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走进历史厚重的平顺县王曲村

清晨我从原起寺下沿浊漳河畔向西北溯源而上,河两边葱郁的树林已经染上了金黄的秋色,平静的河面上升腾起片片白色雾气,湿润清冷的山风吹得我感到头脑前所未有的清醒,两只白鹭张开宽大的双翼从水面上低掠而过,一直陪伴我走出很远。大约行了十余里,拐进一座山村,这即是平顺县一侧的北耽车乡王曲村。

走进历史厚重的平顺县王曲村

12年前第一次来王曲村在天台庵前的留影

说起王曲村,我在山西就遇到好几座,临汾的王曲村有元代的东岳庙戏台,阳城的王曲村有金代的大庙,但最为著名的应该就是这一座平顺县的王曲村了,村里保存曾为四大唐代木结构建筑之一——天台庵,这也是浊漳河流域内最具重量级的早期木结构建筑了,无数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朝圣一般的奔向这太行深处的小山村,只为参拜心中神圣的大唐遗构。

走进历史厚重的平顺县王曲村

俯瞰王曲村

我也是不止一次来到这里,但每次都是匆匆奔入天台庵院中,竟然没有仔细审视过这个同样古老的王曲村。这回来的有些早,于是不再急于去看天台庵,静下心来在王曲村中四处转转,看看这村中尚存的老街巷和民居,果然也有不少年代久远的珍贵遗存,其实在天台庵耀眼的光芒之下,这些早已被人们所忽视的老建筑也有很多宝贵和精彩之处,是值得去细细发掘、品味、关注和保护的,随着乡亲们越来越富裕,红砖大瓦房正在成片的崛起,老宅子的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境况不容乐观。乡亲们大多很友善,对于走街串巷,逐户登门造访的我都报以淳朴的笑容。

走进历史厚重的平顺县王曲村

王曲古民居

走进历史厚重的平顺县王曲村

画中的是王曲村164号院的古民居,这是一所两进的套院,可惜只有正房和二门还保存着旧貌,东边的厢房被拆掉盖起了水泥小楼,西边的已经垮塌了。这座悬山顶的小门楼静静地隐藏在朴实无华的大院里边,因大门内是影壁,所以在街上向半开着的大门内张望时也看不见有何特别之处,只好厚着脸皮走进去碰碰运气,向左一转,顿感眼前一亮,一座古雅精美的门楼忽然出现在眼前,檐下如绽放花朵般层叠张开的枓栱和门槛内外完整如昔的抱鼓石都彰显着老宅子当年的殷实家境和儒雅品味,这样形式的小门楼即使在有连片古宅保存下来的老村镇和街区里也已经不多见了,不想在此撞到,令人欣喜不已。意外发现的惊喜也是乡村寻古的乐趣之一,这些计划之外的收获更令人期待。院中的树已经接近枯萎,与塌毁的西厢房一起昭示着岁月变迁的无情和往昔繁华的没落。对于清早贸然闯进来的不速之客,老乡表现出了好客的热情,当我提出想留在院中画上一幅,主人家竟然为我搬来了凳子坐。

王曲观音堂

走进历史厚重的平顺县王曲村

在王曲村南端有这样一座过街门楼,下边是条石台基,辟有砖拱门洞,上建三间硬山顶小庙,檐下出廊,前面有宇墙围护,在北面东侧砌有石梯可登二层。这里是村中一条古道,看连建于石台基旁的夯土残墙,感觉这门洞很可能是村子原来的南门,土墙即是昔日的村墙。踏着断裂塌陷并被荒草覆盖的石阶走上去,但见这座小庙门窗已经被封死,但廊下镶嵌的几块小碑道出了这座不起眼的村庙古老的历史。

其中一块“山西潞安府平顺县平北乡王曲里本村创建观音堂碑记”上记述“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仲夏之吉,维那杨汝登、刘官长,男刘希颜督工,率众建立神堂三间,前塑观音菩萨一尊,后塑玄天上帝一尊”,最后的落成时间是“皇明万历四十四年岁在丙辰九月二十七日”。这里已经荒败破落,偶有乡民从门洞下穿过,我从门缝中向内努力张望,观音和玄天上帝看来早已经返回天界了,里面只有厚重的积尘和废弃的杂物。不敢想象这样一座平凡的过街门楼竟然也是晚明的建筑,这个小山村的历史积淀实在是太厚重了。

走进历史厚重的平顺县王曲村

在我画这座观音堂时候,路过的一位老大爷与我攀谈起来,从他口中得知,王曲村中曾有一座建于金代的大庙,可惜建国后失火烧毁了,东边山顶上还有座神堂,也是明朝的建筑。这里的古迹遗存实在太多了,在外省恐怕早就已成凤毛麟角的古建筑在山西是这么的寻常,就静悄悄的隐藏在山村深处,我只是进行了一次走马观花之游,却感到越走要看的东西越多,真是有些顾不过来了。

还是赶紧去看看珍贵的天台庵吧,沿着观音堂下北去的小巷很快就来到了这座修建在村子南边高台上的千年古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