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趙東:區塊鏈革命將產生人類歷史上資產過萬億美元的個人

在我看來,區塊鏈無疑是一場革命。目前,有許多人僅僅把區塊鏈理解為一種技術,然而,區塊鏈遠遠不單純是一種技術。如果只以當下的技術眼光,僅從技術角度去審視它,或許結論是區塊鏈只是一個非常低效的數據庫而已。但其實絕非如此,區塊鏈是一個數據庫,但同時它是一個不可篡改的數據庫,深層意義上說它是一種全新的記賬方式,是一種將為全球帶來巨大改變的記賬方式,這是它的意義所在。

為什麼說記賬方式的改變有這麼大的意義?前幾天,馮波提到了一個觀點,我覺得講得非常好,對我很有啟發。大家一定知道文藝復興及其起源地佛羅倫薩,在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的手工業者發明了一項重要技術——複式記賬,這種記賬法克服了古老的簿法中種種弊端,能讓商人系統全面地瞭解業務狀況的全貌,從而在競爭中勝出。因為這種巨大優勢,複式記賬迅速從意大利傳播到整個歐洲,之後作為一種工具,在數百年的發展中成為資本主義經濟重要的基礎之一。在現在看來,這種記賬方式的發明,無疑是一場革命。

這裡大家可以仔細想想,革命是什麼?變革又是什麼?

變革可以是不改變現有的利益結構,不改變既得利益者,原來拿多少之後還是拿多少,只不過是換一個新的方式,讓錢賺得更多,這叫變革。而革命,一定會淘汰舊有關係,必然會顛覆既得利益者。我們在看項目時,就會帶著問題,這是不是在搞革命?如果不是在搞革命,那麼不過是一個賺錢的生意而已,沒有太大的想象空間。

正如複式記賬的革命一樣,區塊鏈是一場新的記賬法的革命,過往的、現在的,個別的、普遍的經濟結構,都會被區塊鏈顛覆掉。由此區塊鏈將會引發新的“大航海時代”,當然,這不是地理意義上大航海時代,而是生產關係上的開疆擴土,由這種“新航海”激發的生產關係的重大進化,一定會帶來新的生產力的進步。

生產力進步的表現是什麼?我舉個例子,比如說,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技術這類,在以前需要舉國之力才能涉足,需要花費數千億甚至上萬億美元才敢幹。而如今,馬斯克這個人居然說我拿一億美金,我就要造火箭,最後還造成了火箭。這說明什麼,說明生產力進步的效果確實是顯著的。

我們回顧歷史,可以看到生產力的進步——工業時代、原子時代、信息時代——都是翻天覆地的,相比之下,似乎如今我們生產力變化不大,甚至有些停滯。其實不是這樣的,之所以我們覺得之前的變化是跨越式的,那是因為我們能縱觀歷史,幾十年時間只不過是歷史資料上的幾頁甚至一頁內容,而在現實中,我們的生命時間相對歷史變革過程來說太短,所以我們主觀上感覺不那麼明顯,就以我個人來說,生活三十多年,除去兒童、少年時期,真正能感受世界的也就二十多年,這相對於一項技術從誕生到改良到完備到廣泛普及需要的幾十年來說,確實是不夠看到全貌的。所以說,我們不能困於這種束縛,不能被自我主觀限制了想象力。

我在2013年看到比特幣的時候,曾這麼想,如果把比特幣和美元的總量相對應,按照最小單位計算,一個比特幣的價格正好是100萬美元。如今,在以歷史的眼光充分釋放想象力的基礎上去展望,我堅信比特幣筆會達到100萬美元一個,而當比特幣達到100萬美元的一個之時,人類歷史上會產生第一個資產過萬億美元的土豪,那就是中本聰。

這意味著什麼呢?上一次工業革命產生了資產過百億美元的土豪;互聯網革命,比爾蓋茨、巴菲特他們的資產達到了千億美元級別;而這次區塊鏈革命將會使人類歷史上產生資產過萬億美元的個人。每一次技術革命都創造更鉅額的財富,每一次財富的創造都推動人類加速進步,這次萬億級別富豪的誕生,能讓許多從前不可能的事情成為可能。

再談談我對Dfund團隊的定位,我們是“新大航海時代”的一艘海盜船,我們是一幫富有冒險精神的海盜。我們要幹什麼?我們要冒險!我們的目標是哪裡?現在也不知道,但是我們都知道前方有個偉大的目標。

