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雍正王朝》大將軍王胤禵在關鍵時刻為什麼與八阿哥胤禩起內訌?

居源月穎


康熙六十大壽,在暢春園接受眾皇子的跪拜和呈獻賀禮。前幾位皇子都表達了孝心,讓康熙心情愉悅。隨後,遠在西北的十四阿哥胤禵派人呈上賀禮:一塊極為罕見的隕石。康熙趕緊命下人去接過來,下人打開一看,嚇了一跳,趕緊關上盒子。康熙一看有異,立馬命令打開盒子,盒子一打開,康熙難以置信:竟然是一隻死鷹。

十四阿哥給康熙送了一隻死鷹???

康熙氣的話都說不出來,眾大臣驚得議論紛紛,九阿哥十阿哥趁機亂叫抓人,隆科多趕緊穩定場面。等著康熙發話。

誰幹的此事,竟然在康熙大壽之時送“死鷹”,“死鷹”也就是“應死”,這是直接咒康熙去死。簡直大逆不道,喪心病狂。當然,康熙雖老邁,但是頭腦卻清晰,他命令不要抓任何人,因為他心中知道是誰幹的。

當然,此事對誰最有利就是誰幹的。

首先,十四阿哥胤禵遠在西北,軍權在握,他絕對不會讓自己處於不利的事情,他絕對不會主動得罪皇帝。

第二,四爺似乎有動機,他是八爺的對手,雖然實力不大,但一直得到康熙的認同,所以他耐心隱忍了幾十年,不會急於一時,讓局勢變得紛亂,對他也不利。

第三,八爺也有動機,雖說他與十四阿哥是一個陣營,但實際上自從十四阿哥當上了“大將軍王”,他們就有分歧。而八爺胤禩一直都是想去爭奪,但康熙始終不允,故而他一直想把局勢搞亂,然後渾水摸魚。

當然,八爺的這些伎倆,康熙全部看在眼裡,他沒有徹查此事,因為一旦去查,勢必引發連鎖反應,導致局勢混亂,對自己最不利,所以,康熙開始重新下一盤棋,誰都看不懂的棋:沒有處理十四阿哥,卻把四爺實力全部罷免。而八爺胤禩更加認定他的對手是十四阿哥胤禵。



其實,“八爺黨”的內訌不是偶然,是必然的。八爺雖然是“賢王”,籠絡了不少人心,特別是九爺十爺,那是“鐵粉”,而十四阿哥雖然也是這一實力,但隨著他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他對皇位也有了一些想法。

特別是得到康熙欽點的“大將軍王”稱號。讓十四爺心花怒放,更是風光無幾。

只是,他沒想到四哥竟然會主動推薦自己做“大將軍王”。

康熙的允諾讓這個“大將軍王”更像是繼承人的背書,有了這個“大將軍王”,軍權在手,十四爺可謂呼風喚雨,逍遙自在。只是,他已然讓八爺甚為忌憚。

雖說十四爺是“八爺黨”的一員,但是誰對皇位會不在意呢。他們日日盤算就是如何登上皇位,而八爺之心早已昭然若揭。而八爺更想得到這一切,他太想了,無論是誰,成為他的障礙,他都會想盡一切辦法除去,太子如此,四爺亦然,而現在十四爺又隱約威脅到自己,八爺絕對不會放過他。

八爺和十四爺的關係如此的脆弱,實際上歸根到底就是對權利的慾望不允許任何人去分享。八爺之心就是這樣狹小,絕對不允許任何人和他分享權利,更不允許動了他的奶酪。




沒有永遠的兄弟,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句話就是十四爺和八爺的關係。

內訌的出現只需要一個導火索,而這個導火索就是二人實力的變化,以前十四爺是依附自己,而現在成了“大將軍王”,與自己不分高低,這樣實力的變化讓八爺心存忌憚。

幹倒太子,來了四爺,幹倒四爺(表面上),又來了十四爺!八爺心中一如既往的排除異己,打擊威脅到自己的人。故而,就發生了“死鷹事件”。

這一切當然是八爺策劃。

其實我覺得八爺就是操之過急,就想把不可能變成可能,他想做楊廣,實際上他的對手不止一個楊勇,而康熙更不是楊堅。

十四爺也是太過於樂觀,壓根就沒有明白康熙的心思,也沒有意識到年羹堯在後方對他的制約,說白了他的七寸還是捏在四爺手裡,而四爺就看著他們折騰,看著他們內訌,這一切都是掌握在四爺的手裡。

