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2 雅昌專稿丨冷硬邊,中國當代繪畫的發展趨勢?

雅昌專稿丨冷硬邊,中國當代繪畫的發展趨勢?

雅昌專稿丨冷硬邊,中國當代繪畫的發展趨勢?

導言:著名藝術批評家楊小彥多年前就敏銳地觀察到三十年來發生在中國當代藝術現場的一種獨特現象:那就是針對繪畫性所發生的否定性追求,去除空間描繪的深度,以及輪廓虛實的習慣性處理,通過對物的冷峻刻畫,把觀賞變為思考,從而激活觀念本身,使觀念成為物之存在的隱喻,用以突破視覺之藩籬,讓思考成為常態。

近期,楊小彥將這一觀察以展覽的形式呈現了出來。由他與嶺南美術館館長葉嚮明共同策劃的展覽“熱觀念與冷硬邊——對一種繪畫發展趨勢的研究展”於2018年7月13日下午在嶺南美術館開幕。

雅昌专稿丨冷硬边,中国当代绘画的发展趋势?

“熱觀念與冷硬邊——對一種繪畫發展趨勢的研究展”展覽海報

本次展覽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副館長鬍斌擔任學術主持,展出19位藝術家的作品,包括楊國辛、顧雄、李邦耀、袁曉舫、魏光慶、葉嚮明、郭晉、鍾飆、汪凌、韓建宇、畢蓉蓉、黃一山、馬文婷、曾曦、周霞美、袁澤強、彭杜、鄭梓程、李冠廷。

展覽開幕後,在嶺南美術館還進行了展覽同名研討會,研討會由胡斌主持,本次展覽策展人楊小彥和葉嚮明、華南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皮道堅、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殷雙喜、湖北美術館館長冀少峰、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副主任鄧箭今、廣州美術學院教授樊林等嘉賓參與了本次研討會,嘉賓們圍繞本次展覽十九位藝術家的創作以及關於“熱觀念與冷硬邊”的命題進行了討論,回溯了“冷硬邊”藝術在中國的發展,參展的藝術家也回應了自己對於“冷硬邊”藝術的看法並述說自己的創作理念。

雅昌专稿丨冷硬边,中国当代绘画的发展趋势?

“熱觀念與冷硬邊——對一種繪畫發展趨勢的研究展”研討會現場

何為“熱觀念”與“冷硬邊”?

楊小彥多年擔任中山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他對傳播學有著深刻的認識。本次展覽的主題“熱觀念”與“冷硬邊”即受到20世紀著名傳播學者麥克盧漢的啟發。麥克盧漢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預言了未來媒介發展的可能分類,提出“熱媒介”與“冷媒介”,用以區別不同交流模式和信息分享模式的差別。

在這裡,“熱”與“冷”的意義在於人的介入程度與方式。“冷媒介”必須在人的介入中才能完成其信息的整合,而“熱媒介”自身就具有信息的主體性。以此為標準,傳統繪畫似乎無論如何都屬於具有自身主體性的“熱媒介”,但是,藝術家在“熱媒介”的意願下,卻嘗試把一種觀念嵌進這一媒介當中,從而降低其中的熱度。

雅昌专稿丨冷硬边,中国当代绘画的发展趋势?

“熱觀念與冷硬邊——對一種繪畫發展趨勢的研究展”展覽現場

而“冷硬邊”顯然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硬邊藝術”。抽象表現主義發展至20世紀50年代達到全盛,其中一個分支“硬邊藝術”(Hard Edge 或稱硬邊抽象 Hard-Edge Abstraction)即誕生於這一時期。硬邊藝術以幾何圖形或邊緣清晰的造型與抽象表現主義的注重色彩明暗對比和立體感的風格相抗衡,它重視的是色相對比和平面感的大塊色面。

不過胡斌表示,這裡所說的硬邊並不侷限於美國式的硬邊藝術,而是指硬邊這樣一種方式在中國繪畫當中的延伸以及所形成的各種形態。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對於受西風影響的中國油畫而言,在那些帶有油彩特性抑或筆觸意味的繪畫性方面多有用力,而清晰的邊緣和平塗的色塊的方法帶來的是什麼呢?

楊小彥認為,以媒介和傳播對象的介入程度分類的觀念也很適合藝術創作本身,而藝術家們試圖通過單純化、符號化的創作方式跟觀眾交流。如此,“冷硬邊”便與“熱觀念”相對應。

雅昌专稿丨冷硬边,中国当代绘画的发展趋势?

