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成縣:“疫”戰“中樞區”

成縣:“疫”戰“中樞區”

  2020年1月27日是正月初三,也是成縣兩次充實新冠肺炎聯防聯控領導小組力量暨確立雙組長制領導小組之後的第二天,負責辦公室日常事務的成縣縣政府黨組成員、縣脫貧攻堅督查專員、縣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張鵬和他率領的十六七名戰“疫”將士們就很少離開過設立於縣衛健局六樓的辦公室。

  從那天起,辦公室就成為中央到地方層層建構的龐大指揮系統中的一個點位,集中全面承擔起全縣防疫指令的上傳下達、數據統計、防疫動態上報、工作協調、督查督辦等等,成為全縣的“疫”戰“中樞區”。

  也是從那天起,辦公室就變成了這群人的工作地,家和餐室。這裡,也讓他們中的每一個人無一例外地體驗到了工作中“從未有過的挑戰”和“得勁”,他們真真正正地體會了一把“打仗的感覺”。

建構

  早在雙組長制領導小組成立之前的1月21日,也就是全市疫情防控工作會議之後,成縣應聲而動,隨即成立了縣疫情聯防聯控領導小組,推動防疫工作在全縣範圍內迅即展開,尤其衛健、疾控、醫療等防疫“先頭部隊”第一時間身赴“前線”,首當其衝築起全縣防疫的銅牆鐵壁。

  在隨後的1月23日和26日,即臘月二十九和正月初二,隨著疫情形勢的日益嚴峻,成縣前後兩次調整、增強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構成和力量,變更為由縣委、政府雙一把手為組長的雙組長制,同時整合辦公人員實現了集約辦公,確保工作高效運行。

  領導小組下設1辦8組,即綜合辦公室和檢測救治組,交通檢疫組,社區防控組,農村防控組,社會管理維穩組,物資保障組,輿情應對組及紀律檢查組。

  每組都有聯絡員進駐辦公室,保證1辦與8組間信息的高效傳遞和共享。

  後來,隨著防疫形勢趨穩,圍繞群眾生產生活相關工作迫在眉睫。為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8組之外又及時補充成立了復工復產組、春耕生產組、促進就業及勞務輸轉組和城鄉環境整治組等13個專責組。

  綜合辦是全縣疫情防控的“中樞”,工作人員來自縣委、政府“兩辦”、衛健、統計、宣傳、團委等防疫“核心”職能部門中得力干將,以收發指令、形勢研判、信息傳遞、督查督辦為主。辦公室分設指令接聽、數據統計、工作動態跟進上報、文件傳送、督查督辦、後勤保障六個區塊,確保各環節工作緊密有序推進。

  13個專責組分處全縣各個領域,統一接收、服從、執行“中樞”指令,他們各司其職,在全縣形成一張密切互動、互助、互促的防疫大網。

  其中,13組工作人員包括從縣級領導到村組幹部群眾,涉及多個層級多個行業崗位,其職責覆蓋了從檢測救治,國道、縣道、鄉鎮、村、社區入口檢疫排查,社會維穩,物資保障到後來的復工復產等與群眾生命安全、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方方面面。

  擔任“中樞區”之“中樞”的縣委、政府雙一把手組長,除了去辦公室掌握統計數據、信息,研判當地疫情形勢,統籌安排工作,決策和發佈指令外,更多的時間,他們奔跑在全縣城鄉不同的疫情監測點、集中留觀點和醫療救治機構間,現場瞭解、協調一線抗疫難題,“現身”做著最好的民心“維穩”。

  作為“疫”戰“中樞”的綜合辦公室,是作戰指揮部,也似一架引擎,帶動全縣防疫工作隨勢而動,精準施策,高效推進。


成縣:“疫”戰“中樞區”

“日常”

  2月6日,正月十三。晚近11時,梁靈鳳已連續工作14個多小時,因不停地接聽和撥打電話,還要一邊迅捷地做好記錄,腿腳、手臂早已痠痛、發麻。

  當晚是她值班。凌晨1:40分,梁靈鳳躺下不足兩個小時,手機響起,處於值班警覺的她迅速地接聽到電話。是110民警來電,反饋一雞峰鎮從無錫返成男子,於先一天晚上9:30分到達成縣,在有一人員擔保的情況下,被接送至城區一酒店入住。

  以和縣公安局實現外來返成人員信息共享的類似電話,梁靈鳳最近會頻繁接到,不分時段,以便於領導小組對這一部分人員底數的掌握。

  做完記錄,繼續躺下。2:40分,她接到城關鎮派出所民警來電,反饋那名雞峰鎮男子因是外地返成人員,被酒店拒絕入住,只好滯留酒店門口,無處可歸。

  “防疫是為了很好地排查疑似病例,阻斷傳染源,但不能簡單粗暴地‘拒之門外’,置之不理。”從縣委辦抽調到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的鄧利強如是說。

