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孩子在學校打架,德國父母卻無所謂?

孩子在學校打架,德國父母卻無所謂?

孩子在學校打架,德國父母卻無所謂?

我在柏林生活了將近七年。一開始送孩子來到柏林的幼兒園或育兒中心(在德國稱為“Kitas”),我簡直不敢相信,這裡的小孩一整天都在玩。他們不讀書,不學算數,到處亂跑,大聲叫喊,基本上可以說是無法無天。幼兒園只要求他們遵守一些非常基本的規定,如不要打人和不要爬上傢俱等。

“這簡直是現實版《蠅王》(英國作家威廉·戈爾丁創作的小說)!”我們這些外籍父母不禁私下議論道。這樣的形象與我們印象中“嚴謹的德國人”截然相反。

1968年,德國一部分人士曾發起過反權威主義運動,向舊有的行為方式,包括向教育方式發起了挑戰,一些教育者甚至設立了完全沒有規則的幼兒園。這種極端浪潮如今基本已消退,但影響並未完全消除,仍有很多德國人抗拒用紀律約束孩子們。這是導致德國如今放養式教育現象的一個歷史原因。

孩子在学校打架,德国父母却无所谓?

小孩子們打架是很自然的事,在德國,幼兒園老師處理衝突的方式和國內很不一樣。老師們不急於干涉,除非是特別激烈的打架。即使孩子犯了錯誤,他們也不施加懲罰,不發出警告,不會把頑皮孩子的名字寫在黑板上,或是從光榮榜上劃去。

相反,老師們會把更多時間花在觀察情形上。有時候他們會把孩子叫到一邊,跟他們單獨談話;有時候他們會直接和全體學生講述正義和善良,或是通過朗讀相關故事讓孩子們間接感受;有的時候他們甚至完全撒手不管。

“你要相信孩子,他們真的可以出色地靠自己解決問題。”一名幼兒園老師向我保證道。

德國一位作家,曾寫過一本幼教指導手冊。文中寫道:“對於孩子之間的衝突,即便會讓老師們感到為難或是讓整個群體受到牽連,還是要讓孩子們自己去爭吵。”她還說,爭吵對孩子社交技能的發展和自我提升至關重要。孩子們打架的理由多種多樣:為自己設定界限,吸引注意力,測試自己的實力(無論是在體力上還是在社交層面),或僅僅因為他們不服輸。

德國人認為,孩子需要在成長過程中學會如何處理各種事情,而最好的方式是讓孩子通過互動來學習,而非由大人插足,去懲罰成人眼中的挑事者。

孩子在学校打架,德国父母却无所谓?

我曾經懷疑過這樣的方法是否有效,但後來的確在我女兒身上看到了效果。

當時女兒在幼兒園有兩個非常要好的朋友。兩個小女孩都很優秀,也很有主見。但她倆經常吵架,而且經常讓女兒選擇支持誰的陣營。其結果就是女兒的感情受到傷害。兩個女孩多次與她斷交,並且揚言不會邀請她參加某個生日派對,她經常為此大哭。

三個女孩之間的頻繁爭執,引起了老師的注意。老師把這幾個女孩帶到一邊談話,問一些諸如“你覺得這麼做會讓她作何感想?”或“如果你是她,你會怎麼做?”等問題。這跟國內老師處理方式沒什麼不同——讓孩子換位思考。

但是“如果她們說‘我就是不想跟她玩’,我們必須接受,絕不強行更正她們的行為和想法。”班主任告訴我。

雖然在我看來這種痛苦在女兒身上持續的時間有些過長,而老師的處理方式有些消極,但這種經歷最終讓女兒學會了強有力的應對技巧和獨立應對問題的能力。到上小學時,她已經成為了公認的“調解人”。直到今天,她很少會受到欺負,也不會隨意給他人貼上“壞”的標籤。

德國人愛小孩絕對不輸中國人,但是很多中國小孩在家長過度保護下變得膽怯、不懂應變、依賴心重……或許參考一下德國人的教育方式,有助於我們更好地培養下一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