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苏茫:一地鸡毛(上)

本故事所有人物皆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如果吴宏还在,《风尚》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曾在《风尚》供职的编辑赛琳娜收起了平时的嘻皮笑脸,一本正经的说,“是苏茫毁了它”,她坐在许老湿面前,漫不经心的拨弄着碗里的米粒。

上下级的积怨由来已久,矛盾爆发于2014年之后。

那一年,稳坐风尚集团总裁位置的苏茫把社庆费和团建费两项福利全部取消。“同事们听到这个消息都炸了,这是集团的福利,你凭什么说取消就取消?后来有神通广大的同事从各种渠道打听到,苏茫那一年买了一辆价格不菲的车……你苏茫吃肉,却连一口汤都不给我们喝?从那时起,即使是她最亲密的人都对她有了二心”,赛琳娜挖起一勺米饭送进了嘴里,咀嚼中带着怨气……

老员工们特别怀念已故风尚集团社长吴宏,不仅仅因为吴宏是个有情怀的文人,还因为他充满人情味儿的经营理念。记得2008年,吴宏去世的前一年,风尚集团的效益不好,刚刚出院的吴宏在年会上说:“我保证不开除任何一个人,大家好好干,明年咱们争取做好……”但苏茫不同,她的方法简单、粗暴,遇到困境不是把员工裁掉,就是将杂志关张。

2018年3月,在风尚集团做了24年、已经47岁的苏茫突然宣布辞职,时尚圈一片哗然。她的离开,据说是因为有人举报。

此前,她曾说过:“时尚我会做到50岁,后10年我就做慈善……”言犹在耳,谁料想豪言壮语就这样灰飞烟灭。那种突如其来山崩地裂的挫败感,往往无从解释却又摧枯拉朽。

创刊

1993年,国内成立了第一家时尚杂志社,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风尚COSMO》。当时的创办人有两位,一位叫吴宏,主抓内容;另一位叫刘姜,负责广告。他们原本是在《中国旅游报》共事,因为经常有机会出国,在国外了解到那些精美印刷品背后的门道。时逢改革开放在全国蓬勃兴起,很多高端品牌进驻中国,但适合投放的平台只有《ELLE》,遂两人看准商机,出资创刊。其中《中国旅游报》也有投资,杂志的主管单位是中国旅游局。

苏茫:一地鸡毛(上)

风尚杂志社的起步很难,启动资金没多久就烧完了,吴宏和刘姜为了填补杂志社的亏空,没少从自己的腰包里往外掏钱,但还是杯水车薪。那时的中国根本没有所谓的时尚,初期都是从外国杂志上把扉页撕下来,重新拍一遍,再翻印上去。国人的审美更是土得掉渣,比如LV在鼠年春节投放了一则广告,是两只红色剪纸老鼠抬着一只LV箱包。

1993年8月8日,《风尚·伊人》创刊了,杂志售价10元。那时人均工资才几百块,大米是一斤7毛钱,但首期专题“漂亮伴侣”,拍摄费用高达7000元。

苏茫:一地鸡毛(上)

那一次的拍摄发生了一桩意外,至今还让刘姜心有余悸。

照片上的狗是社里从神州爱犬乐园借来的,有只博美因众人围观受到了惊吓,从编辑的怀中蹿出,啪的摔到地上,蔫儿了。这一摔把几个女编辑吓的啊,赶紧给刘姜打电话。刘姜赶到的时候,几个女编辑正如丧考妣,围着博美嘤嘤泣泣,说这小狗身价不菲,死了要陪15万。当时的刘姜已经下令清点资产,关张赔钱。好在博美在爱的呼唤中苏醒过来,不然这本宇宙时尚大刊,就这么被一只狗给毁了!