權利,真是好東西,引發了一系列的鬥爭。兄弟情,父子情又算得了什麼,只有無上的權利才是最實際的。只可惜,八爺看錯了對手,真正的對手不是明面的,而是暗處的。




忠肝義膽嶽老三


康熙60大壽在即,西北大軍雖然面上看是“老八遙控指揮”,但是老十四早已有決裂之心,於是就有了“老十四仿造老八書信,離間身邊的間諜,打了一場勝仗以穩固自己的奪嫡資本”一事,與老八老九老十決裂。。

《雍正王朝》中分析老十四所做的一切事,就知道老八黨的內訌是遲早的事。

胤禵隱忍到大將軍王,已經可以和八阿哥胤禩分庭抗禮,有了奪嫡的資本,所以他的決裂是必然的。

只不過正如康熙臨終前所說“膽子太大,胸襟狹小”。咱們看一下,劇中老十四的一些行為。

劇中老十四的表現,在八阿哥黨中其實是以“謀士”的身份存在,老九雖然有小聰明,但是關鍵時刻,起不到作用,其中有一個細節,清理戶部欠款一案中,老九老十一心攛掇老八接管,可老八偏偏想聽一聽老十四的意思,結果老十四的想法跟老八不謀而合。

老十四偽造太子調兵書信這一手玩的很陰,按常理:

玩好了,太子徹底失勢,老八上位,自己則成了第一臣;

玩不好,東窗事發,老八也會因“賢王”之稱把責任全攬下來,他老十四仍可東山再起;

只可惜,他們遇到的是“康熙”,假借“退舉新太子”,舉手之間將老八一黨打垮,之前的事權衡利弊,不了了之,也是最好的結局。

康熙要將“老八老九老十”徹底打垮的這段,老十四的表現可謂“隨機應變、恰到好處”,胤禛胤祥的表現贏得康熙的滿意,再加上,之前康熙曾說過“老十三做到了一個盡弟弟的本分”,於是他大鬧乾清宮,“無腦”保老八,看似無腦,實則討喜,看明白了康熙的想法。一下子贏得了康熙的好感:

母親被晉升為貴妃,自己接管了“兵部”,自此,真正有了“奪嫡”的資本。

於是“大將軍王”之爭,老十四就開始活動了,原著中“忙黨爭孝子忘母壽”,劇中也略有表現。黨爭的目的就是奪嫡,在胤禛的幫助下,成功get大將軍王,這個時候,“膽子太大”的老十四以為“自己必然是繼承人”。

於是,就光明正大的在西北一戰中和老八決裂了,可惜老十四,還是太年輕。

最終奪嫡之戰,老八根本沒把老十四放在眼裡,他看出來康熙將他放逐西北,就是為了分化自己一黨,削弱自己的力量,於是劇中明言:

老十四遠在西北,不足為懼;老四坐在京裡,才是心腹大患。

直到最終,老十四的想法依然沒變“大將軍王就是繼位人”,因此與雍正勢同水火,認為雍正來位不正,甚至與老八一黨言歸於好,背地裡沆瀣一氣。

把“康熙老爹”對自己的八字評語,做了一個十足十。


史味人生


空了盡十年的“儲君”位置基本有了著落,那就是“大將軍王”的產生,對於十四阿哥胤禵擔當撫遠大將軍王,按照八阿哥胤禩的分析,那就是未來皇帝的接班人!

