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商周古國——鞏國,刀槍不入的鎧甲製造大國,武王用它來滅商

鞏國,在今河南鞏義市孝義鎮一帶,非常古老,據說商朝之前就已存在,當時也叫

闕鞏國,因為盛產鎧甲而聞名天下。鎧甲是古代軍事上重要的防身武器,率先擁有先進鎧甲製造技術的鞏國自然成為當時諸侯中的軍事強國。《左傳·昭公十五年》記載:“闕鞏之甲,武所以克商也。”唐杜預注:“闕鞏國所出鎧。”漢代陳琳在《武軍賦》中也有記載:“鎧則,東胡、闕鞏,百鍊精剛。”這說明周武王之所以能滅亡商朝,全仗了“闕鞏之甲”。冥冥中也似乎透露出商末的鞏國先亡於周的事實。周武王先滅了鞏國,將鞏國的資源財富以及造鎧技術據為己有,再利用鞏國先進的制鎧條件大量生產利於防身的鎧甲,最終打敗商朝。

商周古國——鞏國,刀槍不入的鎧甲製造大國,武王用它來滅商

關於“鞏”字的由來,“鞏”的繁體寫法“鞏”,下面是一個“革”,“革”的金文字形就像一張剝下來的獸皮,就是皮革的意思。“鞏”字從革,說明“鞏”跟“皮革”有關,“闕鞏之甲”,“鞏”的由來很顯然跟當地盛產製作皮革密切相關。鞏的字義也由此引申出鞏固、使堅固、防禦、控制等詞義。《詩·大雅·瞻昂》有“無不克鞏”的詩句。鞏地在秦末置縣,為鞏縣,據說歷來被稱為“東都鎖鑰”,就是“打開洛陽大門的鑰匙”的意思,說明鞏國城池堅而不拔,易守難攻。

商周古國——鞏國,刀槍不入的鎧甲製造大國,武王用它來滅商

鞏國在周朝建立後被重新分封,仍在原址上,成為姬姓侯爵鞏國。《路史》記載:“闕鞏,周世侯伯之國。”因鞏國也算是地處周室王畿之內(王城周圍千里的地域),歷代國君便有機會在周室任職。西周鞏國曆史已不可考,春秋時期的末代鞏君倒被史籍記載了下來。《世本》中說:“鞏氏,周王族大夫食採於鞏為氏,有鞏簡公。”這個鞏簡公就是春秋晚期在周室擔任卿士、《左傳》中提到的鞏簡公。鞏簡公在春秋未年的周王室,與劉文公、甘平公、單穆公齊名,地位等同。周悼王繼位後,繼續將大權交給鞏簡公,鞏簡公考慮到以往引發王室內亂皆由貴族干政而起,於是改革內政,啟用新人,以削弱貴族宗親勢力,引起貴族勢力的不滿,王子朝(周景王庶長子,周悼王、周敬王之兄)趁機作亂。

商周古國——鞏國,刀槍不入的鎧甲製造大國,武王用它來滅商

《左傳·昭公二十二年》記載:“子朝奔京。丙寅,伐之,京人奔山……辛未,鞏簡公敗績於京。”說得是公元前520年,王子朝殺死周悼王,奪位未成逃亡京邑,二十日,單穆公(見單國篇)率軍攻打京邑,京地百姓紛紛逃到山裡躲起來。二十五日,鞏簡公率軍攻打京邑,結果大敗,很有可能,鞏簡公也在這次陣敗中被殺。鞏簡公一死,鞏國領地被王子朝佔為己有,後來晉國攻打王子朝,殺王子朝,鞏國領地落入晉國。這就是《左傳·昭公二十六年》記載的事:“十一月辛酉,晉師克鞏。”發生在以上同一年。

鞏國因為歷史悠久,經歷多個改朝換代的更替,故鞏姓在歷史的興衰沿變中早已形成,春秋晉國有一個大將叫鞏朔,被晉景公任為晉國上將軍,應該就是早期鞏國的後裔。現代名人有國際影星鞏俐。

更多方國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