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新能源客車5月銷量翻三倍!宇通、中通、歐輝、安凱誰是贏家?

“搶單大戲”過後,誰會是最大的贏家呢?

6月12日,2018版本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正式實施;之後,新能源客車生產企業拿到的補貼將按新的標準計算。與2017年的補貼標準相比,補貼金額總體退坡了40%,同時,考核以三項係數綜合達標為準。

由於新政設置了過渡期,在過渡期內,補貼標準按照原標準的0.7倍實施。所以,為了在過渡期內搶抓訂單,2018年前五月的市場掀起了“搶單大潮”。有人憂心,“搶單潮”提前透支了市場需求,加之新政正式實施帶來的壓力,會讓新能源客車市場在未來跌入“谷底”。

事實真的會如此麼?接下來,新能源客車生產企業又要如何見招拆招?

請看方得網的報道。

下半年的市場何去何從?

2018年春節過後,伴隨著新版補貼政策的發佈,新能源客車市場“開了掛”一般,出現了連續式的同環比暴漲。

3月,新能源客車銷量為4498輛,環比大漲362.76%,同比大漲188.33%;4月,新能源客車銷量為5907輛,環比上漲31.33%,同比大漲115.30%;5月,新能源客車銷量為12123輛,環比增長105.23%,同比大增354.56%。

新能源客車5月銷量翻三倍!宇通、中通、歐輝、安凱誰是贏家?

與2017年同期的“慘淡”相比,這樣的成績確實讓人欣喜。不過,好成績背後不禁讓人開始擔心。

暴漲的背後除了有2017年同比基數偏低的因素,主要還是因為車企為了獲得此前對應標準的0.7倍補貼,在過渡期內造成了“搶單潮”,無形中提前透支掉了未來市場的需求。

當補貼退坡、政策邊際效應遞減後,新能源客車市場會不會出現斷崖式下滑?

據業內人士分析,2018年,政策紅利在逐漸終結,新能源客車市場整體將呈現比較均衡發展的狀態;並不會像2017年那樣前三季度平淡不驚、第四季度爆發增長,全年產銷極其不均衡,全看政策“吃飯”。

另外,各地公交公司的剛性置換需求、新能源公交車運營補貼制度及用戶對新能源客車的認可度提高,都會為新能源客車市場帶來有利發展機會。

新能源客車5月銷量翻三倍!宇通、中通、歐輝、安凱誰是贏家?

談及對於未來的預測,福田歐輝客車品牌總監韓鵬表示,“按照以往客車市場的發展規律來看,下半年的市場應該會比上半年更好。但是由於新政過渡期內,市場提前釋放了一部分產能及需求,第三季度的市場很可能會下滑。未來,市場不會再出現前五個月式的大幅增長,整體應該是穩中有升。”

“下半年,新能源客車市場不會有太大增量。因為,很多用車訂單已經在上半年被提前透支了。”對於下半年的局勢,玉柴客車動力營銷部副總經理譚雪峰也有同樣預測。他同時還表示,城市公交車的需求結構在不斷向新能源車型靠近,新能源客車的保有量還會繼續擴大;未來,市場大趨勢仍舊會以純電動車型為主,而且混合動力車型也並不會消亡。

雖然,2018年的新能源客車市場存在眾多利好因素,但是想要立足卻比之前更難了。

整車企業接下來要怎麼走?

在眾多新能源客車生產企業眼裡,補貼大幅退坡已不可避免。2017年,補貼政策退坡20%,已經鍛鍊了他們的“心理素質”。

2018年,補貼第二次退坡40%,並設置了“單車補貼金額=里程補貼標準×電池系統能量密度調整係數×車輛能耗調整係數”的補貼標準。這一次,由於設置了4個月過渡期,車企不再關注補貼能夠拿到多少,而是更加關注升級技術水平達到新補貼標準。

誰的技術是最新的、最可靠的,誰的產品區別於別家,誰就最有可能搶到市場。

新能源客車5月銷量翻三倍!宇通、中通、歐輝、安凱誰是贏家?

作為客車行業大佬,宇通客車在這方面已經身先士卒。其相關負責人跟方得網表示,新版補貼政策對宇通客車並未產生太大影響。“宇通客車已經於5月18日發佈了一系列新能源客車產品。接下來,宇通客車的在氫燃料車型方面將投入大力氣進行推進和研發。”

新能源客車5月銷量翻三倍!宇通、中通、歐輝、安凱誰是贏家?

安凱客車相關負責人表示,新政實施是在鼓勵企業不斷進步和創新;在後補貼時代,想要搶到市場份額,整車企業更應該多做積澱。“新能源客車市場就這麼大。大家都在圍繞新標準準備產品。在這種情況下,對於安凱客車而言,下一步的目標是高電池能力密度的產品。”

“在補貼退坡後,市場壓力不可能由整車企業一家去承擔,而是需要有核心供應商、整車企業、客戶三方去分擔。”中通客車品牌部部長李篤生則坦言,在整個使用週期內,帶給客戶更多的價值,這顯然是最重要的。作為一家以新能源客車為重點的整車企業,中通客車接下來將以優化和降低整車的成本為主要方向。”

申龍客車自去年成為東旭光電全資子公司後,也煥發出了新活力,在2018年5月的銷量排名中,申龍客車排名第八,其5月銷量是前4月的2.8倍多。其相關負責人告訴方得網,下半年,申龍客車會繼續發力新能源市場,針對補貼新政,重點進行產品輕量化的研發。

新能源客車市場並沒有完全脫離“政策市”。不過,如今的新能源客車生產企業已經不再等飯吃,這就是進步。他們並沒有被2018年前五月的銷售數據矇蔽,已經在擠掉了“糟粕”的市場上,走上了任重而道遠的技術攻關之路。

結束語:

在新能源客車市場,強者恆強的現象越來越明顯。在更加嚴苛的審核標準下,“鹿死誰手”還不好預料,但是“群雄逐鹿”的大幕已經拉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