大將軍王從德勝門出發,康熙皇帝親自送行,何等的榮耀,表面看起來是“八爺黨”勝了,因為十四阿哥胤禵就是八爺黨的骨幹,此去西北大營,幾十萬大軍在手,剿滅判匪以後得勝還朝,皇帝位置垂手可得。

八阿哥胤禩遙控大將軍王

既然十四阿哥胤禵是八爺黨的骨幹成員,必然要經常與八阿哥胤禩經常書信往來,時刻掌握朝廷及康熙老爺子的動向,關注形勢變化。

作為大將軍王的十四阿哥胤禵到了西北大營就尋找戰機,準備一戰制勝,可是八爺黨的主心骨胤禩每次來信都說等等,再等等之類的話。

這位大將軍王胤禵也不是省油的燈,他有自己的算盤,我既然是大將軍王,極大的可能就是未來的君主,為什麼老是受制於你八阿哥,特別是康熙帝的“萬壽節”(生日)即將到來,打了勝仗才是最好禮物。

大將軍王自立門戶,單幹!

十四阿哥胤禵最瞭解八阿哥胤禩的為人,大將軍王落在了我的身上就意味著八阿哥胤禩沒有機會登上皇帝位置,他不會甘心,恐怕這次要利用我這個大將軍王來掌握兵馬為他奪權皇位,把住西北大門為八阿哥胤禩打基礎,胤禵已經防備了。

鄂倫岱就是八阿哥胤禩安插在十四阿哥胤禵身邊的掣肘大將軍王的釘子,十四阿哥胤禵也不是一個等閒之輩,用手段乾脆挑明瞭!

找到了鄂倫岱直接對鄂倫岱說道:老鄂倫岱,你太實在了!

內訌開始了,策反鄂倫岱

大將軍王十四阿哥胤禵說:你老鄂是八阿哥胤禩派你來的,監視我,你太實在了,一邊派你監視我,一邊派“雅布齊”監視你,一旦發現你倒向我,就幹掉你!鄂倫岱驚訝了!

這個十四阿哥胤禵本就是造假高手,想策反鄂倫岱還不容易,幾句話雲裡霧裡把鄂倫岱搞得暈頭轉向並直接反戈,一五一十全盤透出,一切真相大白,八阿哥胤禩還真正是小人一個,大將軍王要單打獨鬥了!我大將軍王何必聽命與你。


內訌的後果是兩敗俱傷

馬上出兵,一定要在皇帝萬壽節前打勝這一仗,打勝了,功勞是我大將軍王的,臨出發前康熙帝就說過這樣的話:勝了,朕自不必虧待於你!仗是為朝廷打的,不是為你八阿哥胤禩打的,顧慮什麼?

分析:八爺黨這個團隊,敗就敗在各踹心腹事,一旦有了利益,自然四分五裂,在過去的十幾年中,八爺黨的失敗就在於凝聚力不夠,都想當皇帝!

包括江夏鎮的任伯安被八爺黨拋棄產生的後果,包括熱河木蘭秋獮造假調兵符嫁禍太子,包括刑部用錢買賣人命大案,那一個也沒有逃脫康熙帝的火眼金睛,包括這次的十四阿哥胤禵的大將軍王也是康熙老皇帝把十四阿哥胤禵支走到西北。


康熙帝萬壽節,大將軍王派鄂倫岱送給康熙帝的壽禮是一塊隕石,活脫脫讓八阿哥胤禩,老九,老十給換了一個“死鷹”,康熙帝明白的很,天在做,人在看,有罪的,無罪的,天知道!看了,八爺黨把事情都做絕了,他還以為無比高明。

要問為什麼關鍵時刻他們八爺黨內部發生內訌,那就是沒有找好自己的位置,權利的誘惑,對於一己私利沒有超凡脫俗,八爺黨的失敗是失敗在自己人手裡,氣量不夠!

八爺黨的內訌給雍親王四阿哥胤禛帶來了有利機會,胤禛成功登頂。

(圖片來自影視資料)

本文屬於作者邸曉居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私自轉載、否則後果自負!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歡迎網友一起互動、評論?留言!