结怨

1991年,21岁的苏茫从音乐学院毕业。她是学古筝的,努努力本可以进入专业院团,但她嫁给了一个在中国当老师的法国人。在那个年代,嫁给老外等于自毁前途,这也意味着苏茫无法进入任何一家机关单位,于是她只能到中国大饭店这一类接待外宾的高档场所去卖艺。

了解那段历史的人告诉许老湿,苏茫当时认识了一个姐姐,姐姐点拨她,想在北京留下来,不可能一直弹古筝,有个朋友刚办了本杂志,杂志洋气的很,经常接触到外国人的东西,便问她是否有兴趣一试?就这样,苏茫敲开了在仓库办公的风尚杂志社的大门,面试她的人就是刘姜。

最初呢,苏姐姐想做编辑,但她学音乐出身,文字功底不够。刘姜告诉她,你来可以,但想当编辑是不可能的,不如跟我们先跑广告。在经过一段百无聊赖的实习期后,苏茫透过朋友认识了赛特的负责人,完成了她人生中第一单广告业务,从而正式入职风尚。

苏茫:一地鸡毛(上)

苏茫当时干劲十足,广告业务做得风生水起。可惜好景不长,她突然在那个节骨眼儿上怀孕了,只能扔下一切回去生孩子。可是对于一个刚起步的杂志社来说,它不能相信员工生完孩子会很快进入状态。苏茫休完产假回来后发现,自己在杂志社已经没有一席之地了,她的办公桌被另一个女人霸占——她叫张晓东,后期成为了《风尚COSMO》的出版人。从此,苏茫和张晓东便结下了梁子。

那时的苏茫进退两难,毕竟刚生完孩子,要养、要带,去哪里再找工作都会被嫌弃。不成,不能走,赖也要赖在这里!

那段日子苏茫的人生字典里已经把“屈辱”二字给抠掉了,剩下的是小心隐忍,韬光养晦。她没有业务做,就在饭点儿帮着做饭师傅摆筷子、收盘子,跟着发行骑着自行车,去高档写字楼推销杂志……总之,老!娘!不!走!

得势

《风尚》杂志做了两年多,渐渐开始有了起色,而杂志能异军突起,多亏社长吴宏的好眼力。在《风尚》运作了一段时间后,他提出做双面刊,也就是正面女刊,反面男刊。1997年,男刊以单行本发售,这就是我们后来看到的《风尚先生》。

也是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上升阶段,《风尚》需要更广阔的资源,于是有外国印刷厂给《风尚》介绍了很多合作伙伴。最开始是《VOGUE》,但他们不愿意合资,说我们要来就要独资。后来和《Marie Claire》谈,也没有谈成。最后,才是《COSMOPOLITAN》。

苏茫:一地鸡毛(上)

有了版权资源,《风尚》开始扩张,从1997年起创办了《风尚先生》《风尚健康》《风尚家居》等多本新刊。

苏茫:一地鸡毛(上)

听说风尚要创办男刊,做广告的苏茫开始觊觎主编的位置。彼时,她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徐威。徐威是人大新闻系毕业的,曾就职于《三联生活周刊》,和这种正规军相比,苏茫的实力配不上她的野心。更微妙的是,社内开始分成以吴宏和刘姜为首的两派势力,徐威和苏茫各为其主,主编的位置无论给谁,势必会惹另一方不开心。为了维稳,这个位置最后给了庞伟。

好了,苏茫的“记仇小本本”上除了张晓东,又多了一个徐威的名字。

到了2001年左右,杂志正式开始“分家”:吴宏负责《风尚COSMO》和《风尚先生》等成熟期刊,张晓东和徐威为核心干将;刘姜负责其他新刊和广告,苏茫紧紧抱其大腿。2001年,《风尚扒瞎》创立,刘姜正式任命心腹苏茫担任主编。至此,市井气息浓厚的苏茫和时尚二字紧紧连在了一起。

纵观整个风尚集团,《风尚COSMO》和《风尚先生》两本杂志的广告收入占集团收入的50%,所以吴宏派系的人姿态也最硬气,根本没有把苏茫放在过眼里。

2008年风尚集团15周年社庆,吴宏刚做完癌症手术回来,所有人都围着他嘘寒问暖。活动结束后,苏茫说,那我走了啊,现场没人留她,也没人理她,她只好悻悻的离开;还是2008年,集团在年会上给各刊颁奖,苏茫在台上大声嚷嚷,“徐威你上来领奖啊”,徐威翻了个白眼儿,理都没理她——那时的苏茫就像个被打入冷宫的妃子。

