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洞頂村:遺落深山的眷戀與落寞

這幾天,淄博的氣溫一度直逼40℃,但是在青州市廟子鎮洞頂村卻清涼很多。

洞頂村,因為地處山頂,交通和生活十分不便,大多數村民早些年就陸續搬走了,只剩下4位老人不願下山生活,一直留守在村裡。

洞頂村緊挨著淄博的潭溪山景區玻璃天橋,在村民家的院落內就能聽到遊人的嬉鬧聲。

在景區的熱鬧繁華襯托下,村子顯得更加落寞。

洞顶村:遗落深山的眷恋与落寞

寂寥的村莊與熱鬧的景區距離極近。

洞顶村:遗落深山的眷恋与落寞

已經許久不用的石磨。

洞顶村:遗落深山的眷恋与落寞

村中一棟屋頂即將坍塌的老屋。

一個隱於山頂的“避暑天堂”

洞頂村,海拔814米,是青州市海拔最高的村莊。

村名源於兩個地方,所說的“洞”,是指潭溪山景區半山腰的昭陽洞,傳說是明朝昭陽太子修行讀書的洞穴。所謂的“頂”是指附近的一個山頂即“皇姑子頂”。傳言當年昭陽太子的姑姑,不放心皇侄獨自在山洞中讀書,特在山頂陪同。村子坐落在“洞”的上方、“頂”的右下方,故名洞頂村。另外一種說法則是,因為村子坐落在昭陽洞的山頂上,於是叫洞頂村。

不管哪種傳說,都形象地描述出村子在山頂上,並且像極了太行山的村落——山頂上有村,村頂上又有崮。類似洞頂村這種地勢,在整個魯中地區都很少見。山上土層很厚,有的能達到兩米,且以紅土居多。

6月2日一早,記者一行人從廟子鎮楊集庵村的宿營地出發,沿著山脊徒步翻越三座山頭,穿越了一個多小時,終於看到了不遠處掩映在綠樹中的洞頂村。又穿過一片鬱鬱蔥蔥的山楂樹林,總算是進了村。

村裡植被非常豐富,各種樹木遮天蔽日,剛剛爬山溼透的衣衫瞬時感覺涼爽。“這溫度感覺要比城裡低十來度呢,太適合避暑了。”同行的同事感嘆道。

村裡道路多是石板路,路兩旁由於長年人煙稀少,各色野花野草肆意生長。單看風景和氣候,這個村子像極了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面對此情此景,記者腦海中突然閃現出宋朝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景色怡人,田園風光,藏於山頂,與世相隔。正是因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地處高山之上,與外界的溝通接觸少,生活極為不便,近年來多數村民都已經搬離山村,到山下或者城裡生活。村子裡幾乎所有的房子都已破敗,大門緊閉,樹木和雜草掩蓋其中。

洞顶村:遗落深山的眷恋与落寞

村中的一個院落正在整修,工人說主人準備經常回來住住。

洞顶村:遗落深山的眷恋与落寞

兩位行動都已十分困難的老人相依為命。

洞顶村:遗落深山的眷恋与落寞

王元花操勞一生的雙手皮膚黝黑、青筋暴起。

四位老人的村莊

洞頂村的房子散落山間,鬆鬆散散,連不成片。在村裡轉了半小時,卻難覓村民的蹤影。

寂靜中突然傳來一陣話語聲。循聲走入一座院落,見到兩個人在整修房子,“我倆是被僱來修房子的,這個村子的情況不熟悉。”見記者詢問,對方忙回答。

輾轉幾番,最終尋到一位正在小路上噴灑除草劑的老人。他說,他是附近道溝村的,每年都要上山來清理一次雜草,不然村裡的路就要被徹底淹沒了,“村裡還有人住著,路不能說沒就沒了。”

道溝村在洞頂村東南方向的懸崖下,原先就只有十幾戶人家,現在連這個大爺在內也只有四個人住。道溝村和洞頂村共同形成一個行政村。就是說,這兩個村子現在的常住人口只有八人。

在老人的帶領下,記者來到村民強玉習老人的家中。

“快進屋坐吧。這麼早,你們吃飯了嗎?一塊吃點吧。”見我們一行人進院,強玉習倚靠著房門打招呼。

強玉習和老伴的碗裡是小半隻吃剩的燒雞,這是前幾天村裡有人去世,辦完喪事後人家送給他們的。他說,平時孩子們會經常到山上來看他們,每次都會帶來一些蔬菜米麵,他們倆人吃飯很簡單,做一次飯能吃好幾頓。

強玉習今年84歲,雖然耳不聾眼不花,但是有個頭痛頭暈的毛病。6月1日那天他突然頭暈,感覺天旋地轉,摔倒在院裡,右臉擦破了銅錢大的一片。村裡沒有大夫,最近的衛生室也在8公里之外,自己腿疼根本去不了,無奈就用紫藥水隨便抹了抹。至於暈倒的原因是因為血壓高還是別的問題,老人說因為平時沒有條件檢查,他自己也不知道。

強玉習的老伴王元花已經92歲,還能下地幹活。她說:“我比老伴大8歲,可他有點腦血栓,基本幹不了活,地裡和家裡的活兒都得我來幹。”王元花說,村裡還有兩名老人,只是平常也互相見不著。

“孩子們也想讓我們老兩口搬去和他們住,我們不去。一是在山上待了一輩子住不習慣,再就是他們家裡鋪瓷磚,拄個柺杖都打滑,去了都不敢走路。”王元花是個典型的小腳老太太,因為小腳走路不利索,加上腿疼得厲害,大多時候她只能跪著、爬著在地裡幹活。每次幹完活腿會疼得更厲害,需要好長時間才能站起來。

不知是出於習慣,還是內心的鬱悶使然,在與我們交談的時候,王元花老人說上幾句就會發出一聲長長的嘆息。此時,老屋對面的潭溪山風景區裡的玻璃棧道上已是人聲鼎沸,吵鬧聲刺穿了村莊的寂寥,把老人的聲聲嘆息襯托得更加落寞。

通往王元花家菜地的是一條陡峭的山間泥路。不足一尺寬的小路旁的泥土中,可以看到一個個銅錢大的小洞。大家判斷,這應該是雨後下地幹活的王元花老人的柺杖戳在鬆軟的泥土上留下的痕跡。菜地裡,老人小腳留下的腳印和手掌撐地留下的掌印也隱約可見。

是什麼讓王元花和這些老人們有如此倔強生活的力量?是土地的厚重,還是青石板的堅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