日堯居


《雍正王朝》裡雍正繼位前夕八爺黨內部起了內訌,而以康熙華誕上的送死鷹事件為標誌,十四阿哥胤禵與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間的矛盾走向表面化和尖銳化,這直接造成了八爺黨的實力大損,為胤禛的最後成功上位創造了條件,那胤禵和胤禩為什麼會內鬥呢?這裡除了胤禵自身有當皇上的幻想,與胤禩不可避免的產生矛盾的原因之外,烏先生的計謀在裡面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康熙末年,諸皇子的奪嫡之爭已趨白熱化,為了進一步奪取兵權,八爺黨利用自己在戶部和兵部的影響力故意一邊減少西北邊疆平叛部隊的糧草供給,一邊又發文催促傳爾丹儘快平息叛亂,受到朝中雙重壓力的傳爾丹沒有辦法,只能以身犯險,冒險率軍深入叛境,意欲儘快結束戰鬥,卻不料中了叛軍的埋伏,傳爾丹以下六萬大軍全軍覆沒,消息傳來,朝野震動,為穩定局勢,消滅叛軍,朝廷急需派一位阿哥出任大將軍王,率軍出征,平息叛亂。

對此良機,八爺黨自然是志在必得,並制定了推舉胤禩,如果不行就推舉胤禵的雙保險的計劃,由於康熙已經是風燭殘年,此時能當上大將軍王,握有兵權,無疑會對即將到來的上位之爭有著巨大的影響,所以四阿哥胤禛也想能出任大將軍一職,哪成想烏先生卻力勸胤禛放棄爭奪,並且要力保胤禵能出任大將軍一職,按照烏先生的分析,前者傳爾丹兵敗,關鍵的原因在於八爺黨在朝中的掣肘,只有十四阿哥出任大將軍才能最大限度的減少朝中內鬥對西北用兵的影響,再者據烏先生分析,康熙對於目前的朝局有著清晰的判斷,其心目中的人選就是十四阿哥,胤禛此時如果能放棄個人恩怨舉薦胤禵,無疑會給康熙留下大公無私,剛正不阿的好印象,再有,胤禛舉薦了胤禵,相當於在一直以來都是鐵板一塊的八爺黨內部打入了一塊楔子,令其內部產生猜疑和嫌隙,直接削弱八爺黨的實力,最後一點,胤禵的成功上位也可以分散胤禩等人的注意力,在戰略上減輕胤禛的壓力,避免胤禛一方實力過早衰減,為最後的奪嫡成功保存實力。而胤禛這邊只要抓住西北大軍的糧草供應,讓年羹堯出任陝甘總督就能節制胤禵的十萬大軍,使胤禵不至失於管控,尾大不掉。


後來的形勢發展一如烏先生所料,胤禵出任大將軍王后在西北連戰連捷,十四阿哥在朝中威望日盛,胤禵在志得意滿之餘也難以遏制的對上位產生了想法,他使用計謀將從屬於胤禩的鄂倫岱收為己用,沒有按照胤禩在後方的遙控部署與叛軍相持,而是揮軍大進,橫掃叛軍,取得了平叛戰鬥的重大勝利,一時間,十四阿哥將會上位的傳聞在朝中散佈開來。在胤禩這邊看來,胤禵已完全擺脫了八爺黨的統一指揮,其野心已昭然若揭,相對於整天只知道吃齋唸佛的胤禛,手中握有兵權,深得皇阿瑪欣賞的胤禵對自己上位的威脅無疑更大,這個一直以來都是自己人的十四阿哥現在已經成了自己強大的對手,自己再不出手,皇位對自己將會更加的遙不可及,適逢康熙華誕將至,鄂倫岱從邊疆帶回了胤禵獻給康熙的壽禮併入府拜見,於是胤禩就上演了一出換死鷹的好戲。


應該說,換死鷹事件是九子奪嫡的最高潮,它不僅極大削弱了八爺黨的實力,使得胤禩與胤禵事實上都遠離了皇位,而且還成功保護了胤禛,為胤禛最終成為新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謂鷸蚌相爭,漁人得利,此其謂也。


微風山谷1381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康熙帝駕崩之前,前半部分的主題,就是“皇位爭奪”。為什麼十四阿哥和八爺黨內訌?一句話:誰不想當皇帝?