宿敌无关怨恨,宿敌源于痛苦。而痛苦的来源,往往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昔。

慈善

彩云易散琉璃脆。2009年,《风尚》杂志的灵魂人物吴宏因癌症去世……刘姜掌权,抱大腿的苏茫算是苦尽甘来。

让苏茫得以进入公众视野的,是08年她在一次访谈中的“秋裤论”。

“时尚圈不欢迎老寒腿”这个论调绝非苏茫本意,她真实的意图是想表达自己在公司和老板没有层级关系——她和刘姜铁着呢,铁到能帮他整理行李箱。在一次整理老板行李箱的行动中,苏茫发现刘姜带了一条秋裤,便做吃惊状说,“呀,你看外国人谁穿秋裤啦……”陈鲁豫突然打断她,“外国人都不穿秋裤吗?”经陈鲁豫这么一打岔,门户网站这么一发酵,好了,苏茫红了。

人有时运气到了,想低调都难,又何况对时尚的理解还不如东北翠花高级的苏茫呢。

苏茫身上另一个巨大标签是“风尚扒瞎慈善晚宴”的创始人。这晚宴创立于万众一心抗非典的2003年,但创意并不是苏茫想出来的。

彼时,苏茫和杨二车娜姆、吕燕、那英以姐妹相称。在一次聚会上,那英提了一嘴,说你们的杂志这么有影响力,怎么不号召明星们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拍卖呢?紧接着杨二推波助澜,提出了“慈善晚宴”的概念。于是杨二拉来一堆人,吕燕拉来一堆人,最后募集到善款16.8万元……可你看苏茫现在还提杨二么?现在她一听杨二的名字就撇嘴,嫌人家不入流。

苏茫:一地鸡毛(上)

“扒瞎慈善晚宴”这个活动的初期影响力并不大,因为风尚的资源都流向了苏茫的宿敌张晓东创立的“美丽盛典”。真正让晚宴火起来的是在2008年,当时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全世界的目光都放在北京,苏茫决定这场慈善晚宴一定要做大。一位离职的编辑回忆,当时非奥运赞助商的活动一律不能举办,锦路#扒瞎挂名的总裁,实际上就是苏茫的小跟班#天天去奥组委缠人家,而奥组委的中国首席代表李红和苏茫的关系还可以,是李红出面说动了奥组委主席洛桑授权的。

出事

去年那场慈善晚宴,可以说让强行给自己安上女王光环的苏茫颜面扫地。从晚宴搭台阶段,就传出有工人发生意外,现场更别提了,苏茫满场叫喳喳毫不体面的形象至今还是笑谈。

苏茫成也慈善,败也慈善。我国的慈善法规定,公募基金会可以留下15%(2016年后变成了10%)的管理费,这也留下了很多被人诟病的灰色地带。

以新华社2013年的报道为例,那一次的晚宴现场共募集善款62221965元,捐出善款57221925元,那么粗算下来可支配的管理费有五百多万。一位风尚集团的内部人士说,“这场活动根本不需要很多钱,因为明星是免费的,大牌艺人最多给一点妆发费。重要的是晚宴还拉了很多冠名和赞助啊,那一场活动下来随随便便几千万就留下来了。”

苏茫:一地鸡毛(上)

我们只看到小咖跪舔苏茫,但听不见她身后悉悉萃萃的流言。

既然善款是靠着集团平台获得,那自然要进集团的账,但是据内部人士说,苏茫后来并没有这么做,她注册了很多公司过手这些善款……许老湿不是学金融的,并不懂这里面的门道,但我知道几千万现金,一年的利息就不得了。

“随着苏茫的权利越来越大,手伸得也越来越长,她以各种名义支出和报销。我们在2012年的时候就说,这位姐姐啊,迟早有一天会出事”,坐在许老湿面前的赛琳娜咽下最后一口米饭,表情带着“机智的我早就看穿了一切”。

就在苏茫辞职的前一天,她出席了“扒瞎慈善基金”捐赠的200辆救护车发车仪式。有人为苏茫的善举叫好,也有人说这是苏茫的孤注一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