“熱觀念與冷硬邊——對一種繪畫發展趨勢的研究展”展覽現場

殷雙喜認同麥克盧漢“媒介即信息”的觀點,他認為當代藝術本質上也是一種信息的傳遞,每個藝術家都把自己的作品當成一個信息的載體和媒介來傳達給觀眾和社會若干信息。他把藝術家要傳遞的信息進行了分類,有以下幾種:

一是藝術家在作品中傳達自己所受到的教育,獲得的技能、知識。這些信息每位藝術家都有,但有些藝術家會刻意強調,比如顯示他的素描很好、結構很準等,這是比較初級的信息。

二是藝術家在作品中通過圖像表達對社會的一種認知和態度,作品因此具有社會評論的功能。這類藝術家,往往是在具象的基礎上運用寫實的方法進行圖像的組合,不一定是純寫實繪畫,還可能包括象徵主義、超現實主義等。

雅昌专稿丨冷硬边,中国当代绘画的发展趋势?

“熱觀念與冷硬邊——對一種繪畫發展趨勢的研究展”展覽現場

三是藝術家在作品中表達個人的情感和感受,帶有很強的主觀性,跟第二類的社會性正好相反。作品中能夠感受藝術家創作時的激情或者其它各種感情,這一類作品首先要感動藝術家,若非如此,這類作品往往是做出來的,表演性很強。

四是藝術家傳達對於材料的新認識。他不停地發掘各種各樣的材料,這些材料本身在自然界裡有物理性的功能,但是藝術家通過他的組合讓觀眾換一種眼光來看這個材料,這個材料的特性就成為他要傳遞的一種信息。

殷雙喜繼而發問,觀念是不是一種信息?今天的藝術到底要表達什麼觀念,觀念藝術所指為何?如果藝術只是一個觀念的詞語,為觀念而服務,那麼藝術存在的價值何在?

他認為,藝術家在感性方面的獨特性是不應該喪失的。如果藝術變成了一個概念,只剩下理性和哲理就會無趣,藝術不能只是生動地說明了某某哲學家的某一個觀念,不應淪為觀念的註解。

雅昌专稿丨冷硬边,中国当代绘画的发展趋势?

“熱觀念與冷硬邊——對一種繪畫發展趨勢的研究展”展覽現場

“湖北波普”與“硬邊一代”

“湖北波普”名起1992年的“廣州首屆90年代藝術雙年展”,當時參展的方少華、李邦耀、楊國辛、袁曉舫、魏光慶(同時還有王廣義、任戩、舒群、陳綠壽等人),其作品均以波普風格出現。其中,楊國辛、李邦耀、魏光慶、袁曉舫等人以平塗的方式挪用政治或文化圖像,被楊小彥視為“冷硬邊”藝術的起始和代表。

本次展出的作品在嶺南美術館的展廳中明顯分為兩大版塊,皮道堅將此概括為“第一代硬邊”和“第二代硬邊”。顯然,楊國新、李邦耀、魏光慶等屬於“85”以來的“第一代硬邊”,而年輕藝術家們如郭晉、黃一山、曾曦、鄭梓程等則屬於“第二代硬邊”。

雅昌专稿丨冷硬边,中国当代绘画的发展趋势?

楊國辛 好果子 布面油彩 2006

雅昌专稿丨冷硬边,中国当代绘画的发展趋势?

李邦耀 走廊 布上丙烯 2017

雅昌专稿丨冷硬边,中国当代绘画的发展趋势?

魏光慶 日課-夏 布面丙烯 2015

皮道堅認為,中國當代繪畫在85時期是向西方學習, 90年代以後就開始有了自己的表達。藝術本質上就是一種表達,它表達感情、思想,也表達觀念。中國的硬邊繪畫從90年代開始,它是這個時代的一種傳播工具,開創了一種新的社會變革。

西方現代繪畫始於格林伯格,格林伯格強調繪畫的平面性,是平面性讓觀眾看到了圖畫本身,而不是繪畫的內容,硬邊藝術是從現代繪畫的平面性理論發展而來的。“硬邊藝術”指向抽象和純形式,這些“冷硬邊”作品卻不併限於抽象,共同點是去繪畫性、消除空間感、模糊前景與背景的圖像處理手法。

皮道堅將一個月前在中國美術館開幕的匈牙利當代藝術展與此次展覽相對照,發現兩者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差別。“他們給我的感覺還是停留在格林伯格關於抽象繪畫的理論,基本上都是形式的,都是用硬邊的方式畫這樣一些抽象的作品。沒有我今天在這個展覽上看到的這些硬邊的繪畫有著一種豐富的社會內容。”

“每一個人都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來表達自己對這個社會、這個時代的一種真正的感知,而且他們找到的語言方式是各不一樣的。這說明什麼?說明‘冷硬邊’不僅已經成為中國當代繪畫的一種語言方式,而且這種語言方式也能夠和中國當下社會人們的生存狀態緊密地結合起來。” 皮道堅說道。

雅昌专稿丨冷硬边,中国当代绘画的发展趋势?