△康熙帝(《雍正王朝》劇照)


當一個人的實力,還撐不起野心時,多半是乖乖聽話;而一旦實力發展到,可以撐得起野心時,隱藏已久的真實自己,就會暴露出來。

本文的主角十四阿哥,就是最好的例子。


△十四阿哥(《雍正王朝》劇照)


提到皇位,說白了,四阿哥、八阿哥有奪嫡之心,八爺黨集團內部的小弟十四又何嘗沒有?哪怕整天與文人混在一起著書的三阿哥,也有這個心思。


康熙帝大限降至,傳位人慾蓋彌彰!

眼看著老爺子康熙帝,即將油盡燈枯,而皇子們的奪嫡之爭,卻愈演愈烈。太子兩次被廢,八爺黨推波助瀾,四爺暗自謀劃,這一場“九子奪嫡”,也步入了另一個高潮……

前期爭位最兇的八阿哥,因公舉新太子而犯了康熙帝忌諱,結黨之甚令老康熙厭棄。從此,八爺也從“九子奪嫡”的皇位熱門人選,一落千丈,逐漸被康熙帝疏遠冷落。



△康熙帝、張廷玉(《雍正王朝》劇照)


八爺黨集團內部的小弟十四阿哥,與不顯山不漏水的冷麵王四阿哥,這兩個一奶同胞的親兄弟,似乎就成了大清皇位的二選一。

從康熙帝后期的種種表現來看,似乎更看重十四子,乃至似乎寵愛有加。說三件事:

一是公舉新太子風波。



△十四阿哥(《雍正王朝》劇照)


在公舉新太子風波中,八爺敗北而十四阿哥替八爺叫屈,公然劇烈頂撞老爹康熙帝,氣得老康熙差點怒而拔劍殺了十四。可是事後,康熙帝不僅沒有責怪處罰,反而重賞了十四阿哥。

這一點,令眾多明眼人似乎看到了康熙帝心中默認的皇位人選。


二是“大將軍王”之爭。

西北敗報傳來,朝廷的傳爾丹六萬大軍全軍覆沒,康熙帝聞之震動。遂要在諸皇子中擇一人代天子出征,並金口玉言承諾:封“大將軍王”,享“王”的待遇;事成之後,朕必不會虧待。(太子位已空懸多年,這個“必不會虧待”似乎大家都心知肚明。)



△八阿哥(《雍正王朝》)


按照八爺的分析說法:誰做了這個大將軍王,誰就是皇阿瑪的皇位繼承人。很多人的邏輯是康熙帝先讓中意皇子建功樹威,好為此子繼承皇位做鋪墊。

大將軍王將握有西北幾十萬大軍兵權,這麼好的機會,一開始大家都想爭當。八爺黨自然是力爭推舉八阿哥,而四爺胤禛自然也想爭,無奈不懂帶兵,鐵兄弟十三爺又被圈禁,著急上火,後經鄔思道點撥。最終結果:康熙帝拍板定了十四阿哥,出任大將軍王。

此時八爺黨內部,出現了分裂氣息。十四阿哥嗅到了苗頭,故作義正言辭向首領八爺表忠心,說:就算皇阿瑪讓我出任大將軍王,我也是為八哥您擎天保駕的!八爺疑慮稍解。


三是康熙帝萬壽節,斃鷹事件。


康熙帝萬壽節慶典,遠在西北的大將軍王十四阿哥,不能親自為老爹康熙帝祝壽,就派鄂倫泰獻上一塊奇異隕石,帶有“壽”字,象徵天降祥瑞。



△鄂倫泰(《雍正王朝》)


八爺黨從十四阿哥不服從首領八爺的“暫不出兵”命令,以及十四偽造八爺假信策反鄂倫岱變心,來看出了十四真面目:原來最想爭皇位的是老十四啊!