  隨即,梁靈鳳將此情彙報當晚值班領導,拿出處理方案。隨後,她即使銜接、協調好相關事宜,由檢測救治組和社會維穩組配合將此人接送至集中醫學留觀點留觀。

  處理完畢,凌晨4:00。“睡意全無,滿身的輕鬆”,這也是她每處置完一個案例之後的同感。

  4:05分,沒等躺下,梁靈鳳又接到之前留觀人員王某電話,反映留觀室太冷,自己被凍得頭疼,要求提供電熱毯取暖。

  同樣的,梁靈鳳儘可能不溫不火安撫對方情緒,向領導彙報,徵詢處理意見,銜接檢測救治組領導,及時協調,解決王某的訴求。

  凌晨5時許,一切處理停當,電話安靜了下來,梁靈鳳躺下眯了一會兒。

  第二日,梁靈鳳依然8:30前來到辦公室,迅即投入當天工作,以備接聽、記錄上級通知、指令,當然還包括縣域內群眾舉報,外來返成人員生活訴求,預來成人員防疫政策諮詢等等的電話。除了隨工作機動進行的飯點,她只有一個動作,守候電話機旁。

  沒有輪值,日以繼夜連軸轉,甚至沒有時間產生情緒,這是梁靈鳳的戰“疫”日常,也是她的同事們的工作寫照。

  “每天這樣頻繁地接打電話煩嗎?”

  面對記者的提問,溫和的梁靈鳳略顯害羞地回答:“倒是不煩,但每次接聽電話都有心理壓力,擔心自己不能很好地撫慰他們的情緒,”說話間,臉上勉強的笑意透露出她為此而帶有的歉意,“不過現在好多了”,她說,經過一個月的鍛鍊,她覺得“自己的處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而立之年的梁靈鳳在縣衛健局中醫股就職。這次在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肩負接話員的職責,在平時看似不起眼的工作,對她可謂一次空前的人生歷練。“看上去很簡單的接打電話,實際包涵很多學問”,面對各色人等不同的情緒釋放,她得一一耐心傾聽、應對。

  她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公婆丈夫都是大夫,恰逢四人都在班上,她只好把一個孩子寄到孃家,一個留在家中,由81歲的孩子太爺爺照看。“沒辦法,這段時間和孩子生分了很多”,“也很高興,能為全縣防疫大事出力!”她說。


成縣:“疫”戰“中樞區”


奮戰

  侯彥明和郭萍每天都要面對三類人員統計表:全縣返成來成人員、武漢返成來成人員、湖北其它市州來成人員,並且要清晰地統計出何時、來自於哪個省,時間限定在三個小時以內。常常“精神高度集中,大腦高速運轉,”這“無異於作戰”。

  按照要求,每日下午2時,全縣17個鄉鎮統計的該鎮在之前24小時內的以上三類人員排查數據齊刷刷一同湧向領導小組辦公室鄉鎮信息上報郵箱。早有“預謀”的侯彥明和郭萍幾乎是在收到郵件的同時打開郵箱,迫不及待地投入當日數據分類統計,確保下午5時萬無一失彙總“交卷”。

  沒有智能的計算機統計系統,幾十甚至上百張統計表,全靠人體機能的腦力、眼力、手力,歇斯底里地挑戰著身心極限,與時間賽跑。為此,他們提前分工,爭分奪秒,日復一日衝刺著180分鐘的最高效能。

  即便在十萬火急的數據統計中,他倆依然會不時地被接到的鄉鎮幹部、公安民警、社會群眾等不同人群打來的各類政策諮詢、共享信息相關的電話阻斷。很多雖非個人業務範疇,但特殊時期,他們覺得“每一個電話每一個人都值得認真接聽。”

  起初,各鄉鎮每天上報的數據量大,全縣總數據量日均2000多人。讓侯彥明記憶猶新的是,1月29日當天,全縣總數據量達到5675人,成為至今的一個峰值。正是那天,龐大的數據與明顯不足的人力讓他和搭檔郭萍的統計工作整整滯後於領導要求的上報時間一個小時完成任務。

  為此,他倆捱了批評。侯彥明和郭萍現在表示很理解當時的情境,“都是情非所以”。

  一日,郭萍加班到深夜十二點回家。走在空曠的大街,突然觸景生情,隨即發了一條朋友圈:“夜色極美,寬闊的街道空無一人,但此刻又有多少人奮戰抗疫一線。”

