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歷經兩次大搬遷,屈子依然立於詩文之巔

在中國文學史上,最有氣節的當屬屈原,一直有個夢想去造訪屈原,終於,來到了湖北秭歸——屈原故里——

历经两次大搬迁,屈子依然立于诗文之巅

秭歸的天氣難得的好,金牌導遊說,戰國時代楚國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故里,現在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秭歸地處川鄂咽喉,長江西陵峽兩岸,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在此留下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樂平裡是宜昌市秭歸縣的一個四面青山綠水迴環的村莊,公元前340年,屈原就誕生在這裡,這裡是詩祖的根脈。

历经两次大搬迁,屈子依然立于诗文之巅

走近“雛鳳廣場”,仔細端詳地面上的圖案,是鳳尾。屈原生活在戰國時期的楚國,而楚人最為崇尚的就是鳳凰。整個鳳身順山體一直綿延向前,並與旅遊區檢票口鳳頭石雕相連,就形成了“雛鳳展翅”的造型。其浪漫意境,寓意屈原在秭歸誕生以及他在青少年時期就已蘊含在心中的遠大抱負。

历经两次大搬迁,屈子依然立于诗文之巅

走在屈原故里,有一股股淡淡的桔花香,不僅想起屈原的橘頌,來到秭歸,不忘那首“秭歸賦”——“秭歸淵遠,熊繹故疆。漢置歸府,古稱丹陽。大壩鎖江,平湖湯湯。泗溪九畹,三閭靈光。天寶物華,臍橙名鄉。詩祖屈子,偉辭逸響。上控巴蜀,下引荊襄。西陵峽壯,長江畫廊。美人王嬙,千秋流香。明翰鎮遠,氣貫穹蒼。龍舟投粽,掛艾飛觴。騷壇長詠,揚烈吐芳。端午習俗,代代承揚。千載文明,萬世其昌。”這首“秭歸賦”,是對秭歸這個融了巴楚文化、屈原文化、峽江文化、於一爐的小城所做的精闢介紹。

历经两次大搬迁,屈子依然立于诗文之巅

面前的屈原祠,第二次整體變遷而成,因三峽工程興建而被搬遷到現在這個位置。城樓平面呈單排無廊柱網式佈局。門外匾額陰刻有“景賢門”,城磚上有“嘉慶九年”及“歸州”字樣。城門主體的建築材料都是用古城牆石壘砌,石頭之間的粘合劑採用的傳統建造工藝—石灰與糯米混合物,雖然沒有現在的鋼筋水泥,卻異常牢固。走進這道門,就代表您真正進了屈原的故鄉。

历经两次大搬迁,屈子依然立于诗文之巅
历经两次大搬迁,屈子依然立于诗文之巅

秭歸地處川鄂咽喉,長江西陵峽兩岸,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在此留下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樂平裡是宜昌市秭歸縣的一個四面青山綠水迴環的村莊,公元前340年,屈原就誕生在這裡,這裡是詩祖的根脈。

历经两次大搬迁,屈子依然立于诗文之巅

秭歸還是歷史悠久的柑桔之鄉,屈原在他的名篇《桔頌》祠中,曾對桔樹的形象和性格作過深刻的描寫。今天的秭歸已成為中國七大柑桔生產基地之一,季季有鮮橙。到了深季,滿目都是柑桔林,青枝綠葉藏紅果,如詩如畫。

历经两次大搬迁,屈子依然立于诗文之巅

這匾額上四個字的內涵——你為什麼要縱身一躍?把詩歌留在岸上,把身軀變成流水。你擊碎水中的明月,難道想成為上下求索的一條魚?你置入水中,難道水下有你其修遠兮的路?如今,最終你的故里也身不由己地埋入水中。雙雙入水,在水中並駕飛翔。在水中孕育人類的傑作。是的,被埋著的何止是詩歌,可你的靈魂一直在流傳不止。

历经两次大搬迁,屈子依然立于诗文之巅

這日月照壁的內涵,我明白了——靈魂日月可鑑。你走了,沉入了江底,可你的詩魂一直在大地天空。

历经两次大搬迁,屈子依然立于诗文之巅

屈原祠巍峨的山門上 “屈原祠”三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是郭沫若先生手書的。”祠”在古漢語中為“祖廟”的意思,在此,家鄉人民把屈原奉若神靈的敬仰與緬懷之情由是可見一斑。額坊上的 “孤忠”、“流芳”四個字,是書法名家襄陽王樹人所題。大門門楣匾額為湖北省著名書法家張秀題寫的“光爭日月”四個大字。

历经两次大搬迁,屈子依然立于诗文之巅历经两次大搬迁,屈子依然立于诗文之巅
历经两次大搬迁,屈子依然立于诗文之巅

我望著這座宏偉的建築,已經被三峽淹沒了的秭歸縣城怎麼會誕生一個用詩統治人類思想,用詩來指引人們一代代的活著,用詩來指導一代代的青年去愛國的曠世奇才。每年端午節,秭歸每年舉辦端午詩會,人們以詩會友來紀念屈原盛況空前,秭歸每到端午的那一天,人們對於一位詩人的心就如同一個個荷香的粽子被蒸騰著熱情。

历经两次大搬迁,屈子依然立于诗文之巅

最早的一座屈原祠建於唐元和15年,即公元820年,由歸州刺史王茂元在秭歸歸州東5裡之屈原沱首度主持修建。宋元豐3年即公元1080年,宋神宗趙頊封屈原為“清烈公”,亦稱“清烈公祠”。

历经两次大搬迁,屈子依然立于诗文之巅

1976年7月,因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興建,屈原祠遷建於歸州東3裡之向家坪,並於1982年6月25日建成。2006年11月10日,因三峽水利樞紐工程興建,屈原這位資深移民,被再次遷至秭歸新縣城鳳凰山。

历经两次大搬迁,屈子依然立于诗文之巅

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三峽工程蓄水後形成的巨型水庫。1956年毛澤東橫渡長江之後,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水調歌頭•游泳》,其中有關“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的預想,在大半個世紀後的今天終於成為現實。三峽水庫是一個長約600公里,寬約1.1公里的長條形水域,為典型的峽谷河道型水庫,蓄水後平均寬度較原天然河道增加不到一倍。也就是說,蓄水以後的三峽既有湖光山色相互掩映的景緻,又較好的保持了原有的峽谷風貌。。

历经两次大搬迁,屈子依然立于诗文之巅

新建的屈原祠保持了歸州老屈原祠的基本風格和視覺效果,規模比老祠擴大了3倍,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紀念屈原的建築物。由山門、兩廂配房、碑廊、前殿、樂舞樓、正殿、享堂、屈原墓等建築組成。建築面向東南,恰與三峽大壩正面形成“相看兩不厭”的情景。

历经两次大搬迁,屈子依然立于诗文之巅历经两次大搬迁,屈子依然立于诗文之巅

2000多年過去了,屈原以大氣節仰忠貞,氣吐虹霓,天問九章歌浩蕩的胸襟,以 修能明治亂,志存社稷,澤遺萬世頌離騷之文采,令人無限景仰。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屈原祠旅遊區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朱文鑫 更新:2018.04.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