而十四阿哥的壽禮,卻被八爺他們換成了一隻死鷹,陷害十四,氣得老康熙當場暈了過去。而事後,四爺、八爺、上書房張廷玉等人,撤職的撤職,罷官的罷官,送死鷹這麼嚴重的事兒,而唯獨沒有追查十四阿哥,而是不了了之。

這一下,幾乎所有人都誤認為:繼位人必是十四阿哥無疑了!

不光八爺黨這麼想,就連四爺胤禛也開始打退堂鼓了,垂頭喪氣的要打發鄔思道走。用四爺的話說:八爺上書房我們這些人都被撤職了……皇阿瑪這是在為老十四登基提前掃平障礙啊!


同黨變勁敵:十四爺成了八爺的對手!

經此一出,八爺黨已經把四爺胤禛排除在皇位競爭對手之外了。為什麼?

△四阿哥(《雍正王朝》劇照)



理由是,八爺認為:四爺向來以“孤臣”自詡,加上江南賑災、追比國庫欠款這兩件事,早把官員們都給得罪光了,如今人又被撤職,閉門謝客搞佛法,似乎儼然一副不問世事的樣子了,四爺在京是無黨無兵無權,孤立無援。

相反,十四阿哥手握重兵,又受康熙帝“看重”(八爺黨誤認為老十四就是康熙心中默認的傳位人),所以,十四阿哥,就成了八爺的死敵勁敵。

而八爺早已失去聖心,要想奪得皇位,走正常程序巴望著老爹康熙帝傳位給他,是不太可能了,只能使用武力等非常手段了。



△十四阿哥(《雍正王朝》劇照)


而身在西北手握重兵的十四阿哥,在用假信策反鄂倫岱之後,一直隱藏自己真實想法的十四阿哥,一語道破:八爺為什麼不讓我出兵?不過是怕我立功蓋過了他的風頭!

手握重兵、擁有資本、貌似又獲聖心的十四爺,欲與八爺爭位之心,不用說,就已昭然若揭了!只不過還沒有明面上撕破臉皮罷了。

當然,其實老道成熟政治家的康熙帝,之所以對十四頂撞、送死鷹等事情選擇不查不問,並不是老糊塗了,只是一種權宜之計,出於帝王心術及政治制衡綜合考慮,當時眾人看到多是表相。

在皇位的巨大誘惑面前,父子不父子,兄弟不兄弟,同黨不同黨。原本是八爺黨集團一員的十四阿哥,與八爺黨內訌了……

【原創:峰子哥;點關注更多趣歷史!】


峰子奇觀


我們可以看下《雍正王朝》的“八王黨”,八阿哥胤禩身兼非常重要的兩職,黨魁和謀主;而九阿哥胤禟是錢袋子;十阿哥胤䄉就是個湊熱鬧的;十四阿哥胤禵相對重要,是“槍桿子”。這其實是一個為了利益最大化拼湊起來的組織。這樣的組織其實非常不穩定,只要稍加干預就分崩離析。只是作為謀主和黨魁的胤禩並看不清。


而四爺黨,黨魁胤禛;謀主鄔思道;白手套胤祥。每每有什麼四爺不宜出面的事情,都由十三爺出面,十三爺不計個人得失和榮辱。而胤禛也的確投桃報李,可以做到和老十三肝膽相照。

為老八出生入死,老十四在自己沒有任何希望的時候,也是可以做到的。


他也曾經為了太子人選,替老八出頭,頂撞康熙,讓康熙拔刀要砍他。但是隻要撥動一個點,就能讓他看清楚老八胤禩並不能與他肝膽相照。老十四和老八的聯盟自然分崩離析。

而康熙把這一切看得非常清楚,所以康熙只是做了一件事情,就讓八阿哥胤禩露出來破綻,成功打破了老十四和老八的“八王黨聯盟”。


這件事情就是“選派一個皇子做撫遠大將軍王,並約定回來後有重用”。本來八王黨爭取這個職位,也變得非常團結,但是胤禛出手了,他表態支持老十四,而不是老十三。

雖然表面仍然都很開心,但是老八胤禩心裡開始產生了第一道裂痕。

而當胤禵在西部進一步平叛成功,獲得軍功,而康熙也日寵漸隆的時候,胤禵突然間成為了一個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