  郭萍在說別人,也是說他們自己。疫情改變了往日人們的“俗氣”,凸顯出人性的底色。郭萍為自己能在家鄉小城的“疫”戰中有所擔當而感內心的踏實。

  因為全身緊張,“連晚上做夢都在統計數字”,郭萍說,“生怕出錯,那數字代表著人命”。

  也是那天之後,辦公室又給他倆補充了人員力量。

  從設立於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全縣疫情防控重點人員監測表上可見,2月5日開始,各鄉鎮上報各類外來人員數據開始大幅下降,當天顯示數據276人。至2月24日,降至208人。“較之前,現在輕鬆多了,我們也慢慢摸索出了快速統計的方法,”侯彥明說。

  90年生的郭萍原在縣衛健局衛生股工作。早在1月21日局裡首次召開的防疫培訓會上,就初步確定由她承擔起各鄉鎮的武漢返成務工人員和學生及鄉鎮衛生院重點監測人員的兩類數據統計。

  疫情之初,統計數據也較單純。“但人們防疫意識淡薄,下發的統計表遲遲要不上來,一個人急的要命”,郭萍回憶。

  1月26日開始,縣上對所統計的外來人員範圍由武漢擴大到全國各地,類別也隨之精細。當天,縣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再次改組,縣統計局業務骨幹侯彥明被抽調至辦公室,專攻數據統計。“一下子有‘後腰’了”,郭萍說。

  在基層信用社工作的妻子早出晚歸,一出門就是一整天。自己的工作絲毫懈怠不得,侯彥明只好讓倆孩子獨自待家,由10歲的姐姐照顧6歲的妹妹,飯點用泡麵打發。只要手頭稍騰出點空,他趕快給家裡打個電話,問問倆孩子狀況,“就放心點”。

  為確保萬無一失,省市通過各級大數據渠道篩查的返成來成人員信息也全部反饋領導小組辦公室,再交由統計人員逐一核查甄別、統計。

  “許多就僅一個電話號碼,其餘信息全無,公安局也沒法協查,只得一個個打過去詢問,有的人很不配合,好在大多數人都信息不實,”郭萍回憶前期的工作過程。“最多的一批曾報來470多人的電話”,一邊的侯彥明補充說,“電話打的口乾舌燥”。

  1月29日,“健康甘肅”APP正式投運,二人的工作也隨之新增一項,就是將來源地為非甘肅返成人員的包括門牌號在內的詳細信息輸入“健康甘肅”“肺炎防控排查”板塊。

  近日,全國疫情趨穩,復工復產提上日程,大量務工人員陸續返程。侯彥明和郭萍每天又要將“隴南發佈”“鄉村大數據”板塊所顯示的成縣返崗復工健康證明申請人員與已核發人數分別進行統計,據此督促各鄉鎮加快對預復工人員的健康證明辦理。

  得知所有武漢等重點省市返成來成人員核酸檢測結果均呈陰性時,“心裡好欣慰,這也是防疫以來我們辦公室聽到的最好消息”,性格外向陽光的郭萍溢於言表的喜悅,一旁沉穩寡言的侯彥明用若有所思的默然表示著肯定。

  “沒想到自己竟能完成這麼艱鉅的任務”,涉世不深的郭萍如同經受了一場刻骨銘心的身心洗禮,突然覺得自己成長了許多,她似乎明白了關於生命的一些含義。


成縣:“疫”戰“中樞區”

拼搏

  自從通村路口設立檢疫點以來,唐新生總是每晚回村最遲的一個。職守檢疫點的村幹部等不到那麼晚,索性給了他一把“村門”的鑰匙。

  數九寒天,凌晨一兩點的氣溫下,忙完一天的工作後,摩托車載他一二十分鐘的路程飛馳回家,直到鑽進被窩1個多小時後,“渾身還捂不熱,”這也是他和同事們共同的加班體驗。

  唐新生主要承擔防疫工作動態日報等的撰寫上報,每天的文稿都要有新意,要求高,任務重,時間緊,這讓他一點都不得輕鬆,天天凌晨回家。

  同事豆旭輝和他幹同一個活,“以前也忙,但不像現在”,豆旭輝說,兩頭不見人,兩歲的兒子現在乾脆不讓動他”。

  圍繞1辦13組工作開展,全面總結、呈現全縣防疫及其相關工作動態,細到各部門好的做法,一線典型事蹟等,並於每日下午2時前準時上報市疫情聯防聯控領導小組,這也是每天考驗唐新生、豆旭輝、王平、楊必強四位筆桿子的硬任務。

  為此,他們關注了縣直各單位、各鄉鎮的大量微信公眾號,增加信源,以備方便提取相關信息。而往往一期完整的工作信息寫下來也都在二三十頁。

  剛剛苦思冥想撰寫完當天的,又得“未雨綢繆”明天的,每日重複,組織文字的枯燥和乏味相伴相生,往復煎熬。

  如無例外,這便是常規。若逢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下鄉督查,發現問題反饋上來後,則需要他們要隨時撰寫文案,並在全縣防疫指令發佈群立即發出督辦通知,全過程必須在“20分鐘之內‘搞定’”。

