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常見肌肉拉傷的快速處理法

常見肌肉拉傷的快速處理法

肌肉拉傷和扭傷是在運動中由於運動過度或熱身不足造成的肌纖維撕裂、關節周圍的韌帶及肌腱損傷。可根據疼痛程度知道受傷的輕重,一旦出現痛感應立即停止運動,並在痛點敷上冰塊或冷毛巾,幫助破損的毛細血管收縮,減少局部充血、水腫。損傷之後72小時都要冷敷,並杜絕熱敷及搓揉。(錯誤的方法是冷敷後進行熱敷,可導致受損的組織無法正常修復)。嚴重者必須找專科醫生治療處理。

常見肌肉拉傷的快速處理法

健身美女

一、腳踝扭傷的正確處理

常見肌肉拉傷的快速處理法

腳踝扭傷

最常見的腳踝扭傷是腳踝內翻,即腳踝向身體的外側扭,拉傷了距腓前韌帶。在這種情形下,受傷腳及腳踝的外側變得腫脹、疼痛,有時內側關節隙也會造成擠傷腫痛。腳踝扭傷在運動中發生率很高,一旦發生腳踝扭傷,應遵循R.I.C.E的原則進行處理:

首先是休息(Rest)。在疼痛停止前儘可能不要多走路。在這段時間內過度用腳只會延緩損傷的治療進程,從而使疼痛時間延長。也就是說,儘量避免任何活動量大的事情。

其次是冰敷(Ice)。將受傷腳踝冷敷15分鐘,然後停15分鐘,如此反覆,要堅持3天。不要將冰袋直接接觸在皮膚上,用毛巾把冰袋包一下,或者用外科用的冷敷布為佳。如果沒有 這些工具,找一小口袋冰凍的豌豆也很不錯。

第三是加壓包紮(Compression)。輕輕地用敷布壓纏住腳踝,使其更加穩定。不要拼命地用力纏,這樣會阻滯流向腳的血液,不利於損傷恢復。

最後是抬高(Elevation)。可以在坐著的時候把腳放在幾個枕頭上,抬高腳的位置應比心臟的位置高一些,這樣便會有利於末梢血液循環,有效減輕腳部腫脹。

如果在短期內腳踝扭傷沒有好轉,就必須儘快去看運動損傷專科醫生。如果沒有骨質的損傷,千萬不可隨意打石膏,否則將會對日後的功能活動有很大的影響。

一旦腳踝部位的疼痛消失,就需要進行針對性的功能鍛鍊,目的就是加強損傷部位的肌肉力量,加強關節的穩固性,避免重複性損傷的再次發生。

二、肌肉痠痛與處理方法

常見肌肉拉傷的快速處理法

運動過度肌肉痠痛

長期不運動的人在運動後,往往都會感到明顯的肌肉痠痛。肌肉痠痛多為延遲痛,是在運動後8~24小時產生的肌肉痠痛,可持續二三天,甚至更長時間。

一般認為,肌肉痠痛的產生,是由於肌肉運動時氧氣供應不足,靠肌糖元無氧分解釋放能量供肌肉收縮,糖無氧分解時產生一種叫做乳酸的代謝產物,如果不能及時排除,乳酸就在肌肉和血液中堆積起來,由於組織缺血缺氧和酸性物質的刺激,以及運動引起的肌肉本身的損傷或肌肉痙攣等因素,都會導致肌肉痠痛。

肌肉痠痛是發生在運動過程中的一種生理現象,一般經過適當的休息和調整,幾天後就會自動消失,只要經常堅持鍛鍊,並保持適當的運動量就不會出現肌肉痠痛的現象了。

預防和緩解肌肉痠痛的方法是,在剛開始鍛鍊時,運動量應由小到大、由慢到快、循序漸進增大。另外,每次運動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在出現肌肉痠痛時,局部肌肉的運動員可適當地減小,可採用變換肢體練習的方式,緩解局部肌肉的痠痛和消除疲勞。在運動後要做一些使肌肉放鬆的整理活動,也可用毛巾局部熱敷或按摩痠痛的肌肉,這樣都有助於緩解肌肉痠痛。

三、運動性腹痛的處理

常見肌肉拉傷的快速處理法

運動性腹痛的處理

現在,愛好體育鍛煉的人越來越多,但有些人在運動中卻時常出現腹部疼痛的現象,醫學上稱為“運動性腹痛”,這要引起重視。運動後引起腹痛,大致有以下幾種原因,可根據不同情況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治療。