袁曉舫 新世界——四機編隊 布面油畫 2008

雅昌专稿丨冷硬边,中国当代绘画的发展趋势?

顧雄 麥當勞 布面丙烯 1994

雅昌专稿丨冷硬边,中国当代绘画的发展趋势?

葉嚮明 藍調系列NO.82 油畫 2009

中國當代繪畫發展是否存在一種趨勢?

冀少峰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指出,“冷硬邊”和“熱觀念”仍是現代主義的概念,這個展覽開了一個好頭,出發點是好的,但他認為並不會引領一個趨勢。“這個趨勢在哪裡?是不是真有這種趨勢存在?這個也要通過藝術實踐來證明。”

他認為,趨勢的發展有幾個方面,或從題材上改變,如最早的是革命題材,然後有鄉土題材、都市題材,後來越來越面向未來的題材,這是一種變化。或是語言樣式的變化,最早是“紅光亮高大全”,後來越來越強調個性化,而且越來越符號化、國際化、卡通化、抽象化。

1992年突然出現的湖北波普的確代表一個未來的趨勢,後來繪畫果然向平面發展。而這個展覽帶給他的突出感受是藝術家對材料的迷戀,從新一代藝術家身上可以看到繪畫的另一種趨勢:在一個機器的時代,藝術家迴歸自己內心的變化。同時畫面更加簡潔,追求一種無意義的表達,作品呈現一種沒有風格、沒有主調的碎片化狀態。

雅昌专稿丨冷硬边,中国当代绘画的发展趋势?

曾曦 視網膜 鏡面不鏽鋼、有色環氧樹脂 2016

雅昌专稿丨冷硬边,中国当代绘画的发展趋势?

黃一山 持跳繩的男模 布面綜合材料 2015

雅昌专稿丨冷硬边,中国当代绘画的发展趋势?

韓建宇 人物,靜物,海景 黃金 檀木材 2017

作為“湖北波普”的代表,楊國辛也認為即使都使用“硬邊”的方法,他們那一代人與年輕一代之間也是完全不同的了。他們當初為了與主流話語對抗才找到這樣一種呈現方法,對於“為什麼這樣做”有著很深入的思考和清晰的認識。如今,在年輕一代藝術家中,這種“硬邊”的方法已經成為流行樣式,但僅限於形似,思考的問題是完全不同的,價值和意義因此也不相同。

另一位“湖北波普”的代表李邦耀也贊同楊國辛的觀點,“現代年輕人這樣做的時候並不像我們過去那樣具有那麼強烈的觀念性的東西在裡面,反而弱了。這和我們這麼多年的教學有關,對這些學生來說,當他們開始用這種手段的時候,它已經成了新的學院派的方法。”

李邦耀補充道,90年代的學院派繪畫繼承的是現實主義繪畫的方法論,大家都“很會畫畫”,於他而言,首先要做的是去繪畫,去掉現實主義的繪畫技巧和方法,儘量讓自己顯得“不會畫畫”。其次,繪畫不是一個目的,只是一個媒介、一種思維方法,這和當時所處的深層環境有關係。最後,要讓繪畫儘量有平面性,去掉繪畫裡所有過去認為的漂亮的手段,再讓圖像得以呈現,這是去繪畫性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雅昌专稿丨冷硬边,中国当代绘画的发展趋势?

馬文婷 無題之五 紙上綜合材料 2015

雅昌专稿丨冷硬边,中国当代绘画的发展趋势?

彭杜 愛與誠 綜合材料 2018

雅昌专稿丨冷硬边,中国当代绘画的发展趋势?

鄭梓程 水中的奧菲麗婭 木板油畫 2017

樊林建議從兩個維度看這個展覽,一是要把繪畫作為視覺文化的一個部分來理解。這樣很容易看到“硬邊一代”和“硬邊二代”其實有一種無奈和無力,面對日益變化的現實,繪畫這樣的一種藝術手段在處理對象或者母題的時候還能夠做一些什麼樣的顛覆? 二是把作品當做繪畫本體來討論,各種嘗試、突破,繪畫本身邊界問題的討論,就可以在藝術史的邏輯中談論。

年輕的藝術家如韓建宇、馬文婷也並沒有把自己歸入“硬邊二代”這一陣營中,“創作的時候可能更多的是面對創作的問題,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也許因為這樣一種方法比較好操作,容易出效果,直的線條、色塊,比起傳統的繪畫方法很容易掌握,這種圖像是更容易達到某種效果。”

楊小彥表示,這個趨勢能不能成為一個潮流還有待觀察,但是從後往前看年輕藝術家的趣味的確在發生很奇怪的變化,在這樣一個複雜的現場抽離出一個線索,能不能給我們一個啟示?

雅昌专稿丨冷硬边,中国当代绘画的发展趋势?
雅昌专稿丨冷硬边,中国当代绘画的发展趋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