Facebook的CEO扎克伯格說過:面對新的機會,最大的風險是不冒險。我對此深表贊同。當然,我個人的冒險精神比較強一些,這導致我在14年、15年的時候經歷了非常大的起伏。但是經歷起伏之後,我的新結論是什麼?我從此不冒險了?No!我要繼續冒險!但是我學會了什麼叫風險?在風險觸發前,我的人生一直是一帆風順的,在風險觸發轉化為損失後,我學會了不能忽視風險。

因此,我們的這艘海盜船仍然要冒險,且必須不停地冒險,但是冒險前一定要評估風險,更要評估每次風險中的機會,在此基礎上博取更大的回報。

如今,各個區塊鏈項目背後都有資本的參與和推動。在資本主義世界裡,資本家認為自身提供資本,承擔投資的風險,所以要拿取更多的利潤、剝削更多的剩餘價值,而工人不承擔投資風險,所以只能領取合理的工資,不能得到資本的利潤。但這個看似公平的遊戲機制中,存在著問題,資本作為個體是存在投資風險的,但作為整體不存在,資本的風險來自其它資本的競爭,而不是來自工人。這種風險、利潤錯置的生產關係是有問題的,擴大到納入消費者和投資者,其仍然是錯置的。

區塊鏈的觀念是消除這種錯置,讓生產者、消費者、投資者、參與者混為一體,利潤和風險均分。此外還能在價值分配中去掉中間的傳導環節,也就是價值超導的概念。

關於價值超導,打個簡單的比方,我是一箇中間人,中介機構,買方找不到賣方,找不到買方,買方跟賣方通過我達成了交易,我從中賺中介費。現在現存的各種各樣的生意大都可以理解為這種商業模式,但是有了區塊鏈,這種商業模式將會受到顛覆,並不需要中間人了。

生產關係以去中心化消除錯置,以去中介化消除傳導消耗,這兩項是重大的生產關係變革。區塊鏈最終將一定會顛覆傳統的資本模式。

顛覆資本的同時,大家不要覺得我會落伍,有一樣東西永遠不會落伍,那就是對知識的認知。知識是無窮盡的,我們不僅要知道、瞭解,還要理解和掌握,形成自我的認識,這就是認知,我們永遠都要不斷進步,提升自己的認知。

另外,去中心化並不是無中心,絕對的去中心化、絕對的平等是很難存在的,這涉及到政治學的知識了。去中心化實際上是要去掉具有壟斷地位的大中心,然後這個世界會有各個大大小小的中心構成,然後去掉大中心之後,就達到了一個新的平衡。而價值超導會帶來極大的流動性,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生產關係的變革會帶來生產力的變革。區塊鏈的發展將是生產關係的革命,革命是會帶來改變的,會帶來很多認知的改變,因此我們的認知必須不斷升級,不僅僅是升級,甚至我們要革命,對自己的認知進行革命。

我認為,除了物質層面以外,人的精神層面有二層,都是由信息或者代碼組成的。第一層是基因的層面,我看過《自私的基因》這本書,其中有一個非常有名的論述,認為所有的生物都是基因的機器。基因最開始的時候是什麼?是鹼基對,每個都有四種可能性,如果給基因測序,人完全可以用信息編碼存下來,所以說從基因層面,我們每個人只不過是一串代碼而已;另一個層面,就是思想層,這和基因層是非常相似的,思想本身是什麼?是知識、語言、文化、習慣、法律、風俗、道德等構成的,也是信息,也是代碼。只是以某種形式存儲和組合起來,《利維坦》的作者霍布斯說:“思維是記憶的序列”,這就是對這一精神層非常形象的解釋。

所以,當有好多人說“比特幣這玩意值什麼錢、不就是一串代碼”時,我想說,你別以為自己有多牛,你也只不過是一段代碼,我們每個人都只是一段代碼而已,是不是?就像我剛才說的,精神層面的“人”就是由基因層面代碼和思想層面代碼的結構組成的,人也可以理解為代碼的集合,代碼並不意味著簡單和無價值。

當然,我們也要注意投資的週期性。即便再看好一個事物,即便再相信它的長期遠景,也要注意策略。也許明天明年很美好,但是,今天很殘酷,未來還有相當漫長的路要走。

區塊鏈是一場偉大的革命。如今,這場革命才剛剛開始,我們在迎接它的同時,也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希望百年後,乃至千年,我們仍有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