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那些不被父母看好的婚姻,後來都怎麼樣了?

作為一名90後的老阿姨,我周圍也開始浮現一些對婚姻的討論。光是去年,我就從朋友身上聽過好幾例

【父母不同意我們結婚】的故事。

這些不同意的理由有很多:

  • 他太遠了,以後家裡有什麼事情回來一趟都難;
  • 八字不合,以後事業不順利怎麼辦;
  • 只有車沒有房,我是絕對不會同意的;
  • 那麼瘦,以後不好生孩子....

這些問題在父母心中根深蒂固,難以撼動,看著朋友們在煎熬或者放棄,我就會想,處了幾年那麼合適的兩人就這樣分開太可惜了,難道真的沒有別的解決方法嗎?

在今天,或許小寬老師的文章,能給我們一個新的視角,以及一條新的解決思路。

那些不被父母看好的婚姻,後來都怎麼樣了?

結一個父母不贊成的婚,究竟會不會幸福?

每一個遭遇到這個問題的年輕人,或許都和另一半在經歷著一種成長的陣痛。

前兩天我才知道,我認識的一個90後女孩身上發生了一場痛徹心扉的分離。而她的戀愛的告終,竟然是因為 —— “我和男朋友八字不合,男朋友父母反對”。

回顧戀情,她滿是感嘆:

那麼溫柔貼心向上的人,居然在這樣的大事情上無法堅定自己,當時我們都很難熬,努力爭取了很久,但父母如山推不動,太難了.....

甚至到最後,他父母都沒有問過我是什麼樣的人......

那些不被父母看好的婚姻,後來都怎麼樣了?

我以前覺得“八字不合”這種干涉戀愛的理由就是無知父母的愚昧偏見罷了,一笑而過就好。

然而,當我看到這個所謂“偏見”,竟然厲害到直接終止了2個並不愚昧並且經濟獨立的年輕人的感情,讓他們不得不“傷心地選擇了分手”——這是不是意味著:

  • 儘管我們已經可以很“心理學”的樣子去高談闊論原生家庭;
  • 儘管我們總在朋友圈轉發“要對父母明確自我界限”的文章以表明自己獨立的姿態;
  • 儘管我們總是嚷嚷著,我長大了,我要活出自我.......

——然而,父母對於孩子人生的介入和控制,還是在以一種極為有影響力的方式在大家的人生中大面積存在著。

“結一個父母不贊成的婚,會幸福嗎?”當這個問題,擺在眼前,其實引出的是另一個問題:

幸福的關鍵——並不是取決於父母關於你的婚戀建議說得究竟有多正確,對你的未來多有遠見,

而是,你能不能在父母“不認同”的日子裡,和父母“不認同”的伴侶,快樂地生活?

關於婚姻,你能不能不被父母的“不認同”影響?這才是真正要去回答的問題。

那些不被父母看好的婚姻,後來都怎麼樣了?

那些不被父母看好的婚姻,後來都怎麼樣了?

01

父母不贊成你愛ta,

是父母看錯了,還是你愛錯了?

如果靜靜讀一遍上面這個小標題,你可能會覺得怪異。但是身在其中,作為父母的子女的自己,卻往往會屏蔽這種“怪異”。

我有個來訪者,接近三十歲,單身,因為焦慮問題來找我諮詢了很多次,期間他談起他的母親,他說他非常擔憂忤逆他的媽媽。

他最近交了一個女朋友,他就特別害怕,焦慮於母親非常嫌棄女孩的家世,他設想到如果這種嫌棄發展下去,那麼可能會出現很可怕的結果。

-“假如媽媽嫌棄女友的家世,你覺得可怕的結果是什麼?是你們會不得不分開嗎?”

-“我覺得最後萬一要分開,我還是可以接受的,畢竟我們也是成年人了。”

-“那麼在你心裡,可怕的結果,會是什麼呢?”

-“我害怕以後如果我要和女友結婚,我媽媽不喜歡她,和她相處不來,我媽媽可能會崩潰。”

他說,“自己和女友彼此都是成年人可以接受分手”,可是他害怕的是,“媽媽會崩潰。”

在他的世界裡,媽媽不是一個“成年人”,無法負責自己的情緒,因此,他需要做的就是儘可能把自己的生活弄得讓媽媽滿意 —— 從工作,到戀愛,從愛好到婚姻,卻因此只能壓抑自我。

當然,這也許是一個稍顯極端的例子。

那些不被父母看好的婚姻,後來都怎麼樣了?

