髮顏色,眼睛顏色我還真看不出怎麼區別,因為無論阿拉伯人還是波斯人,都有可能是藍色眼睛,也有可能是棕褐色眼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