更可怕的是,從議立太子人選的時候開始康熙不斷打壓胤,而此刻老四胤禛又開始潛心佛法,與世無爭了。一個可怕的念頭出現在胤禩心裡。胤禵將極有可能成為新的儲君,也就是自己最大的“假想敵”。特別時二廢胤礽的時候,胤禵的那通操作似乎也是經過高人指點,欲與自己撇清關係了。

所以阻止他,晚了就來不及了。於是自以為聰明,搞了一個“死鷹事件”。

愚蠢啊愚蠢!胤禵正是因為這件事情,徹底看穿了老八與自己之間關係的本質,純粹的利益關係。最終在自己心口捅一刀的人,竟是自己拼了前程和性命去保舉的八阿哥胤禩。

從此恩怨兩清,聯盟不復存在,八阿哥胤禩謀劃的任何事情,胤禵都不再參與了。

當然胤禵表面上並沒有和胤禩撕破臉,因為他還在做著自己的儲君夢呢。不著急,收拾你,也要等到自己坐上龍椅之後。


炒米視角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這應該是對名利場的深刻寫照,如果說的再殘酷一點,那就是老十三當著康熙喊出來的那句:無情最是帝王家!

無論帝王,還是龍子龍孫,即使他們再怎麼高高在上,他們的本質也是人。我很喜歡一個故事:屠龍勇士最後變成了惡龍!曹操勵志做“大漢徵西將軍”,最後卻成了奸臣的代名詞。當名利太多,功利心太重,而心智跟不上時,這些都會變成負擔。一部《雍正王朝》看下來,我最佩服的還是雍正、年羹堯、田文靜這三個人,無論他們怎麼變,骨子裡那股倔勁始終沒有丟。

雍正不用多說,田文靜跟著雍正搞改革,把天下的士人得罪遍了,昔日好友也成了仇敵。可他依舊不改本心。無論他吝嗇、刻薄再怎麼讓人生厭,這份執著讓人動容。年羹堯也是一條好漢,自知殺人過多,驕橫跋扈,已經讓雍正不高興,可他仍然穿著黃馬褂守城門,就是和雍正制一口氣:我年羹堯不欠你的,要殺要剮我認了!

相比起雍正陣營,八爺陣營就遜色多了。任伯安、劉八女就是三教九流,剩下的也是碌碌之輩,只有老十四有點本事,偏偏還被老八猜忌,兩人是面和心不和。

說白了,雍正走的是正道,用的人是正人,田文靜、年羹堯這些人或許不讓人喜歡,但不得不承認他們都是有本事的人,有本事雍正就忍你的臭毛病。老八用的人都很圓滑,很能撈錢,但人品不端,首鼠兩端,乾的都是不入流的勾當。以行為測人品,老十四這樣的正人怎麼可能和老八這樣的人齊心協力。二人屬於一個陣營,不過是因為有共同的敵人罷了!


慕良論史


帝王家沒有普通百姓家的父子情深,兄弟姐妹親密無間的感情,有的只是利益的紛爭,歷代帝王和太子的勾心鬥角比此皆是,許多太子不得善終也正因如此,天家骨肉無親情。十四阿哥也是如此,雖然,他平日裡,和老八,老九,老十是一夥,但心機,和城府夠深的他。從心裡並不認為,他自己就是八爺黨,一但機會成熟,他立馬就會單幹,不會有絲毫的猶豫,和仿徨。這從在河邊和老四那場相互試探的談話就能看出來,他終非池中之物。至於,後來老八派人暗中監時他被他發覺,和死鷹事件,僅僅是導夥線而已,所以,說老十四自始至終就不會支持老八,更談不上關健時刻的支持了,畢竟,他認為大將軍王和皇位只有一步之遙了。