無論是說八字不合,還是嫌棄家世較差,抑或挑剔身體不好,性格不佳,父母發表的這種“強烈的毫不掩飾的評價”,以及給到孩子的壓力,甚至是明確的分手指令,其實都是在表述著這樣一個內容 —— “我不贊成你愛他”。

但是很多人在選擇伴侶時,面對父母的這種不贊成的表達,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父母正在做一件嚴重“越界”的事情;而是本能地希望做點什麼可以讓父母贊成“我愛ta”,認同“我愛ta”。

這是很多人以習為常的反應,我們根本意識不到:這是父母對我們個人邊界的突破。

當我對一件事說,“我贊成”,或者“我不贊成”的時候,就意味著,我對這件事擁有決定的權力,或者擁有部分決定的權力。

但實際上,父母對於你的愛情和婚姻,其實並不擁有贊成與否的立場。因為這是你自己的事情。這是你個人邊界內的事情。

作為一個“成年人”,你是無視這種邊界的突破,還是立馬以一種態度去明確你的邊界?

你是不是特別渴望,你的父母能夠對你的選擇持有一種“贊成”的態度,極度希望得到他們的認可,特別是在你喜歡的人這件事上?

那些不被父母看好的婚姻,後來都怎麼樣了?

那些不被父母看好的婚姻,後來都怎麼樣了?

02

我們何時開始,不自覺地,

與父母“共享生命”?

從和父母濃厚的親情角度出發,我們希望父母能夠喜歡我們喜歡的人,無可厚非。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因為對父母有著天然的認同,也渴望被父母認同接納,所以我們希望婚戀選擇被父母認可,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面對這樣的“渴望和希望”,你願意以什麼樣的代價去達成,甚至不惜放棄一個自己喜歡的人,去找一個父母更滿意的人嗎?

原生家庭不但在過去給我們帶來的一些創傷,也在當下,對我們的生活施加影響。

有的父母在年輕的時候,沒有去經營自己的人生和關係,而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在了子女身上——至少,他們一直是這樣對孩子描述的。

在他們講述的人生故事裡,他們把自己變成了一個犧牲者,也把對成年子女的各種控制和索要,變得理所應當。

但是,這真的是父母的“犧牲”嗎?

有的爸媽自己不會處理親密關係,把婚姻搞砸了,後半輩子不成長不努力不反省,然後對孩子說,“我為了你才沒有再結婚!”

有的爸媽自己事業失意,接受不了挫敗,心灰意冷再也爬不起來,卻只會不斷埋怨過去,然後對孩子嚴苛至極:“我把全部的心血放在你身上,你一定要出人頭地!”

這類父母有一種共性,就是沒有自己覺得有趣的值得投入的世界和生活,沒有去經營關注去尋找自己的價值。

他們只會把所有的願望都投注在那個孩子身上,從孩子身上去體驗成就感、控制感、價值感以及對生活的全部期待。

——畢竟孩子是可控的。

一旦這種控制習慣了,也就不會再放開了。

那些不被父母看好的婚姻,後來都怎麼樣了?

當孩子長大,愛上一個人,想要和某個人結婚的時候,這類父母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我喜不喜歡那個人”。

他們一定要表達:“我覺得你愛的人如何如何”,“我懷疑他如何如何”,“八字不合你不會幸福”,“你未來婆婆那樣你日子肯定難過”,甚至“她屁股不夠大不宜生男”這樣的種種奇葩理由都上了檯面。

這裡面雖然有父母對子女的操心和擔憂,但也有很多很多,想要在子女人生中繼續指手畫腳的權力的貪戀。

潛臺詞是:“我要在你的人生選擇上,愛情上,婚姻裡做主,我是對的,我是有價值的,我對你是極其重要的。”

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也永遠不會意識到,孩子其實並不是真的屬於他們,孩子的人生,不是屬於父母的人生。

你也許無法改變你的父母,但是你能完成和父母這種“共享生命”的分離嗎?

那些不被父母看好的婚姻,後來都怎麼樣了?

那些不被父母看好的婚姻,後來都怎麼樣了?

03

當你能夠處理,對父母的內疚和恐懼,

也許你就可以真的成為“成年人”

要成為一個真正的成年人,完成和父母的分離,需要克服的障礙,是

內疚和恐懼。

我們愛自己的爸媽,這是天然的,我們也從很小開始,就本能地認同我們的爸媽。

  • 小時候,即使我們想要表達自己的意願,但是也還是希望在表達的同時,也能看到媽媽開心接納的笑容。

  • 長大後,即使我們知道,他們有做得不對的地方,但是我們的本能深處,還是一直流淌著對他們深深的認同。

“如果我做了一件事情,導致了媽媽的痛苦,我會極度內疚。所以我絕對不能背叛她。”

——其實無論是我的來訪者,還是因為八字不合和女朋友黯然分手的男孩,都有著2種對父母的深切情感:

  • 內疚:違背父母就是背叛,背叛令自己內疚甚至有罪惡感,無法容忍這樣的自己;
  • 恐懼:
    害怕父母因為自己出現可怕的結果(父母崩潰、痛苦)......
那些不被父母看好的婚姻,後來都怎麼樣了?