  “每晚長期失眠,生怕睡著了又來電話,心裡壓力大,”唐新生說,簡單的話語讓人為眼前的錚錚硬漢感到心疼。

  在和唐新生的短暫談話中,得知其母因腦溢血後遺症癱瘓在床,失語,最近由父親一人照顧,“自己也幫不上忙”。

  媳婦周瑜瑜在縣扶貧辦駐村辦上班,防疫期間,也一直在各鄉鎮、村社開展駐村人員到崗履職情況的督查工作,只好把五歲的兒子寄到妹妹家。

  一天,唐新生利用工作空檔給兒子打去視頻電話,好久沒見父親的兒子開門見山就問:“爸爸,你是不是不要我了?”“讓人突然很難過”,他說著,眼眶紅潤了。

  在兒子初建的生活概念裡,無論怎樣,週末都是可以在家和爸媽一起度過的。所以,他時不時跑去問姨媽:“還有幾天就週末了”?

  據瞭解,在唐新生和豆旭輝連續上報市上的50多期疫情防控信息中,基本每期無一例外地被市疫情聯防聯控領導小組採用,並轉發於各縣區疫情聯防聯控信息交流群,其中一期被省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領導小組採用,並直報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秘書處,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處。

  來自各方面的肯定也正是對他們高度的工作責任感和一絲不苟近乎追求完美的工作精神的褒獎。

成縣:“疫”戰“中樞區”


使命

  同樣從1月27日開始,何志奇與楊銀海24小時開機待命,“隨時準備出發”。

  二人擔任專職文件傳送,他們有段共同的履歷,就是軍人出身和同為十幾年的軍旅生涯,這也練就了他們如鐵的意志和在任何境況下不畏艱險的特質。

  這些,以及30多歲的年齡,許是他們此次被選派防疫辦公室的用心所在。看似隨機“拼湊”的辦公室和每一個工作人員,實則並不隨機。

  對於傳送文件,更易被人們誤解為“閒職”,而它同樣是疫戰“中樞區”整個工作鏈上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

  疫情前期,有許多文件需要連夜呈送領導緊急閱示辦理。可是不管什麼時候,只要何志奇接到命令,他雷厲風行,毫不畏難,總是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務。

  楊銀海覺得,自己的職責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神聖,一紙文件凝結了一群抗疫人的心血,一個事關群眾安全舉措的“落地”快慢,到了呈送這一步,就完全取決於自己的執行力,“千萬馬虎不得”。從他們身上,“我們確實看到了軍人服從命令的本色”,一起的辦公室同事感嘆。

  為使各個區塊工作相互緊密銜接不脫節,保證每一個細節及時有力落實到位,辦公室特別設置了督辦督查、後勤保障等崗位,科學合理形成六個哪一塊都不可或缺的有機整體。彼此不分輕重、高低,是快樂、奉獻、使命驅使著他們一起向前。

  2月24日,藉著全縣防疫形勢趨於平穩之機,記者來到縣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目睹了那裡依然緊張有序的工作場景和嚴肅活潑的工作氛圍。

  圍繞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室,左右兩側分佈著三間不同規規格的辦公室,依據人員不同崗位分工,形成不同佈局。其中人員最多的一間圓桌小會議室裡,三面無窗的牆壁懸掛著領導小組機構組成、辦公室人員職責、文件傳輸管理制度等,桌上排布著密密的電腦,兩排工作人員正在埋頭“幹活”,他們默契配合,共擔職責,儼然一條密不漏沙的生產流水線。

  藉助現代電子產品和通訊工具,通過各類信息、數據的彙總、歸納、分析、判斷,做出最理性的指令下達,施予行政推動和人性關懷,打好全縣防疫阻擊戰。

  晚7時許,辦公室工作人員交替在單位大灶簡單解決了晚餐後,仍舊全員堅守崗位。

  “人們現在工作的認真有別於以往的認真”,有對生活觀察細微的辦公室人員這樣說,“後者的認真是平時個人的修養,現在的認真是對生命的敬重和對生活的真誠感恩”。

  其實,辦公室每個人員都身兼數職,不止分工那樣單一,大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支撐,共同形成戰戰“疫”合力。

  “現在,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有所好轉,但我們的任務依舊艱鉅,我們要在抓好疫情防控、精準“外方輸入”的同時,還要協調推動好復工復產等重點工作。我們將以更紮實的工作,確保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共贏’”。張鵬主任說。

  結束採訪,走出衛健局辦公大樓,縣城處處火樹銀花,只是少了往日的喧譁,行走空空的街區,心裡陡然安詳無憂,有這麼多群人負重前行,我們有何理由不陽光向上!

成縣:“疫”戰“中樞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