一葉小舟168521774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所謂的兄弟、親情、友情,在權利面前都宛如灰塵,不值一提。

在《雍正王朝》中,八阿哥一步一步失去康熙的歡心,康熙完全看出了老八陽奉陰違的不光明行經,陷害太子,以假道士評論什麼八王大、王上加白等謠言,妄圖爭奪太子位。這些都使得老八無緣成為康熙心目中的理想繼位人。

胤題當然也明白,八阿哥不能作皇帝,那麼自己就有了機會。況且他在西北統帥十幾萬精銳部隊,如果皇帝的繼位人是他,他可以名正言順的主宰大清王朝,如果不是他,他手握重兵,隨便找一個明目起兵造反,或許大清還是他的。所以有了慾望,人人就不會心思如一,有誰不想主宰江山。

所以十四阿哥一方面積極應戰,希望用勝利帶給康熙心理上的暗示,我可以繼承皇位。一方面又結交自己的親兄長四阿哥胤禛,一方面放著自己的團隊核心人物——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不能讓他們幾個在自己不在京中時,偷偷賺取皇位,這樣幾方相互牽制,達到一個平衡。

鄔思道分析問題直中要害,老十四希望老八和老四相互勾心鬥角,這樣他就可以坐收漁翁之利。所以他兩方都在結交都在討好。所以在局勢緊張又混亂的時刻,老八團體的內訌是必然的,因為十四阿哥有才有學,不會屈人之下。面對自己有極大登基的機會,任何人都是不會錯過,講良機拱手讓與他人的。


金匱真言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面,老十四胤禵一直屬於實打實的“八爺黨”,由於自幼胤禛不被自己的親生母親撫養,也是胤禛的母親身份地位,但是生了胤禵之後,地位上去了,但是這時候的胤禛已經十幾歲了,所以胤禛胤禵雖然是親兄弟,但不在一塊長大,難免有點融不在一塊,但是卻和八阿哥胤禩關係極好,在奪嫡之爭中,他也成為鐵桿八爺黨,卻和自己的親哥哥胤禛背道而馳。


按理說胤禵應該和八賢王胤禩一直關係親密無間,但是就在胤禵當上大將軍王之後,他和八賢王胤禩的關係出現了極大的裂紋,並起來了內訌。

第一,胤禵坐上大將軍王,在西北作戰,胤禵準備在康熙壽誕之前打一個大勝仗,經過胤禵的不懈努力,他也發現了羅布藏丹曾的破綻,按照兵法來看,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但是八賢王胤禩來信,卻不讓胤禵打這一仗。為什麼呢?當然是怕胤禵打了大勝仗,功勞太大,搶了風頭。這只是矛盾的開始。


第二,八賢王胤禩派了雅布奇,塔寧前來監視胤禵,由於胤禵手下老鄂和胤禵關係過於親近,八賢王懷疑他投靠了胤禵,於是便派雅布奇殺掉老鄂,試想一下,和自己稍微關係近一點的人都要殺掉,不內訌就奇怪了。

第三,胤禵送給康熙皇帝的壽禮被掉了包,胤禵找到一塊帶字的隕石,在當時這種隕石一般都被認為是吉兆,可遇不可求,但是就在獻給康熙的時候,隕石變成了死鷹,康熙大為生氣。給胤禵送禮的人只去過八賢王的府上,因此內訌是必然的。


為什麼八賢王要處處算計自己的夥計同黨呢?準確的來說還是皇位,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眼看著胤禵兵權在握,康熙對胤禵信任無比,自己處於下風,為了讓自己更有勝算,只能算計胤禵,讓他處於下風,給自己創造更多的機會。要說胤禵不想當皇帝那可能嗎?眼看著康熙對自己無比信任,做太子當皇帝的心肯定早就有了,在利益面前,什麼都不重要了,內訌也就產生了。

本文由樓笙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