1. 準備活動不充分。

開始運動時運動量過大,由於內臟器官功能還沒有提高到應有的運動水平就加大了運動強度,特別是心肌力量較差時,搏動無力,影響靜脈血迴流,下腔靜脈壓力上升,肝靜脈迴流受阻,從而引起肝脾淤血腫脹,增加了肝脾被膜張力,以致產生牽扯性疼痛。

預防這類運動性腹痛,關鍵是運動前要作充分的準備活動,使內臟器官適應。

1. 胃腸痙攣。

運動時胃腸發生痙攣引起腹痛,輕則鈍痛、脹痛,重者呈陣發生性絞痛。其疼痛部位多在臍周及腹上部。發生這類腹痛,可在腹部熱敷以緩解痙攣。

預防的措施是運動前別吃得太飽,也別吃容易產氣的食物如豆類、薯類及冷飲。

1. 腹直肌痙攣。

多發生在夏季,進行較為劇烈的運動時,由於大量水、鹽丟失,體內代謝失調,加上疲勞,可引起腹直肌痙攣性疼痛。

預防的關鍵在於夏季運動出汗時要適當補充鹽水,局部按摩腹直肌,做背伸運動拉長腹直肌可以緩解腹痛。

1. 呼吸節律紊亂。

大運動量鍛鍊時,破壞了均勻的有節奏的呼吸,使吸氧量下降,造成體內缺氧,導致呼吸肌疲勞,隔肌疲勞後減弱了它對肝臟的按摩作用,導致肝臟淤血腫脹而引起腹痛。

對於這類腹痛,關鍵是調整呼吸節律,儘可能用鼻呼吸而不要張嘴呼吸。

四、肌肉拉傷的快速處理

肌肉拉傷的早期治療原則是制動、止血、防腫、鎮痛。首先做冷敷,用冰塊敷患處,或將傷肢放入冷水中,或在自來水下衝洗。冷敷後加壓包紮,抬高肢體,這種方法有止血、鎮痛、防腫的作用。包紮時先用海綿墊敷傷部,再行彈力繃帶包紮,鬆緊度適中。包紮24小時後拆除,視其傷情再作處理。早期不宜作按摩和理療,否則會加重出血和組織的滲出,使腫脹加重。傷後三天內避免重複致傷動作,三天後可進行功能性練習。一週後,可逐漸恢復鍛練,但伸展時以不引起傷處疼痛為度。

五、運動時抽筋怎麼辦?

常見肌肉拉傷的快速處理法

抽筋的處理方法

長時間運動時,身體因為大量的流汗,容易造成體內鉀鈉不平衡,進而引起抽筋的現象;在生理平衡上,鉀的作用是使肌肉收縮,而鈉是放鬆,如果身體缺鈉,那肌肉只有收縮,所以才會造成抽筋。

一般來說,最常見造成抽筋的原因就是熱身不夠。最典型發生的運動,就是游泳,要如何預防再游泳時抽筋,最重要的就是熱身操以及讓身體逐步適應水溫變化,這是由於當身體的體溫和外界的溫度,相差7度以上,而且是突然接觸時,就經常會造成抽筋。

當然,如果運動過度也會造成抽筋,其中以籃球、排球、網球等,需要長時間移動、跳躍等動作的運動項目最常見,當身體出現抽筋現象時,也就是身體在告訴我們已經運動過量,當腿度抽筋時,第一個動作就是馬上休息,並將抽筋的腿部伸直(勿讓膝蓋彎曲),將腳板往自己身體方向下壓,然後可以使用運動噴劑或藥膏讓腿部肌肉鬆弛,並用雙手按摩抽筋部位,如果自己怕痛,可以請別人代勞,記得一定要按摩有疼痛感才算有效,如果旁邊無人可以幫忙,則可以將雙手撐住牆壁,腳跟不離地感覺小腿筋有被拉直的感覺,進行幾分鐘後,再放鬆按摩腿部肌肉。

其它如手臂抽筋時,必須將之輕輕拉直;腹部抽筋時,輕輕把腹部墊高拉直腹肌;若是大腿前面抽筋,最簡單的可以採取蹲姿,或可輕輕將手腕放在膝蓋後方,將腿往後彎曲,使大腿前面抽筋拉直,最簡單就是蹲下。

至於如何防範抽筋,最簡單的就是在運動前的熱身操及動後操中,加強“拉伸”的動作,此外,運動中補充運動飲料,在補充水分的同時,又能補充電解質,使體內鉀鈉平衡。

其次是適當而漸進的運動,抽筋就是身體在警告我們,目前的運動量己超過身體負擔,也就是說平時的運動量不夠,還要多加鍜練。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科普的肌肉拉傷的快速處理方法,如果您還有其他的好辦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