所以,當我們可以去談論這種內疚和恐懼的感覺時,也許我們就能看清:

我如此地需要“我的婚姻或愛情”被父母認同和贊成,其實是因為,我不能面對那種和他們不一致所帶來的內疚,以及走向獨立的背叛帶給我的罪惡感。

也就是說,假如你能夠成長到,可以處理你對父母的內疚,認同你的人生本來就屬於自己,意識到自己沒有義務不斷出讓邊界、讓父母獲得控制和價值感的滿足時,你就可以獲得你自己說了算的婚姻。

兩個人的關係已經充滿未知和挑戰。

如果是四個人或六個人的關係,要滿足和平衡四個人或六個人的內心需求,那麼這關係失敗的概率會高出很多很多。

自己說了算的婚姻,才是幸福的基礎。

那些不被父母看好的婚姻,後來都怎麼樣了?

那些不被父母看好的婚姻,後來都怎麼樣了?

04

需要父母認同的婚姻,註定很難得到幸福

結一個父母不贊成的婚,不一定幸福,也不一定不幸福。

但是假如你和一個【特別需要獲得父母贊成和認同,違背父母就覺得虧欠內疚罪惡】的人結婚,

你可能會很難幸福。

因為ta的人生不屬於他 / 她自己,ta還揹負著父母的價值和需求以及人生樂趣。ta要替父母實現他們的人生理想抱負喜好。

那麼你和他在一起,要保持和諧以及愛意,你也就需要去配合這種“共享人生”。如果不能配合,你的另一半就會陷入強烈的內心衝突,你也很難獨享幸福。

有一位找我諮詢的來訪者曉紅,她和丈夫結婚五年,婚姻陷入了危機。

丈夫和婆婆的共生關係給婚姻帶來了很多痛苦。

她說她和婆婆的關係,特別不好,和婆婆完全是兩個世界的人。

一開始婆婆就不喜歡她的性格,後來生了孩子,婆婆說她肯定帶不好,就在丈夫的支持下,“搶走了”孩子,後來她以離婚相威脅,把孩子要了回來。

然而,當她要回了孩子,卻無法和丈夫建立起幸福的婚姻關係。

那些不被父母看好的婚姻,後來都怎麼樣了?

因為,丈夫雖然為了婚姻選擇了立場,做了一個違背母親的決定,支持了自己的妻子,但是隨後他因為違背媽媽而產生的巨大的內疚,讓這個男人必須以某種方式“傷害妻子”以達到某種內心平衡。

他會在語言上,時不時地攻擊她一下;

他會在小事情上,時不時挑剔她;

他會在她生病的時候,表現得不那麼溫情甚至冷漠......

一面選擇違背自己的媽媽去支持妻子——這是她老公內心想要成長的需要;

這兩種潛意識的衝突幾乎要拖垮這個婚姻,但也是她的老公自己無法很快解決和控制的。

面對這樣的場景,曉紅只能暗自神傷:

我已經沒有力氣繼續堅持,等他完全長大,長大到可以成為獨立於他媽媽的存在。

而在此之前,或許這段婚姻只能艱難地一點點前行 —— 這大概是與父母共享人生不可避免的婚姻困境吧。

那些不被父母看好的婚姻,後來都怎麼樣了?

寫在最後

“不被父母認可的婚姻,能獲得幸福嗎?”這個問題,其實問的是:我們是否能從“共享人生”中脫離,完成真正意義上的“成年”。

一個人的“成年”並不是以年齡為界限的,而是以“你有多大程度,可以不再需要得到父母的認同,也能堅持自我”而作為界限的。

婚姻的選擇,最終是自己的選擇。

當你選擇的人,違背父母的意願,得不到父母認同,而你既不會特別內疚也不會特別希望去改變說服他們的時候,

你能夠分清你自己,和你的父母的邊界的時候,

那麼,結一個父母不贊同的婚,你也完全有可能幸福。

更重要的是,那樣的你就是一個真正的“成年人”。

那些不被父母看好的婚姻,後來都怎麼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