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7 不會打,還不會欣賞嗎

作者 丁仕旺

說到拳擊比賽,人或多或少都能說幾句。我曾問過身邊幾個與我一樣不太愛好此運動的朋友,很少有人知道泰森、霍利菲爾德什麼的。

我若問:拳擊比賽最能抓住眼球的是什麼?”

應答的人不語還帶著詭秘的笑。

“我來幫你答。”我接下說,“你們一定只看中場舉牌的美女!”身邊有嘻嘻哈哈聲音的和無聲會心的笑。

我的一位隨叫隨到朋友,經常向我說拳擊的知識。每一次聽後,我會不自覺再聽一次,再聽一次。有一段時間朋友和我如膠似漆,我從他那裡收益良多。原來拳擊有那麼多學問和樂趣啊!

朋友“關於拳擊”的故事並非一次所說,我只能在一篇裡複述,難免會掛一漏萬。

即將交戰的雙方都會未雨綢繆,加強訓練,增強體力。智囊團或身邊人幫助瞭解對手的信息。對手打過多少回?勝負比?最近戰況?甚至哪裡受過傷?便於謀劃戰時打法。

一個人一輩子能鬥幾回有個限數,二十回、八十回還是一百回,根據每個人的精力、體力決定的。回數越多,身體透支多,心肺受損,動脈失去彈性,神經麻木,肌肉變硬。由於過分的擊打和被擊中,筋骨已經疲憊不堪。

賽前幾分鐘,裁判會檢查拳手纏在指節上的帶子,監視助手給拳手戴上手套,並且紮緊。

鑼聲一響,雙方助手劈哩叭啦地折起凳子退出圈外。

有時未必是我們看到認為弱的一方會輸。為什麼?看似,有的拳手生龍活虎樣,雨點般、旋風般佔據絕對的主動。而另一方只是躲閃、掩護、抵擋和佯攻。一方性急滿場飛,另一方少走路省體力,或是象徵性地打幾拳,或是拖延和扭抱。別以為這場拳賽不好看,精彩還在後面!

不會打,還不會欣賞嗎

拳手在刺激對方憤怒,洩去對方銳氣,尋找戰機,扭轉乾坤。有時為了迷惑對方,雙眼半睜半開,讓人看起來彷彿沒有睡醒,可是藏在裡面的智慧不可小覷。

老師朋友第一次和我說到這裡,我自問:咬耳朵,可能也是為了激怒對方。老師朋友沒回答,我自悟:踢屁股當然也算!或許為洩憤呢?

節省體力的方法多多。如拳手被擊倒,裁判在數秒。其實被擊倒的拳手,當裁判喊到“二”、“三”的時候完全能站起來,但偏是不肯,非要等到“九”時才站起。有經驗的拳手會從觀眾及工作人員的目光和肢體動作看出,快到一個回合的尾聲,他且戰且退,退至離他中場休息近的角落,對手回去休息要多走好幾秒。事情不大,但積少成多。

我一直對“扭抱”嗤之以鼻,按家鄉的話屬“賴皮”。朋友糾正了我的錯誤,那是拳擊的技巧。你看,每次兩方摟抱,注意看微動作。一人正在用肩膀使勁兒碰撞對手的肋骨。從理論上講,肩膀和拳頭造成的傷害是一樣的,肩膀用去的力氣小多了,還多了一些身體的壓力。往往佔上風的一方,威力不減,揮拳暴打。看到拳拳擊中,被打者無恙。why?被打的人在被擊時,提前十分之一秒,輕輕地碰了對手的二頭肌,所挨的拳早已失去了力量。

有的拳手不得已用了“苦肉計”。當對手風頭正勁沒有喪失掉一部分時,很難取勝。拳手故意賣個破綻——低下頭,用堅硬的頭頂受對方一記重拳,以此達到傷對方指節的目的。

這些都是比賽規則許可和常見的現象。說到“盤外招”,老師朋友更是滔滔不絕。

買通裁判,數秒的語速快慢不同,拉開扭抱時裝作無意擋住一方視線,好讓另一方出其不意,先下手為強。

來自不本營的招最陰毒。中場休息,助手搖毛巾慢慢的,可憐那拳手換氣不暢。

至於買通比賽的操縱者,賭拳就另當別論了。看有的拳擊比賽,連外行都覺得蹊蹺,當贏卻輸。有時也是外行者看不出門道。觀眾看到一方站不住時,另一方若能再加一拳,就能打倒對手了。觀者豈知拳者苦!殊不知,多輪迴合下來,有的拳手已底氣不足,肌肉抽筋,胳膊重如注鉛,打不出力也打不中點。

人生如舞臺,拳臺書人生。比賽爭贏,拳擊者的心裡目的各異,有為榮譽,有為信仰,有為生活所迫,有為奉獻犧牲……我從中認知了一些拳者的苦痛經歷,觀看拳擊比賽時,我先從拳者的年齡、目光、表情觀察,又從戰法上分析拳者心理,繼而聯想起拳者的處境來。我有時痴迷不亞於讀書觀影落淚之人。


早在我沒有接觸這個朋友之前,我對拳擊運動的認識很膚淺,除了知道直拳、勾拳和擺拳的概念外,少的如無。遇電視畫面裡拳擊比賽,我總是不經意地調臺。因為不懂欣賞。

是這個朋友帶給了我樂趣。生活中的快樂若以百分為單元,不同的人的分值不等,有百千萬億和兆,有的人卻活在數個“單元”裡,樂趣就那麼一點點。感謝這位朋友,讓我又新增了一個百分。我不敢說生活有多少變化,至少閒急無聊時,嗯哼——欣賞拳擊。

“是誰啊?”看了這篇文章的朋友意猶未盡,提出了想見我這朋友的請求。“他是傑克-倫敦”“什麼?世界著名短篇小說家。”“正是!”朋友終於理會,我的朋友是傑克-倫敦的書,因書結緣而成的朋友。我推薦這位特殊的朋友時總不忘註釋:“傑克-倫敦至少是打過拳擊的!若不是,又怎麼能把拳擊比賽寫得如此精彩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